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鑑 面向未來

2020-12-14 中國海軍網

以史為鑑 面向未來

——學習習主席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

■國防大學政治學院

1945年9月2日,停泊在東京灣的美國軍艦「密蘇裡」號上,舉行了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籤字儀式。日本籤署投降書的消息傳到國內,舉國歡騰,懸旗慶祝,毛澤東寫下了「慶祝抗日勝利,中華民族解放萬歲」的題詞。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以國家立法的形式通過決定,確定9月3日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2020年9月3日,習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向抗戰烈士敬獻花籃;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舉行座談會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習主席發表重要講話。

全體人民的共同意願,國家立法的明確規定,政府舉辦的莊重儀式……正是為了向那場以血淚書寫、用生命鑄就的偉大勝利,致以最崇高的敬禮。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正義和邪惡、光明和黑暗、進步和反動的大決戰,必須銘記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的偉大真理

上世紀三十年代,德意日法西斯軸心國及其僕從,逆歷史潮流而動,發動了一場威脅世界正義與和平的野蠻戰爭。全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約20億人口,先後被捲入其中。

正義的感召力是無窮的。烽煙四起、山河破碎,日本軍國主義的野蠻侵略,給中國人民造成了空前巨大的災難,激起了中國人民的頑強反抗。中國人民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正義戰爭,得到了世界範圍內正義力量的廣泛聲援。蘇聯、美國、英國等反法西斯同盟國,向中國人民提供了寶貴的人力物力支持。朝鮮、越南、加拿大、印度等國家反法西斯戰士,更是直接參加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同時在極為困難的條件下,中國人民也竭盡所能向其他同盟國伸出了援手。

和平的凝聚力是無窮的。在那場關係人類命運的生死搏鬥中,中國與世界反法西斯力量高舉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偉大旗幟,並肩為爭取世界和平而戰,成功粉碎了法西斯主義和軍國主義通過戰爭稱霸世界的野心,徹底結束了列強通過爭奪殖民地瓜分世界的歷史。經歷空前浩劫,全世界一切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開始思考普遍而持久的世界和平安全,以防範新的世界大戰,警惕法西斯主義死灰復燃。

人民的戰鬥力是無窮的。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全體中華兒女同仇敵愾、共赴國難,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滾滾洪流中,擔當起了救亡圖存的民族重任,贏得了這場全民族反抗外敵入侵的正義戰爭。中國人民以血肉之軀和鋼鐵意志支撐起的東方主戰場,與歐洲、北非、太平洋等戰場相互配合支援,以巨大民族犧牲換來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最終勝利。

然而,今天仍有少數勢力無視事實,否認、歪曲甚至美化侵略歷史,逃避歷史責任……這是對世界歷史的嘲弄、對人類良知的侮辱,更是對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發起的公然挑釁。

正視歷史真相,不是為了延續民族仇恨。習主席強調指出:「牢記歷史,是為了開創未來;不忘戰爭,是為了維護和平。」擦亮歷史的鏡子,抹去灰塵,才能不忘卻戰爭帶來的刻骨銘心傷痛,不忘卻對世界和平孜孜不倦的追求,不忘卻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的偉大真理。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銘記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的重大貢獻

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中國人民就在白山黑水間奮起抵抗,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同時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七七事變後,抗擊侵略、救亡圖存更加成為民族共識,中國進入了全民族抗戰階段,開闢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自始至終具有拯救人類文明、保衛世界和平的重大意義。廣袤國土上,中國軍民抗擊和消滅日軍最多,付出代價最大,有效牽制和抗擊著日軍大量兵力,持續消耗其破壞性能量,對日本侵略者徹底覆滅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僅八年全國抗戰期間,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就消滅日軍52.7萬人。

中國戰場還在戰略上策應了盟國作戰,配合了歐洲戰場和太平洋戰場的戰略行動,打亂了日本法西斯和德意法西斯戰略配合的陰謀。在中國以北,持久抗戰粉碎了日軍「北進」計劃;在中國以南,持久抗戰遲滯了日軍「南進」步伐,為盟軍在太平洋戰場轉入戰略反攻贏得了寶貴時間。從太平洋戰爭爆發直到最終結束,日本陸軍主力始終被「死死釘在中國戰場上」。作為亞太地區盟軍對日作戰的重要後方基地,中國還為盟國提供了大量戰略物資和軍事情報。不少西方軍事家都在設想,如果沒有中國的持久抗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局會不會改寫。

中國共產黨還積極倡導聯合一切和平民主力量共同抵抗法西斯侵略,推動建立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和東方對日戰線,為爭取世界和平作出了卓越貢獻。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反法西斯同盟國多次召開首腦會議,頒布了《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等一系列國際文件,為構建戰後國際秩序奠定了堅實基礎。中國始終是這些重要國際會議的主要參與國,也是國際公認的推動構建戰後秩序的重要力量。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重新確立起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中國人民贏得了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尊重,中華民族贏得了崇高的民族聲譽。

戰爭硝煙已經散去,但圍繞歷史真相的輿論鬥爭和針對戰爭史實話語權的爭奪,仍在繼續。還歷史公正與完整,要深刻領會習主席關於「中國人民以巨大民族犧牲支撐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這一重要論斷,不能使中國在戰後重新確立的世界大國地位被理解為哪個國家的恩賜獎賞,不能使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成為「西方中心論」學者筆下的邊緣註腳,更不能使中國成為「被遺忘的盟友」。

中國共產黨支撐起全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引領著奪取戰爭勝利的正確方向,必須銘記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關鍵

近代以來,中國曆次反侵略戰爭屢屢失敗,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統治集團腐朽無能、民族內部軟弱渙散,缺乏引領方向、凝聚民心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從根本上改變了這一局面。自成立之日起,我們黨就堅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捍衛民族獨立最堅定,維護民族利益最堅決,反抗外來侵略最勇敢,終於贏得了這場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持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犧牲最多的民族解放鬥爭的完全勝利,抗戰勝利成為中華民族從近代以來陷入深重危機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轉折點。

九一八事變後,由於國民黨政府採取不抵抗政策,東北三省100多萬平方公裡國土淪陷,3000多萬同胞慘遭蹂躪。危急關頭,中國共產黨率先舉起武裝抗日的戰鬥旗幟,中共滿洲省委發布《為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佔領滿洲宣言》,中共中央發表《為日本帝國主義強暴佔領東三省事件宣言》,揭露日本帝國主義戰爭野心,號召全國人民「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強佔東三省」。我們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也為全民族樹起了頑強不屈、奮勇抗戰的抗日先鋒模範。

七七事變後,中國共產黨秉持民族大義,不計與國民黨血海深仇前嫌,呼籲建立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共同抵抗日寇侵略、衛我家國無恙。始終堅持全面抗戰路線,提出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營造「工農兵學商,一起來救亡」的團結局面……無論條件多艱苦、形勢多險惡、戰爭多殘酷,我們黨始終以卓越的政治領導力和正確的戰略策略,指引了中國抗戰的前進方向,堅定不移推動全民族堅持抗戰、團結、進步,反對妥協、分裂、倒退。我們黨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堅決維護、鞏固、發展統一戰線,堅持獨立自主、團結抗戰,維護了團結抗戰大局。

從抗日前線到敵後戰場,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始終頑強抵抗、英勇戰鬥,對敵作戰12.5萬餘次,消滅日、偽軍171.4萬餘人,從抗戰初期不足5萬人發展為一支數量約130多萬、收復國土100餘萬平方公裡、解放約1億人口的勝利之師。

歷史不容虛妄置喙,事實不容謊言歪曲。學習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史、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就是要銘記中國共產黨是秉持民族大義、奪取抗戰勝利的民族先鋒,銘記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是堅持抗戰、英勇頑強的中堅力量,銘記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關鍵。

戰爭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依然懸在人類頭上,必須銘記毫不動搖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不移維護世界和平的寶貴啟示

紀念戰爭勝利,是為了更好地熱愛和平。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但戰爭帶給世界人民的苦難與關於戰爭的反思不能忘記。和平是人類最持久的夙願、最永恆的期望。和平猶如空氣和陽光,受益而不覺,失之則難存。

中華民族歷來崇尚和平、愛好和平。近代以後,雖遭到了世界列強長期侵略,飽受欺凌,但中國人民從中學到的不是弱肉強食的強盜邏輯,而是追求與維護和平的堅定意志。經歷苦難,更懂得和平的難能可貴;經過流血犧牲、艱苦努力才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更明白和平發展道路的巨大意義。習主席曾指出:「無論發展到哪一步,中國都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永遠不會把自身曾經經歷過的悲慘遭遇強加給其他民族。」這是中國共產黨、中國政府和人民向世界作出的莊嚴承諾。

著名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尼爾認為,人類具有共同性,我們需要發展出一種世界範圍內的歷史。然而,不同文化的偏見和敵視、不同民族的仇恨與戰爭,給人類帶來了無數災難與痛苦,深深地撕裂著人類的共同性。唯有超越國家、種族、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等方面的分歧與差異,才能將和平陽光灑滿全世界,防止人類再度墜入戰爭深淵。

「我們呼籲,世界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習主席擲地有聲的話語,為世界人民描繪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願景,提供了跳出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邏輯的全新方案。我們將一如既往,把維護世界和平、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作為自己的神聖職責,熱愛和平、珍惜和平,堅決反對動輒使用武力或以武力威脅處理國際爭端,堅決反對打著所謂「民主」「自由」「人權」等幌子肆意幹涉別國內政,堅定地同世界各國人民攜手努力,堅決捍衛二戰勝利成果和國際公平正義,積極維護和踐行多邊主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歷史的記憶不能忘卻,曾經的犧牲不容辜負。75年後的今天,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人類再次面臨攸關前途命運的歷史抉擇。在前進道路上,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和切實貫徹落實習主席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五個必須」「五個絕不答應」的重要要求,大力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以壓倒一切困難而不為困難所壓倒的決心和勇氣,敢於鬥爭,善於創造,鍥而不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直至取得最後的勝利。

相關焦點

  • 李克強:堅持正確的歷史觀就是要以史為鑑、面向未來
    堅持正確的歷史觀,就是要以史為鑑、面向未來。對於一個國家的領導人來說,不僅要繼承前人所創造的成就,也應該擔負起前人罪行所帶來的歷史責任。當年,日本軍國主義強加給中國人民的那場侵略戰爭,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最終日本民眾也是受害者。在今年這樣一個重要的時刻,我認為對中日關係既是檢驗,也是機遇。
  • 以史為鏡擦拭初心,以史鑑今砥礪前行
    以史為鏡擦拭初心,以史鑑今砥礪前行 2020-07-01 1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以銅為鑑 可正衣冠,以人為鑑 可知得失,以史為鑑 可知興替
    原文: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古為鑑,可知興替;以人為鑑,可明得失。朕嘗保此三鑑,內防己過。今魏徵逝,一鑑亡矣。出自《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卷一一零·列傳第二十二魏徵》。這句話出自李世民:"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這段話來自於唐太宗李世民與大臣魏徵的故事。唐初,其大臣魏徵,能很直率向唐太宗提意見,經常在朝廷上直抒己見,唐太宗也因為能聽取正確意見,所以在他統治時期,政治清明、社會安定,唐朝出現了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的局面。
  • 我們要以史為鑑,走好未來的路 用好歷史這面鏡子
    我們要以史為鑑,走好未來的路 用好歷史這面鏡子 80年前,日本侵略者悍然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並於
  • 以史為鑑 開創未來——多國人士呼籲國際社會發揚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新華社北京8月18日電 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之際,多國人士表示,回顧歷史是為了以史為鑑,傳承歷史是為了開創未來。俄羅斯中俄友好、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專家理事會俄方主席尤裡·塔夫羅夫斯基表示,只有吸取歷史教訓,才能避免悲劇再演,更好地建設未來。面對新冠疫情,國際社會應發揚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精神,積極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團結一致,相互幫助。
  • 【地評線】大江時評:以史為鑑「當自強」 書寫時代「新榮光」
    在這個草木含悲、山河垂淚的日子裡,舉國上下以各種形式緬懷83年前慘遭侵華日軍屠殺的遇難同胞,共同追憶那一段困難深重的歷史,傳遞出中國人民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堅定信念。  習近平總書記曾深情指出:「和平像陽光一樣溫暖、像雨露一樣滋潤。有了陽光雨露,萬物才能茁壯成長。有了和平穩定,人類才能更好實現自己的夢想。」公祭日,一聲汽笛長鳴,喚醒國人沉睡的記憶,歷史怎能忘,吾輩當自強。
  • 以史為鑑 面向未來 珍愛和平 維護和平
    前來參加活動的瀋陽市第111中學學生張皓宇說:「身為青年學生,我們不會忘記那段屈辱的歷史,我們會銘記先烈為國家為民族拋頭顱灑熱血的事跡,把愛國之情轉化為報國之志。」自1995年以來,瀋陽已連續26年拉響警報,紀念九一八事變。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還於近日舉行了「銘記歷史勿忘『九一八』——抗戰文物史料捐贈儀式」,共接收社會各界捐贈抗戰時期文物、史料34件。
  • 以史為鑑 內蒙古工商聯全體黨員幹部上黨課
    【本報呼和浩特訊】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統戰部副部長、自治區工商聯黨組書記梁淑琴日前以「以史為鑑,做好新時代工商聯工作」為題,為機關全體黨員幹部職工上了一堂生動的黨課。梁淑琴簡要回顧了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發展奮鬥歷程,並以黨建為引領,就如何做好工商聯各項工作進行了闡述。
  • 曾亞寒:以史為鑑 誠信立人
    這一重要論述,為今天黨員幹部弘揚守誠信的傳統美德提供了遵循。做人要有人品,當官要有官德。企業無信,則難求發展;社會無信,則人人自危;政府無信,則權威不立。黨員幹部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斷加強自我修養,爭做誠信風尚的引領者,切實履行時代賦予的職責和使命。
  • 以史為鑑 砥礪前行——淄博十一中舉行「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85...
    大眾日報淄博融媒體中心·魯中網12月10日訊(通訊員 張敏)為引導學生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愛國之情,堅定報國之志,淄博十一中團委組織開展「以史為鑑 砥礪前行」——紀念「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85周年主題團日活動。
  • 發展垃圾債應以史為鑑 需先了解美國歷史經驗
    發展垃圾債應以史為鑑 需先了解美國歷史經驗   經過幾年調整,垃圾債市場重新恢復並發展為重要的債市子市場。據估計,2011年全球垃圾債發行規模接近5000億美元,成為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成長最快的市場之一。  美國垃圾債風行一時與美國當時的經濟背景有關,也與以「垃圾債券大王」麥可·米爾肯為代表的一批金融家關係密切。
  • 光谷為明——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明天
    (原標題:光谷為明——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明天) 「為明」是中國目前辦學規模和辦學實力
  • 《中國鑄造發展史》:以史為鑑 鑄造的力量薪火相承
    國家開放大學出版社聯合中國鑄造協會,發起編撰了《中國鑄造發展史》系列叢書之一——《中國鑄造發展史》(第一卷)(第二卷)。該書由「全國鑄造行業終身成就獎」獲得者,資深冶金史、鑄造史專家田長滸教授帶領的編寫團隊歷經六年精心打磨而成,已成功入選「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並獲國家出版基金資助。
  • 「名家專欄」李裴:以史為鏡
    透過鏡像感嘆歲月年華,寄寓喜怒哀愁;唐太宗感慨:「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將鏡像提升到正形象、知規律、明家國大事的高度。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在於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現實從歷史而來,又決定未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一面鏡子,從歷史中,我們能夠更好看清世界、參透生活、認識自己。」
  • 人民日報:以史為鑑是為了更好前進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總結歷史、面向未來,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樹立和貫徹新發展理念,帶領黨和人民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黨中央確定的目標、方向和任務是明確的,深得黨心民心,深受人民的擁護。
  • 國網鐵嶺供電公司:讀詩明志心繫祖國 觀史知鑑逐夢青春
    9月27日,國網遼寧鐵嶺供電公司開展了「讀詩明志心繫祖國·觀史知鑑逐夢青春」詩文朗誦主題黨日暨青年文明號開放周活動,進一步激發乾部職工愛黨愛國熱情,展示新時代青年職工風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1周年。
  • 梁志天:設計生活,面向未來
    面向未來的家 與居住者共同成長 對於面向未來之家的形態,每位大師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期待。 對於梁志天來說: 對家的態度,也是對生活的態度。一個擺件、一件家具、一個家關乎著人的一生和生活經歷的故事。
  • 平史 | 以史為鑑,是中國超越西方,逆境崛起的真正戰略底牌!
    前744年,鄭武公病重,武姜就建議立小兒子段為太子,因為違背了嫡長子繼承制,武公不同意,隨後逝世,鄭莊公即位。前743年,武姜的偏心開始發作,要為段謀取利益,請求鄭莊公把「制」地封給段,被莊公以地勢險要為由拒絕了。但是拗不過母親,只好把另一個大城「京」地封給了段。段仗著母親寵愛,在領地肆無忌憚,不知尊君,不知治民。
  • 面向未來展開的思想文化大報——寫在光明日報創刊71周年之際
    面向未來展開的思想文化大報——寫在光明日報創刊71周年之際 2020-06-16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以史為鑑 2016年大選日美債劇烈波動意味著什麼?
    來源:金十數據原標題:以史為鑑,2016年大選日美債劇烈波動意味著什麼? 來源:智堡隨著美國中期選舉的臨近,我們有必要回顧一下2016年最近一次聯邦選舉時金融市場的驚人反應。隨著選舉結果的公布,美國國債收益率最初大幅下跌 如下圖所示,11月9日的交易日開盤時,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約為1.86%,與上一個交易日收盤時基本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