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是世界上最便宜卻又最好的運動方式,多走路不但能降低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心臟病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還能降低乳腺癌、腸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等癌症的風險,而且還能預防失眠、老年痴呆、緩解骨質疏鬆、延年益壽。
但是在推薦多走路的同時,卻有了反對的聲音,有不少人群由於多走路,導致了膝蓋損傷,膝蓋疼痛的情況。
日行萬步保健康還是傷膝蓋?
其實日行萬步這說法並沒有科學依據,日行萬步是源於20世紀60年代時一家計步器廠家為了推出機械計步器而打出的口號。
所以日行萬步保健康的說法並不可信,但是多走路卻是有利於身體健康的,只是每天行走多少步要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不能同一而論。
因為在行走的過程中,我們膝蓋的承受力是正常的4倍,如果長時間讓膝蓋承受過重,的確有可能會傷到膝蓋。
但是適當走路卻是保護膝蓋的一種方法,只有運動才能刺激到關節液的分泌,增加關節的靈活度,避免粘連。
數據顯示,健康走/跑的人群患關節炎的機率為3.5%,長期不運動/久坐的人群患關節炎的機率為10.2%,但劇烈運動的人群,如專業賽跑者患關節炎的機率為13.3%。
所以只有健康行走,才是最健康最不傷膝蓋的方法。
每天應該走多少步?
每天走多少步並沒有一個恆定的標準,要根據個人的身體素質,體重和運動量來決定。
體重越重的人,走路時膝蓋的負荷會越大,所以超重的人要相對減少每天行走的步數,一般來說,每天走5000~6000步左右即可,走太多就有可能傷到膝蓋。
剛開始運動的人,由於膝蓋的靈活度不夠,而且體質也會相對差一些,也不宜一下子行走過多,每天以6000步左右為宜。
如果是經常運動的人,體質比較好的話,每天走1萬步,甚至是2萬步都是沒有問題的,不需要擔心。但是如果膝蓋出現不適時,及時停止,不要超負荷運動。
走路有助於健康,正確行走很重要
走路的正確姿勢是運動健康的關鍵,如果行走姿勢不對,有可能導致肌肉、體態等造成不好的影響。所以行走時要保持正確的姿勢。
走路時後腿要繃直,要後腳跟先落地,而且要抬頭挺胸,兩肩微向後打開,不可以邊看手機邊走路,要不然很容易導致頸椎病,甚至會駝背。
而且走路時儘量不邁八字步,同時走路前最好先進行拉伸,做好熱身運動。
另外,想通過運動健身,還需要保持一定的運動強度,每天的運動時間要持續30分鐘以上,而且行走時應保持每分鐘走120~140步左右,運動要以微出汗,心率達到人最大心率的60%~70%左右為宜。
如果你是30歲的話,行走時要保持在(220-30)*(60%~70%)=114~133的心率才能達到運動健身的目的,但是一定要注意運動要循序漸進,不能一下子劇烈運動,要不然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