四川「江口沉銀」再度取得重大發現!16斤重蜀王世子金印重見天日...

2020-12-26 澎湃新聞

小微 微成都

江水匯流,煙鎖迷霧,

鉛彈斑駁,金印猶光。

2020年4月28日

四川江口明末戰場遺基三期考古發掘結束

再度取得重大發現!!

▲ 江口鎮外錦江與岷江外江匯流處,張獻忠在這裡與明將楊展激戰,並失去了他的寶藏。圖據中國國家地理,王勤/攝

3個多月

發掘5000平方米

勘探面積10000平方米

出土文物10000餘件

重要文物2000件

……

▲ 第三期考古發掘現場。圖據微彭山

河床上的寶藏

正一步步為人們還原真相

一段塵封歷史的未解之謎正緩緩揭開……

↓↓

「蜀世子寶」金印出水

本年度出土文物中

最為重要的是發現了一枚金印

方形印臺、龜形印鈕

印面鑄有「蜀世子寶」四字

▲ 「蜀世子寶」金印

印臺邊長10釐米,厚3釐米

含金量高達95%

「蜀」字證明這枚金印原為明蜀王府之物

「世子」為親王嫡長子

這枚金印既是蜀世子的身份象徵

也是蜀王府歷代世子傳用之珍寶

▲ 蜀世子寶印面底部。圖據川報觀察,郝飛/攝

300多年後

這枚蜀王府歷代世子傳用之珍寶

終於重見天日

這是目前國內第一枚完整的明代藩王金印

明代以前沒有這麼大的

清代有與它重量接近的,非常難得!

值得一提的是

此枚「蜀世子寶」重達16斤

而此前眉山公安追剿的重要文物----

張獻忠「永昌大元帥」金印

不僅含金量只有70%多

其重量僅約7.8斤

只是藩王府世子金印的一半重

▲ 蜀世子寶與「永昌大元帥」金印。圖據川報觀察,郝飛/攝

考古人員推測

「永昌大元帥」金印打制原料

應該是張獻忠政權搶奪來的金銀器

因為這些原料成分的不同

導致成品成色不好

蜀世子寶為當時明王朝中央政府賜給蜀王

做工成色都更有皇家氣派

▲ 張獻忠「永昌大元帥」金印。圖據微彭山

這枚金印出水時已被人斬成4塊金塊

雖然4塊金塊都找到了

但遺憾的是印上的龜形頭部暫未發現

視頻據四川日報

據了解,這4塊並不是在一起

而是陸續被發現的

其中三塊在一個區域,相隔幾米

另外一塊隔得遠一些,大概衝了20多米遠

考古項目負責人劉志巖透露:

找齊最後一塊「蜀」字印花了半個月

捧著拼齊的金印時手在顫抖

▲ 金印出水處

這枚「蜀世子寶」金印是蜀王府政權的象徵

平時少有實用

也就是說,這枚金印在張獻忠沒有搶到手前

應該就是靜放在蜀王府裡

為何金印被砍壞了?

專家分析有這種可能——

金印是蜀王府世子權力的象徵,張獻忠等人有意將其砍成多塊,以表達對明代朝廷、權力的破壞、蔑視等。

視頻據成都日報錦觀

張獻忠的「金窩子」

在「蜀世子寶」金印出水前

圍堰內的那片區域已經出水了一些金銀器

其出水的地點除了「蜀世子寶」金印外

還散落著金手鐲、金耳環、金鋌等數十件金器

堪稱張獻忠寶藏的「金窩子」

▲ 張獻忠的「金窩子」

江口沉銀一期出水文物3萬餘件

二期出水文物1.2萬餘件

三期出水1萬餘件

對此劉志巖表示:一是作業面不同

二是認定標準有所提高

而今年出水的文物裡,金器是最多的

這些大部分來自於王府

這可能是因為三期發掘區域

更接近於當時的戰爭地址

在此留下的大多是比較重的金器

而比較小、輕的金銀飾品、銅錢等物品則漂流到下遊

所以一、二期出水這種文物較多

珍貴的西王賞功金幣

精美的金牌飾

紋飾精美的金鈕扣

金鋌

金錠

金手鐲

還有多處銀錠、金錠

以及金塊已經嵌入巖石

考古人員只能小心翼翼將其取出

▲ 有些金器已嵌入巖石中

據介紹,本年度出土的官銀

從地域及稅種上均可補前兩次發掘之空白

尤其發現了來自於樂至、仁壽、

樂山、德陽、廣漢等地的屬於大西政權銀錠

對研究大西政權財政制度及統治區域均有重要意義

▲ 銀錠

江口沉銀遺址如此集中出水明代王府文物

目前在國內也找不到第二處

這對於研究朝代和政權更迭很有意義

▲ 出土文物。圖據成都日報錦觀

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

誰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

這首四川地區廣為流傳的民謠

在多次江口沉銀古戰場遺址考古發掘中

得到了印證

▲ 考古發掘現場。圖據四川日報

文物再次佐證江口昔日戰火

繼上一年度的工作中發現火銃之後

在本年度的發掘中出土了不同規格的鉛彈

是判定該遺址性質為古代戰場遺址的又一佐證

▲ 鉛彈

據了解,通過本年度的工作

考古工作人員確認了文物的分布規律

與遺址內河床的起伏狀態、基巖局部的微結構

以及航道的位置具有直接關係

圖據微彭山

其次發現了文物原地埋藏的跡象

可以推斷這批文物未經過長距離搬運

這個區域很可能為

戰爭發生地或接近於戰爭發生地

▲ 考古發掘現場。郝飛/圖

張獻忠「屠蜀」歷史可能另有真相?

江口古鎮歷史悠久,地勢險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1646年,明末農民起義首領張獻忠率部從成都出發,沿岷江南下轉移。行至彭山江口河段,遭明將楊展襲擊,船隻被焚,大量財物沉於江底。

此後,關於張獻忠江口沉銀的傳說長盛不衰。

▲ 江口一役中數千箱金銀珠寶落水。圖據中國國家地理,孟凡萌/繪

通報稱,本年度的工作於2019年11月10日開始圍堰,2020年1月10日正式開始發掘,考古調查分為陸地調查和水面探測,二者結合。

初步將遺址劃分為大碼頭、望江臺、巫店子、大石包和老虎灘五個區域,本年度的工作區域位於大碼頭地點。

▲江口沉銀第三期水下考古發掘現場。圖據微彭山

在劉志巖看來,張獻忠的形象可能也要重新認識。

「張獻忠席捲大半個中國、建立自己的政權,還要收稅,老百姓對他多憎恨?稅是怎麼收上來的?這可能(和一些史料記載的張獻忠殺人如麻)是另一回事。」

他說,

「現在有稅銀,張獻忠真如史料所言那樣,把人殺完了如何來收稅?(四川的人口減少)這不是一兩年的事,張獻忠入川,也就1644年到1646兩年的時間,肯定是長期戰亂造成人口大規模的減少。」

▲ 1635—1646年張獻忠主要行軍路線圖。圖據中國國家地理

在四川省社科院張獻忠研究中心秘書長、副研究員蘇東來等人所著的《「江口之戰」與明末清初四川社會變遷述略》中,也有類似的觀點。

文中稱,

「張獻忠在四川的活動以及大西政權對四川的統治,在四川地方志及明清證實中多為負面記載,清廷統治者對張獻忠的污衊背後反映出構建政權合法化的意圖。

眾所周知,造成明末清初人口劇減的主要原因是戰亂和災荒,清朝找到了一個難得的替罪羊……對張獻忠『屠蜀』的肆意誇大渲染,不僅可以轉移清朝政權合法化危機,而且還可以把自己扮演成『替天行道』者,從而找到一條重建政治合法的路徑」。

▲彭山江口航拍。圖據微彭山

江口沉銀博物館年底開建

歷史的真相還有待進一步挖掘。而300多年後,人們將有用一個近距離與歷史接觸的機會。

4月29日從彭山江口沉銀三期考古發掘通報會獲悉,江口沉銀博物館將於今年年底開建,預計工期約36個月。

據悉,江口沉銀博物館定位為一級館,選址在江口沉銀遺址旁的岷江、府河兩江匯流三角洲,規模2.5萬平方米、遺址公園面積200畝,總投資不低於5億元。

江口沉銀博物館具備打造「四川文化旅遊新地標」的資源優勢,以及形成與金沙遺址博物館、三星堆博物館三足鼎立文旅新形態的基礎條件,有望成為岷江文化帶和成眉樂黃金旅遊線上耀眼的文化旅遊新名片。

岷江滾滾而去

始終沒能帶走流傳江口的謎題

如今歷史的迷霧正在散去

期待,未來更多的發現……

綜合:川報觀察、封面新聞、成都日報錦觀、紅星新聞、微眉山、彭山等

五一去成都現實版「螢火之森」賞螢、耍水、拍照!

人少景美!成都竟隱藏著一大片鳶尾花海(多圖)

「五一」成都氣溫飈至30℃+!最全出行攻略一定要看

比玻璃橋還刺激!成都新晉6個一日遊打卡地,五一安排上!

成都南門藏了一座「倫敦大橋」,最近悄悄火了!成都熊貓基地新名片,好大一顆「筍」!

好稀罕!成都80年代街頭7分鐘珍貴影像(視頻)

成都,二環,綠了!底下走起好巴適(視頻)

成都東安新城片區,開掛!(效果圖)

這是人間四月天,50張成都最迷人的樣子(組圖)

國家寶藏,讚嘆

原標題:《四川「江口沉銀」再度取得重大發現!16斤重蜀王世子金印重見天日(詳細)》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江口沉銀世子印含金95%重16斤!那皇帝的金印……不敢想像
    張獻忠兵敗江口沉銀的傳說代代相傳,後人們無數次的前往川西地區尋寶,卻始終不見寶藏蹤影,於是這段傳說的真實性成了迷。直到2005年4月,彭山縣在修建城市供水引水工程過程中挖出7枚銀錠(屬國家珍貴文物),在之後的挖掘工作中也陸續發現銀錠、金幣等價值連城的文物。陸續出土的文物證實了「江口沉銀」傳說的真實性。
  • 考古新發現!張獻忠沉銀遺址出水國內目前唯一明代世子金寶實物
    近日,四川彭山「江口沉銀」遺址三期考古發掘結束。本次發掘工作前後歷時3個多月,發掘面積5000平方米,勘探面積10000平方米。總計出土各類文物10000餘件,其中重要文物2000件,主要為金銀器。其中最重要的發現是一枚印面鑄有蜀世子寶的金印。
  • 江口沉銀遺址三期考古出土文物10000餘件 「蜀世子寶」國內唯一
    4月29日上午,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第三期考古發掘成果新聞發布會上傳來重磅消息,此次發掘出土文物10000餘件,重要文物2000件,其中最為重要的是發現了一枚金印,方形印臺、龜形印鈕,印面鑄有「蜀世子寶」四字。
  • 紅星新聞走進江口沉銀遺址大回顧:3次考古,超5萬件文物出水……
    4月29日,在江口明末戰場遺2019-2020年度考古發掘(以下簡稱江口沉銀第三期考古發掘)成果通報會上,來自蜀王府16斤重的「蜀世子寶」金印風頭無兩,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其實,不止是這次,從2017年開始,江口沉銀遺址三次水下考古挖掘,每一次都有新的重大發現。
  • 張獻忠江口20億沉銀浮出水面,但李自成藏寶口訣至今無人能解
    在四川彭州,幾百年來一直流傳著這句口訣,據說誰能破譯,誰就能找到明末起義軍首領張獻忠留下來的巨額財富。所以幾百年來,有不少人覬覦著岷江,並不斷地從彭州江口鎮附近江裡挖出金銀財寶。之後幾經戰亂,江口尋寶沉寂下來,只剩下石龍石虎的口訣在傳唱。2018年,江口沉銀古戰場遺址榮獲年度全國十大考古發現,2020年,江口沉銀第三期考古成果發布,一方斷為四塊,重達16斤,含金量達95%的蜀世子金印出水,驚豔世人。隨著考古發掘範圍的不短擴大,想必有更多的珍寶浮出水面。但是江口沉銀就是張獻忠的全部寶藏了嗎?
  • 江口沉銀遺址考古發現明代蜀世子寶金印 系國內首枚
    其中最為重要的是發現了一枚金印,方形印臺、龜形印鈕,印面鑄有「蜀世子寶」四字。印臺邊長10釐米,厚3釐米,含金量高達95%。「蜀」字證明這枚金印原為明蜀王府之物,「世子」為明代親王嫡長子。從印文可知,這枚金印為明代蜀王世子所擁有,既是蜀世子的身份象徵,也是蜀王府歷代世子傳用之珍寶。「蜀世子寶」是國內首次發現明代世子金寶實物,也是目前唯一的一枚。
  • 趕枯水期、包車接人……江口沉銀等重大考古項目復工
    目前,四川彭山江口沉銀遺址第三次發掘、陝西西漢霸陵遺址等考古項目和上海博物館東館等建設項目陸續開工。國家文物局表示,各地復工復產取得了積極進展。記者從北京市文物局獲悉,該局近日通過《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基本建設工程考古復工方案》,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支持開展重點建設工程考古復工。
  • 從「江口沉銀」文物談張獻忠大西國錢幣的前世今生
    今天上午,四川省文物局將就彭山「江口沉銀遺址」再次舉辦新聞發布會,此前考古發掘工作已確認了明末張獻忠「江口沉銀」的發生地。「江口沉銀」的考古發掘活動也讓「西王賞功」這一聲名遠揚的古錢幣「五十名珍」,再次出現在人們面前。出自明末義軍的「西王賞功」、「大順通寶」是對大西國那段短暫而激蕩的歷史的見證。
  • 快來看看江口沉銀地風雲
    江口古鎮——四川彭山一個偏遠的小鎮。提起這座古鎮,當地人更為熟悉的是此地沉銀的說法,尤其是撿銀子的故事,而這些口耳相傳的故事都來源於明末農民軍將領張獻忠在此沉銀的傳說。2017年4月,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出土文物3萬餘件。
  • 楊展與「江口沉銀」
    (題圖為彭山江口,選自《四川廣播電視報》2009年11月27日)1646年,張獻忠率大西軍十多萬人馬,乘坐滿載金銀的數百艘木船
  • 當考古遇上「黑科技」——江口沉銀遺址考古秘辛
    一首關於江口沉銀的民謠在四川眉山市彭山區流傳了300多年。相傳,明朝末年著名農民起義首領張獻忠在彭山江口處戰敗船沉,有1000船金銀財寶沉於江底。  根據文物部門公布的數據,江口沉銀遺址的面積約有100萬平方米。對考古隊而言,不可能把100萬平方米的面積都發掘開來,每年只能選擇約1萬平方米的範圍進行發掘。怎樣確定發掘範圍,文物富集區在哪兒,傳說中能「買盡成都府」的寶藏到底在哪兒?
  • 「3D藏寶圖」 讓江口沉銀古河道重見天日
    在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岷江東南岸30米,張獻忠江口沉銀的古河道已經被科研人員確定。3月22日,正參與江口沉銀二期考古發掘的電子科技大學信息地學特色研究中心科研團隊(以下簡稱探測團隊)宣布:經過3個多月的努力,該團隊已繪製出了一幅覆蓋面積達10萬平方米的「3D藏寶圖」,為江口沉銀古河道的準確定位提供了科學依據。
  • 張獻忠屠殺四川實錘了,5名偵察兵60萬大軍當中:一舉擊殺張獻忠
    張獻忠屠川實錘了,剛剛在四川江口明末戰場考古挖掘現場,國內第一次水下發現了明朝王子印,蜀王世子金印,經過從2020年1月以後開始的第3期考古挖掘,截至現在,已經在5000平米之底,發現10000多件文物。
  • 張獻忠沉銀髮掘現場:河床滿眼真金白銀,圖9珍寶曾以800萬元盜賣
    1647年7月,張獻忠率部與明朝殘將、川西地方將領楊展在彭山江口激戰,潰不成軍。慘敗後,張獻忠和部分官兵逃回成都,而滿載金銀的船隻多數被燒或因相互撞擊,沉入江中。 【發掘現場】2015年,經過考古專家的確認,最終認定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江口沉銀」遺址,就是當年張獻忠沉銀的地方。消息傳開出,無數盜墓賊躍躍欲試。
  • 網絡大v「考古君」:主持江口沉銀遺址發掘,「數錢到手軟」
    「挖掘季」休息看天氣,「清點季」數錢到手軟2018 年,江口沉銀——四川彭山江口古戰場遺址考古發掘項目可謂全國矚目,拿獎拿到手軟。那是四川首次開展的水下考古發掘項目,也是中國考古界首次內水區域開展的圍堰考古,是我國水下考古發展史中重要的實踐。
  • 有哪些曾經被人懷疑的歷史事件,最終被考古發現證明了的例子?
    據當時的相關報導來看,彭山區檢察院主動介入這起倒賣文物案,最後的結局令所有人都難以置信:從2011年至2015年4月,在四年時間裡,有多個團夥涉及盜竊「張獻忠沉銀」。而且從追繳的文物來看,其中國家一級以上珍貴文物就有非常多,包括「虎鈕永昌大元帥金印」、「西王賞功」金幣等等,價值不可估量。
  • 江口沉銀,張獻忠到底有多富,河床堆滿金銀,傳說果然是真的
    在四川省一直流傳著這麼一個民間傳說,這個傳說名字叫做「江口沉銀」。 口口相傳 江底埋藏著巨額寶藏 關於張獻忠在江底沉銀的原因有兩種說法。
  • 央視紀錄片《沉銀追蹤》來了!
    #探尋未解之謎 解封沉銀歷史# ▼ 昨晚(11月16日)22:00  紀錄片《沉銀追蹤》 登陸央視紀錄頻道、四川衛視
  • 江口的伏筆
    雖然武陽買茶者、武陽賣茶者、武陽吃茶者都隨鎮外岷江一去不回,「武陽買茶」的更多細節也難以再現,但那些文人雅士、引車賣漿者在茶餘擺龍門陣時定會引經據典,武陽遺韻就一次次穿越千年煙雲重現江口。在江口,還有另一道伏筆,這便是「沉銀」。近年,在江口古鎮外的岷江中挖掘出許多金冊、金印、金錠、金幣……據考證,這大多是明末張獻忠在南徵北戰中掠奪的戰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