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堅持正確的歷史觀就是要以史為鑑、面向未來

2021-01-08 新華網客戶端

    3月15日(星期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閉幕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會見採訪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中外記者並回答記者提出的問題。

    [李克強]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不僅中國,世界上許多國家都要開展多種形式的紀念活動,目的是要牢記這一慘痛的歷史悲劇,不能讓歷史再重演,要維護二戰勝利成果和戰後國際秩序及一系列國際法,以維護人類持久和平。

    當前,中日關係的確比較困難,根子還是在於對那場戰爭、對歷史的認識和能否始終保持正確的認識。堅持正確的歷史觀,就是要以史為鑑、面向未來。對於一個國家的領導人來說,不僅要繼承前人所創造的成就,也應該擔負起前人罪行所帶來的歷史責任。當年,日本軍國主義強加給中國人民的那場侵略戰爭,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最終日本民眾也是受害者。在今年這樣一個重要的時刻,我認為對中日關係既是檢驗,也是機遇。如果日本領導人正視歷史,並且保持一貫,改善和發展中日關係就有新的契機,也自然會給中日經貿關係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相關焦點

  • 以史為鑑 面向未來
    以史為鑑 面向未來——學習習主席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國防大學政治學院1945年9月2日,停泊在東京灣的美國軍艦「密蘇裡
  • 李克強書單:幼讀《資治通鑑》等國史,常年堅持看英文原版
    他要李克強讀《史記》《漢書》《後漢書》《資治通鑑》等國史,還有《昭明文選》《古文辭類纂》《經史百家雜鈔》等桐城派色彩的書。        ●經濟學著作       李克強曾師從經濟學家厲以寧,北大讀博期間,與厲以寧、李源潮等合著《走向繁榮的戰略選擇》一書。
  • 【理論學習】牢固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民族觀文化觀歷史觀
    新疆的考古遺址、歷史文物,是新疆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有力物證,對各族群眾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民族觀、文化觀、歷史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明確指出,在各族群眾中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牢固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民族觀、文化觀、歷史觀,對構築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至關重要。
  • 以史為鏡擦拭初心,以史鑑今砥礪前行
    以史為鏡擦拭初心,以史鑑今砥礪前行 2020-07-01 1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以銅為鑑 可正衣冠,以人為鑑 可知得失,以史為鑑 可知興替
    原文: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古為鑑,可知興替;以人為鑑,可明得失。朕嘗保此三鑑,內防己過。今魏徵逝,一鑑亡矣。出自《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卷一一零·列傳第二十二魏徵》。這句話出自李世民:"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這段話來自於唐太宗李世民與大臣魏徵的故事。唐初,其大臣魏徵,能很直率向唐太宗提意見,經常在朝廷上直抒己見,唐太宗也因為能聽取正確意見,所以在他統治時期,政治清明、社會安定,唐朝出現了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的局面。
  • 日本動漫發展的瓶頸:缺失的二戰正確歷史觀
    可以說,日本的動漫創作一直是在日本政府、政客的控制下進行著發展方向的所謂「規劃」與「調整」,二戰正確歷史觀的缺失成為日本作品最大的問題點,也會成為日本動漫發展的最大「瓶頸」。1946年1月,近藤日出造在《漫畫》雜誌發表了《被囚禁的東條》的諷刺漫畫,在日本國內掀起軒然大波:昨日還在宣揚「大東亞共榮」的戰爭目標、鼓勵國民即使用竹槍也要堅持與強國的飛機鬥爭、宣傳「一億玉碎」,今日,曾經的「領路者」東條英機就身陷囹圄並以極其不光彩的形象被呈現。
  • 我們要以史為鑑,走好未來的路 用好歷史這面鏡子
    我們要以史為鑑,走好未來的路 用好歷史這面鏡子 80年前,日本侵略者悍然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並於
  • 「名家專欄」李裴:以史為鏡
    以史為鏡,我們可以思接千載、視通萬裡,看成敗、鑑得失、知興替、明過失,進一步加深對國家、社會、民族及個人成與敗、興與衰、安與危、正與邪、榮與辱、義與利、廉與貪等方方面面的思考。「往古者,所以知今也。」知其所來,識其所在,才能明其將往。正是歷史這面鏡子,讓我們得以進入人類千萬年生活的縱深,知道自己從哪兒來、往哪兒去。
  • 以史為鏡 勇擔使命
    學習黨史,目的是以史為鑑,更好前進記者:作為一名專業的黨史工作者,您如何看待學習黨史的重要意義及作用?李穎:早在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就在不同場合多次號召大家學習和研究黨的歷史。如1939年,抗戰期間,全國政局出現新的特點,一方面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存在投降、分裂和倒退的危險,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已經成長為全國性的大黨。
  • 以史為鑑 開創未來——多國人士呼籲國際社會發揚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新華社北京8月18日電 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之際,多國人士表示,回顧歷史是為了以史為鑑,傳承歷史是為了開創未來。俄羅斯中俄友好、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專家理事會俄方主席尤裡·塔夫羅夫斯基表示,只有吸取歷史教訓,才能避免悲劇再演,更好地建設未來。面對新冠疫情,國際社會應發揚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精神,積極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團結一致,相互幫助。
  • 人民日報:以史為鑑是為了更好前進
    一年後,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了《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一系列重大歷史問題作出正確結論,徹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實事求是地評價了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充分論述了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的偉大意義。這個決議對「文革」的政治定性和原因分析,經受住了實踐的檢驗、人民的檢驗和歷史的檢驗,具有不可動搖的科學性和權威性。
  • 李克強出席2019年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並發表特别致辭
    當時確定了新領軍者這一主題,並且延續至今,仍然具有現實意義,當年諸多成長型企業已成長為「參天大樹」。我們就是要讓各類市場主體,讓大企業和成長型企業同臺競技,公平競爭,共同發展。李克強表示,在當前國際形勢下,本次論壇深入研討經濟全球化問題,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
  • 【地評線】大江時評:以史為鑑「當自強」 書寫時代「新榮光」
    在這個草木含悲、山河垂淚的日子裡,舉國上下以各種形式緬懷83年前慘遭侵華日軍屠殺的遇難同胞,共同追憶那一段困難深重的歷史,傳遞出中國人民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堅定信念。  習近平總書記曾深情指出:「和平像陽光一樣溫暖、像雨露一樣滋潤。有了陽光雨露,萬物才能茁壯成長。有了和平穩定,人類才能更好實現自己的夢想。」公祭日,一聲汽笛長鳴,喚醒國人沉睡的記憶,歷史怎能忘,吾輩當自強。
  • 李克強:常年堅持閱讀英文原著 閱讀廣泛博聞強記
    李克強同志圖集 ·「萬事民為先」——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12月25日電 新華社日前播發人物特稿《「萬事民為先」——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 2011年10月,為緩和朝鮮半島緊張局勢,李克強率團訪問朝鮮、韓國。外界普遍認為,中國領導人首次接連訪問朝韓兩國表明,這是中國在東北亞地區採取的一次重大和平外交行動,從中也顯示了李克強在國際事務中敢於碰難的外交風格。2012年4月,李克強訪問俄羅斯、匈牙利、比利時和歐盟總部,著眼運籌大國關係和推動世界多極發展。
  • 以史為鑑 面向未來 珍愛和平 維護和平
    現在日子過得越來越好,可我們一定要居安思危,要時刻記住,落後就要挨打,要團結起來,建設強大的國家!」前來參加活動的瀋陽市第111中學學生張皓宇說:「身為青年學生,我們不會忘記那段屈辱的歷史,我們會銘記先烈為國家為民族拋頭顱灑熱血的事跡,把愛國之情轉化為報國之志。」自1995年以來,瀋陽已連續26年拉響警報,紀念九一八事變。
  • 以史為鑑 內蒙古工商聯全體黨員幹部上黨課
    【本報呼和浩特訊】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統戰部副部長、自治區工商聯黨組書記梁淑琴日前以「以史為鑑,做好新時代工商聯工作」為題,為機關全體黨員幹部職工上了一堂生動的黨課。梁淑琴簡要回顧了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發展奮鬥歷程,並以黨建為引領,就如何做好工商聯各項工作進行了闡述。
  • 曾亞寒:以史為鑑 誠信立人
    這一重要論述,為今天黨員幹部弘揚守誠信的傳統美德提供了遵循。做人要有人品,當官要有官德。企業無信,則難求發展;社會無信,則人人自危;政府無信,則權威不立。黨員幹部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斷加強自我修養,爭做誠信風尚的引領者,切實履行時代賦予的職責和使命。
  • 堅持全面正確的歷史觀 科學評價毛澤東和黨的歷史
    講話有不少精彩之筆,關於毛澤東同志歷史功績和如何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論述,就是其中的一大亮點。 全面科學地闡述毛澤東同志和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功績和歷史地位 習近平同志在講話中對毛澤東同志和毛澤東思想作了高度評價,強調我們將永遠高舉毛澤東思想的旗幟前進。這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作出的明確宣示,再次表明中國共產黨堅定的政治立場和鮮明的政治態度。
  • 光谷為明——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明天
    (原標題:光谷為明——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明天) 「為明」是中國目前辦學規模和辦學實力
  • 李克強形容這一刻:讓人們在陰霾中看到光明和希望
    阿德恩說,「應對全球危機的唯一方式就是加強國際合作,而不是削弱合作。我們要堅定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貿易體制。我們要推動多邊主義,摒棄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汶萊蘇丹哈桑納爾把籤字儀式當天稱為「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天」。柬埔寨副首相昂蓬莫尼羅說,RCEP是「一個卓越的成就」。緬甸國務資政翁山蘇姬說:「在世界充滿不確定性的背景下,我們將迎來激動人心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