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 微成都
江水匯流,煙鎖迷霧,
鉛彈斑駁,金印猶光。
2020年4月28日
四川江口明末戰場遺基三期考古發掘結束
再度取得重大發現!!
▲ 江口鎮外錦江與岷江外江匯流處,張獻忠在這裡與明將楊展激戰,並失去了他的寶藏。圖據中國國家地理,王勤/攝
3個多月
發掘5000平方米
勘探面積10000平方米
出土文物10000餘件
重要文物2000件
……
▲ 第三期考古發掘現場。圖據微彭山
河床上的寶藏
正一步步為人們還原真相
一段塵封歷史的未解之謎正緩緩揭開……
↓↓
「蜀世子寶」金印出水
本年度出土文物中
最為重要的是發現了一枚金印
方形印臺、龜形印鈕
印面鑄有「蜀世子寶」四字
▲ 「蜀世子寶」金印
印臺邊長10釐米,厚3釐米
含金量高達95%
「蜀」字證明這枚金印原為明蜀王府之物
「世子」為親王嫡長子
這枚金印既是蜀世子的身份象徵
也是蜀王府歷代世子傳用之珍寶
▲ 蜀世子寶印面底部。圖據川報觀察,郝飛/攝
300多年後
這枚蜀王府歷代世子傳用之珍寶
終於重見天日
這是目前國內第一枚完整的明代藩王金印
明代以前沒有這麼大的
清代有與它重量接近的,非常難得!
值得一提的是
此枚「蜀世子寶」重達16斤
而此前眉山公安追剿的重要文物----
張獻忠「永昌大元帥」金印
不僅含金量只有70%多
其重量僅約7.8斤
只是藩王府世子金印的一半重
▲ 蜀世子寶與「永昌大元帥」金印。圖據川報觀察,郝飛/攝
考古人員推測
「永昌大元帥」金印打制原料
應該是張獻忠政權搶奪來的金銀器
因為這些原料成分的不同
導致成品成色不好
蜀世子寶為當時明王朝中央政府賜給蜀王
做工成色都更有皇家氣派
▲ 張獻忠「永昌大元帥」金印。圖據微彭山
這枚金印出水時已被人斬成4塊金塊
雖然4塊金塊都找到了
但遺憾的是印上的龜形頭部暫未發現
視頻據四川日報
據了解,這4塊並不是在一起
而是陸續被發現的
其中三塊在一個區域,相隔幾米
另外一塊隔得遠一些,大概衝了20多米遠
考古項目負責人劉志巖透露:
找齊最後一塊「蜀」字印花了半個月
捧著拼齊的金印時手在顫抖
▲ 金印出水處
這枚「蜀世子寶」金印是蜀王府政權的象徵
平時少有實用
也就是說,這枚金印在張獻忠沒有搶到手前
應該就是靜放在蜀王府裡
為何金印被砍壞了?
專家分析有這種可能——
金印是蜀王府世子權力的象徵,張獻忠等人有意將其砍成多塊,以表達對明代朝廷、權力的破壞、蔑視等。
視頻據成都日報錦觀
張獻忠的「金窩子」
在「蜀世子寶」金印出水前
圍堰內的那片區域已經出水了一些金銀器
其出水的地點除了「蜀世子寶」金印外
還散落著金手鐲、金耳環、金鋌等數十件金器
堪稱張獻忠寶藏的「金窩子」
▲ 張獻忠的「金窩子」
江口沉銀一期出水文物3萬餘件
二期出水文物1.2萬餘件
三期出水1萬餘件
對此劉志巖表示:一是作業面不同
二是認定標準有所提高
而今年出水的文物裡,金器是最多的
這些大部分來自於王府
這可能是因為三期發掘區域
更接近於當時的戰爭地址
在此留下的大多是比較重的金器
而比較小、輕的金銀飾品、銅錢等物品則漂流到下遊
所以一、二期出水這種文物較多
珍貴的西王賞功金幣
▼
精美的金牌飾
▼
紋飾精美的金鈕扣
▼
金鋌
▼
金錠
▼
金手鐲
▼
還有多處銀錠、金錠
以及金塊已經嵌入巖石
考古人員只能小心翼翼將其取出
▲ 有些金器已嵌入巖石中
據介紹,本年度出土的官銀
從地域及稅種上均可補前兩次發掘之空白
尤其發現了來自於樂至、仁壽、
樂山、德陽、廣漢等地的屬於大西政權銀錠
對研究大西政權財政制度及統治區域均有重要意義
▲ 銀錠
江口沉銀遺址如此集中出水明代王府文物
目前在國內也找不到第二處
這對於研究朝代和政權更迭很有意義
▲ 出土文物。圖據成都日報錦觀
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
誰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
這首四川地區廣為流傳的民謠
在多次江口沉銀古戰場遺址考古發掘中
得到了印證
▲ 考古發掘現場。圖據四川日報
文物再次佐證江口昔日戰火
繼上一年度的工作中發現火銃之後
在本年度的發掘中出土了不同規格的鉛彈
是判定該遺址性質為古代戰場遺址的又一佐證
▲ 鉛彈
據了解,通過本年度的工作
考古工作人員確認了文物的分布規律
與遺址內河床的起伏狀態、基巖局部的微結構
以及航道的位置具有直接關係
圖據微彭山
其次發現了文物原地埋藏的跡象
可以推斷這批文物未經過長距離搬運
這個區域很可能為
戰爭發生地或接近於戰爭發生地
▲ 考古發掘現場。郝飛/圖
張獻忠「屠蜀」歷史可能另有真相?
江口古鎮歷史悠久,地勢險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1646年,明末農民起義首領張獻忠率部從成都出發,沿岷江南下轉移。行至彭山江口河段,遭明將楊展襲擊,船隻被焚,大量財物沉於江底。
此後,關於張獻忠江口沉銀的傳說長盛不衰。
▲ 江口一役中數千箱金銀珠寶落水。圖據中國國家地理,孟凡萌/繪
通報稱,本年度的工作於2019年11月10日開始圍堰,2020年1月10日正式開始發掘,考古調查分為陸地調查和水面探測,二者結合。
初步將遺址劃分為大碼頭、望江臺、巫店子、大石包和老虎灘五個區域,本年度的工作區域位於大碼頭地點。
▲江口沉銀第三期水下考古發掘現場。圖據微彭山
在劉志巖看來,張獻忠的形象可能也要重新認識。
「張獻忠席捲大半個中國、建立自己的政權,還要收稅,老百姓對他多憎恨?稅是怎麼收上來的?這可能(和一些史料記載的張獻忠殺人如麻)是另一回事。」
他說,
「現在有稅銀,張獻忠真如史料所言那樣,把人殺完了如何來收稅?(四川的人口減少)這不是一兩年的事,張獻忠入川,也就1644年到1646兩年的時間,肯定是長期戰亂造成人口大規模的減少。」
▲ 1635—1646年張獻忠主要行軍路線圖。圖據中國國家地理
在四川省社科院張獻忠研究中心秘書長、副研究員蘇東來等人所著的《「江口之戰」與明末清初四川社會變遷述略》中,也有類似的觀點。
文中稱,
「張獻忠在四川的活動以及大西政權對四川的統治,在四川地方志及明清證實中多為負面記載,清廷統治者對張獻忠的污衊背後反映出構建政權合法化的意圖。
眾所周知,造成明末清初人口劇減的主要原因是戰亂和災荒,清朝找到了一個難得的替罪羊……對張獻忠『屠蜀』的肆意誇大渲染,不僅可以轉移清朝政權合法化危機,而且還可以把自己扮演成『替天行道』者,從而找到一條重建政治合法的路徑」。
▲彭山江口航拍。圖據微彭山
江口沉銀博物館年底開建
歷史的真相還有待進一步挖掘。而300多年後,人們將有用一個近距離與歷史接觸的機會。
4月29日從彭山江口沉銀三期考古發掘通報會獲悉,江口沉銀博物館將於今年年底開建,預計工期約36個月。
據悉,江口沉銀博物館定位為一級館,選址在江口沉銀遺址旁的岷江、府河兩江匯流三角洲,規模2.5萬平方米、遺址公園面積200畝,總投資不低於5億元。
江口沉銀博物館具備打造「四川文化旅遊新地標」的資源優勢,以及形成與金沙遺址博物館、三星堆博物館三足鼎立文旅新形態的基礎條件,有望成為岷江文化帶和成眉樂黃金旅遊線上耀眼的文化旅遊新名片。
岷江滾滾而去
始終沒能帶走流傳江口的謎題
如今歷史的迷霧正在散去
期待,未來更多的發現……
綜合:川報觀察、封面新聞、成都日報錦觀、紅星新聞、微眉山、彭山等
五一去成都現實版「螢火之森」賞螢、耍水、拍照!
人少景美!成都竟隱藏著一大片鳶尾花海(多圖)
「五一」成都氣溫飈至30℃+!最全出行攻略一定要看
比玻璃橋還刺激!成都新晉6個一日遊打卡地,五一安排上!
成都南門藏了一座「倫敦大橋」,最近悄悄火了!成都熊貓基地新名片,好大一顆「筍」!
好稀罕!成都80年代街頭7分鐘珍貴影像(視頻)
成都,二環,綠了!底下走起好巴適(視頻)
成都東安新城片區,開掛!(效果圖)
這是人間四月天,50張成都最迷人的樣子(組圖)
國家寶藏,讚嘆
原標題:《四川「江口沉銀」再度取得重大發現!16斤重蜀王世子金印重見天日(詳細)》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