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以史為鑑是為了更好前進

2021-01-08 人民網

  「文化大革命」是我們黨和國家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重大曲折。應該如何認識「文革」?1980年8月,鄧小平同志兩次會見義大利記者法拉奇,以坦蕩的歷史胸襟和客觀鮮明的政治態度回答了當時國內國際都非常關注的中國共產黨對毛澤東同志和「文化大革命」的評價問題。一年後,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了《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一系列重大歷史問題作出正確結論,徹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實事求是地評價了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充分論述了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的偉大意義。這個決議對「文革」的政治定性和原因分析,經受住了實踐的檢驗、人民的檢驗和歷史的檢驗,具有不可動搖的科學性和權威性。

  「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造成的危害是全面而嚴重的。歷史已充分證明,「文化大革命」在理論和實踐上是完全錯誤的,它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義上的革命或社會進步。

  我們黨對自己包括領袖人物的失誤和錯誤歷來採取鄭重的態度,一是敢於承認,二是正確分析,三是堅決糾正,從而使失誤和錯誤連同黨的成功經驗一起成為寶貴的歷史教材。《歷史決議》把「文化大革命」時期同作為政治運動的「文化大革命」區分開來,把「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理論與實踐同這十年的整個歷史區分開來,有力回擊了借否定「文化大革命」來否定黨的歷史、否定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錯誤觀點。正是有了這種正確態度,我們黨從挫折中警醒,重申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實現了工作重心的轉移,制定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了偉大歷史轉折,開拓了改革開放新徵程。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的國家日益強大,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提高,社會主義民主法制不斷健全,我們的道路越走越寬闊,不會也決不允許「文革」這樣的錯誤重演。

  歷史總是向前發展的,我們總結和吸取歷史教訓,目的是以史為鑑、更好前進。「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一定要牢牢記取「文革」的歷史教訓,牢牢堅持黨對「文革」的政治結論,堅決防範和抵制圍繞「文革」問題來自「左」的和右的幹擾,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要毫不動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總結歷史、面向未來,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樹立和貫徹新發展理念,帶領黨和人民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黨中央確定的目標、方向和任務是明確的,深得黨心民心,深受人民的擁護。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越是這個時候,越需要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擰成一股繩,團結一致、齊心協力,排除一切幹擾,聚精會神、埋頭苦幹,把我們今天的事情辦好,把我們的既定目標實現好。我們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上來,堅持用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指導實踐,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要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矢志不渝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團結奮鬥。

  《 人民日報 》( 2016年05月17日 04 版)

相關焦點

  • 以史為鑑 面向未來
    以史為鑑 面向未來——學習習主席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國防大學政治學院1945年9月2日,停泊在東京灣的美國軍艦「密蘇裡
  • 以史為鏡擦拭初心,以史鑑今砥礪前行
    以史為鏡擦拭初心,以史鑑今砥礪前行 2020-07-01 1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以銅為鑑 可正衣冠,以人為鑑 可知得失,以史為鑑 可知興替
    原文: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古為鑑,可知興替;以人為鑑,可明得失。朕嘗保此三鑑,內防己過。今魏徵逝,一鑑亡矣。出自《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卷一一零·列傳第二十二魏徵》。這句話出自李世民:"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這段話來自於唐太宗李世民與大臣魏徵的故事。唐初,其大臣魏徵,能很直率向唐太宗提意見,經常在朝廷上直抒己見,唐太宗也因為能聽取正確意見,所以在他統治時期,政治清明、社會安定,唐朝出現了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的局面。
  • 「名家專欄」李裴:以史為鏡
    透過鏡像感嘆歲月年華,寄寓喜怒哀愁;唐太宗感慨:「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將鏡像提升到正形象、知規律、明家國大事的高度。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在於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現實從歷史而來,又決定未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一面鏡子,從歷史中,我們能夠更好看清世界、參透生活、認識自己。」
  • 人民日報:加強反壟斷監管是為了更好發展
    (原標題:加強反壟斷監管是為了更好發展)
  • 停下,是為了更好地前進
    個人復盤可以簡單理解為我們前面所說的個人總結,集體復盤涉及的可就比較廣了,甚至還會請到專門的復盤催化師。什麼是復盤呢?復盤其實是一個圍棋術語,指對局完畢後,回顧當時自己是如何想的,為什麼「走」這麼一步。
  • 以史為鑑 內蒙古工商聯全體黨員幹部上黨課
    【本報呼和浩特訊】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統戰部副部長、自治區工商聯黨組書記梁淑琴日前以「以史為鑑,做好新時代工商聯工作」為題,為機關全體黨員幹部職工上了一堂生動的黨課。梁淑琴簡要回顧了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發展奮鬥歷程,並以黨建為引領,就如何做好工商聯各項工作進行了闡述。
  • 曾亞寒:以史為鑑 誠信立人
    這一重要論述,為今天黨員幹部弘揚守誠信的傳統美德提供了遵循。做人要有人品,當官要有官德。企業無信,則難求發展;社會無信,則人人自危;政府無信,則權威不立。黨員幹部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斷加強自我修養,爭做誠信風尚的引領者,切實履行時代賦予的職責和使命。
  • 以史為鑑 開創未來——多國人士呼籲國際社會發揚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新華社北京8月18日電 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之際,多國人士表示,回顧歷史是為了以史為鑑,傳承歷史是為了開創未來。俄羅斯中俄友好、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專家理事會俄方主席尤裡·塔夫羅夫斯基表示,只有吸取歷史教訓,才能避免悲劇再演,更好地建設未來。面對新冠疫情,國際社會應發揚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精神,積極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團結一致,相互幫助。
  • 以史為鏡 勇擔使命
    學習黨史,目的是以史為鑑,更好前進記者:作為一名專業的黨史工作者,您如何看待學習黨史的重要意義及作用?李穎:早在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就在不同場合多次號召大家學習和研究黨的歷史。如1939年,抗戰期間,全國政局出現新的特點,一方面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存在投降、分裂和倒退的危險,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已經成長為全國性的大黨。
  • 李克強:堅持正確的歷史觀就是要以史為鑑、面向未來
    堅持正確的歷史觀,就是要以史為鑑、面向未來。對於一個國家的領導人來說,不僅要繼承前人所創造的成就,也應該擔負起前人罪行所帶來的歷史責任。當年,日本軍國主義強加給中國人民的那場侵略戰爭,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最終日本民眾也是受害者。在今年這樣一個重要的時刻,我認為對中日關係既是檢驗,也是機遇。
  • 《中國鑄造發展史》:以史為鑑 鑄造的力量薪火相承
    國家開放大學出版社聯合中國鑄造協會,發起編撰了《中國鑄造發展史》系列叢書之一——《中國鑄造發展史》(第一卷)(第二卷)。該書由「全國鑄造行業終身成就獎」獲得者,資深冶金史、鑄造史專家田長滸教授帶領的編寫團隊歷經六年精心打磨而成,已成功入選「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並獲國家出版基金資助。
  • 我們要以史為鑑,走好未來的路 用好歷史這面鏡子
    我們要以史為鑑,走好未來的路 用好歷史這面鏡子 80年前,日本侵略者悍然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並於
  • 以史為鑑 砥礪前行——淄博十一中舉行「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85...
    大眾日報淄博融媒體中心·魯中網12月10日訊(通訊員 張敏)為引導學生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愛國之情,堅定報國之志,淄博十一中團委組織開展「以史為鑑 砥礪前行」——紀念「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85周年主題團日活動。
  • 【地評線】大江時評:以史為鑑「當自強」 書寫時代「新榮光」
    有了和平穩定,人類才能更好實現自己的夢想。」公祭日,一聲汽笛長鳴,喚醒國人沉睡的記憶,歷史怎能忘,吾輩當自強。  銘記歷史,「英雄之名」永垂不朽。「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我們絕不能忘記過去,只有牢記來時的路,才能更加深刻地認清現實。面對殘暴的侵略者,當年無數仁人志士挺身而出,英勇戰鬥。
  • 人民日報評論員:更好肩負起新時代的職責使命
    在2020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各級黨組織要有針對性地加強對年輕幹部的思想淬鍊、政治歷練、實踐鍛鍊、專業訓練,明確培養年輕幹部的正確途徑,堅決克服幹部培養中的形式主義,幫助他們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讓他們更好肩負起新時代的職責和使命。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歷史總是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前進的。
  • 公元2019年,怎麼樣遇見更好的自己?人民日報告訴你正確答案
    變化變好變強,讓我們能夠在2019遇見更好的自己。網際網路+的時代,層出不窮的世界,沒有變化生活那不叫生活,變化就是2019年最大的主旋律之一。職場好比一場奔跑,大家都在前行,比的是誰跑的更快,比的是誰跑的更好,比的是誰跑的更遠。
  • 紀念,是為了更好前行,銘記,是深知和平可貴
    「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和平來之不易,歷史承載過往,亦警醒未來,中華兒女國恥在心,重任在肩,謹記在心,先輩說過」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吾輩當自強!紀念,是為了更好前行,銘記,是深知和平可貴!如今和平來之不易,人民能安居樂業離不開無數先輩的拋頭顱灑熱血,至死不渝的信仰,才有當今之盛世。
  • 史話:戲冰九鑑(一)
    作者選取這段歷史中九個具有代表性的場景在本報史話欄目進行連載,說說老北京人戲冰的故事,並將其定名為「戲冰九鑑」,以期以史鑑今、以冰鑑城。  一、冰床圍酌在宋代,我國古人就開始使用冰床了,北宋沈括《夢溪筆談》中《譏謔》篇寫道:信安、滄、景之間……冬月作小坐床,冰上拽之,謂之凌床。此處的「凌床」指的就是冰床。
  • 發展垃圾債應以史為鑑 需先了解美國歷史經驗
    發展垃圾債應以史為鑑 需先了解美國歷史經驗   經過幾年調整,垃圾債市場重新恢復並發展為重要的債市子市場。據估計,2011年全球垃圾債發行規模接近5000億美元,成為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成長最快的市場之一。  美國垃圾債風行一時與美國當時的經濟背景有關,也與以「垃圾債券大王」麥可·米爾肯為代表的一批金融家關係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