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7日,山西省太原市太山文物保管所在修建消防蓄水池時,發現石條、石門等遺物。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接報後立即進行了現場勘察,同時報告山西省文物局。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太山文管所成立聯合考古隊,對遺蹟進行了保護性發掘,並委託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西安國際保護中心 (簡稱IICC-X)對出土文物實施整體保護工作。
太山龍泉寺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成立文物保管所。龍泉寺位於風峪溝入口處的太山山腰,中軸線建有山門、三大士殿、觀音堂。三大士殿為寺院的主殿。院內存有唐景雲二年(711年)石碑一通。據史料記載,太山寺始建於唐景雲元年,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擴建。遺物發現於三大士殿以東數十米處的山坡中段。此處為一臺地,南北兩側的山坡幾乎完全被植被覆蓋。
出土地宮坐北向南,方向195度。由甬道、宮門和宮室組成。甬道長 94釐米,寬77釐米,由不規則石塊壘砌而成。宮門總高49釐米,寬42釐米,包括門檻、門扇、門框和門額,均由條石搭砌而成,兩邊門框外側各塑有力士像1尊。宮室平面呈六邊形,由條石砌築而成,長97釐米,寬88釐米。宮室底部用沙石鋪成,北半部砌有供臺,高10釐米。
唐代武周時期塔基及地宮考古發掘現場
塔基及周邊地層出土大量建築構件,有繩紋磚、板瓦、筒瓦、瓦當等殘件。數量較多的為布紋板瓦,還出土一些青輥瓦、指壓紋板瓦、刀割紋板瓦等。瓦當均為泥質模製而成,紋飾有獸面紋和蓮花紋。其中蓮花紋瓦當居多。塔基周邊還出土銅錢、陶罐、瓷片等。
地宮內出土石函一件及「開元通寶」銅幣一枚。石函平面呈長方形,由函蓋、函身扣合而成,幾乎滿置宮室。函蓋外表刻滿文字,大都為供養人的名字,據統計,幾乎都是女性。而石函兩側名字多為男性,但清晰度不如正面。眾多人名中有安西都護府田楊名夫人字樣。函身為砂石雕鑿,前寬37.2釐米,後寬46.4釐米,長57.5釐米,高31.2釐米。
打開後的地宮及內置石函
函蓋特寫
石函內第二層為鎏金銅飾木槨。出土時已殘損,槨身木板及四周裝飾的鎏金銅飾件散落於石函內。
石函內木槨及散落的鎏金銅飾物
第三層木胎鎏金銅槨長27釐米,高22.8釐米,前高寬,後低窄。蓋頂兩側各有2個鋪首銜環,槨身前擋正中裝飾有門,由火焰紋門額、聯珠紋門框和飾有門釘及鋪首的門扇組成。門兩側站立供養人,門上方飾有朱雀』。後擋正中裝飾佛足一對,佛足上方飾有玄武。槨身左側和右側分別飾有青龍、白虎,四角有卷草紋護欄。
出土銅棺(側)
銅棺細部
銅棺內置木胎銀槨,長15釐米,高10釐米,其裝飾構件與鎏金銅槨相近,只是質地不同,尺寸略小,且更為精細。
銅棺內置銀棺
銀棺細部及側面紋飾
銀棺側面細部及供養人等紋飾
銀棺內置第五層金棺,長9釐米,用絲帶綑紮,上系蝴蝶結。
金棺頂部俯視
出於保護考慮,金棺至今尚未開啟。據x光射線檢測內有聚成堆的顆粒狀物體,應為舍利子。
金棺側面X光掃描成像
金棺正面X光掃描成像及內置顆粒物
這次龍泉寺的地宮金棺讓人很容易和1987年陝西省扶風法門寺的地宮佛舍利聯想在一起,法門寺放有釋迦牟尼指骨舍利的盛器算來有8重棺槨,釋迦牟尼指骨舍利只此一枚。
石、木、銅、銀、金五重棺槨,在全國現有發掘中已屬罕見。考古學者們猜測,可能在金槨裡套有水晶棺或者玉棺,也有可能舍利子置放於玻璃或者瑪瑙瓶中。如此一來,龍泉寺地宮舍利子就是六重棺槨。
龍泉寺原為道教場所,建於唐睿宗李旦景雲元年(公元710年),名昊天祠,祠院在金、元兩朝毀於火災。明朝初期在原址重建,改為佛寺。寺裡的唐碑立於公元771年,佛塔為唐武周時期建(公元690-705年),而在地宮中發現的開元通寶,又出現一個時間段為公元713-741年。佛塔的年代說明,在公元710年前就有寺廟存在,難道是先修佛塔,再建道教祠?而開元通寶的出現,又一次排列年代為先有塔,再葬舍利子。這些年代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繫?還有待於專家們一一剖析。
後附:石函刻文解讀
第一排:清信劉「和」訓妻「朋」普供養清信王「俵」古妻慕「黃」供養
第二排:清信楊秀「惠」妻趙光明「藏」等供養清信「草字頭禾魚」元貞妻「段」
第三排:大雲「等」供養清信「禿寶蓋下面一個稷」果「」妻元等供養清信董少「郷」妻
第四排:劉等供養清信王文「軋」妻公孫男楚進妻「馬」等供養清信
第五排:董家阿婆董景「個」大娘董「軋」「禮」董「難」「陋」武玄貞等供養
第六排:董四娘趙元「観GUAN」妻董張「董」「胖」妻董宗大方妻董衡二娘
第七排:「色字很像那個字」婆阿女丁婆何法要王世尊男「提手一個年」利男和慶男思泰口男萬
第八排:「興XING」男思儉孫男神「並」男純福男「難」陁TUO男難仁男「茂」琳男神
第九排:合壽妻宗大慈阿田婆張二娘董七娘王元「草字頭下面一個間」阿李婆阿王婆
第十排:王元「威」常仁「母字下面貝,或具或直接是貫字」竹山買妻「問」「蕒MAI」曹土表妻白仼翼王三娘阿「顫取掉頁換成毛」婆第十一排:「住,主下面一撇一捺」二娘摩枝何梁婆「問或阿」段婆「問或阿」常婆小李婆大常婆張三「也許是婆字」
第十二排:阿武婆成「禾乍」妻張王鳯禮妻帝「釋」王元進馬「袩」妻李李「一橫」
最後一排:曾二娘陳「尊」仁母普慈何二娘何善信妻「來」樊「尚」仁妻「空」
阿白婆溫嗣恭張智X妻馬樊表母王樊X妻並女
清信劉X訓妻XX供養清信王俵古妻慕等供養
清信楊秀忠妻趙光明藏等供養清信X元貞妻X
大雲X供養清信X樂X妻元等供養清信董少鄉妻
劉等供養清信王文X妻公孫男楚進妻馬等供養清信
董家阿婆董景X大娘董乹禮董難X武玄貞等供養
董四娘趙元觀妻董張重X董宗大方妻董衛二娘
邑婆阿女丁婆何法要X寧男X利男和慶男思泰X男萬
與男思儉孫男神X男純福男難X男難仁男X琳男神
合壽妻宋大慈阿田婆張二娘董大娘王元蘭阿里婆阿王婆
王元威常仁貫竹山買妻阿曹曹王表妻白仼翼王三娘阿氈婆
X二娘摩枝阿梁婆阿X婆阿常婆小李婆大常婆張三X
阿武婆成X妻張王鳳禮妻帝釋王元進馬X妻李李XX
曹二娘陳享仁母普慈何二娘何善信妻李樊尚仁妻XX
霍大亮妻四娘女洛王皇甫婆奴妻X何高婆XX
晉X寶阿僧男XX
鳳仙不冝養賣XXX
仏家普供養仁榮妻
趙大娘和忠妻王吳方
妻X於供養賈四娘供
養如響X智楊X
忠龍九妻李妙真阿
白婆供養張大娘供養
阿劉婆母子X劉道德
供養XX阿梁婆
趙X妻X供養
晉陽主XXX良供養
西明府XXX雅X
李X文合家供養
長史X文XXX
男X供養XXX
靜妻劉供養
寶仁明要四娘靜真
董元妻張董鹹妻
王男女等供養杜方
妻X女明府李蝸仁
並妻供養馮昉妻
張楊公子妻王X
並妻供養阿薛婆
阿趙婆X長蒲阿王
婆羽生妻白嚴師衛
神寶妻王X伏仁X
仁禮並母供養X條
德兄弟嫡妹等供養
武萬登妻衛合家等
供養薭德相妻X合
家等供養楊玄X妻
衛南婆供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