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沉銀遺址三期考古出土文物10000餘件 「蜀世子寶」國內唯一

2020-12-27 中國網·錦繡天府

4月29日上午,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第三期考古發掘成果新聞發布會上傳來重磅消息,此次發掘出土文物10000餘件,重要文物2000件,其中最為重要的是發現了一枚金印,方形印臺、龜形印鈕,印面鑄有「蜀世子寶」四字。

江口沉銀遺址位於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江口街道岷江河道內,北距成都市約60公裡,南距眉山市約20公裡,是一處保存較為完整的古戰場遺址。自20世紀20年代起,遺址所在的岷江河道內陸續發現有文物出水。2020年1-4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眉山市彭山區文物管理所開展了第三期水下考古發掘。

此次發掘共出水文物10000餘件,其中重要文物超過2000件,主要為金銀器,包括金、銀幣,金、銀錠,金、銀生活用具,金、銀首飾和金、銀服飾等。這些文物為研究明代的工藝水平、服飾制度以及審美情趣提供了珍貴的新材料。非虛構著作《黃虎張獻忠》的作者蔣藍認為,考古成果佐證了過去語焉不詳的歷史傳說,這些出土文物不僅能反映明代情況,還可以看到四川兩千多年以來的風貌。「隨著進一步的發掘,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多的驚喜。這些文物不僅是對權力的記載,也承載了古蜀國的生態。」

在10000餘件出水文物中,最為耀眼的是一枚金印。方形印臺、龜形印鈕,印面上鑄著「蜀世子寶」四字。印臺邊長10釐米,厚3釐米,含金量高達95%。「蜀」字證明這枚金印原為明蜀王府之物,「世子」為親王嫡長子。從印文可以得知,這枚金印為明代蜀王世子所擁有,既是蜀世子的身份象徵,也是蜀王府歷代世子傳用之珍寶。「蜀世子寶」是國內首次發現世子金寶實物,也是目前唯一的一枚。

據中國錢幣博物館副研究員、「張獻忠沉銀盜掘案」涉案文物鑑定專家楊君介紹,蜀世子寶含金量比虎鈕金印高,更是遠超金冊,不管是重量還是含金量,在整個歷史上都是非常罕見的。

據了解,第三期考古還出土了不少官銀,這些銀錠有來自於樂至、仁壽、樂山、德陽、廣漢等地屬於大西政權銀錠,對研究大西政權的財政制度以及統治區域均具有重要意義。蔣藍曾考證過大西政權的佔領區域,他認為,這些官銀不可能是張獻忠自己打造的銀子,「這樣的官銀顯然有明朝權力的痕跡,張獻忠將一些官銀上的字抹去,變作大西政權的官銀。」而且,通過現有歷史考證,張獻忠並沒有對農村徵稅,或者對當時鄉村進行合理化的管理。「如此短暫的大西政權,在各方面建設不穩定的情況下,他很難有進一步的制度化措施。」蔣藍說。

據了解,從2017年至今,江口明末戰場遺址共進行了三次水下考古挖掘,每一次都有新的重大發現。

2017年4月,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考古首期收官,發掘面積約2萬平方米,出土文物3萬餘件,實證了張獻忠江口沉銀的傳說。「江口沉銀遺址」成果入選「2017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018年,江口明末戰場遺址進行了第二期水下考古發掘,前後歷時近3個月,發掘面積10000平方米,共出土文物12000餘件,其中最為重要的是發現了一枚蜀王金寶。

2020年1月10日,第三期水下考古正式開始挖掘,歷時3個多月,發掘面積5000平方米,勘探面積10000平方米,出土文物10000餘件。(綜合自微眉山、封面新聞)

相關焦點

  • 紅星新聞走進江口沉銀遺址大回顧:3次考古,超5萬件文物出水……
    4月29日,在江口明末戰場遺2019-2020年度考古發掘(以下簡稱江口沉銀第三期考古發掘)成果通報會上,來自蜀王府16斤重的「蜀世子寶」金印風頭無兩,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其實,不止是這次,從2017年開始,江口沉銀遺址三次水下考古挖掘,每一次都有新的重大發現。
  • 考古新發現!張獻忠沉銀遺址出水國內目前唯一明代世子金寶實物
    近日,四川彭山「江口沉銀」遺址三期考古發掘結束。本次發掘工作前後歷時3個多月,發掘面積5000平方米,勘探面積10000平方米。總計出土各類文物10000餘件,其中重要文物2000件,主要為金銀器。其中最重要的發現是一枚印面鑄有蜀世子寶的金印。
  • 當考古遇上「黑科技」——江口沉銀遺址考古秘辛
    新華社成都5月4日電 題:當考古遇上「黑科技」——江口沉銀遺址考古秘辛  新華社記者童芳  繪製3D藏寶圖、金銀文物上演變形記、文物在水下300多年的運動軌跡……江口沉銀遺址考古發掘領隊劉志巖近日告訴記者
  • 四川「江口沉銀」再度取得重大發現!16斤重蜀王世子金印重見天日...
    圖據中國國家地理,王勤/攝3個多月發掘5000平方米勘探面積10000平方米出土文物10000餘件重要文物2000件……▲ 第三期考古發掘現場。▲ 張獻忠的「金窩子」江口沉銀一期出水文物3萬餘件二期出水文物1.2萬餘件三期出水1萬餘件對此劉志巖表示:一是作業面不同二是認定標準有所提高而今年出水的文物裡,金器是最多的這些大部分來自於王府
  • 江口沉銀遺址考古發現明代蜀世子寶金印 系國內首枚
    據央視新聞消息,明末戰場遺址第三次考古發掘結束。
  • 快來看看江口沉銀地風雲
    江口古鎮——四川彭山一個偏遠的小鎮。提起這座古鎮,當地人更為熟悉的是此地沉銀的說法,尤其是撿銀子的故事,而這些口耳相傳的故事都來源於明末農民軍將領張獻忠在此沉銀的傳說。2017年4月,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出土文物3萬餘件。
  • 網絡大v「考古君」:主持江口沉銀遺址發掘,「數錢到手軟」
    沒有想到,成果大大超出了他的預期——前後進行的兩次考古發掘,面積達兩萬餘平方米,出水各類文物4 萬2 千多件,銅錢和髮簪都多到不得不設專人清點。微博大V「考古君」,粉絲180 萬,自我簡介是:「常年戰鬥在考古第一線,休假不看日曆要看天氣預報。」很多網友並不知道,「考古君」並不是官方微博,背後也沒有一整個新媒體編輯團隊,只是80 後考古工作者劉志巖的個人微博。
  • 趕枯水期、包車接人……江口沉銀等重大考古項目復工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在博物館有序開放的同時,一批考古工地已經先行復工。目前,四川彭山江口沉銀遺址第三次發掘、陝西西漢霸陵遺址等考古項目和上海博物館東館等建設項目陸續開工。國家文物局表示,各地復工復產取得了積極進展。
  • 江口沉銀世子印含金95%重16斤!那皇帝的金印……不敢想像
    張獻忠兵敗江口沉銀的傳說代代相傳,後人們無數次的前往川西地區尋寶,卻始終不見寶藏蹤影,於是這段傳說的真實性成了迷。直到2005年4月,彭山縣在修建城市供水引水工程過程中挖出7枚銀錠(屬國家珍貴文物),在之後的挖掘工作中也陸續發現銀錠、金幣等價值連城的文物。陸續出土的文物證實了「江口沉銀」傳說的真實性。
  • 從「江口沉銀」文物談張獻忠大西國錢幣的前世今生
    今天上午,四川省文物局將就彭山「江口沉銀遺址」再次舉辦新聞發布會,此前考古發掘工作已確認了明末張獻忠「江口沉銀」的發生地。「江口沉銀」的考古發掘活動也讓「西王賞功」這一聲名遠揚的古錢幣「五十名珍」,再次出現在人們面前。出自明末義軍的「西王賞功」、「大順通寶」是對大西國那段短暫而激蕩的歷史的見證。
  • 「3D藏寶圖」 讓江口沉銀古河道重見天日
    在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岷江東南岸30米,張獻忠江口沉銀的古河道已經被科研人員確定。3月22日,正參與江口沉銀二期考古發掘的電子科技大學信息地學特色研究中心科研團隊(以下簡稱探測團隊)宣布:經過3個多月的努力,該團隊已繪製出了一幅覆蓋面積達10萬平方米的「3D藏寶圖」,為江口沉銀古河道的準確定位提供了科學依據。
  • 江口的伏筆
    遙想西漢年間,在這個茶商雲集、熙來攘往的碼頭,那些沿岷江、錦江、金馬河南來北往的茶商平民,穿著交領右衽、無扣結纓、褒衣大袖的漢服,一路風塵,駐足江口,走進臨江的茶肆酒館,品茶議市,酤酒言歡,那是何等的盛況。「武陽買茶」,可謂江口古鎮埋藏於典籍兩千餘年的一大伏筆。
  • 張獻忠沉銀髮掘現場:河床滿眼真金白銀,圖9珍寶曾以800萬元盜賣
    【發掘現場】2015年,經過考古專家的確認,最終認定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江口沉銀」遺址,就是當年張獻忠沉銀的地方。消息傳開出,無數盜墓賊躍躍欲試。 【五十兩重的銀錠】據報導,張獻忠沉銀遺址於2017年初和2018年初,兩度發掘,先後發現了4萬多件珍貴文物。
  • 有哪些曾經被人懷疑的歷史事件,最終被考古發現證明了的例子?
    然而傳說跟歷史往往就隔著一次考古發掘。2016年4月,國家文物局批准了四川省對「江口沉銀遺址」進行考古發掘。2017年1月5日該考古項目正式啟動,同年3月15日,經過兩個月的時間,共出水文物超10000餘件,從而證實張獻忠的沉船寶藏這則傳說是真的,應證了那句古話,古人誠不欺我也。
  • 張獻忠江口20億沉銀浮出水面,但李自成藏寶口訣至今無人能解
    之後幾經戰亂,江口尋寶沉寂下來,只剩下石龍石虎的口訣在傳唱。2018年,江口沉銀古戰場遺址榮獲年度全國十大考古發現,2020年,江口沉銀第三期考古成果發布,一方斷為四塊,重達16斤,含金量達95%的蜀世子金印出水,驚豔世人。隨著考古發掘範圍的不短擴大,想必有更多的珍寶浮出水面。但是江口沉銀就是張獻忠的全部寶藏了嗎?
  • 江口沉銀,張獻忠到底有多富,河床堆滿金銀,傳說果然是真的
    在四川省一直流傳著這麼一個民間傳說,這個傳說名字叫做「江口沉銀」。2016年底開始,國家考古隊正式開始對江口遺址進行發掘。迄今為止已挖出文物數萬餘件,金銀不計其數,並建成了博物館,這個傳說最終被證明為真。張獻忠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為什麼會將如此多的金銀沉於江底,並且從哪裡獲得這麼多的金銀財寶?
  • 考古工作者從榆林漢墓群中出土一批珍貴文物
    新華社西安9月2日電(劉生勝)考古工作者最近對陝西省榆林市走馬梁附近一處規模龐大的漢墓群進行搶救性發掘,出土了一批珍貴文物。  1999年,群眾舉報有人在走馬梁一帶盜掘古墓。當地文物部門認真調查後發現了這處佔地面積達數百平方米的古漢墓群。
  • 央視紀錄片《沉銀追蹤》來了!
    #探尋未解之謎 解封沉銀歷史# ▼ 昨晚(11月16日)22:00  紀錄片《沉銀追蹤》 登陸央視紀錄頻道、四川衛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