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戰鬥機發展過程中,保形油箱也就是輔助油箱地位重要,它幾乎是第三代戰機的標誌,對提升戰鬥機的航程有關鍵作用。然而,大名鼎鼎的蘇-27戰機,卻不需要安裝保形油箱,這是為什麼呢?
蘇-27系列戰機,本身就以航程遠,載荷多聞名於世。蘇27的航程超過3700公裡,這意味著它的作戰半徑在1500公裡以上,在第三代戰機中可謂出類拔萃。在不攜帶輔助油箱的情況下,蘇-27就能搭載9.4噸的燃油,可以說是真正的空中「油霸」。當然,為了機動性的考慮,蘇-27攜帶燃油的數量被限制在了5.2噸左右。
在現代空戰中,戰機副油箱雖然可以提高航程,但是對於戰機本身來說,副油箱其實也是個累贅,因為它會增加飛機飛行的阻力。為了平衡這一點,保形油箱才因此誕生,這是一種在維持飛機氣動布局的前提下設計的油箱,滿足了增加航程和保持飛機戰鬥力的兩項要求。
縱觀世界上的第三代戰機,幾乎都有保形油箱,比如美國的F-16戰機,我國的殲10戰機等,但是蘇-27的身上卻始終找不到保形油箱的蹤跡。
蘇-27為了增加航程,實在是已經做到極致了。
資料顯示,蘇-27身上有三個內部油箱,分別在飛機的前中後三個位置,在加滿的情況下,足夠蘇-27實戰使用,機翼兩側的油箱其實是空的。蘇-27隻擔心自己攜帶的燃油過多,影響作戰時的機動性。這還不算,蘇霍伊設計局在設計的時候,還真的給蘇-27設計了一個「共形油箱」,以滿足未來的需求。有專家預計,蘇-27在使用這種油箱的情況下,航程可能還會增加2000公裡,這就意味著蘇-27的總航程將會接近6000公裡,這實在是有點誇張。
後來,蘇霍伊設計局擔心共形油箱在拋射的時候會撞到蘇-27的垂直尾翼,所以這種設計戛然而止。
蘇-27不愧是蘇霍伊的明星產品之一,堪稱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