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死亡 麻醉醫生成背鍋俠

2021-01-08 健康界

做過全身麻醉的女患者趴臥在手術臺上,臉孔蒼白,雙眼微閉,發出澈亮刺眼光芒的無影燈,冷冷地照著她。

儘管手術室的室溫一直維持在 22℃~23℃,卻給人一種置身冰窖的錯覺,又白又冷,一片死寂,只聽到整理器具的金屬撞擊聲,以及護士來回走動的腳步聲。

「今天我們要執行的手術,經皮腎鏡取石術,預計手術時間一個半小時,出血量最低。」洪亮有力的嗓音打破死寂,主刀醫生一聲令下,手術開始。

一直守在手術臺旁的麻醉蕭醫生時刻關注著患者術中狀況。

這是一臺既普通又特殊的手術。

普通是因為這種手術向來不算罕見,特殊則是因為這是一臺示範手術,手術的主刀醫生也是本院的院長。既是示範手術,術中的任何失誤或瑕疵自然會被放大,因此,在場的人員都格外小心。

突然,麻醉蕭醫生注意到體溫監測儀顯示患者的體溫正在升高,簡單地觀察後,他感覺情況不妙。

沒有半點遲疑,他已經敏捷地為患者安裝上了實時動脈血壓監測,同時迅速地抽取三通管中的血做血氣分析。

院長也停下手中的操作,狐疑地看著蕭醫生的這一系列動作,「到底怎麼了?」口罩下傳出驚懼而又嚴厲的詢問。

「院長,我懷疑患者並發惡性高熱(Malignant hyperthermia),我現在停止麻藥,正在等血氣分析結果,恐怕要先停止手術了……」蕭醫生鎮定地回答道。

這時,患者的肌肉開始痙攣,體溫 38.8℃ ,並且還在持續上升中,呼氣末二氧化碳( ETCO2)也在上升,心率極不穩定。少頃,血氣分析的結果出來了:PCO2 45mmHg、ph 7.2 ,明顯代謝性酸中毒,確認是惡性高熱!

蕭醫生立即為患者注射惡性高熱的特效藥丹曲洛林(Dantrolene),又用冰的生理鹽水降溫。

但患者的體溫不見下降,還在持續上升中……

眼看著患者的情況越來越不妙,手術室裡的的氣氛凝重而焦灼,就在這時,患者發生了室顫……

立即電擊除顫,胸外按壓……

然而,一陣忙碌之後,最終搶救無效,患者死亡!

這是一場「麻醉風暴」

以上這一幕來自醫療劇《麻醉風暴》,也是我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一部劇。

大家都清楚,醫療劇一貫喜歡聚焦於急診科和外科這兩個地方,因為既有爭分奪秒的搶救,又有一念天堂一念地獄的生死抉擇,自然很有看頭。

而《麻醉風暴》卻大膽地將鏡頭對準了一個很容易被忽略的群體——麻醉醫生。真實地還原了麻醉醫生的工作現狀,又帶出了這背後的臺灣醫療制度問題。

用實力證明了,冷門也能有看頭。

在很多人眼中,麻醉就像打針抽血一樣稀鬆平常,可事實上恰恰相反。影片一開始就向觀眾科普了是什麼是麻醉醫生——麻醉科醫生肩負的,是病人一睡不知道能不能再醒過來的壓力。

麻醉醫生並不是麻醉完就收工的「閒人」,他們可以說是醫院裡最忙碌的一批人。

手術開始前就得進行血壓、脈搏等全方位身體檢查,詢問病人情況;麻醉後並不代表結束,他們得處理各種突發狀況,對患者生命體徵的全程監護,術後還得跟蹤患者的恢復情況。

麻醉醫生通常最早到手術室,最晚離開,因此也被稱為「不見陽光的人」。

患者死亡,麻醉醫生背鍋

回到剛剛的手術現場,院長的示範手術上發生了患者死亡的悲劇,在場的人都呆住了,默默等待院長指示……

「縫合,送加護病房!我的手術臺上,從沒死過人!」院長粗暴地扯下口罩,語氣不容質疑。

一臺並不複雜的手術,患者卻意外死亡,原因正是惡性高熱。

惡性高熱是患者因全身麻醉而導致的嚴重反應,是目前所知的唯一可由常規麻醉用藥引起圍手術期死亡的遺傳性疾病。

目前,惡性高熱唯一特效藥是丹曲洛林,靜脈注射丹曲洛林可大大地降低發病患者的死亡風險。

不過,由於惡性高熱的罕見,這種藥物昂貴而稀少,加上保質期又很短,所以很少有醫院備有這種藥。

而蕭醫生在及時地為患者注射了丹曲洛林的情況下,患者卻還是死亡,實在是極其不幸。

患者死亡,總要有人來承擔責任,連手術記錄表都要偽造的院長自然「沒有責任」,於是麻醉蕭醫生就成了背鍋俠——他被予以停職檢查的處分。

原因是,有人看到他在手術過程中神情渙散,一幅沒睡醒的樣子。

儘管在這場事故中,蕭醫生第一時間採取了正確措施,但院長就是逮住他「沒睡醒」這一點大做文章——「精神不濟居然還敢上手術室,這不是拿患者的生命開玩笑嗎?」

醫生也是病人

面對停職的處分,蕭醫生選擇自認倒黴,因為在那天手術過程中,他確實精神不濟。

事實上,蕭醫生不僅在那臺手術中精神不濟,幾乎每一臺手術他都精神不濟。因為在這家醫院,他是唯一的白班麻醉醫生。

兩個麻醉主治醫師,要應對一個月兩三百臺的手術,巨大的壓力和難以承受的工作強度導致他睡眠嚴重不足,精神不濟就成了工作的常態。再加上自身的心理疾病,蕭醫生幾乎每晚都得靠藥物或酒精才能入睡。

以上種種正是現實的真實寫照,現實就是:醫院裡麻醉醫生普遍緊缺,導致現有的麻醉醫生工作強度大,從近幾年頻頻爆出的麻醉醫生猝死新聞就可見一斑。

強壓下,麻醉蕭醫生也就成了需要接受治療的病人。

醫院高層腐敗

根據家屬提供的病史資料,患者沒有惡性高熱的家族史,當然這一點也不能完全排除患者術中出現惡性高熱的可能;術中的種種跡象都表明患者確實是並發惡性高熱無誤,而丹曲洛林不發揮作用的概率也很低,難道真的是自己在某一個環節出了紕漏,還是運氣不好,恰好撞上了低概率事件?

蕭醫生不斷回憶自己當時的操作,卻想不起有任何不對的地方。

在保險業務員葉建德的協助下,蕭醫生漸漸發現,此事絕不是這麼單純。他們走訪了藥品廠商,套路知情的醫生……

好吧,醫療劇拍出了懸疑劇的感覺

原來醫院用的丹曲洛林是過期的!

更恐怖的是,不僅僅是一家醫院這麼做,幾乎所有的醫院都是這麼操作的。

不僅藥是過期的,就連手術器材也是「能繼續用就絕不換」。而這一切都在醫院高層的默許下,成了醫院的潛規則。

真相曝光後,蕭醫生得以平冤昭雪,在輿論的壓力下,院長引咎辭職。

而醫院使用過期藥品和有瑕疵的器材的原因是什麼?

當然是為了縮減開支。

但這麼大的醫院就這麼摳?連藥物和手術器材的開銷都能這樣省?

這就不得不提臺灣的醫保制度。

制度下的產物

臺灣的醫保體制度被某些媒體讚譽為「世界第二(僅次於瑞典),亞洲第一」( 2012 年根據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評估排名)。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醫保覆蓋範圍廣,報銷數額大,總之就是大病小病都不怎麼花錢。

這樣的健保制度,當然最大程度保障居民福利,但與此同時,臺灣「健保局」就要扛下這巨大的醫療費用。

臺灣歷年總醫療保健支出(NHE)

與平均每人每年的醫療保健支出,年年不斷攀升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15)

不斷攀升的醫保支出使健保局入不敷出,因此,就誕生了「核刪制度」,也就是說每個人的健保點數是有限的,如果點數爆了(比如用藥貴、做額外手術),經核查後,可以刪點。而超出的醫藥費,就要由醫院或者醫生自己倒貼。

為了「節流」,醫院不得不在藥物、器材等上面省錢。

不僅如此,為了通過教學醫院到醫學中心的評鑑,醫院不得不留床位給「VIP 患者」而耽誤了其他更需要床位的病患。

多年前震驚臺灣的「醫療人球案」也在此劇中得到還原:一名危急病患在救護車上就像「人球」一樣,被各大醫院踢來踢去,最後,因病情被延誤,不治身亡。

故事原型:「2005 年邱小妹人球案」新聞截圖

在影片中,事件發生後,媒體將兩位拒絕收病人的醫生曝光,其中一位就是如今的保險員葉建德。

但其實並不是他們的錯,他們是本想要接救護車的,卻在詢問上級時被領導駁回了。

因為此事,葉建德和另一位醫生背鍋被開除,從此再也當不了醫生,為了報復,他一手策劃了上述那臺手術,只為曝光醫院高層,打擊體制。

而院長也不是個臉譜化的角色,面對醫療現狀,他所堅持的理念是,「想要改變體制,就得接近體制核心,就得先握有權力,從本質入手改變它。」

可他忘了,在攀向權力高峰的過程中,人,往往容易忘記自己的初心。所以他選擇遺忘當年那兩個被冤枉的醫生,包庇副院長收受賄賂,使用過期的藥品和有瑕疵的器材。

當他站在新建的癌症中心的高樓上,俯瞰樓下,那裡承載著他畢生的夢想,卻也犧牲掉了作為一名醫生的榮耀。

沒錯,劇集越到最後,你就會看出本劇是最終指向是醫院的腐敗和體制的缺陷。

醫院高層在體制下一次次越過良心的底線時,就像被實施了一次全身麻醉,從開始的惶惶不安到後來的麻木不仁,直到釀成了這一連串的慘劇,要自己出面承擔後果時,才如夢方醒。

純粹的醫生

劇中出現最多的詞就是體制,葉建德拼了命想打破的也是體制。但體制既然存在,必有其長年累月的穩固性和盤根錯節的複雜性。

想要改變體制,單憑一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就像葉建德拼了命謀劃出這一系列事件,體制也不會因此而鬆動,搞倒了一個院長,還會有下一個院長……

但此劇還是為我們掀開了一角,讓我們聽到了一聲震耳發聵的吶喊,不得不說,這背後的思考值得敬佩。

面對不完美的醫療環境,不管是選擇逃避的蕭醫生,逐漸妥協的院長,還是絕望後爆發的葉建德,最初的目的都只不過是想當一個純粹的醫生。

而什麼是純粹的醫生,我想應該就像是影片最後一集裡,葉建德涕淚縱橫地吟誦的那段日內瓦醫生宣言一樣吧——

我鄭重地保證自己要奉獻一切為人類服務,我將要給我的師長所應有的尊敬及感戴,我將憑我的良心和尊嚴從事醫業,病人的健康應為我輩首要的顧念。

我將尊重所託與我的秘密,我將盡我的力量維護醫界的榮譽和高尚的傳統。我的同業應視為我的同胞。

我將不容許有任何宗教、國籍、種族、政見或地位的考慮介乎我的指責和病人之間。

我將要最高地維護人的生命,自從受胎時起,即使在威脅之下,我將不運用我的醫學知識,去違反人道。

原標題:高層腐敗,患者死亡,麻醉醫生成了背鍋俠

相關焦點

  • 手術麻醉致患者死亡怎麼辦,醫生要承擔怎樣的責任?
    那麼,手術麻醉致患者死亡怎麼辦,醫生要承擔怎樣的責任?網友諮詢:在醫院做手術,由於打麻藥過度導致死亡,該怎麼辦?如果鑑定出是有醫生不負責任導致病人直接死亡的或者對病患造成重大傷害的,那麼就構成醫療事故罪。【法律依據】《刑法》第335條,醫務人員由於嚴重不負責任,造成就診人死亡或者嚴重損害就診人身體健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抗疫中的麻醉醫生:在終極戰場直面死亡的人
    這是因為,為需要急救的新冠病毒感染者進行緊急氣管插管,感染風險極高,也許醫生打開患者口腔插管的一刻,就會有氣溶膠、汙染小顆粒分子濺到身上,所以他們離新冠病毒的距離最近。但他們說,這些活兒總要有人去做,如果有需要,就讓我去做這個「生死守門員」。
  • 麻醉醫生緊缺現狀或緩解 華南地區首家麻醉學院成立
    文/金羊網記者 柳卓楠 通訊員 李曉姍圖/ 主辦方供圖在中國,每一萬個患者僅擁有0.5個麻醉醫生,麻醉從業人員的緊缺是當前醫療行業發展的一大難題。為緩解這一現狀,日前,南方醫科大學成立了專門培養麻醉學人才的麻醉學院。
  • 今天,我們跟訪了兩位麻醉醫生
    隨著三方核查工作完成,上級麻醉醫生開始注射鎮靜藥物,譚永昶將氧氣面罩扣在患者口鼻上,伴隨著「吸氣、呼氣、深呼吸」聲音,氧氣進入患者的肺內。這些氧氣能確保氣管插管過程中患者的氧合狀態。插管前一分鐘,麻醉醫生繆晟昊正在給患者吸入純氧/醫學界攝只需10到15秒,患者失去意識。麻醉醫生繼續注射鎮痛、肌松藥和防止過敏的激素類藥物。
  • 麻醫臺:建立麻醉醫生多點執業服務平臺,改變麻醉醫生現狀
    麻醉醫生在醫療體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術前到術後的整個圍手術期中,麻醉醫生需要承擔術前評估和處理、術中麻醉與支持、術後鎮痛監護等工作。在手術過程中,麻醉醫生需要時刻觀察患者的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出血量、尿量等各項生命體徵,為外科醫生提供平穩、良好的手術條件,守護患者的生命安全,保證患者術後及時的甦醒。
  • 麻醉醫生出現之前,做手術需要先把人打暈?……對
    所以中世紀藝術家的畫作裡,哪怕身體被捅成了馬蜂窩,也要記得微笑哦。麻醉學科歷經百餘年的風雨,現已成為保障醫療安全的關鍵學科。麻醉發展史,就如同人類文明進化的鏡子,印證人類不斷追求更高生活質量的歷程。無麻醉手術的殘忍現場19世紀前,人類對疼痛束手無策,外科手術如同酷刑。為了縮短患者痛苦的時間,外科醫生不得不以犧牲質量為代價追求手術速度,也因此釀成無數悲劇。據記載,曾有主刀醫生因截肢手術揮刀過快,意外地將助手的手指也一起截去,患者和助手均因感染死亡。
  • 麻醉就是打一針,睡一覺?打完麻藥只是麻醉醫生工作的第一步
    作為外科醫生來說只需要熟練掌握本專業的手術技術即可,而麻醉醫生來需要對不同外科患者進行麻醉,而且有相當一部分患者不僅有外科疾病需要手術治療,同時還合併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不同的慢性疾病,所以麻醉醫生不僅要掌握各種手術病理生理特點、手術方式與麻醉關係,同時圍術期還要注意患者慢性病帶來的手術風險等諸多問題,以便對患者採取個體化麻醉,讓患者最大獲益,這需要更廣的醫學知識,而其他科室更注重的是本專業的深度
  • 行行有看頭|「幕後英雄」——麻醉醫生
    術前,麻醉醫生評估手術風險麻醉醫生的工作是在手術前一天就開始的。術前,麻醉醫生評估患者手術中的風險,評估手術是否能夠安全進行。他們要對患者進行訪問和探視,詢問病史,查看所有的化驗檢查結果,制定麻醉計劃,並向患者與家屬告知其風險並籤字。只有通過了麻醉醫生的評估,手術才可以實施。
  • 德州市立醫院:精準麻醉引領舒適醫療,安全無痛護航患者健康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徐良 通訊員 張瀟然對於麻醉科醫生,可能不少人會存在這樣的誤解——「打一針,睡一覺」。但你不知道的是,手術一開始,麻醉醫生便要一直守護在患者身旁,確保氧氣供給、心血管系統穩定等,並隨時準備處理特殊情況。無論是術前、術中、術後,都需要麻醉醫生的全程護航,他們不僅要看著病人「睡著」,也要寸步不離等病人甦醒。
  • 麻醉醫生缺口大,盼社會予更多理解與認同
    許多醫務人員的朋友圈裡曾熱轉過一張照片:一名患者平躺在手術臺上,一位醫生跪地為患者進行手術。照片裡的醫生全神貫注地進行著手術,跪在地上的膝蓋沒有任何護具保護。照片一經公開,馬上引起網上及朋友圈一片點讚。這名醫生,就是一名麻醉醫生。手術中為了協助主刀醫生,他在痛風發作情況下仍然堅持跪地保護患者,最終順利完成了手術。
  • 患者全身麻醉後被告知手術取消,主刀醫生:是我個人的原因
    醫生除了要具備專業的技能之外,還應該對病人有同理心、同情心。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任何一行都開始用業績說話。醫生的業績要看他一個月賣掉多少藥!這種情況下,病人成了待宰的羔羊,病沒治好,錢卻花光了!但也有好的較真的醫生。就比如下面這位認真負責的女醫生。事件經過2021年1月14日,杭州。有位趙先生找到記者,希望曝光他姐夫的遭遇,向某醫院索賠。
  • 中國「不起眼」的麻醉醫生在美國卻收入最高 遠超程式設計師
    19.0萬美元、16.0萬美元、13.8萬美元足科醫生(Podiatrist):18.2萬美元、12.5萬美元、7.8萬美元由此可以看出,麻醉醫生群體中,就連年薪較低的麻醉醫生也比其他職業掙得多。其次,美國麻醉醫生在手術期間需要對患者全面負責。麻醉醫生是手術團隊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確保患者在手術期間保持「無感」狀態,還需要在手術過程中以及手術後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徵和關鍵生命功能。不管是麻醉醫生自己造成的還是外科醫生或其他因素造成的,只要患者身體狀況發生變化,麻醉醫生必須第一時間應對。
  • 大浪漫主義丨麻醉醫生的世界每天都是情人節
    如果你的另一半是位麻醉醫生...因為麻醉是手術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TA不是在手術室守護就是在病房守護...從沉睡到甦醒 , 每一個病患的情況都需要精準拿捏...此時此刻患者的生命安全才是TA心中的第一位 !
  • 鄭州一醫生因注射麻醉劑過量死亡,曾有吸毒史!
    鄭州一家整形醫院的醫生因注射麻醉劑過量,於10月21日在院內被發現死亡並報警。事發整形醫院亦證實此消息,死者確係醫院醫生,具體情況以警方調查為準。轄區警方證實死者曾有吸毒史,目前警方正在調查。
  • 優秀醫護人員事跡展播——醫專附院夏樂彬:努力成為最好的麻醉醫生
    優秀醫護人員事跡展播——醫專附院夏樂彬:努力成為最好的麻醉醫生 2020/
  • 關於加強「麻醉藥物管理」之我見
    但是,日常的麻醉工作猶如行軍打仗一般,時而病情緊迫,時而危機四伏。麻醉醫生猶如全副武裝的戰士,在繁忙而危險的戰場上,有時候難以精確地計算和管理自己「麻醉彈藥」。特別是當麻醉工作繁忙而麻醉醫生配備不足的時候,一名麻醉醫生往往需要同時管理兩臺甚至兩臺以上的麻醉患者,從而不得不需要麻醉護士和麻醉實習學生的輔助。
  • 「傾聽」麻醉醫生
    那麼,麻醉醫生就是手術室的幕後英雄。病人的睡過去和醒過來,都由他們守護,責任重大,卻默默無聞。手術成功了,病人會特地感謝手術醫生,並不知道麻醉醫生的功勞。這多少是因為大多數人對這一行當的無知。記牢了,下次千萬別叫他們「麻醉師」,正確的叫法是「麻醉醫生」。給保你性命的人以尊重,這才是一個病人的修養。
  • 困局 麻醉和淚
    >索命麻醉」使我夜不能寐,麻醉醫生到底怎麼了?2017年3月26日,江蘇省江陰市祝塘醫院一名麻醉醫生,值完夜班後在家中猝死離世,畢業僅一年,剛剛報考執業醫師,25歲。2017年6月28日,浙江大學附屬邵逸夫醫院的規培麻醉醫生在連續加班後,在宿舍發生猝死,25歲。2017年8月11日,廣東省東莞市中山大學附屬東華醫院麻醉科主任在辦公室內被發現突發心臟病死亡,53歲。
  • 血壓總是不穩,手術之前遇到這種情況,要及時諮詢麻醉醫生
    事業有成、家庭美滿,讓她每天都幹勁滿滿。然而,剛剛過去的公司體檢,她檢查出甲狀腺有結節。雖然醫生說這個3毫米的結節完全可以定期觀察,但她始終放心不下。在幾近焦慮了一段時間後,她決定去醫院做手術。  她這個位置,幾乎是不可替代的,也有很多業務正在進行,因此找個替班的很不容易。即便有人替班,也會有人是不是打電話諮詢業務。也正因為此,病房幾乎也成了她的辦公室。
  • 致命的醫美: 麻醉事故不只是「意外」
    事故並非不可避免 汪浩回憶,根據當時陪同患者而來的整形機構麻醉師所述,這位患者屬於過敏體質,在為患者靜脈注射了麻醉劑後、手術未開始前,患者就出現了身體不適,心率一度從100下降至60。 麻醉分為注射、吸入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