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是中國最古老的郡縣之一,早在戰國燕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3年),這裡屬於上谷郡,燕昭王時秦開破東胡,西漢時李廣擊匈奴,都以此為重要據點唐代範陽節度使安祿山在此修建雄武城。宣化城的地下文物,幾乎沒有斷代,而且陪葬豐富,可以說每個時代都有代表性的重要文物發現。
1971年,下八裡村農民澆地發現了第一座遼墓——張世卿墓。正值文革期間,墓室又遭水淹、破壞,仍出土了74件珍貴文物,發現了重要的天文圖和散樂圖等大量壁畫。其中天文圖上,不僅有傳統的中國28星宿,更有巴比倫文化的12星座,這種發現震驚世界。
張世卿爺爺張匡正墓葬保存完好沒有被盜。前方後圓雙室磚墓,墓室全長達6.2 米的。墓門樓採用了磚雕仿木結構,並有漂亮的建築彩繪和花卉紋飾。按照當時「事死如世生」的喪葬禮儀,整個墓室運用大紅色,喜氣洋洋。雖然經歷千年,但彩繪依舊色澤鮮豔、圖案清晰。張匡正墓前室西壁上繪製的散樂圖。散樂是指間歌舞,他們演奏的節目應該是當時在北方特別流行的「大曲」。也有研究者認為圖畫中的是身著官服的女士在表演。張匡正墓葬中的備茶圖,展現了遼代的飲茶習俗,至今都有著極大的研究價值。兩女子雙手持茶託、茶盞,一雙髻男童,身前放一茶碾,右手碾茶。茶爐上坐一執壺。一髡髮童子雙膝跪地,吹氣催火。後面一組二人,一契丹裝束男子,髡髮,雙手作取物狀。其後為方桌,上置茶具。中間放置方箱。
從1972年到1993年,文物工作者先後在宣化先後發掘清理了以張世卿墓為代表的 50餘座遼代墓葬。(韓氏墓、北山遼代墓、姜承義墓、劉家窯遼墓等)。出土了大量的壁畫和珍貴文物。其中張世卿家族墓被國家文物局評選為1993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繪製在張世卿墓墓頂的天文圖(左上),是考古界繼漢墓星圖和北魏天象圖之後又一次重大發現,這是一幅把中國傳統的二十八宿記星法與西方古巴比倫黃道十二官的記星法融合在一起的中西合壁的天文圖。在出土文物中,有多種食品如粟、谷、高粱、核桃、葡萄、用石灰封口的雞腿瓶中裝有酒,這些食物得能保存,十分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