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譯本聖經與和合本譯本,根本基要有什麼不同

2020-12-26 聖經尋寶

新譯本聖經也好,新和合本譯本也好,都是在和合本的基礎上盼望發揮得更好。

唐崇榮牧師

語言是在每個時代改變的,在進步,到了1970年的神學會議上,新譯本委員會盼望有一個新的譯本委員會可以成立起來。我是贊成的。

因為每個時代的語言都在改變,每個時代的詞句用法語句都有一些衍進。我們看到了這方面的需要,結果呢,華人的經學家太少了。新譯本翻譯完了,裡面有很多不會比和合本聖經的翻譯更好。

現在看來,和合譯本還是最好的。雖然和合譯本已經超過了一百多年,但替代和合譯本聖經的還沒有,所以,中國教會,全世界還應當用和合譯本。

中國大陸很多沒有的書,是在外國。現在中國很多的書是在法國的大學裡,美國的國會圖書館裡,還有哈佛大學,還有普林斯頓大學,還有耶魯大學。

這些大學呢,對文物,文獻都是非常尊重的,而中國在破四舊時代就把很多文物打破,很多的文獻流失,很多的文物被破壞,這是很可惜的事情。

中國是幾千年的文化大國,我聽說康熙時代當時把許多的字畫用船要運到一個地方去,但船沉下去了,很可惜,什麼都沒有了。中國的書畫都寫在紙上,雖然宣紙有好幾層,在裱的時候可以保持原貌,但紙不能抵擋水。

結果,還是流失很多。

當人看錢比看文物更重時,就會有文物的外流。這不能怪外國人。

所以,窮人為一些利益就把文物輸送出去,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所以,我們看到很偉大的書,不在中國。我們有過《永樂大典》,有一億三千多萬字,是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但是,我們看《永樂大典》,我們看《四庫全書》,看《康熙字典》,很多的東西在中國自己沒有好好地保存,很多的圖書館經過文化浩劫,很多的東西也蕩然無存。

求主可憐我們。

和合譯本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開始,因為當和合譯本決定翻譯以後28年,才有五四運動,才有胡適之提倡新文化運動,白話運動,而真正的白話運動是基督徒提倡的。

在國外一個大學裡把當時的最早的一本和合本《聖經》重新編輯,中英文對照排版,這本聖經的作者就是當時在中國的一個傳教士,叫丁偉良。我也看了一些,很感謝上帝。

那一本才是最早和合譯本的母本。

到了和合譯本翻譯的時候,當時有92位經學家,他們為了愛中國,到了中國來學中文,穿中國人的衣服,留中國滿清的辮子,用中國的文化來禮遇,來與中國人交談,論道。

這些人就把他們所學的,真正有分量的希臘文,希伯來文,怎樣翻譯成聖經,他們委身中國,終身做這個工作。這些人比起新譯本的這些翻譯的人,是更明白,更委身服侍的。

所以,他們在二十多年的時候,翻譯經書中間的經書,天下第一本書,《聖經》。他們翻譯完了以後,到印刷出來面世的那一天,這92個人中間有91個死了。

這剩下了一個人,流著眼淚,把這本書貢獻給中國人。這本書印出來二十多年才有五四運動。

你要知道,翻譯和合譯本所花時間的代價,是沒有人敢想像的。每一節聖經是用11個鐘頭半來完成的。一句話,要翻譯成另外一種語言,要11個鐘頭半。這麼多的專家,這麼久的商討,每一節聖經平均11個鐘頭半的時間。

所以,和合譯本的地位是不容易動搖的。

現在的《聖經》公會重譯,是因為他們發現了和合譯本還是有毛病的。沒有一本翻譯本是沒有毛病的,和合譯本也不例外,但能修正到多少的地步,也不一定會更好。

我們求上帝憐憫中國人可以找出更好的翻譯本。

相關焦點

  • 《聖經》和合本與新譯本之比較
    在這期間,考古學的發現、近代語言學的研究,以及近代版本校勘學的發展,使聖經學者對聖經原文有更新更深入的認識,同時也提供了更具權威的原文版本。於1972年,華人終負起重譯聖經的工作。1976年,《聖經新譯本》新約全書問世,舊約部分於1992年也相繼完成。這是一本忠於原文、易讀易懂、信仰純正、高舉基督的聖經。
  • [研經工具箱]各中文聖經譯本簡介
    現代中文譯本,1979年新標點和合本,1988年聖經新譯本,新約初版1974年;新舊約全書1992年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1997年聖經當代譯本,1979年召會 恢復本在1919年正式出版時,官話《聖經》譯本名為《官話和合譯本》,從此就成了現今大多數華語教會採用的和合本《聖經》。
  • 中文聖經主要譯本概述
    未經過中間其他語言翻譯後的再譯,保證了對源文聖經的準確和一致性。也讓中國人可以不需要學習其他譯本(如英文、拉丁文)而直接閱讀到原文聖經的內容。此聖經譯本是近代中文聖經的先驅,是最早也是最嚴格尊重原文所翻譯的中文白話文聖經,要比後來的其他官話譯本、包括「和合本聖經」的出現早了三十多年。關於God的翻譯,該委員會最後一致使用「天主」。
  • 聖經譯本與解經
    因此,要全面正確了解原文意思,就需要看多個不同的譯本,彼此比較,好的聖經譯本就是一本好的注釋書。通常而言,無論什麼作品,都不可能百分之百地一個字一個字地對應翻譯,聖經也不例外。因此聖經譯本也就有不同的對應原文的程度。有些是採用「形式對等」——在表達方式上儘量忠實地照原文的句子文法結構來翻譯,所看重的就是前面所說的「信」,而有些則是相反,採用「意譯」,即不一定保留原文表達特點,而是強調譯文的通俗易懂,因此有時候會加上一些原文沒有的解釋字詞或短語。
  • 關於聖經的譯本
    《聖經》原文分別以希伯來語、亞蘭語和希臘語寫成。經十多個世紀傳教士和聖經學者的不懈努力,已有多達上千種不同譯本(有說已經逾二千多個版本)。現有的聖經譯本可使全世界超過90%的人以母語方式閱讀。由於選取不同的原始底本、採用不同的翻譯準則及拼寫、書寫規則和神學觀點等因素,不同的譯本之間有時存在著巨大差異。
  • 和合本不是聖經原文,不要當成偶像!
    隨手按:許多中國基督徒對中文和合本聖經有著近乎迷信一般的尊崇,以至於杜絕其他的譯本,完全神化了和合本譯本。在他們眼中,和合本就是聖經原文,聖經原文就是和合本。以至於他們在網上閱讀由英文翻譯過來的文章時,也要不厭其煩地糾正文中所引用的經文,導致他們不僅無法領會文章整體思想,更是浪費時間和生命。
  • 聖經譯本
    【新朋友】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本公眾號【多互動】可以關注新浪微博「羅馬大公教會」《聖經》原文分別以希伯來語、阿拉米語和希臘語寫成。經多十多個世紀傳教士和聖經學者的不懈努力,已有多達上千種不同譯本。現有的聖經譯本可使全世界超過90%的人以母語方式閱讀。由於選取不同的原始底本、採用不同的翻譯準則及拼寫、書寫規則和神學觀點等因素,不同的譯本之間有時存在著巨大差異。
  • 為什麼「聖經現代中文譯本」不能用?
    其實,現代中文譯本我自己基本上沒用過,是因為看了主內前輩出於護教目的的專文講論,經我對照確屬實情。有些「外行人」號稱要回到聖經原文(聖經原文是指希伯來文、希臘文、少量亞蘭文)來核查,但為什麼我們可以指認出這個翻譯版本確實不對呢?有標準嗎?有。
  • 中文聖經譯本簡史
    這次的翻譯過程,由於各宗派之間在神學觀點、文風、詞彙等方面都有不同意見,最終造成了分裂,產生了不同版本的譯文。但毫無疑問的是,這是第一次系統性的聖經翻譯工作,也是一次思想的碰撞,為日後的和合本工作提供了廣泛的基礎,是聖經中文翻譯史上的裡程碑。
  • 近代十種聖經中文譯本
    迄今為止,世界上共有一千八百多種語言的聖經譯本,幾乎所有民族的語言,甚至地區方言都已包羅。僅是亞洲就有九十種不同語言的新舊約聖經,而這裡面讀者最多的是中文聖經。聖經自基督教從明末傳入中國的400餘年來,已從天主教入華初期不為人知的手抄聖經,到「來華第一人」的宣教士馬禮遜與米憐夫婦合譯的《神天聖書》,演變為現如今在華語地區發行數億冊的和合本聖經,這與無數在華傳教士的不斷努力是分不開的。
  • 和合本聖經與中國
    實際上,這些前赴後繼,不同譯本的聖經都為和合本聖經的翻譯奠定了基礎,首先,當時有能力翻譯聖經的都是來自國外的傳教士,但中國語言、文化和國情的獨特性使得這些外國傳教士在翻譯的時候有一定的困難,這些不同的中文譯本在逐漸讓傳教士們加深這種對中國文化的理解,並在聖經和中國文化中間架設起橋梁;其次,就是這些聖經的翻譯讓大家開始意識到,翻譯聖經的正確方向是什麼,那就是中國需要一本適合於全中國的聖經
  • 和合本聖經由來
    淺文理和合本淺文理譯本的委員有包約翰、白漢理、汲約翰、葉道勝、紀好弼、戴維思。他們都有譯經經驗,故沒有跟從和合本翻譯原則,以自己的方式翻譯。他們完全採用《英國修訂譯本》所依據的《新訂希臘文文本》翻譯新約,嚴格用形式對等翻譯。
  • 和合本聖經與中國(全集) 上
    在這個時候,已經有人將聖經翻譯成中文,但譯本五花八門,準確性較差,此時最迫切的需要正是一本符合中國人需要的純正聖經。神雖然使用人來傳福音,但人會犯錯誤,人也會經受意外,會死亡,但神的話是不會錯的,神的話是永恆的,神的話也是有能力的,神的話與被神使用的人結合起來,可以從根本上改變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
  • 《中文和合本聖經》方言之再思
    至於執筆之中文輔譯者,也為一些飽學之士,他們也都受過五四文藝復興之新文化薰陶,並皆能執著於他們的鄉土文學。所以,和合本聖經確為一本歷經千錘百鍊的最佳譯本。五四時代的一批文人學者,也多半都讀過和合本聖經,而且許多學者也在其著作中引用過(如胡適等)。此經傳印將屆百齡,仍然為一億左右中文讀者之最愛。
  • 【基督教新聞】和合本聖經與中國
    實際上,這些前赴後繼,不同譯本的聖經都為和合本聖經的翻譯奠定了基礎,首先,當時有能力翻譯聖經的都是來自國外的傳教士,但中國語言、文化和國情的獨特性使得這些外國傳教士在翻譯的時候有一定的困難,這些不同的中文譯本在逐漸讓傳教士們加深這種對中國文化的理解,並在聖經和中國文化中間架設起橋梁;其次,就是這些聖經的翻譯讓大家開始意識到,翻譯聖經的正確方向是什麼,那就是中國需要一本適合於全中國的聖經
  • 【信仰問答】聖經的譯本
    他也譯了多比雅和猶滴2卷次經,又從意大拉本摘錄其它7卷次經,共9卷作為附錄。1546年,天主教在天特會議中通過武加大譯本連同9卷次經為羅馬教的正典聖經。(1)敘利亞譯本有兩種:① 庫熱頓譯本Curetonian:英國人庫熱頓譯於5世紀。
  • 公元7世紀到現在的聖經漢語譯本
    不同年代的聖經漢語譯本 7世紀 在公元7世紀的時候,波斯景教已經譯出了將近三十部的聖經書卷,大部分屬於專卷的,但是現已全數佚失。從景教其他傳世著作中,有引錄部分經文,文體頗近佛經。委辦譯本雖然順暢,然而犧牲了原文的意思,沒有忠實聖經,且雜糅了儒家思想,是不值得推薦的一個譯本。 19世紀晚期:施約瑟在19世紀末獨自一人將新舊約翻譯成文理聖經,稱為二指版聖經,是很好的一個譯本。包約翰和白漢理也將新約翻譯成文理聖經;楊格非也曾自行翻譯文理新約。中國各地傳教士,亦有從文理聖經翻譯為當地方言。
  • 簡略介紹一下《聖經》的若干譯本
    同時《聖經》還是與古希臘羅馬文化一起構建了西方文明的基石,有觀點認為《聖經》是希伯來文明的代表,其實這是不確切的,因為《舊約》部分不僅僅有希伯來文,更有少量的亞蘭文;而《新約》是在流通時,被譯成希臘文的。可以說《聖經》不僅涵蓋了兩希文明(古希臘、希伯來),更包括了中東地區的文明種子,是一部人類文明的史詩載體。
  • 和合本聖經100年|不能不知的中文聖經歷史源流
    景教經典包括可能是將舊新約聖經翻譯的部分,可惜這些經書的譯本全都失傳,有待考古學的新發現,方能有更進一步的研究。  直至十三世紀中葉羅馬天主教來華,聖經中譯才有新的發展。最早的相信是若望孟高維諾神父所譯的蒙古文舊約詩篇和新約全書。其後有利瑪竇神父的《祖傳天主十誡》、巴設神父的白話文四福音、保羅書信及希伯來書、陽瑪諾翻譯四福音的《聖經直解》、賀清泰教士的《古新聖經》等。
  • 研讀版聖經新譯本_簡介
    308 年後,公元 1919 年在東方中國也誕生了一本忠於原文的中文聖經─ 《聖經和合本》,後來也成為權威的中文譯本。這是中文聖經翻譯的頂峰,誠如其中的譯者,宣教士饒永康博士(Dr.H.B.Rattenbury)所的期勉:「總而言之,我認為西方宣教士負責翻譯的聖經,這《和合本》應當算是最後和最偉大的了。但是華人最後的譯本必定和這譯本有極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