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母親去世前留下三條遺囑,蔣介石有沒有替她完成?

2020-12-17 左都御史

蔣介石的母親王採玉一生坎坷,到了晚年終於揚眉吐氣,兒子事業有成,成了國家的棟梁之才。不幸的是,她自己體弱多病,在民國十年(1921)6月14日去世,享年僅58歲。這個時候的蔣介石因處境不佳,在溪口老家,剛好可以盡人子之孝。

王採玉在病中時,頻頻囑咐蔣介石,留下了三個遺囑。其一是另擇墓地,不要驚動父親;其二是騰出自己的部分房屋,辦一所培育鄉裡的子弟學校;其三是不要忘記了親戚朋友,尤其是在困難中接濟過自家的人。那麼,蔣介石有沒有按照母親的遺囑來辦呢?

先來看第一條不與蔣父合葬。妻隨父葬是中國古代的傳統,王採玉不願與丈夫蔣肇聰合葬是有原因的。因為蔣肇聰先後娶過徐氏、孫氏,而且他們三人同葬一地,原本旁邊還留下一個墓穴是給王採玉的。

王採玉不願安葬在丈夫身邊,原因當然不是因為不願驚動早逝的丈夫,主要是因為丈夫身邊已有徐氏、孫氏兩位夫人佔著,她若也葬在那裡,只好屈居第三。她再嫁也是通過明媒正娶,用花轎抬到溪口的,如今要屈居第三,她不願意。她迷信「甲字穴」是最好最乾淨的墳地,閒雜野鬼不能侵入,而親人卻可自由往來。

蔣介石對母親的心情是理解的,為了尋找「甲字穴」,他請了兩位方士勘察了半個月,最後選中離溪口北三裏白巖山北面的一塊小平地,據說這是彌勒佛的肚臍眼,是一塊風水寶地。

入葬那天,蔣介石悲痛萬分,揮淚親撰《哭母文》及《先妣王太夫人事略》,著重突出自父親去世後26年來,其母在極端困苦的不幸中,為培養幼子、重振家聲,做出的巨大貢獻。

遵照母親的遺命,選定墳穴後,蔣介石每天在白巖山監工修築母親的墳塋,並邀集親族之賢者,幫助籌備喪事。同年11月23日,王採玉安葬完畢。此後的數年,蔣介石又陸續擴建母親的墳地,到了1930年時,王採玉的墳地已成為一個規模較大的墳莊。

再來看第二條修建學校。王採玉死後第二年,蔣介石資助原有的三所初級小學合併為禽孝鄉完全小學,並暫以自家舊居前屋做校舍,使鎮上的適齡兒童全部入學。與宋美齡結婚後,自1929年至於1931年間,蔣介石又在家鄉大興土木,建造了總佔地面積近百畝的溪口武嶺學校。

這座學校內設農職部(類似農業中學)、小學部、農場、醫院、雨天健身房、教學式的大禮堂等。宋美齡對這所學校十分關懷,從設計到落成,一一過問,連門窗上的漆色都是她親自定的,著意仿效法國鄉村學校的格局。學校落成典禮那天,蔣、宋以校董身份出席典禮,不久這所學校被改名為「奉化縣私立武嶺農業職業學校」,蔣介石親任校長。

再看第三條不要忘記親戚朋友。王採玉的三個異母兄長均早年去世,兩個胞弟賢鉅、賢裕以及子侄等,也都是平庸之輩,因此他們沒有在蔣介石身邊做大官的。只有賢鉅長子良昭職位稍高,當過福建浦城和浙江新昌縣長。但在蔣介石左右擔任軍政要職的王氏族人尚不乏其人。

一個是王採玉嫡親堂兄王賢甲的兒子王震南,曾任軍政部軍法司司長、上海特刑庭庭長等職。另一個是王採玉的堂兄王賢東的侄孫王世和,曾任蔣介石的中將侍衛長。王採玉的胞弟王賢鉅、王賢裕雖然沒有做官,但是備受蔣家的關心照顧。據說蔣介石每年都要給他們送去幾百大洋。

此外,蔣介石還有個異母的娘舅,是蔣父繼室孫氏之兄孫琴風。孫琴風是個商人,在寧波做木材生意,他在蔣介石未得意時,在經濟上曾有資助。1906年,蔣介石考取浙江武備學堂,因母親不贊成他去學陸軍,所以沒有給他路費。孫琴風得知此事後,馬上給他現洋人100元,叫他安心前去。

蔣介石發跡後,對這位舅父很信任,因為他無子,所以讓他的侄兒孫經驤為過房兒子,後來被提拔為農民銀行分行主任。孫經驤之子義宣後來也到了臺灣,在外交部工作。

可以看出,蔣介石還是遵守母親王採玉的遺囑,對她提出的三個條件都予以認真執行。之所以這樣做,一來是出於對母親的深厚感情,但更重要的是作為國家的領袖,以孝為準則,可以樹立起更高的威望。

相關焦點

  • 蔣介石死後留下的遺囑,宋美齡為何非要加上一句話?
    1975年4月5日,蔣介石在睡夢中去世,他的死因為心力衰竭。關於蔣介石去世有很多捕風捉影的說法,不過根據蔣經國的日記,我們可以明確看出蔣介石確實是因為心力衰竭而去世的,他死的時候是在睡夢中,很安詳。蔣介石去世後臺灣公布了一份蔣介石的遺囑,在說這份遺囑之前我們先來說一下蔣介石的遺囑,關於蔣介石的遺囑有很多故事,有記錄可查的蔣介石遺囑一共有四份。其中有三份是蔣介石在1936年西安事變時被軟禁後寫的,這三份遺囑分別是一份告全體同胞書的政治遺囑、一份給宋美齡的私人遺囑與一份給蔣經國、蔣緯國的私人遺囑。
  • 蔣介石去世40周年︱威權時代,臺灣如何操辦蔣介石喪事
    瞻仰遺容和路祭迎靈:全臺動員的蔣介石喪事       蔣介石病逝後的次日早晨,其遺體便由士林官邸移往石牌的榮民總醫院。由於家屬的要求,蔣介石的遺體沒有取出內臟,而僅被進行了時限兩月左右的簡單防腐處理,隨後於4月9日上午移往國父紀念館的正式靈堂。蔣介石的靈柩在國父紀念館停留了七日,期間向民眾開放瞻仰遺容和弔唁致祭。
  • 宋美齡看到蔣介石遺囑後,為何晚年選擇去美國,臨終留下5字遺言
    蔣介石,作為近代對中國影響極大的人物之一,他的成功當然是離不開他的夫人宋美齡的幫助。幾十年的婚姻生活,他們兩人被外界稱為模範夫妻,相濡以沫,甚至都很少聽到他們有爭吵。可就是這樣一對恩愛的夫妻,在蔣介石去世後,宋美齡的行為確實讓人有點摸不著頭腦。
  • 西安事變時蔣介石明知不會被殺,為何還寫下三份遺囑?
    隨後蔣介石被送押至西安綏靖公署新城大樓,後遷居張學良公館。蔣被扣押期間,他一度想到了死,甚至想自殺,在一天之內,寫了寄其妻宋美齡、兩兒蔣經國和蔣緯國與全國國民三份遺囑。人們皆知蔣介石在西安事變時寫有遺書,但從未有人看見過,即使2004年4月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檔案室對外公開的《宋子文西安事變日記》,其中雖然提到遺書事,但沒有具體內容。
  • 蔣介石為何軟禁張學良54年?臨死前的一句話,道出了原因!
    說到蔣介石最放心不下的人,可能有許多人會認為是宋美齡。其實在蔣介石去世的遺囑裡,蔣介石並沒有提及到關於宋美齡任何的事情,所以這也是宋美齡的心被傷以後,真正去美國的原因。在蔣介石的遺囑裡,大部分都是提及國民黨內部的事宜,所以說蔣介石更關心的是他的事業。
  • 他是蔣介石家的夥計,娶了蔣介石的親妹妹,蔣介石發跡後當上肥差
    由於歷史原因,關於蔣介石的家人大部分人都知之甚少。蔣介石是浙江奉化人,他的母親名叫王採玉,二婚嫁給了蔣介石的父親蔣肇聰。蔣肇聰在娶王採玉之前已經結過一次婚,前妻給他留下了一兒一女,這兩個孩子分別是蔣介石的同父異母哥哥與姐姐。
  • 蔣介石II兒子蔣緯國生之謎:誰是他自己的母親和父親?
    因為姚冶誠出生不好,而蔣介石的母親與其入口不符,所以1911年,蔣介石以姚冶誠為妾。後來,由於姚冶誠是文盲,而見識又是有限的,與蔣介石的矛盾不斷,很難有共同的語言,關係逐漸冷淡。1920年,當蔣介石冷落一個人住在奉化溪口時,他突然等丈夫蔣介石去拜訪蔣介石。這次蔣介石不是一個人來的。
  • 夫妻講究生同衾死同穴,為何蔣介石卻不將父母合葬一處?
    蔣介石向來以孝子自居,對於這個問題他自己也從來不迴避。他在日記中說出了母親沒有與父親同葬的原因,原來在王採玉去世之前留下了遺囑,再三叮囑她不與丈夫合葬。王採玉給出的理由是「卑不動尊」,表示自己不願打擾已經去世多年的丈夫,讓兒子給她另擇墓穴。事實上,王採玉的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 蔣緯國身世之謎:是否蔣介石親生?蔣介石去世後,廚師道出真相
    哪有親生母親二十多年不見自己兒子的道理?1927年蔣介石第一次下野後以圖東山再起,與四大家族之一的宋氏聯姻,宣布與之前的妻妾脫離關係,和宋美齡結婚。到1940年,時間過去了13年,所以從年齡上來講,蔣緯國也不可能是宋美齡所生。蔣介石和宋美齡雖然是法定的夫妻,但是並沒有留下子嗣,蔣經國是蔣介石與其髮妻毛福梅所生。
  • 蔣介石對宋美齡是真愛嗎?為何臨終前要蔣經國答應一個要求?
    眾所周知,蔣介石和宋美齡的結合其實是政治聯姻。蔣介石在遇見宋美齡之前已經有多位妻子和情人,原配是毛福梅,即蔣經國的生母。那麼通過政治聯姻走到一起的蔣宋二人之間有沒有真正的愛情呢?蔣介石又到底愛不愛宋美齡?這一切的答案其實都隱藏在他的臨終遺言裡。
  • 少年蔣介石:七進私塾
    早飯後,由一直關懷疼愛的祖父蔣斯千陪同,跟著一名肩桃紅氈條、幢籃擔的長工,到學校拜師。進入私塾,先在「大成至聖先師文宣王」孔丘的神位前擺好供品,鋪開紅氈條,先拜孔夫子,再拜任介眉,然後與同學們行見面禮,分送糕果點心。蔣斯千臨離開學校,一再向任介眉拜託:「孫兒頑皮,小不懂事,如有越軌,請多包涵。」
  • 蔣介石二兒子蔣緯國生世之謎:到底誰是他的親生母親和父親?
    蔣介石從日本留學歸來,正是在姚冶誠做工的堂子裡與陳其美見面,從而引發了一段姻緣。因為姚冶誠出生不好,蔣介石的母親不同意其進門,因此1911年,蔣介石將姚冶誠納為妾室,後由於姚冶誠是文盲,見識有限,與蔣介石矛盾不斷,難有共同語言,漸漸關係冷淡。
  • 沒想到姐妹死前遺囑一樣,是什麼?
    其中大姐宋靄齡嫁給了富豪孔祥熙,二姐宋慶齡嫁給了國父孫中山,三妹宋美齡則是嫁給了蔣介石。一家人都算是民國時期的大人物,只是他們最後的遭遇,卻令人有些唏噓。宋美齡和二姐宋慶齡早年關係很好,兩人都曾去過美國留學,思想相對開放。宋慶齡當初要嫁給孫中山時,家人都在反對,宋美齡卻堅定不移地站在二姐這邊,鼓勵她勇敢地追求愛情。
  • 1996年蔣介石唯一回大陸祭祖孫子,痛哭著對妻兒說:我們是中國人
    然而,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作為戰敗方,敗退到了臺灣,建立了國民黨政權。在蔣介石的一生中,曾經有過四段婚姻,而宋美齡成為了他最終的伴侶。但是,蔣介石和宋美齡結婚以後,卻沒有生育過一兒半女。大家都知道,蔣介石名下有兩個兒子,大兒子蔣經國,是蔣介石與髮妻毛氏所生,而小兒子蔣緯國,是蔣介石從日本帶回來的,她的母親是一位日本人,至於他的身世,一直是個謎。在臺灣的那些日子,蔣家人一直有一個心願,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回到家鄉祭祖。因為,不管他們身處何處,他們不敢忘記自己是中國人。
  • 蔣介石之母並非等閒之輩!死後墓碑上的四個字,彰顯其過人之處
    遵照母親遺囑,蔣介石沒有將母親與父親合葬,而是另選了一塊墓地。墓上方寫的「壺範足式」四個字,意為女中模範,顯露出王採玉的不凡。兩邊柱上刻著蔣介石親自撰寫的對聯:禍及賢慈當日頑梗悔已晚,愧為逆子終身沉痛恨靡涯。
  • 蔣介石在西安事變中留下三封遺書, 看完令人心酸
    12日凌晨,東北軍和第十七路軍協同行動,在陝西臨潼華清池扣留了蔣介石,同時在西安囚禁陳誠、衛立煌等多人,要求蔣介石答應「停止內戰,一致抗日」。12日凌晨,張學良的衛隊活捉了躲在驪山虎斑石後的蔣介石,隨後蔣介石被送押至西安綏靖公署新城大樓,後遷居張學良公館。蔣被扣押期間,他一度想到了死,甚至想自殺,在一天之內,寫了寄其妻宋美齡、兩兒蔣經國和蔣緯國與全國國民三份遺囑。
  • 蔣介石的連襟孔祥熙,在蔣介石逃往臺灣前到了美國,結局如何?
    不過這並沒有阻擋孔祥熙探索世界的欲望,孔祥熙從幼年時就對基督教感興趣,10歲就進入了當地基督教辦理的學校就讀,之後孔祥熙一直熱衷於與傳教士交往。 蔣宋聯姻後孔祥熙投奔蔣介石。 孔祥熙投奔蔣介石後官運亨通,孔祥熙自幼受儒家文化影響很深,而且又是蔣介石迎娶宋美齡的關鍵人物,因此蔣介石對孔祥熙非常器重。蔣介石曾經在日記中提到孔祥熙,說他是一個忠厚老實之人,自己對他特別信任。1936年西安事變爆發後,孔祥熙和平處理西安事變的動機更令蔣介石對他深信不疑。
  • 蔣介石真實的情史家事:生命中有4個女人
    陳潔如原籍蘇州,出身殷實的商人之家,當時在蔡元培創辦的上海愛國女子中學讀書,是一位聰明美麗、有文化的新式女性。蔣介石對她一見鍾情,隨後便展開追求攻勢。但陳潔如的母親考慮到女兒年齡尚小,認為蔣介石的行為十分不妥。
  • 臺灣高雄市長韓國瑜罷免案獲得通過,蔣介石仙逝有靈,會怎麼看?
    兩蔣彌留之際,留下遺囑:入土入安,也要入祖國大陸的浙江奉化的故鄉的土為安。兩蔣靈柩等待後人,特別是繼承中國臺灣國民黨大業的人,完成入故鄉故土為安!如果蔣介石,蔣公地下有知,不知道蔣公會怎樣罵當代中國臺灣國民黨人窩囊!飯桶!
  • 宋美齡同蔣介石終身未有一子!原因眾說紛紜,蔣介石日記道出真相
    宋美齡一生未為給蔣介石生育一兒一女,想必對於他們來說,這也是一個極大的遺憾。談起蔣介石的孩子,很多人想到的是蔣經國、蔣緯國。蔣經國,是蔣介石同髮妻毛福梅所生。毛福梅嫁給蔣介石時才19歲,是受父母之命所婚,兩人自然沒有感情基礎。後來為了同宋美齡結婚,蔣介石同毛福梅協議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