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是作家餘華的代表作之一,講述了在大時代背景下,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餘華《活著》那麼悲慘,為何還那麼受歡迎?悲劇的背後引人深思
當餘華的《活著》出版後,第一次讀這本書的人會覺得,這本書從頭到尾用兩個字形容就是「悲慘」。但其實在悲慘的背後,餘華還是給我們留了一些可以讓人感到溫暖的東西。
主人公徐福貴福貴年輕時沉迷賭博,敗光家產,父親被氣得撒手人寰;母親在福貴被抓壯丁離家兩個月後病重去世;兒子有慶為了救縣長夫人,抽血過量導致身亡;女兒鳳霞生下孩子大出血去世; 妻子家珍在重病和多重打擊下離世;女婿二喜在一場建築工地事故中意外死亡;小說最後,外孫苦根因為飢餓過度,吃豆子撐死。最後就只剩下福貴跟一頭也叫富貴的老黃牛相依為伴。
但是在這部作品裡,除去主人公福貴極其悲慘的人生經歷之外,我們同樣也能感觸到人世間的情暖。比如村長、村民、春生,以及老全,這些人是福貴在落魄之後的一系列遭遇中出現的,有些了解福貴,而有些並不了解,但他們在福貴十分落魄的時候,在這個混亂而悲慘的年代裡,卻依然保有純真善良的心,這讓我們看到了這部悲劇裡的一點兒溫馨。
而且,從福貴這個小說的主角來講,他在經歷了如此多的生離死別之後仍然坦然地活下去,他對生活的態度和對生命的感悟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如此說來,我們或許就不能單純地把它當成一部悲劇來讀,而要看到它溫情的那一面,更要看到他積極向上的那一面。
這就是為什麼故事那麼悲慘,但這本書還是很受到讀者的歡迎。不正是因為在這悲慘人生的背後,那些人性的溫情感染了大多數的讀者。
餘華告訴你活著的意義
我們每天都在「活著」,但是你真正想過你活著的意義了嗎?在《活著》的最後,餘華給了你答案。
「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著一個死去,我還活著。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書中的福貴歷盡滄桑仍有滋有味地活著的意義在於:人生之中,我們應該學習他怎樣在困頓之中活下去的力量。想必,這就是作者餘華所要告訴我們的人生道理。如同書名——《活著》。
閱讀過《活著》,你就會對命運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人性深處的生的意志能把苦難化成一種力量,在與命運的抗爭中,人的主觀能動總能發揮出巨大能量。
在大時代面前,每一個人都很渺小,死得容易,活著卻不簡單。在苦難中每個人身上迸發出的強大生命力,是非常令人震撼的。
當「好好活著」成為一種信念,一種支撐,一種向往時,沒有任何苦難可以把人壓倒,儘管大多數人都是如此平凡,弱小得如同一隻稻草。
對於「福貴」來說,至親至愛活著的時候,他有希望,生命的力量在於此;至親至愛死去的時候,他有回憶,生命的力量也在於此。
好好活著,是一種責任;好好活著,是對生命最大的敬畏
《活著》,是一本值得每個成年人用一生來讀的書。很多人第一遍看完,會覺得這是一本不錯的小說,但第二遍看完時,就會對某些情節感同身受。
現在只需要一包煙的錢,你就可以領略「活著」的意義:既然要活著,就要好好地活下去,這就是活著的意義!點擊下方連結就可以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