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又迎來一個好消息!可燃冰試採終於成功,創下2項世界紀錄

2020-12-14 騰訊網

能源,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工業發展需要源源不斷的能源做支撐,人們的日常生活,也離不開各種能源。正因為如此重要,很多地區陷入了石油搶奪大戰。眾所周知,中東是世界上石油最豐富的地區,因此,這裡每年戰亂不斷,鄰國之間為了石油資源,而大打出手成為敵人。

我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每年需要從國外進口數量眾多的石油和天然氣。雖然世界上很多地方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非常豐富,但總有開採完畢、消耗殆盡的一天,由於它不可再生,所以人們只能尋求新的可替代能源。近日我國南海傳來一個好消息,可燃冰試採終於成功,又一項技術取得重大突破。而儲量巨大的可燃冰,夠全世界用3000年。這個好消息讓全世界都把目光放在了我國身上。

作為21世紀的新能源,可燃冰在未來很有可能取代石油天然氣,成為工業用料和保障生活的主體,但由於其深藏在海底,開採難度大,提煉成本高,成為擺在人們面前最大的難題。而隨著我國試採成功,意味著這種難題已經被我國科學家迎刃而解。根據我國自然資源部報導,我國在水深達1225米的南海神狐海域,創下了兩項世界紀錄,不僅總產量達到了86.14萬立方米,日均產氣量也是全世界最高,達到2.87萬立方米。

這次開採,還攻破了很多技術難題,整個開採過程非常綠色環保,並沒有對環境造成汙染。這意味著,我國在可燃冰開採和利用方面,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近年來,隨著能源被消耗,環境被汙染,人們試圖尋求一種可取之不盡、又環保的新型能源。於是,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資源被研究了出來,但由於這些能源的穩定性較差,只能應用在一小部分地區,所以石油、天然氣,仍舊是消耗量最大的能源。

除此之外,很多國家,是依靠能源出口來獲得外匯的,一旦能源開採完,就意味著斷了他們的財源。所以,可燃冰或許將成為下一個能源開採的方向。另外,雖然它是不可多得的清潔能源,但開採難度極大,一旦洩露,可能會對環境造成極大的危害,因此,要將可燃冰這種能源普及到人們的生活中,還有大量的科學難題需要解決。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重大突破,南海可燃冰第二次商業試採成功,中國再創世界紀錄
    ——中國在可燃冰裡的艱難奮鬥難道可燃冰就真的可望而不可即了嗎?對於海洋可燃冰的研究,中國從1995年就開始了,並已經於2007年在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試採實現連續187個小時的穩定產氣成功獲取了可燃冰實物樣品,成為世界上第四個通過國家級開發項目發現可燃冰的國家。
  • 我國可燃冰試採再創世界紀錄:產氣總量和日均產氣量均破世界紀錄
    自然資源部3月26日宣布,我國天然氣水合物第二輪試採取得成功。在水深1225米的南海神狐海域,試採創造了產氣總量和日均產氣量兩項新的世界紀錄。天然氣水合物通常稱為可燃冰。此次試採是我國可燃冰第二次試採,開2月17日點火成功,持續至3月18日完成預定目標任務,期間產氣總量86.14萬立方米,日均產氣量2.87萬立方米,均創創造了世界紀錄。據了解,實現天然氣水合物產業化,大致可分為理論研究與模擬試驗、探索性試採、試驗性試採、生產性試採、商業開採5個階段。
  • 深海可燃冰試採成功背後的鋼鐵力量
    「我們試採成功啦!」  2月17日,在南海神狐海域,全球最大、最先進的超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藍鯨2號」鑽井平臺上升起一束耀眼的紅色火焰,在場所有人都激動地歡呼起來。這意味著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第二輪試採取得重大突破。
  • 中國可燃冰創下兩大世界紀錄,取得重要突破,開採技術全球僅有
    世界能源的使用的主流從早期的固體(煤炭)到液態(石油)再到氣態(天然氣),整個推進過程逐漸朝著低碳化方向發展已經成為了全球共識,儘管化石燃料依舊是主力軍,但是多種能源的使用讓一度緊張的世界能源格局有了很大改變。
  • 南海傳來捷報,成功開採86萬方可燃冰,該新能源技術只有中國掌握
    在這片海域上擁有超過194億方的可燃冰,隨後也遇到了重大的難題,當時放眼全球都沒有開採這種可燃冰的技術,這是一種全新的能源,直到2017年,我們才進行了首次的試開採,前後總共開展了十多次的詳細調查,最終得出了讓人振奮的好消息,在這片海域上的可燃冰含量高達1500億方,因此我們必須要想出開採這種新能源的辦法,進行大規模的開採,如果能夠開採成功,這無疑會給我們的科技發展帶來無限的可能
  • 中國人民保險護航國家重大工程 獨家承保可燃冰第二輪試採項目
    紅網時刻4月3日訊(通訊員 楊天午)近日,由中國人民保險獨家承保的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即「可燃冰」)第二輪試採項目取得成功並超額完成試採任務,試採創造了「產氣總量、日均產氣量」兩項新的世界紀錄。人保財險憑藉在石油險領域豐富的承保理賠經驗,以及優質高效的服務團隊和專業細緻的保險方案,中標成為此項目石油類運營期一攬子保險的獨家承保人,承保範圍包括物質損失保險、噴井控制費用保險、第三者責任保險、團體意外險和僱主責任險,為我國「可燃冰」開採過程中面臨的風險提供完善的保險保障。
  • 隨著南海一聲巨響,86萬方燃氣噴湧而出,中國可燃冰再創奇蹟
    「文/背起行囊(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旅行的理由不需要闡述太多,一個字就可以概括全部:走在中國的南海北部富含著大量的可燃冰,在我國相關領域科研人員對南部北部的深達歷經兩年多的時間,我國在這片神狐海域進行的第二次可燃冰開採試驗圓滿成功。隨著南海的一聲巨響,86萬方燃氣噴湧而出,中國可燃冰再創奇蹟。南海一直以豐富的資源聞名,近期,我國科學家在開採可燃冰資源時,取得了重大突破,百萬方燃氣噴薄而出,創下兩項世界紀錄。據《人民日報》報導,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第二輪試採取得了重大突破。
  • 中國可燃冰技術突破新高,可供世界用3000年,引領下代能源革命
    上世紀70年代,美國人首次在阿拉斯加冰膠結的永凍層中採集到可燃冰的樣品。可燃冰也叫做天然氣水合物,屬於清潔能源,使用過後不會產生有害氣體,更不存在固體殘渣,是一種理想的新型能源。但是,可燃冰一般儲藏在海洋深處或永久凍土中,開採難度較大,其中需要用到很多高新技術,它所處的環境溫度較低,如果暴力開採,好不容易找到的新型能源替代品就會上演「人間蒸發」,這是大家都不願意看到的,因此,近年來各國都在這方面下大力度進行研究,終於,南海傳來捷報!中國可燃冰技術突破新高,日均產氣量2.87萬立方米,產氣總量達到86萬立方米。
  • 可燃冰的發現開採史
    2002年,我國正式啟動了為期10年的中國海域可燃冰資源調查與研究專項。隨後,初步圈定出可燃冰資源遠景最有利的重點目標區,持續開展探測關鍵技術等研究。2007年,我國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實施了首次可燃冰鑽探,成功獲得實物樣品,成為繼美國、日本、印度之後第4個通過國家計劃在海底鑽獲可燃冰實物樣品的國家。2011年,可燃冰調查進入全新階段。
  • 中國南海可燃冰成功試採,專家:最早2030年用上可燃冰
    這樣的情況之下,就會有很多新的資源利用出現,想要讓他們代替石油,可燃冰就是這樣的一種情況下出現的,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上石油發展的空缺,雖然說不能達到大面積的利用,但是有了這一資源是會有更好的一些發展。
  • 中國秀超級實力:開採可燃冰,攻克人造太陽,這次讓美國開了眼界
    中國「馴服」可燃冰可燃冰被稱為未來能源,與太陽能、潮汐能和核能齊名,但它藏身於幽暗的大洋深處,開發技術難度極高。早在2013年,日本就曾在南海大規模試採可燃冰,結果突遇出砂等技術障礙宣告失敗。2017年,日本試圖捲土重來,結果再次折戟南海。
  • 經濟學人全球頭條:湖人主場或改方艙,可燃冰試採成功,俞敏洪宣布將...
    可燃冰試採成功,創造兩項世界紀錄自然資源部日前宣布,我國海域可燃冰第二輪試採取得圓滿成功。這次試採是全球首次利用水平井鑽採技術試採海域可燃冰,也是繼2017年我國首次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後,推進產業化進程中的一項重大成果。
  • 我國可燃冰技術現重大突破,可供世界用3000年
    當今世界保持一個國家經濟與工業快速發展的原動力是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有很多,比如科技就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關鍵一環,但與之相比,更加重要的則是能源。我國可燃冰技術現重大突破,可供世界用3000年。石油的重要性有多大?看看今天依舊戰火橫飛、黃沙漫天的中東之地實際上就能看得出來。中東這塊地方從二戰結束以來一直就戰爭不斷,幾次中東戰爭和兩伊戰爭再到後來的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可以說現代戰爭有一大半的戰場都集中在中東。
  • 可燃冰開採,萬民狂歡後的可怕後果!
    最近,無論是媒體還是朋友圈,都被一個舉國歡慶的消息霸屏了,那就是--中國在南海實現了187小時可燃冰的持續開採,我也被這個消息鼓舞著,並先後致電多位科技工作者,就可燃冰開採的技術和意義進行了解,卻聽到了不同聲音,或者說冷靜的分析
  • 對汽車來說,可燃冰這副「春藥」還不宜過早服用
    這幾天,「可燃冰」一詞成了各大新聞媒體的熱門詞。這一情況主要源於5月18日一則央視新聞報告:5月18日,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在南海宣布,我國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進行的可燃冰試採獲得成功,這也標誌著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了在海域可燃冰試開採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在2030年以前中國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將會得到商業性開發利用。
  • 可燃冰,未來能源之星還是滅世惡魔?
    ;中國的可燃冰試採由中國團隊獨立完成。2019年,中國在南海同一海域完成了第二次試採,試驗了水平井在海底軟泥沙中的鑽探技術,實現穩定生產30天,產氣86.14萬立方米。目前為止,中國是世界上累計試採可燃冰產氣量最多的國家。但在成就的背後,我們也需要對風險和不確定性有清晰的認識。
  • 中國繼高鐵後,國家經濟名片又將出世,事情有新進展
    BWC中文網團隊在12月8日援引俄羅斯科學家的一些報告表示,目前全球的煤炭儲量將在200年後用完,天然氣也將在不到一個世紀後枯竭,石油更是將在2050年前終結,而在這個過程中,就當現在全球多國還在中東產油國家的原油供應量爭論喋喋不休之際,中國經濟已創下了多個全球綠色能源之最。
  • 為什麼說誰先掌握可燃冰的開採誰就掌握人類100年內能源主動權?
    比如我們這期的主角,可燃冰。2017年,我國國土資源部地質調查局宣布,我們在珠海市東南320公裡的神湖海可燃冰試採工業區第一口井試採成功,當時大家可能認為這只是我國海洋勘測的一項新成就,可能沒有意識到,可燃冰的開採極有可能顛覆未來的世界格局!那麼什麼是可燃冰呢?可燃冰的主要成分就是甲烷和水的化合物,什麼是甲烷呢?
  • 揭開「可燃冰」的神秘面紗
    5月18日,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在南海宣布,我國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進行的可燃冰試採獲得成功,這也標誌著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了在海域可燃冰試開採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
  • 揭秘「藍鯨2號」
    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第二輪試採日前取得成功並超額完成目標任務。在水深1225米的南海神狐海域,試採創造了「產氣總量86.14萬立方米,日均產氣量2.87萬立方米」兩項新的世界紀錄,實現了從「探索性試採」向「試驗性試採」的重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