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專制、王權神化、經濟壟斷」,馬其頓王朝「東方化」特點顯著

2020-12-15 新聊舊史

引言

在史學界中,一直有著這樣的一種觀點,即在託勒密統治時期的埃及,埃及的社會是逐漸"希臘化"的,亞歷山大大帝在將埃及納入到自己的版圖之中後,到被羅馬帝國徵服之前的這一段時間,埃及始終是由希臘人所統治的,所以部分史學家認為,埃及在被希臘人統治的這段時間內,本國的文化是處於斷層狀態的,希臘的文化佔據了社會主流,這就是所謂的"埃及希臘化"。

"埃及希臘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原本的埃及,處於上層社會的人,在國家被馬其頓統治後,開始學習希臘的文化,另一個方面則是在馬其頓王朝中處於中下層階級的希臘人,在進入埃及境內後,開始學習埃及本土的文化。埃及人和希臘人的相互學習,成為了溝通兩者的渠道,因為處於上層的希臘統治者以及埃及上層人士,所沿用的都是希臘文化,所以在這場文化融合之中,希臘文化是佔據上風的,於是便造成了"埃及希臘化"的現象。

馬其頓王朝

"埃及希臘化"一說,在學術界盛行一時,不過隨著研究的深入,很快便出現了另一種觀點,即所謂的"文化並存論",提出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在希臘人統治埃及後,雖然在埃及境內引入了希臘文化,希臘文化並沒有徹底的取代埃及本土的文化,這個時期的埃及,兩種文化是共同發展的,統一的文化並沒有在埃及境內出現。

"文化並存論"的出現,衝擊了"埃及希臘化"在學術界的地位,而在20世紀後,一種新的觀點——"東方中心論"的提出,則是徹底的否定了"埃及希臘化"這一觀點,提出"東方中心論"的學者認為,在希臘人統治了埃及後,並沒有將希臘的統治體系引入埃及,反而是受到東方文化的影響,逐漸的東方化,採取了東方人的方式進行統治。

託勒密時期的埃及

中的央集權君主專制統治

在將埃及納入到版圖之前,馬其頓王朝的最高統治者是國王,雖然王國內點土地都歸國王一人所有,但國王的權力並非是不受約束的,入主埃及之前,戰士會議還可以約束國王的權力,國王在做出某項重大的決斷時,唯有得到了戰士會議的批准,才具有法律效益。而在馬其頓的各個部落之中,也有著自己的王室,只是在表面上歸順於國王,國王並沒有得到至高無上的權力。而當馬其頓入主埃及後,埃及君主專制統治的統治方式,則為解決國王沒有實質性權利這一問題,提供了可行的方案。

馬其頓王朝在統一了埃及後,順理成章地繼承了埃及的君主專制統治制度,且比起埃及的君主專制更為專權,中央集權更為嚴重。在託勒密統治時期的埃及,國王不僅僅沒收了所有人民的的土地,就連原本屬於神廟的土地也都歸國王所有,國家上下所有的官員都由國王任命,國家的政策也由國王一人頒布,凡是國王的命令,下屬的官員必須無條件執行,不能有任何發反駁或異議。雖然在託勒密埃及任職的官員,每年得到的俸祿很多,但是他們的性命全部掌握在國王一人手中,國王執掌著生殺大權。

印有託勒密一世頭像的銀幣

在託勒密埃及,同樣有著三個自治城市存在,這三個自治城市主要是為了接納進入埃及的希臘人所設立的,因為希臘人向來推崇自由平等的民主政治,與君主專制衝突嚴重,所以託勒密埃及的統治者創立了三個自治城市,在自治的城市之內,希臘人可以擁有自己的自治政府,使用自己的法律。不過這些看似自由點自治城市,其最高行政長官仍舊不是自治城市內選拔出的,而是底比斯地區的將軍。

作為託勒密埃及的首都,亞歷山大裡亞同樣享有自治權,在亞歷山大裡亞內,還有議事會存在,城市官員一般都由議事會選舉產生,亞歷山大裡亞並沒有獨立的外交權,其經濟政策的運行,也是受到國家控制的,故而,在託勒密埃及,沒有真正的民主政治存在,有的只是不斷加強的中央集權君主專制統治。

託勒密二世時發行的銀幣

神化王權與國王崇拜

在法老時期的埃及,作為統治者的法老是神的化身,類似於中國古代"君權神授"的思想,在法老埃及時期很是盛行。在馬其頓王朝,雖然也有著"王權神授"的思想,但是在統治埃及只之前的馬其頓王朝中,國王的身份始終是"神在人間的代理者"而並非是"神的化身",與埃及的"君權神授"相比較,是有著本質上的區別的。

因為長期受到法老的統治,埃及人們已然習慣了有一個高高在上的"神"統領國家,所以當馬其頓人佔領了埃及之後,他們也沿用了這種統治的方式,託勒密統治者將自己塑造成"神"的形象,通過將自己的頭像印在貨幣上,將自己形象繪製到陵墓的壁畫之中的方式,神化王權,不僅如此,託勒密二世還將自己的父親和母親追封為神祇,以保證自己神祇地位的合理性。這種仿效埃及的統治方式,很是順利的被埃及人民所接受。

記載有託勒密國王神權的石碑

"君權神授"在託勒密埃及的成功實施後,很快便被引入到了馬其頓王朝之中,在希臘文化之中,處於人之上的是奧林匹克諸神,所以他們並不認同有一位至高無上的神統治自己,但隨著公元前三世紀初時希臘城邦的衰落,社會動蕩不安,希臘人發現他們所信仰的奧林匹克諸神並不能給他們帶來保護,反而是在國王的統治之下,可以過上安穩的生活,在現實利益面前,希臘人便接受了國王是"唯一的神"的身份。自埃及學到的"君權神授",無疑鞏固了馬其頓王朝的專制統治。

國家壟斷經營的經濟模式

經濟是國家的命脈,在國家經濟的運行方面,託勒密王朝也沿用了埃及原本的經濟管理體制,由國家壟斷經濟,在農業方面,因為土地都歸國王所有,所以農民無法決定土地耕種的作物,土地上種植的糧食作物都由國家進行調配。除此之外,土地上收穫的農作物,種植它們的農民也無權分配,只有在繳納了高額的賦稅之後,剩餘的農作物才歸農民個人所有。針對這些剩餘的農作物,國家還有權以低廉的價格進行收購。

記載有託勒密埃及時期農業的壁畫

在託勒密埃及的法律中,農民是自由公民的身份,但是當每年都種植季節到來時,農民卻被強迫耕作,不能隨意離開分配的土地。除了耕種之外,農民身上還背負了數目繁多的苛捐雜稅,要服徭役,就連他們圈養的牲畜,也隨時都會被國家徵用,再託勒密埃及,農民的一切都是為國家、為王室貴族服務的。

在手工業方面,如同壟斷農業一般,國家對於釀酒、紡織、鹽業等重要的手工業進行了程度不同的壟斷,因為農業等種植權在國家的手中,所以國家可以控制手工業所需的原料,規定原料的數額進行統一的發放,而對於生產所得等手工業產品,其銷售也是由國家把控的,產品的售價都由國家所決定,而為了防止競爭,對於海外產品,託勒密埃及採取了加收關稅的方式,政府所獲的利潤高達300%以上。

記載有託勒密埃及時期商貿的壁畫

評價

由埃及所學習到的君主專制制度,替換掉了馬其頓王朝原有的統治方式,使得馬其頓王朝的中央集權進一步加強,大大提高了國王的地位,鞏固了專制統治。由埃及學習到的"君權神授"思想,使得馬其頓王朝的國王由"神在人間的代理者"搖身一變,變成了"神的化身",成為來行走在人世間的神,增強的國王的權威性。

國家對於農業和手工業的管理,在確保的統一調配的前提下,也方便了賦稅的徵收,對於農業從事者,國家制定了飼養牲畜的"飼養牲畜稅"、"放牧稅"以及種植業的"果園稅";對於手工業從事者,國家制定了"出售稅"、"租金稅"以及販賣各種商品的商品稅,除此之外,還有針對所有人的"人頭稅",繁多的苛捐雜稅,使得民間的財富源源不斷地流入到了王公貴族的手中。

為了防止偷稅漏稅現象的發生,託勒密王朝還特地學習了埃及的做法,任命了一大批的官員,專門負責統計國家的人口數目以及他們所擁有的財產,哪怕是一個人釣到了多少條魚,都有專人統計,上報在案,除此之外,託勒密埃及還採用了"保稅商"的制度,即暫時沒收收稅人的財產,只有他們收到了相應的稅額後才會歸還,否則將不會歸還被沒收的財產,如此一來,幾乎沒有偷稅漏稅現象的發生,託勒密的王室成為了當時最為富有的王室。

綜上所述,在文章開篇時所提到的託勒密埃及的希臘化這一觀點便不成立了,託勒密埃及時期,外來的希臘文化與本土的埃及文化互不幹涉,共同發展的觀點,也顯得證據不足了,通過對政治方面的中央集權君主專制改革,對國王的的神化,經濟方面的控制農業手工業生產,控制國內物價,確保收稅這幾個例子,我們不難看出,在馬其頓王朝佔領了埃及後,其希臘文化並沒有影響到埃及,反而是馬其頓王朝本身,學習了埃及的治國方式和經濟政策,所以,與其說託勒密時期的是埃及的"希臘化",不如說託勒密時期的埃及,是馬其頓王朝的"東方化。"

參考文獻:劉文鵬《古代埃及史》、劉文鵬《法老埃及的專制主義》、塞爾格葉夫《古希臘史》等

相關焦點

  • 分封制、宗法制、君主專制中央集權、選官制
    主題解讀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君主專制中央集權、選官制 過程:建立、形成、演變、滅亡特點:各自的界定、彼此的區分影響:價值與評價、批判與智慧(1) (從制度視角與觀念視角)西周時期政治制度的特點①神權與王權的結合鼎既是祭祀禮器又是權力象徵、神權為王權服務;政教合一、宗教為政治服務②以血緣關係為紐帶形成國家政治機構以宗法制為內核的層層分封制
  • 高考歷史高頻考點複習|專題一:中國古代君主專制的演進
    這是中國古代史中經常會涉及到的一個重要考點,從歷年的考試試題中,我們可以看到貫穿的一條主線就是君主專制在不斷的加強。但,君主專制演進中,不同的時期,所採取的措施是不相同的,所以高考試題相對來說,考的比較靈活。首先跟學生講清君主專制的概念。指出宰相制度的調整隻是其中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 英國革命:君主專制的覆滅與君主立憲制的誕生
    這一革命風暴的衝擊與滌蕩,最終促成君主專制的覆滅與立憲君主制的誕生。 隨著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力量的壯大,從17世紀初期開始,議會倡導「憲政」的呼聲不斷高漲,將矛頭聚焦於獨裁君主。斯圖亞特王朝詹姆士一世1603年登臺後,繼續推行專制統治。
  • 從「民本」到「君本」——淺析先秦時期專制王權觀念的演進
    一直到春秋戰國時期,民本思想才形成了完整的理論並且成為有影響力的社會理念,但是這個時候的社會背景下,民本思想已經不在適用,因為專制王權理念的形成,君本成為這一時期的主要思想,也就是說在民本背後矗立著的是君本。
  • 英國歷史最後一個君主專制朝代——都鐸王朝歷代國王畫像
    17世紀前的英國歷史朝代實行君主專制,1689年《權利法案》實施,把君主專制改成君主立憲,是世界第一個君主立憲國家,當時統治英國的是斯圖亞特王朝,所以在它之前的都鐸王朝是英國歷史最後一個君主專制朝代。都鐸王朝1485年建立,1603年滅亡,歷6代君主,享國118年。圖為都鐸王朝王室徽章。
  • 外邦王朝——託勒密王朝軍事戰略淺析
    在政治上,託勒密尊重古埃及的法老制度,使用古埃及的「法老」頭銜而非希臘的「國王」頭銜,並通過種種手段加強君主專制。託勒密王朝時期,法老不僅有權支配埃及所有的土地,還有足夠的權威徵調國內的勞動力。法老是政府機構的首腦,所有重要的官員都由國王任命,並直接對國王負責。託勒密時期大量的 王室法令給人的印象是: 君主的決定和政策,他的官員必須執行,即使是顯而易見的瑣碎的事情。
  • 英國內戰觸發:擺脫王權統治專制,軍政改革迫在眉睫
    王權專制的根深蒂固由於英國第一次內戰初期階段議會派軍隊的表現讓支持他們的群眾難以滿意,因此在之後便出現了聲勢極為浩大的群眾反抗運動。貴族婦女有些天真的議會派成員卻依然幻想著化解與國王之間的矛盾,這種意見從根本上來說,一方面是由於王權專制的根深蒂固,直接導致了他們的意識形態的僵化,不敢勇於打破這種專制統治的局面。
  • 孤立與同化:「君主專制」迫在眉睫,「民主改革」刻不容緩
    前言查理一世作為英國君主專制時代晚期的封建君主,在社會資本主義經濟快速發展以及資產階級勢力迅速壯大的整體歷史背景下,固然其有想要重塑封建君主權威的政治思想和野心,其也有恢復高度集中的君主專制政體的政治計劃,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即便查理一世的野心再大,其追隨者再多,也沒有辦法扭轉當時歷史潮流的發展趨勢,否則只會陷入無盡的深淵與黑暗。
  • 亞洲這些君主國家,國王掌握實權,汶萊更是君主專制
    這兩大洲有很多國家都有君主,不過大多數都是君主立憲制。君主只是國家元首,並沒有實權。但也有特殊的,比如亞洲有些國家國王就掌握實權。其中汶萊更是君主專制。我們看一下亞洲哪些國家的君主掌握實權。 泰國王室
  • 拜佔庭帝國的全盛時代——巴西爾二世和馬其頓王朝
    拜佔庭帝國從來不是這個國家的國名,只是史學界為了區分同時存在的「神聖羅馬帝國」而對東羅馬帝國的一個稱呼,也是對東羅馬帝國典型的希臘文化特點的概括。一般認為,公元610年,希拉克略大帝登基稱帝標誌著拜佔庭帝國的開端。此前的帝國皇帝說拉丁語,其夢想是恢復整個羅馬帝國;而從希拉克略開始,帝國皇帝全部來自東方,說希臘語,其統治方式也完全東方化。
  • 腓力二世改革:馬其頓全面崛起的序幕,亦是亞歷山大東徵的奠基石
    由亞歷山大大帝建立起來的馬其頓帝國(又稱亞歷山大帝國)的版圖空前遼闊,它是繼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之後的又一個橫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同時也是大航海時代以前從歐洲深入亞洲腹地的唯一一次徵服
  • 亨利八世,一個潛在的專制君主
    其國王也成為君主的樣板,承載著絕對君主制的新願景,並且主宰了一個法國文化傳承的黃金時代。在同一年,1660年,查理二世結束了流亡生涯,成為英格蘭和蘇格蘭的國王。首先,君主制從一場甚至比投石黨運動更重大的政治危機中存活下來,但是其結果卻和法國迥然不同。一方面,儘管面臨更嚴重的憲法危機,而且1688年另一個斯圖亞特國王也被廢黜了,這個國家卻再也沒有經歷內戰。
  • 國家制度的分道揚鑣,專制與憲政的財政解讀
    也就是說,即使到了現代,法國政治裡的專製成分,明顯多於英國。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作為一衣帶水的西方發達國家,英法兩國政治體制的這種顯著差別,根植於近代的歷史發展。
  • 世界上僅存的幾個君主專制國家,其中有一國,國王每年都會在民間選妃
    當今世界,現存的君主制國家還有30多個,但大多數國家已實行君主立憲,君主只是名義上的國家象徵,沒有實權,典型國家就是英國、日本等,與君主立憲相對的就是君主專制,君主擁有絕對權力,直接統治國家,今天要介紹的,就是世界上僅存的幾個君主專制國家,這幾個國家是汶萊、阿曼、卡達、沙烏地阿拉伯、史瓦帝尼。
  • 高考複習《英國的制度創新》學習,英國首創君主立憲制
    代之以建立在憲政原則上,受到議會制約的新型君主制——君主立憲制。下面我們一起學習吧第一部分:問題導學1、英國君主立憲制產生的原因、發展過程、特點及影響?;後者加強了君主專制,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發展與社會進步解說:1、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的原因:歷史傳統:《大憲章》形成有限君主傳統經濟基礎: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政治保障:「光榮革命」確立了資產階級的統治理論基礎:
  • 承而不同:西漢初年政權架構承襲秦朝,武帝時期君主專制達到最盛
    雖說「漢承秦制」,但秦漢兩朝還是有諸多不同的在中國封建君主專制時代的開始,秦朝和漢朝無疑是最為重要的兩個王朝。一方面是因為秦漢,作為中國封建君主時代的開端,無論是在君主專制體制的構建,還是統一多民族政權的發展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啟後作用。
  • 殺死了國王就殺死了專制嗎?
    ,從「經濟」「政治」「社會」「宗教」等多視角出發,帶你了解真正的英國,窺探「日不落帝國」的成功奧秘。 今天先來給大家講一下風雨飄搖下的斯圖亞特王朝,以及斯圖亞特王朝時期議會與國王的鬥爭史。
  • 劉新利丨德國的開明專制及其社會影響
    歐洲啟蒙運動開始於英國、興盛於法國、總結於德國,主要是一場思想文化解放運動;運動的鋒芒所向是禁錮人們思想的君主專制和基督教會。運動中,按照「Sapereaude !拿出勇氣,使用自己的理性!」的座右銘,英國式的「王權高於議會」、法國式的「朕即國家」以及「上帝絕對主權」的教會主導信仰的觀念,都受到思想文化界的激烈抨擊。
  • 大衛·格雷伯、馬歇爾·薩林斯丨王權諸命題
    《論君主》(On Kings)是大衛·格雷伯和他的導師馬歇爾·薩林斯各自論文的合集,出版於2017年。兩位作者都承認,這本書與其說是兩人研究的共同累積或持續的論辯,不如說是關於君主和王權政治的一系列互補性的觀察。只有在「導論」中,兩人共同探討了王權政治的諸多面向。導論分為「結構」、「王權政治」、「傳統王權的政治經濟學」、以及「失去實用性的陳舊概念」四個部分。
  • 「王權」與「教權」的鬥爭,佩王朝統治時期王權如何加強王權?
    墨洛溫王朝對於法蘭克王國的統治結束之後,由矮子丕平建立了加洛林王朝,並且在查理曼擔任王國時期進行了大規模的領土擴張戰爭,使得法蘭克王國最強盛時期勢力範圍囊括了之後的德意志、法蘭西以及義大利的中北部地區,史稱查理曼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