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譯本聖經也好,新和合本譯本也好,都是在和合本的基礎上盼望發揮得更好。

語言是在每個時代改變的,在進步,到了1970年的神學會議上,新譯本委員會盼望有一個新的譯本委員會可以成立起來。我是贊成的。
因為每個時代的語言都在改變,每個時代的詞句用法語句都有一些衍進。我們看到了這方面的需要,結果呢,華人的經學家太少了。新譯本翻譯完了,裡面有很多不會比和合本聖經的翻譯更好。
現在看來,和合譯本還是最好的。雖然和合譯本已經超過了一百多年,但替代和合譯本聖經的還沒有,所以,中國教會,全世界還應當用和合譯本。
中國大陸很多沒有的書,是在外國。現在中國很多的書是在法國的大學裡,美國的國會圖書館裡,還有哈佛大學,還有普林斯頓大學,還有耶魯大學。
這些大學呢,對文物,文獻都是非常尊重的,而中國在破四舊時代就把很多文物打破,很多的文獻流失,很多的文物被破壞,這是很可惜的事情。
中國是幾千年的文化大國,我聽說康熙時代當時把許多的字畫用船要運到一個地方去,但船沉下去了,很可惜,什麼都沒有了。中國的書畫都寫在紙上,雖然宣紙有好幾層,在裱的時候可以保持原貌,但紙不能抵擋水。
結果,還是流失很多。
當人看錢比看文物更重時,就會有文物的外流。這不能怪外國人。
所以,窮人為一些利益就把文物輸送出去,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所以,我們看到很偉大的書,不在中國。我們有過《永樂大典》,有一億三千多萬字,是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但是,我們看《永樂大典》,我們看《四庫全書》,看《康熙字典》,很多的東西在中國自己沒有好好地保存,很多的圖書館經過文化浩劫,很多的東西也蕩然無存。
求主可憐我們。
和合譯本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開始,因為當和合譯本決定翻譯以後28年,才有五四運動,才有胡適之提倡新文化運動,白話運動,而真正的白話運動是基督徒提倡的。
在國外一個大學裡把當時的最早的一本和合本《聖經》重新編輯,中英文對照排版,這本聖經的作者就是當時在中國的一個傳教士,叫丁偉良。我也看了一些,很感謝上帝。
那一本才是最早和合譯本的母本。
到了和合譯本翻譯的時候,當時有92位經學家,他們為了愛中國,到了中國來學中文,穿中國人的衣服,留中國滿清的辮子,用中國的文化來禮遇,來與中國人交談,論道。
這些人就把他們所學的,真正有分量的希臘文,希伯來文,怎樣翻譯成聖經,他們委身中國,終身做這個工作。這些人比起新譯本的這些翻譯的人,是更明白,更委身服侍的。
所以,他們在二十多年的時候,翻譯經書中間的經書,天下第一本書,《聖經》。他們翻譯完了以後,到印刷出來面世的那一天,這92個人中間有91個死了。
這剩下了一個人,流著眼淚,把這本書貢獻給中國人。這本書印出來二十多年才有五四運動。
你要知道,翻譯和合譯本所花時間的代價,是沒有人敢想像的。每一節聖經是用11個鐘頭半來完成的。一句話,要翻譯成另外一種語言,要11個鐘頭半。這麼多的專家,這麼久的商討,每一節聖經平均11個鐘頭半的時間。
所以,和合譯本的地位是不容易動搖的。
現在的《聖經》公會重譯,是因為他們發現了和合譯本還是有毛病的。沒有一本翻譯本是沒有毛病的,和合譯本也不例外,但能修正到多少的地步,也不一定會更好。
我們求上帝憐憫中國人可以找出更好的翻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