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不改作業,讓家長改,意欲何為?教育部的規定大快人心

2020-12-26 劉老師談天說地

近日,教育部出臺規定,明令禁止老師將改作業的任務全權給家長,這一做法可謂是大快人心。

前陣子,各種社交媒體上暴露出的事件:很多家長抱怨老師將批改作業的任務交給家長,讓家長實在是無法理解。

首先,批改作業是老師的教學分內的事;其次,家長批改作業往往會出現專業不對口的現象,對學生的成績提高不會產生積極的影響,甚至會帶來負面的影響。

這個事情看起來略顯滑稽,但是卻折射出目前基礎教育階段老師素質的種種問題,不然的話,也不會引起教育部的如此重視,我們的教師隊伍的確需要反思。

1.作業量大,不是藉口

現在的基礎教育階段,文化課老師普遍迫於教學升學的壓力,在課後布置量較大的課外作業和家庭作業,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時間有平衡不過來,於是乎,批改作業的任務就落到了家長的頭上,老師在班級群裡面只要發個指令,家長批改之後上交,老師就可以對批改情況一目了然,但是,這其中的隱患我們應該深思。

家長批改是否準確?

學生的學習問題能否反饋到位?

老師和學生之間的粘度能否保證?

……

2.家長的陪伴功能和老師的主要職能要結合得當

從教學工作的角度講,改作業百分之百是老師分內的事情,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應該起到陪伴作用,老師卻將改作業這個事情甩鍋給家長,顯然是十分不得當的,那麼我們需要做到的是:家長的陪伴功能和老師的主要職能,應該結合得當!

那麼如何結合呢?

首先,備課教學,學生課後學習反饋,這都是老師所需要收集的數據,所有的階段都應該由老師親力親為,數據背後反映的問題才是老師和家長需要溝通的,只有老師將這些數據背後反映的問題和家長做好溝通,囑咐家長或者是和家長商量,家長才知道應該如何在家庭教育當中來做好陪伴和教育!

其次,學校應該加強對老師教學工作的全方位監督和管理,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現象,和學校的管理疏鬆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所以才會出現了這些漏網之魚。

3.提高老師待遇,加強師德師風的建設

老師是一個神聖的職業,但是歸根到底還是一個職業,職業的主要功能是謀生。在全社會將老師這個職業看得很重要,很神聖的同時,我們也應該考慮到老師的生存問題,目前絕大多數地區,教師的工資,橫向比較的話,並不算高,很多老師之所以出現工作懈怠的問題,和這個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俗話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很多老師在繁重的工作之餘,聯想到自己的收入待遇,因此會在某些環節出現懈怠。

那麼現在全社會需要做的就是:有關部門應該提高教師待遇,讓教師有顏面地成為真正辛勤的園丁,同時加強師德師風的建設,讓每一位在崗的老師心服口服,嚴律於己,我想,這樣的問題將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相關焦點

  • 西安2018年已明確規定:嚴禁學生家長批改或讓學生代改作業
    主要是在嚴格控制作業總量和時間基礎上,優化作業設計,創新作業形式,積極探索彈性作業、跨學科的作業。我們也鼓勵各地系統化設計一整套符合學生學習規律、體現素質教育要求和學科特點的基礎性作業。■加強日常監管。對於違反有關規定,特別是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切實建立起有利於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良好教育生態。
  • 高小微:作業到底誰改?教育部表態
    高小微:作業到底誰改?會上,針對「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問題,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表示,教育部的態度是一貫的、堅決的。教育部將嚴格落實作業的管理工作,對於違反有關規定,特別是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
  • 教育部治理「家長作業」 成都3年前就有規定 現在怎樣了
    10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表示,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切實建立起有利於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良好教育生態。不少成都家長也在問:成都會出臺相關政策嗎?
  • 【小西與你談】作業到底誰改?定了!
    針對「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問題,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10日表示,將從健全作業布置的機制、提升作業的質量、加強日常監管等三個方面落實好作業的管理工作。對於違反有關規定,特別是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
  • 禁止布置「家長作業」和懲罰性作業
    據新華社電 教育部10日就日前引起社會熱議的「家長退群」問題作出回應表示,「對於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這個問題,教育部的態度是一貫的、堅決的」。教育部將採取進一步舉措治理「家長作業」。  前段時間,江蘇一位家長用充滿怨懟的語氣,發布了退出家長群的視頻說明。他在自己發布的短視頻中大呼:「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  在視頻中,這位家長認為自己承擔了大部分教師應負的責任:教是家長教,改是家長改,要老師幹什麼?自己上班那麼辛苦,回來還得輔導孩子作業。
  • 叫停家長代改作業 回歸教育本位
    10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針對「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問題,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表示,教育部的態度是一貫的、堅決的。教育部將嚴格落實作業的管理工作,對於違反有關規定,特別是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
  • 家長退群事件新進展,教育部回應了,家長拍手叫好,老師欲哭無淚
    這位家長吐槽:學生的知識是自己在教,作業是自己批改,不知道要老師是幹嘛的。這也引發了不少家長的共鳴,很多家長表示都遇到過這種情況,甚至一些家長還悄悄表示:他做了自己一直想做卻不敢做的事。不得不承認,現在的一些老師確實存在讓老師家長批改學生作業的情況,甚至一些老師還會要求學生的作業不能有錯,這也讓很多家長苦不堪言。
  • 教育部就杜絕家長作業發聲,但家長就一勞永逸了嗎?
    日前,針對「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問題,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發聲:將從健全作業布置的機制、提升作業的質量、加強日常監管等三個方面落實好作業的管理工作。對於違反有關規定,特別是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
  • 教育部出臺新規定,老師們嘆氣,家長們卻高興不已
    對於監護人來說,監護人組一定不可能知道,微信父母組是科技發展的必然產物,也是父母和老師之間重要的溝通平臺,平時不管孩子有什麼事情,老師都可以在群裡發表,家長和老師可以互相良好的交流。但是,越來越多的老師開始在群裡安置工作,二十年前沒有這些高科技產品,孩子們也過得很開心,老師們進學校之前如果不做作業的話,可以從學校回來,現在的狀況有了新的變化,老師可以隨時在群裡布置作業,給家長安排工作,父母雖然很累,但還是會說:「好的,謝謝,老師,您辛苦了,」關鍵是孩子們玩手機,一整天拿著手機做作業,容易近視,有時忙得來不了,有時看父母的作業通知,第二天孩子也會被罵,
  • 教育部明令禁止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
    引起社會廣泛關注12月10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針對「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問題,教育部表示,將嚴格落實作業的管理工作,對於違反有關規定,特別是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下面一起了解下新聞發布會的內容,學生家長對此又有什麼看法?來看報導。
  • 教育部嚴處家長批改作業 西安2018年已發通知明確該政策
    12月10日,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對於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這個問題,教育部的態度是一貫的、堅決的。華商報記者了解到,西安市早在2018年7月就印發通知,明確規定「不允許學生家長代改作業」。  12月10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以來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有關情況。
  • 就用1個理由告訴你:不管老師要不要求,家長一定要陪孩子寫作業
    作業到底誰批改,教育部定了:要求家長批改作業的行為,發現一起,嚴懲一起。這是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2020年12月10日在新聞發布會上的明確表示。對此,不少家長拍手叫好,甚至有家長認為:大快人心,看誰還敢讓我批改作業!
  • 「家長退群事件」鬧上央視:作業我改知識我教,那還要老師幹什麼?
    「家長退群事件」鬧上央視:作業我改知識我教,那還要老師幹什麼? 網絡盛行的年代,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從以前傳統的開家長會進化為建立微信群,老師們在群裡可以通知家長關於孩子在學校裡的一些情況,家長們也省去了往學校跑的時間,通過群信息便可得知整個班級和孩子的狀況,但是最近幾年來,關於家長群的熱議也越來越大。
  • 記者調查|家長很頭疼,家庭作業咋成了「家長作業」?
    家長很苦惱「雖然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但批改作業不是老師的義務嗎,為何要強行讓家長來做?」「家長文化水平、知識結構參差不齊,有些知識連家長自己都不清楚,要怎麼給孩子改作業呢?」王女士直言,「家長文化水平、知識結構參差不齊,有些知識連家長自己都不清楚,要怎麼給孩子改作業呢?」更讓王女士疲憊的是時間、精力的問題,每天輔導完孩子做作業,已是差不多晚上10點。這一點,家長鄧女士深有同感。她的孩子今年上小學二年級,有的作業要求家長批改,有的要求家長籤字,「輔導完所有作業,通常需要兩個小時。」
  • 教育部表態:嚴禁老師讓家長批改作業!今後家長「解放」了?
    江蘇這位家長因為十分不滿老師每天在微信群中讓家長為孩子批改作業而憤然退群,他直言將孩子送到學校,老師就應該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批改作業是老師的分內之事,不應該甩手給家長。
  • 家長退群引全網爭議:「教是我教,改是我改,要老師幹嗎?!」
    01家長:教是我教,作業我改家長QQ、微信群建立的初衷是為了方便老師統一下發一些通知,比如假期安排,家長會的時間等。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家長群成了老師給家長「布置作業」的地方。尤其是小學階段,老師要求家長監督孩子完成作業外,還要檢查並籤字,以致於家長們紛紛抱怨:「教是我教,改是我改,老師們都在幹嘛呢?」除了這種課堂作業,有些課外作業,簡直就是給家長布置的。
  • 教育部嚴處要求家長批改作業行為,家長改作業,教師做什麼?
    近幾年新聞熱搜裡時不時出現「家長沒改作業被老師批評」、「因要求家長批改作業,家長退出家長群」等此類的新聞,還有老師在家長群裡點名批評:「昨晚賺了幾百萬?你這樣將來你的孩子和你一樣可悲!」「那幾位沒改作業的家長,請配合老師的工作」這些言論引起家長不適。
  • 發現一起嚴處一起 教育部叫停「家長作業」
    此外,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近日也印發了《關於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規定不得要求家長批改教師布置的作業或糾正孩子的作業錯誤,不得要求家長通過網絡下載並列印作業。  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綜合研究部副主任、副研究員張家勇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指出,老師適當要求家長配合學校教育工作是家校共育的客觀需要,大方向上是對的,但家校合作育人在具體操作層面出現了一些偏差。  在家校共育過程中,家長究竟要承擔什麼任務?
  • 一線老師戴耳機改作業,專家怒批:不講師德
    前些日子,有位一線老師,一邊批改作業,一邊戴著耳機聽音樂,被曝光了。 看到這條消息後,專家馬上憤怒地指出:這教師什麼素質?簡直就是不講師德!改作業就應該一心一意,戴著耳機聽著音樂,給人的感覺就是吊兒郎當、不務正業。
  • 浙裡紹興丨作業到底誰改?教育部表態了!
    10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針對「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問題,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表示,將嚴格落實作業的管理工作,對於違反有關規定,特別是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