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出臺規定,明令禁止老師將改作業的任務全權給家長,這一做法可謂是大快人心。
前陣子,各種社交媒體上暴露出的事件:很多家長抱怨老師將批改作業的任務交給家長,讓家長實在是無法理解。
首先,批改作業是老師的教學分內的事;其次,家長批改作業往往會出現專業不對口的現象,對學生的成績提高不會產生積極的影響,甚至會帶來負面的影響。
這個事情看起來略顯滑稽,但是卻折射出目前基礎教育階段老師素質的種種問題,不然的話,也不會引起教育部的如此重視,我們的教師隊伍的確需要反思。
1.作業量大,不是藉口
現在的基礎教育階段,文化課老師普遍迫於教學升學的壓力,在課後布置量較大的課外作業和家庭作業,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時間有平衡不過來,於是乎,批改作業的任務就落到了家長的頭上,老師在班級群裡面只要發個指令,家長批改之後上交,老師就可以對批改情況一目了然,但是,這其中的隱患我們應該深思。
家長批改是否準確?
學生的學習問題能否反饋到位?
老師和學生之間的粘度能否保證?
……
2.家長的陪伴功能和老師的主要職能要結合得當
從教學工作的角度講,改作業百分之百是老師分內的事情,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應該起到陪伴作用,老師卻將改作業這個事情甩鍋給家長,顯然是十分不得當的,那麼我們需要做到的是:家長的陪伴功能和老師的主要職能,應該結合得當!
那麼如何結合呢?
首先,備課教學,學生課後學習反饋,這都是老師所需要收集的數據,所有的階段都應該由老師親力親為,數據背後反映的問題才是老師和家長需要溝通的,只有老師將這些數據背後反映的問題和家長做好溝通,囑咐家長或者是和家長商量,家長才知道應該如何在家庭教育當中來做好陪伴和教育!
其次,學校應該加強對老師教學工作的全方位監督和管理,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現象,和學校的管理疏鬆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所以才會出現了這些漏網之魚。
3.提高老師待遇,加強師德師風的建設
老師是一個神聖的職業,但是歸根到底還是一個職業,職業的主要功能是謀生。在全社會將老師這個職業看得很重要,很神聖的同時,我們也應該考慮到老師的生存問題,目前絕大多數地區,教師的工資,橫向比較的話,並不算高,很多老師之所以出現工作懈怠的問題,和這個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俗話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很多老師在繁重的工作之餘,聯想到自己的收入待遇,因此會在某些環節出現懈怠。
那麼現在全社會需要做的就是:有關部門應該提高教師待遇,讓教師有顏面地成為真正辛勤的園丁,同時加強師德師風的建設,讓每一位在崗的老師心服口服,嚴律於己,我想,這樣的問題將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