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居然幫德國人設計了一款槍?二戰後的毛瑟MP57衝鋒鎗

2020-12-14 瘋狗的輕武

話說德國二戰時的MP38/40衝鋒鎗大家都知道,戰後由H&K公司開發的MP5大家也都在遊戲中很熟悉。然而一個是二戰作品,一個是60年代後期才定性,那中間這段時間德國人是用啥的?狗子今天和大家聊聊一款西德在50年代差點就裝備的毛瑟MP-57衝鋒鎗

德三投降以後,立馬被四個盟國割成四塊分佔了。然而世界和平總不會如期而至,華約和北約的對立讓世界重新蒙上了冷戰陰影,而德國則成了最佳的緩衝地。1955年,西德加入北約,並成立了戰後第一支武裝力量——聯邦國防軍(現稱聯邦廢材)

既然重新有了軍隊,那至少得有槍吧?98K在當時肯定是不行了(僅用作儀仗), 因此國防軍當年先是裝備了美帝套裝-(加蘭德、M1卡賓、BAR)。隨後採購了FN-FAL作為制式步槍(德國版的FAL也稱之為G1步槍),機槍則用MG42改膛的MG3,但衝鋒鎗一時半會還沒個著落。

(背著FAL的西德士兵,德國人可能對防毒面具筒有迷之偏好)

50年代的衝鋒鎗設計思路受到以色列Uzi衝鋒鎗的影響很大。隨著自動武器比例的進一步提高,衝鋒鎗從二戰那種自動火力補充的角色變成了單兵自衛或者近距離特種作戰的角色。因此衝鋒鎗在設計上更強調尺寸小、火力猛,但對操控和精度的要求不高。

這時候,埃爾瑪公司拿出了一支小巧的樣品,當時被稱為MP-56衝鋒鎗

埃爾瑪公司估計大家不大熟,我簡單提一下。這家公司曾是二戰時期德軍98K、MP40等輕武器製造商之一,尤其擅長衝鋒鎗領域,MP40的前身MP36就是埃爾瑪的作品。

二戰之後,埃爾瑪的工廠被分到蘇佔區,一竿子工程師跑的跑,散的散。而高管們則逃到巴伐利亞重新選址建廠。而這時候埃爾瑪的技術力量很缺,因此和法國MGD公司走的挺近,MGD給了埃爾瑪不少技術支持。當然,這不是無償的,法國人是想通過技術以及資金入股德國公司,然後好把自己的槍賣給聯邦國防軍賺錢。

(PM9長得是真心很奇葩...)

但PM9那個旋轉式復進簧太過於奇葩,而且成本很高。因此國防軍並沒有採納埃爾瑪這批衝鋒鎗。隨後,MGD公司就為埃爾瑪設計了上邊那款採用包絡式結構,自由槍機的MP 56衝鋒鎗。和UZI一樣,彈匣從握把插入,而且與當年的MP40通用彈匣(不光是德國,當年歐洲不少國家的衝鋒鎗彈匣都可以通用MP40那款),射速800發每分鐘,後坐力酸爽。

但埃爾瑪只產了10支就歇了,原因很簡單...法國人發現埃爾瑪壓根沒有能力批量生產這種槍,畢竟不是以前的埃爾瑪了。

第二年,法國人找到了毛瑟公司,希望由他們來生產這批槍,但毛瑟當時幾個大佬也都跑了...尤其是Heckler、Koch、Seidel這三個工程師已經自立門戶開了Heckler&Koch公司,因此毛瑟技術力量同樣薄弱,外加毛瑟的工廠在二戰時被盟軍炸得要死要活。更是為了防止洩密,在盟軍進來之前自己一把火燒了廠方,因此製造力量同樣弱雞。不過成品還是做出來的,這批被稱之為MP-57。

MP57和MP56雖然外觀上細節差異很大,但整體布局和內部結構還是一模一樣,參數也沒啥變化。但毛瑟產了25支樣品交給聯邦國防軍之後依舊沒下文...

毛瑟心灰意冷,埃爾瑪公司倒還在之後幾年陸陸續續推出MP58、MP59、MP60等年貨交送國防軍測試,但統統被拒。

埃爾瑪MP58

埃爾瑪MP59

埃爾瑪MP60

埃爾瑪做到MP64的時候終於覺得這輩子沒希望了,表示自己當了快10年舔狗,也該放棄了。

而此時,聯邦國防軍已經抱著Uzi親切的叫它MP2了...

相關焦點

  • 二戰日本「爛槍輩出」,刺刀版100式衝鋒鎗,看一眼整個人都不好
    (日本衝鋒鎗發展並不算晚,1927年日本就研製出一款8毫米衝鋒鎗,和美國著名的湯姆遜衝鋒鎗很相似,也有彈鼓供彈設計)鑑於30式步槍在日俄戰爭中暴露出的問題,在日俄戰爭後,日本隨即開始對30式步槍進行改進。日本「將30式步槍槍機重新進行簡化,同時在槍機表面增加了一個隨槍機連動的防塵蓋。
  • 二戰時期,這幾款槍比德軍98k強太多了,大家不要被遊戲給誤導了
    拋開一些客觀因素不談,咱們單就二戰德軍的軍事實力與德國人的嚴謹性來說,他們確實了不起,這點不服不行。小編記得好像是在2017年,某款網路遊戲在全球「大火」之後,一些相對懷舊的輕武器,也逐漸走進了大家的視野。其中,人氣最高,也最受大眾所喜歡的一把槍就是二戰時期德軍制式步槍Kar98k毛瑟步槍。在遊戲中,玩家們普遍認為這把槍「穩,準,狠」,對其更是讚不絕口。
  • 「巷戰神器」PPSh41衝鋒鎗為何二戰後不久就被淘汰?原因很現實
    德國主要使用的是毛瑟步槍+MP34/40衝鋒鎗,英國是李-恩菲爾德步槍+司登衝鋒鎗,蘇聯用的是莫辛納甘步槍+PPSh41/43衝鋒鎗。史達林格勒巷戰首先,波波沙系列衝鋒鎗射速高火力猛,但是精度卻不高。我們都知道,衝鋒鎗是一種近戰自動武器,在近距離內有很強的優勢。但是,它射擊精度卻不是很高,或者說很差,一頓掃射子彈分布面積很大。
  • 二戰時期中國最常見德國造武器其實是盒子槍一款被人們忽視的經典
    說到二戰時期的近戰手槍,這種作為單兵副武器的產物,在二戰時期的存在感基本較低,但還是湧現出了好幾把世界經典手槍,比如蘇聯的蘇聯TT-33手槍手槍,可謂是一代經典,並且至今還能在世界各地或者黑市中見到它,被譽二戰時期到二戰結束後中國製造和仿製的手槍中數量最多的一個型號,蘇聯TT-33
  • 【槍】結構怪異,槍機複雜,匈牙利M39衝鋒鎗
    一戰結束後,匈牙利被禁止研發一切武器,基拉裡在軍隊的武器研發事業就此中斷。為了在武器行業謀份差事,他前往瑞士並加入瑞士工業公司(SIG)輕武器部,設計了SIG MKMO衝鋒鎗,該槍推出多種不同口徑的版本,並向多個國家出口。1928年,匈牙利武器研髮禁令被 解除後,基拉裡回到祖國,供職於丹努 維亞兵工廠從事輕武器設計工作,期間 他設計了M39衝鋒鎗及其衍生型。
  • 二戰時期最優秀的狙擊步槍毛瑟98K
    最近這兩年新出來了一款非常火爆的大逃殺槍戰遊戲,裡面有一把狙擊神器98K,這把槍深受玩家的喜愛,也就是這個遊戲讓很多普通的年輕人認識了這把二戰時期最經典的狙擊步槍,而這把槍的知名度在二戰時期是非常高的,被稱為經典步槍。
  • M3衝鋒鎗:一款有著「黃油槍」之稱的衝鋒鎗
    因為M3衝鋒鎗到1942年底才開始裝備於美軍。M3衝鋒鎗是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大量生產的廉價衝鋒鎗,1942年底開始取代造價昂貴的湯普森衝鋒鎗。由於M3衝鋒鎗的外形粗看起來像是替汽車打潤滑油(黃油)的潤滑油槍,因此被人戲稱為黃油槍。
  • 別人家的毛瑟,二戰德軍少量裝備的G33/40步槍 比98K還短一截
    前兩天有個小夥伴問我上邊這張照片中的德軍拿的是什麼步槍,看上去很像98K,但明顯比98K要短一截。而印象中德軍在二戰中似乎也沒裝備過比毛瑟還短的卡賓槍,所以這篇狗子和大家聊聊它。獨立的捷克斯洛伐克自然是丟了曼利夏,跑到了毛瑟爸爸的懷裡。1924年,捷克斯洛伐克設計並裝備了基於毛瑟結構的vz.24步槍(其實vz.24才是中正式步槍它親爹)↑中正↑vz24雖然說vz.24的590mm槍管和後來98K的600mm長度類似,總長度也都在1100mm左右。
  • 這款衝鋒鎗採用獨特的雙扳機設計,綜合性能要優於當時的許多名槍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除了美國的「湯姆遜」、蘇聯的「波波沙」、德國的MP40等著名衝鋒鎗之外,還有一款性能優異但又鮮為人知的衝鋒鎗,由於使用軍隊的戰績等原因,這款衝鋒鎗很少被世人所熟知,它就是義大利的伯萊塔公司在二戰時生產的M1938型衝鋒鎗,也被公認為二戰時期最優秀的衝鋒鎗之一。
  • 比利時維涅龍衝鋒鎗,用二戰前的風格設計戰後衝鋒鎗
    維涅龍M2衝鋒鎗作為比利時在二戰後設計的衝鋒鎗,本身性能中規中矩,不過這款衝鋒鎗身上還殘留有明顯的原始設計,它更像是二戰技術向戰後新式衝鋒鎗技術的過渡型號。與同時期的衝鋒鎗不同,維涅龍M2衝鋒鎗整體尺寸相對較長,採用自由槍機工作原理,開膛待擊,拉機柄位於機匣左側,但它並不隨槍機一起運動,拋殼窗口由防塵蓋,可自動打開。該槍的槍管較長,這讓衝鋒鎗的精度得到了保證,尤其是半自動射擊時更加精確。
  • 毛瑟手槍威力大:為何德軍卻非常討厭,並放棄了它
    【話說軍世】說到軍用手槍,毛瑟和魯格是德軍最為出名的兩型手槍,相比較於二戰時就日本軍隊的「王八盒子」要好出一大截,不過對於這兩型手槍,二戰中,不論是德軍還是美軍實際都對魯格更加青睞,但是毛瑟則早在的就被德軍厭惡,這是為何?
  • 二戰中,美M3衝鋒鎗造價只有20美元,明白為啥美能賺那麼多錢了吧
    二戰在沒有完善的機械化作戰部隊時,主要還依靠步兵作戰。步兵作戰的主要武器—步槍,當時最高的火力輸出武器。任何一場戰爭都會掠奪兩個東西,一為性命,二為錢財。在二戰期間,俄國依靠強大的工業技術,大量製作器械,最多的時候每一天能產出十萬支槍,其花費的成本不可估量。
  • 有一種名槍叫「毛瑟」——探尋毛瑟槍百年傳奇背後的成功密碼
    兩款名槍流入中國,不僅在戰場上大放異彩,戰場之外也演繹出不少精彩故事。當宋慶齡不顧父母反對,決意嫁給孫中山時,孫中山送給她的禮物就是一把小巧的駁殼槍。毛澤東曾拿毛瑟槍作比較,讚揚丁玲的一支筆厲害:「纖筆一枝誰與似?三千毛瑟精兵。」    毛瑟兵工廠緣何能打造出經典傳世名槍?創業時期,作為兵工廠創始人,威廉·毛瑟和保羅·毛瑟兩兄弟又經歷過哪些曲折故事?
  • 二戰中,美軍為何大量裝備M3衝鋒鎗,而淘汰了湯姆遜衝鋒鎗?
    原來性能綜合對比排名第一的居然是英國的司登衝鋒鎗,司登的主要優勢在於槍體設計簡單,以及衝壓件焊接的加工方式,使其具備出色的大批量生產性能。而美國衝鋒鎗得分最高的也不是湯姆遜,而是海德2型衝鋒鎗,因此陸軍軍械部門給海德公司下達了擴大海德2衝鋒鎗生產的指令,並正式命名為M2衝鋒鎗。結果發現該槍在設計上存在致命缺陷,於是已經生產出來的槍械也就成為一堆廢鐵。
  • 二戰經典之作98k,德軍制式步槍惹人喜愛
    吃雞遊戲中的很多槍都能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原型,而在遊戲中有一款被命名為98k的狙擊步槍,在現實生活中實際上真的有這麼一款槍,這就是在二戰時期,德國軍隊廣泛裝備的Kar98k步槍,這款槍比較優秀,人們對他的喜愛度更加高。
  • 二戰後期,美軍為何大量換裝了M3衝鋒鎗,而放棄了湯姆遜衝鋒鎗?
    而美軍已經買了一百四十萬支湯姆遜衝鋒鎗,又眼看著自己朝著千萬級別擴軍不說,還得給盟友們大量輸血,真要全部裝備湯姆遜衝鋒鎗,那麼我認為他們可以用三分之一的金子就可以賄賂軸心國投降了!而且美軍當時做了一個衝鋒鎗測評,發現性能最好的居然不是209美元一支湯姆遜衝鋒鎗,而是9美元一支的司登衝鋒鎗……真是情何以堪。
  • 二戰最差衝鋒鎗是誰?其實是日本百式衝鋒鎗,堪稱最落後衝鋒鎗
    二戰歷史中形形色色的衝鋒鎗,是二戰中的一大看點。無論是美國的湯姆遜衝鋒鎗,或是蘇聯的波波沙衝鋒鎗,英國的司登衝鋒鎗,都是二戰中的經典。
  • 衝鋒鎗版的撕布機,二戰德國科恩茲衝鋒鎗,射速太快難以駕馭
    二戰後期,德國開始生產一系列簡易武器,用來武裝人民衝鋒隊這些缺乏訓練的部隊,在眾多的設計競標中,科恩滋衝鋒鎗算是比較特別的一款,而且因為一些歷史原因,它在戰後很久才為外界所熟知。科恩茲衝鋒鎗由設計師August Coenders獨自研發設計,這位設計師在二戰期間服役於德國軍械公司,一位名叫Heinz-Kurt Schmidt的人曾擔任他的助手,也正是這位助手在戰後向公眾講述了這位幾乎沒有什麼名氣的設計師的一些故事。
  • 二戰中世界各國輕武器盤點
    從1935年開始服役,直到二戰結束前都是納粹德軍的制式步槍。是二戰期間產量最多的輕武器之一。結構特點:Kar 98k步槍繼承了98系列毛瑟步槍經典的毛瑟式旋轉後拉槍機,槍機尾部是保險裝置。子彈呈雙排交錯排列的內置式彈倉,使用5發彈夾裝填子彈,子彈通過機匣上方壓入彈倉,也可以單發裝填。
  • 當代衝鋒鎗的鼻祖,屢次創下戰爭神話,難怪影視劇中明星都愛用
    88式步槍是德國歷史上一款比較出名的槍械,曾經出口到多個國家,國內抗戰劇中經常出現的漢陽造/老套筒就是德國授權我國生產的88式步槍。只是,在性能方面88式步槍並不是很突出,最初的88式步槍迅速暴露出「彈殼頸部在抽殼時容易斷裂、膛壓過大容易炸膛」等缺陷,而且,該型步槍的彈倉設計也不太好用。在其後,德國方面也對88式步槍進行了多次改進,而藉助這些改進經驗,德國最終研發出性能更好的98式步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