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草根教授」的「底層寫作」
——湯繼強《改革開放中的成都:大城崛起進行時》讀後
易旭東
喜歡經濟學專著的讀者,對中國經濟學家「底層寫作」文本的「理性之美」,屬於災難級的閱讀體驗,大多敬而遠之。理性文本失去「再刷」可能,孤獨地呆在「金字塔裡」。
被文化新聞界喻為「草根教授」的湯繼強,分析多重機會窗口疊加下的新時代西部機遇,洞見「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探索內陸先行區的模式與路徑,將看去深奧的理論,用通俗的「經濟解讀」來闡釋、演示,不僅書齋學者一看了之,「打工人」的普通讀者,也會用經濟理論來理解、分析身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深奧或不深奧的經濟現象。
西南財經大學西財智庫總裁、 首席研究科學家,西南財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湯繼強(易旭東 供圖)
「金字塔」與「煙火氣」,兩個維度上的高端融合。
在展現美學追求和歷史人文情懷中,湯繼強完成對「改革開放中的成都」的理性表達。這種表達,「新聞獎」範文裡沒有,屬於「繼強式表達」,冷靜和理性,但並沒有耽溺於「經濟新聞」的極致表達,「大城崛起進行時」的「誠實記錄」,只為抒寫時代和制範提供服務,一旦「表達」被「記錄」控制,就更容易墮入歷史的陷阱。這對於經濟學大家非常忌諱。
湯繼強以超體驗的筆法,梳理成都30年的經濟史,描述成渝雙城經濟圈的未來。「從歷史上的『三根半』煙囪到現在煙火氣、大格局的現代化城市,成都正在演繹雪山下公園城市的今古傳奇」。
經濟意義上的表達,非但沒有讓讀者反感,反而充滿強烈的代入感、既視感。以講故事的筆觸梳理成都城市和產業發展的脈絡,書寫和記錄20年來發生在成都的改革開放和創新創業的傳奇,較為詳盡地描述成都通過開放與世界發生關聯,通過改革和創新完善自身的城市肌理,為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通過產業發展推進城市發展,一步步實現城市現代化的進程。
《改革開放中的成都:大城崛起進行時》 湯繼強 著(易旭東 供圖)
為經濟學家「底層寫作」提供寶貴藍本。
「誠實記錄」。中國市長協會原專職副會長陶斯亮評價:「既看到了成都縱橫闊步的40年,也看到了中國城市的大發展、大進步。人類與城市的關係是我們一直探討的重要課題。本書從大歷史觀的視角看待城市脈絡,讓我們更加理解了城市發展的根本所在。」
在《新網銀行:連接網際網路金融,創造「未來銀行」》《新基因格:挖掘人類基因密碼》《紅旗連鎖:本土社區超市的全面創新之路》《錦江電子:上演「蛇吞象」跨國收購 》裡,呈現矛盾的同時,也積極介入矛盾,點燃自己後,也點燃了經濟事件中的人物。
為時代立言。經濟學家變成「長袖善舞」的矛盾調和者,綜合運用經濟理論體系常識,為企業砥礪前行指明化解矛盾、尋求和解並通向和諧的正確路徑。並非「金字塔」裡的「高冷教授」,以平視的視角、冷靜的分析,拒絕居高臨下的指手畫腳,輕鬆跳出社會和政治學意圖的窠臼,自然地將自己的專家情懷、參與態度表露無遺,不經意間進入「底層寫作」的大海。
拋開主旋律標籤,溫情「經濟解讀」。《「會展+」:闊步邁向「國際會展之都」》《「智慧+」:開啟成都新經濟2.0時代》等,對「成都之變 」的性格與命運解構深刻、生動。
「誠實記錄」和「經濟解讀」。強調實證、精緻分析與歷史文化上的解碼,不同於中國古典解經傳統的隱喻與微言大義等神秘主義方法。親身踐行,結論靠紮實的實證支撐、理論導引。
超越歷史,與時代「同呼吸,共命運」。
湯繼強的「經濟解讀」,與其說來源於個人經歷,不如說來源於文化人的道德自覺。即便已經回歸高校,仍然時刻回望、總結那條在成都高新區曾經走過的、充滿艱辛的崛起之路。
湯繼強教授在雙城經濟圈戰略下的成都發展新動能主題分享活動上(易旭東 供圖)
「高冷教授」與「大眾閱讀」,兩個維度上高端平衡。
「無心插柳」式的機緣。湯繼強曾任成都高新區發展策劃局局長,在該區工作12年,組織、實施與見證若干重大項目落地和發展奇蹟,經歷了勇擔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排頭兵」幾乎所有經濟大事件的洗禮,遊走於中國與歐美、都市與鄉村、經濟實體與科研院校的不同的文化場景;更經歷中國草根階層到政府決策官員,再到國際視野智識精英的華麗蛻變——他,自身就是「大城崛起進行時」的「縮影」。
經濟學家與文化田野的「典型個案」。
湯繼強不僅是一個經濟學家,更是一個文化生態學的單株,一個經濟文化持有者,一個成都30年社會發展的代言人。在艱難的文化嬗變中遍歷人生,以自己的經濟理論構建、官員踐行和理論實踐,經歷跨界文化、官員休克的大轉型;寫作不同於一般的經濟學專著,而是注入比較文化和經濟史志涵義,視角更立體、宏觀、多元、人文,為「高冷經濟」融入「文化柔軟」。
在司空見慣的「成都場景」中,獨具匠心地發現美,以「繼強式表達」呈現。猶如跟隨著一束美學的探照燈,或者隨著舞臺戲劇化呈現的追燈,用獨特的穿透力,將生活中的現實典型化地呈現,把富有穿透力的經濟認知揭示給讀者,完成美學與經濟「混搭」的嬗變。
著名金融學家曾康霖閱讀該書後,唏噓不已:「本書以優美、大氣的文字記錄成都之變、再現成都之美、彰顯成都之韻,讀來令人深受啟發。」
《改革開放中的成都:大城崛起進行時》 湯繼強 著(易旭東 供圖)
「誠實記錄」,為時代「立此存照」。
湯繼強生命的軌跡,牽連著成都經濟的細胞和生殖,文字記錄、表述是一種資料和經濟史志產品,生命和生活具體而微地嵌入「書寫和記錄了數十年來發生在成都的改革開放、創新創業的傳奇,回答了成都是如何贏得這20年的」的壯闊畫卷。在「大城崛起進行時」的時代主題裡,努力尋找超越的方向和機遇,交出一個個非常有價值的「典型個案」。
除了經濟現象的文學展現外,更有一種經濟史志的實證性。
作品中有著大量的社會民俗、經濟知識,充滿著象徵意義和符號性,暗含著人生角色、社會屬性在歷史節點的轉換、嬗變,其中思想者和踐行者轉換過程中的出入自如,引人注目。
湯繼強始終在探索、始終在經歷經濟理論和歷史文化融合的疼痛,呈現在作品中亦是砥礪前行,以篳路藍縷之力摸索向前。不僅局限於「T型經濟帶」理論,而是有著文學的精美、思想的溫度和思辨的色彩;更高層次上,展現對美學意義上的真與善的呼喚,從而增加了哲學和思想的探索,進而將這種情懷提煉到經濟理論的高度。
主觀上沒有刻意修史或寫志,筆下的文字一種「誠實記錄」,行為學上意識積澱的產物,有著經濟文化志意。記「興城與興業」「興城與興國」,寫英特爾、富士康、聯想、騰訊,錄第一款「成都製造」轎車、上演「蛇吞象」跨國收購,記錄《科倫藥業:徵戰二十餘載,奪取大輸液市場高地》《紅旗連鎖:本土社區超市的全面創新之路》……寫激蕩時代的人際和社會,寫人和人關係的心理潛意識;有心理思辨、經濟分析,也夾雜著史志,不可多得的一手資料。
難怪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會長、成都市人民政府原市長葛紅林感慨:「歷史賦予成都『慢』生活的城市特質,改革開放和創新發展成就了她『快』發展,快與慢在碰撞中的融合,迸發出獨特的高質量發展動力,是前途無量的城市,是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
土生土長的成都人湯繼強。一個典型的「夢者」,夢成就「心中的成都」。何以做夢?是因「我深深愛戀的成都」——終生難以割捨的「成都夢」情結,被文化新聞界稱為「草根教授」。
湯繼強教授(中)與西南財經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劉錫良教授(右二)、西南財大出版社社長馮衛東教授(左二)、知名紀實作家易旭東(右一)在一起(易旭東 供圖)
政府官員中的「蜜蜂」。
經濟學家裡的「勞模」。
艾蕪侄兒。艾老原名湯道耕,湯繼強叔伯父,「繼」字輩裡少有的得到艾老栽培的後生。艾蕪身上的精神品質、良好的家風家訓,以及傳承的方式、傳播的途徑,對湯繼強影響頗大。
如今,早已是一名智識精英,更願意當自己是一名繼續學習者,一如他那本文集的書名《程門立雪》,希望自己永遠做那個站在雪中拜師求學的學生楊時,「從巴蜀文化的精髓、成都的歷史淵源中去解讀成都這座城市的內核與氣質,我們更容易了解成都的獨特魅力,也更容易理解成都在改革開放、創新奮進中的光榮與夢想」。
湯繼強教授(右)與本書襯頁題字著名書法家鄧代昆(中)、本文作者易旭東(左)在一起(易旭東 供圖)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假如本書是湯繼強「底層寫作」的「小品」,期許是「繼強式表達」的「微文本」,經濟理論登向更高峰之路上的「小窗口」,在「興城與興業」「興城與興國」與在重構新時代中國與世界關係過程中國家中心城市的擔當與使命的「路上」,有更多的「微文本」問世,一如著名經濟學家陳志武所期望:「很高興看到成都做出了積極探索,期待今後能有更多的成果分享。」
本書襯頁由著名書法家鄧代昆題字。
著名書法家鄧代昆題字(易旭東 供圖)
作者簡介
易旭東,知名紀實作家,非學院派天府文化學者,北宋人物史研究學者,四川省傳統文化促進會副會長,成都傳統文化保護協會副會長。在國內外報刊發表紀實作品450萬字,近50篇作品獲各種獎項。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文/圖:易旭東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原標題:《【方志四川•書評】易旭東 ‖ 「草根教授」的「底層寫作」——湯繼強《改革開放中的成都:大城崛起進行時》讀後》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