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漲價的消息近期引發消費者廣泛爭議。4月10日,海底撈對外發布致歉信,稱漲價是公司的錯誤決策,向顧客致歉,並從即時起所有門店菜品恢復至疫情前標準。
其實不想替商家算帳。我想談的是在市場經濟環境下,賣方和買方在營銷及公平理念上的對等。
01
輕商思想歷來有之
常常有這樣的名句:
從南京到北京,買的不如賣的精。
無商不奸。
細數歷史,其實我們是一個重農輕商,甚至是欺商的社會。
就是論事,這是一份海底撈的結帳單:
看一下顧客提及的土豆片,12元8片,每片1.5元。市場土豆3元一斤,可切片大約12片,每片0.25元,高出600%,貴嗎?確實貴。
但我想說的現象一是,你肯定去過不同的飯店消費,也見過不同的菜單,其實你是很明白的,心裡是有準備多花點錢的,從你決定出門吃這頓火鍋的那個時刻,你就有這個心裡準備。二是,你點菜的時候,面對著明碼標價的菜單,完全可以放下你的面子,拒絕吃這頓昂貴的火鍋。出門走人,並不丟人。
在一樁明碼標價的交易中,你接受了飯菜服務,轉過頭來說商家賺黑心錢,這個公平嗎?裡面從頭到尾沒有欺詐,沒有隱瞞,而且還有你不知道的菜品背後的材料和管理成本。
你扣這個黑心的帽子,我是不是不應該接受。
02
即便是現代交易規則確立的社會,無商不奸的說法依舊暢行
疫情期間,深圳做生意的小夥子周文訂購了一批口罩,卡在海關遲遲到不了,於是立馬決定改裝生產線,自己生產口罩。因特殊時期綠色通道,生產資質辦理的很快。
出現產能,日收入10萬元左右,開始現曙光。然而,此時,不同的聲音來了。
無商不奸啊,發國難財。就不能把口罩捐了嗎?
我不知道周文的口罩利潤率是多少,據說是每個六毛錢左右的利潤。而且他首批產品主動捐贈了紅會1萬個口罩。
想說的是言論者背後的邏輯。
我自己投資了生產設備,政府給了生產資質。我怎麼還是奸商呢?
你在家過節享受,我在路途中吃苦賣力。你知道我為了等原料深夜打電話聯繫廠家的辛苦嗎?你知道我設備改造差點不成的損失嗎?你知道我之前做電子產品虧損負債的煎熬嗎?
03
價值對等應當是健康社會的基本規則
來看一個言論:
「反正我不接受。」表示你海底撈再怎麼說,我也不聽。我不聽不是因為你說的沒道理,而是你沒按照我的邏輯來行事。
「我不怎麼吃海底撈」,表示我並不是你們的常客,當然也不會給你們帶去消費價值。你又沒有會員消費的行為,也不能給別人創造價值,我憑什麼要照顧你呢?是你長的好看嗎?
「抵不住輿論的壓力」。不用太高的情商,都會知道這是一次企業的正常輿情處理,公關釋放。只是不想破壞在消費者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以自己的損失和利益讓渡來保證市場的商業行為。道歉是勇於承擔,不道歉是本分。緣由依然是上面說到的,你在坐下吃飯之前是看了菜單的,沒有人逼你吃。
不禁感慨於現在的輿論民情對於經營者的苛刻。
如果一味地說我們的少部分消費的不是似乎也不是那麼回事。這種在對待商業的現象中也不乏對於商界大亨的膜拜者,比如張口閉口馬雲、馬化騰,言辭中充滿了崇拜和景仰。所以有時候也很迷惑,到底是人讓商業沒有了支撐還是商業讓人變得沒有了精神。
想說,作為一個現代人,契約精神很重要。一味強調消費者的利益會不自覺地損害社會公義。那些表象的背後有你根本不知道的原因存在。每個人都應當恪守一個價值對等的原則,如果社會對於經營者的一味地指責,其實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