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代古墓壁畫賞析

2021-01-08 中國網

遼代古墓壁畫賞析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1-11-17

 

宣化是中國最古老的郡縣之一,早在戰國燕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3年),這裡屬於上谷郡,燕昭王時秦開破東胡,西漢時李廣擊匈奴,都以此為重要據點唐代範陽節度使安祿山在此修建雄武城。宣化城的地下文物,幾乎沒有斷代,而且陪葬豐富,可以說每個時代都有代表性的重要文物發現。

1971年,下八裡村農民澆地發現了第一座遼墓——張世卿墓。正值文革期間,墓室又遭水淹、破壞,仍出土了74件珍貴文物,發現了重要的天文圖和散樂圖等大量壁畫。其中天文圖上,不僅有傳統的中國28星宿,更有巴比倫文化的12星座,這種發現震驚世界。


珍貴的遼代古墓壁畫 攝影:邵風雷

張世卿爺爺張匡正墓葬保存完好沒有被盜。前方後圓雙室磚墓,墓室全長達6.2 米的。墓門樓採用了磚雕仿木結構,並有漂亮的建築彩繪和花卉紋飾。按照當時「事死如世生」的喪葬禮儀,整個墓室運用大紅色,喜氣洋洋。雖然經歷千年,但彩繪依舊色澤鮮豔、圖案清晰。張匡正墓前室西壁上繪製的散樂圖。散樂是指間歌舞,他們演奏的節目應該是當時在北方特別流行的「大曲」。也有研究者認為圖畫中的是身著官服的女士在表演。張匡正墓葬中的備茶圖,展現了遼代的飲茶習俗,至今都有著極大的研究價值。兩女子雙手持茶託、茶盞,一雙髻男童,身前放一茶碾,右手碾茶。茶爐上坐一執壺。一髡髮童子雙膝跪地,吹氣催火。後面一組二人,一契丹裝束男子,髡髮,雙手作取物狀。其後為方桌,上置茶具。中間放置方箱。

從1972年到1993年,文物工作者先後在宣化先後發掘清理了以張世卿墓為代表的 50餘座遼代墓葬。(韓氏墓、北山遼代墓、姜承義墓、劉家窯遼墓等)。出土了大量的壁畫和珍貴文物。其中張世卿家族墓被國家文物局評選為1993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繪製在張世卿墓墓頂的天文圖(左上),是考古界繼漢墓星圖和北魏天象圖之後又一次重大發現,這是一幅把中國傳統的二十八宿記星法與西方古巴比倫黃道十二官的記星法融合在一起的中西合壁的天文圖。在出土文物中,有多種食品如粟、谷、高粱、核桃、葡萄、用石灰封口的雞腿瓶中裝有酒,這些食物得能保存,十分珍貴。

 

  責任編輯: 晴天視頻來源: 中國網

相關焦點

  • 古墓出現遼代壁畫:奇怪服飾引起大家討論,專家的解釋卻沒人相信
    如果哪一個地方出現了古墓,專家最擔心的第一個事情就是該古董有沒有被盜墓賊給破壞,其次才是研究古董裡面的文物與屬於它帶給我們的價值屬性。在很多特別的古墓之中,我們也有見過一些宋畫與遼畫,這些壁畫之所以能很好的留一來,也是得益於古人所選擇繪畫的礦物顏料。
  • 遼代壁畫《頌經圖》中,楊貴妃身邊的鸚鵡有什麼來歷?
    不過遼代的文物和史料卻十分有限,讓我們很難窺見它的全貌。而在內蒙古赤峰地區發現的遼代古墓為我們了解遼代歷史提供了很好的史料,其墓室牆壁上兩幅精美的壁畫更是讓我們對遼代的藝術文化發展有了全新的認識。其中一幅生動形象的《頌經圖》更是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 江西古墓壁畫,難得一見!
    在江西,僅有三處,一是星子縣的明代高僧墓室壁畫;二是德安的宋代墓室壁畫;三是樂平禮林鄉宋代古墓壁畫。三處古代壁畫雖不及敦煌,但仍然是難得精品。九江星子古墓壁畫        2014年6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日前在江西省星子縣秀峰景區發掘出一座明代塔院,清理發現高僧墓葬3座,墓室內壁畫精美絕倫。
  • 山東德州發現東漢古墓 1800年前彩色壁畫仍清晰可見
    近日,山東德州一在建工地內發現一處東漢時期的古墓,距今約1800多年,該古墓墓門和墓室內彩繪壁畫仍然清晰可見。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現場負責人 趙芳超:挖掘機在取土過程中發現有古墓,他們當時就暫停了,進行了上報,我們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進行現場的調勘,通過調勘發現這兩座東漢晚期規格稍微比較大一點的漢墓。從我們發掘情況看是有盜洞的,有可能是屬於早期被盜,因為東漢晚期,包括曹魏時期盜墓現象還是比較猖獗的。
  • 遼代出土陶瓷精品賞析
    遼代與中原、南方的文化交流密切。契丹族是古代北方民族鮮卑族的後裔,晉末始稱契丹。南北朝以來,契丹在今遼河上遊西拉木倫河流域一帶遊牧,與中原的關係逐漸密切。唐朝以其地置松漠都督府,並任契丹首領為都督。唐朝後期,契丹已成為我國北方民族中最強大的一支。唐末,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及鄰近各部,於五代後梁貞明二年(公元916年)建立了遼朝,遂先後與五代和北宋並立。
  • 河北張家口宣化區下八裡村,大型遼代墓葬群,考古發掘和歷史發現
    河北張家口宣化區下八村在1989年的春季,河北張家口宣化區西郊下的村民和家人一道去給自家的田裡面放水,進行一年一度的春季農田灌溉,按說不難,可過了大半天卻不見水位上漲,他們就到地裡去察看田裡面出現兩個巨大漩渦,水都從這兩個漩渦裡面流走了,當時村民斷了水源往下一看,居然是兩座古墓
  • 遼代古墓發現1300年前牙刷,高調奢華上檔次,專家:土豪專用!
    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一件考古奇聞相信也一定會讓你驚嘆,2008年在中國赤峰民間古玩藝術展示交流會上,一件千年前的遼代牙刷吸引了眾人的目光,很多人紛紛聚攏在這件千年前遼代牙刷面前,好奇而仔細地觀察著這件罕見的文物,當記者走到地攤前,那位農民模樣的主人看到記者對這件牙刷頗感興趣,便饒有興致地為記者講起了這件牙刷的歷史和由來,據說是在一座遼代古墓中發現的,距今已經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此時
  • 詭異的古墓壁畫,一個拱手作揖的男人影子,至今不知從何而來
    近些年來,隨著考古工作的不斷進展,越來越多的古墓出現在世人面前。雖然現在的科學技術已經發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仍然有一些歷史謎團無法破解。而小編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座龜山漢墓,墓中更是有太多無法解釋的事情。
  • 遼代佛像之美
    這些佛像的臉形與髮髻,與遼寧義縣奉國寺遼代佛像和大同華嚴寺薄伽教藏殿的主尊佛像甚為相似。若與應縣木塔第一層西壁壁畫主尊佛像相較,那低平的肉髻,寬闊的前額,圓形的臉龐,可看出頗有一致之處。遼 銅漆金阿彌陀佛坐像若在遼代金銅佛像間多進行對比,便可發現遼代佛像面目五官極為相似,從那似乎是朦朧的睡眼和那修眉薄唇來看,遼代金銅佛像如同出自一人之手,故推斷很可能是同一技藝傳承的藝匠所作,而且製作年代大致相近
  • 千年古墓發掘到一瓶老酒,考古專家大膽喝了口,黯然地說了2個字
    其實早在1974年,就有人曾品嘗過古墓中的千年美酒,這位專家名叫馮永謙,是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員。1974年的夏天,在法庫縣葉茂臺村西北和北山的山坡,出土了一個古墓群,經調查發現,此古墓是遼丞相蕭義及其家族的墓群。蕭義是遼太祖時首任宰相蕭敵魯的後人,於1105年獲封北府丞相,佐理軍國之大政。
  • 遼代帝王陵墓和其他朝代有什麼區別?
    遼代是由契丹族建立起來的中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大體與中原五代與北宋時期相當,並長期與北宋政權並立。隨著契丹與漢人的接觸日益密切,尤其是「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政策出臺後,遼代便開始了二元政治體制建設。遼代喪葬制度具體有濃鬱的民族特點和地域特徵,兼具多樣化與民族化的雙重特點,是中國古代傳統禮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考古發掘:吐蕃古墓,精美壁畫、純金王冠彰顯墓主人尊貴身份
    一、古墓大概情況今天發掘的是一座吐蕃時期的墓葬,位於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希裡溝鎮。
  • 內蒙古出土一古墓,一對夫妻相互依偎,專家:1000年,終於找到了
    因此,為了了解已經消亡的契丹族,和滅亡的遼朝,找到一座完整的遼代貴族墓,就成了一種奢望。但是1985年,內蒙古出土的遼代陳國公主墓,打破了遼代無皇陵的記錄。這座修水庫,而發現的遼代古墓,其完好程度,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 山西古代壁畫歷代鑑賞圖
    壁畫其實也是一扇窗,透過壁畫便可以穿鑿時空,撥開歷史的重重迷霧,復原那些早已化朽作古的物什,逐一窺探挖掘出兩千年以來社會、宗教、建築、美術、民俗、體育、陶瓷、服裝等等,內容豐富翔實,形同百科寶典。漢代壁畫以墓室壁畫為主。這時期壁畫墓與畫像石墓的流行與統治階級提倡孝道盛行厚葬息息相關,「事死如事生」,很多貴族豪強的墳墓都具有相當規模。
  • 古城義縣,千年遼代古寺
    奉國寺座落在義縣歷史古城東北隅,北依大凌河;東望中國古代五大鎮山之醫巫閭山;西南與城內遼代建築廣勝寺塔、城郊八塔山紀念佛祖釋迦牟尼一生八個輝煌階段的遼代建築八塔相望;西北與北魏開鑿的萬佛堂石窟水路相連。
  • 耿彥波擴修華嚴寺,遼代古寺更加宏偉,大同人感恩這位大功臣
    大同華嚴寺是全國僅三大遼代古寺之首,之所以能位列第一,除了是皇家規格的建築,還有保存完好數量眾多的遼代塑像、遼代金代建築群等,又分為上下兩寺,既統一又獨立。上期給大家介紹了大同華嚴寺的上寺,這期繼續分享下寺。海內孤品的遼代木建我們再看看位於南中軸線下華嚴寺,進入下寺就像來到了一座遼代文物博物館,讓你看得眼花繚亂,激動不已,流連忘返!
  • 鐵騎帝國 契丹索跡:鬼方分享遼寧省博物館遼代文物
    鬼方分享:遼寧省博物館遼代文物鐵騎帝國 契丹索跡契丹族屬東胡鮮卑族系,世居潢水(今西拉木倫河)和土河(今老哈河)流域,公元4世紀始見於史書記載,到唐末先後經歷古八部、大賀氏和遙輦氏聯盟三個時期。歷史上,遼寧地區是遼王朝版圖的重要組成部分,考古發現的大量遼代遺蹟遺物,反映了契丹族曾經的輝煌和遼文化的獨特魅力。契丹族最初信奉崇尚自然的薩滿教,建國之後逐漸信奉儒釋道三教,並以佛教為主、儒教為用、道教為輔,佛教尤以聖宗、興宗、道宗時期為盛,佛寺、佛塔遍布境內。
  • 山西一座古墓被盜,考古專家卻哈哈大笑:盜墓賊有眼無珠啊!
    在山西太原的晉源區,有一個名為王郭村的地方,在這裡曾經挖掘出一座巨型的古墓,面積足有400多平方米。上個世紀80年代,一大群考古專家來到王郭村做考察,發現了這座大型古墓,從規格上來看,墓主人生前應該是高官貴族,令人可惜的考古隊發現了許多大大小小的盜洞,為了搶救古墓就向上級請求挖掘行動。在被批准以後,就對古墓進行了開採。
  • 遼代陶瓷及宋遼制瓷的相互影響
    遼代龍泉務窯刻花注壺·故宮博物院        遼代龍泉務窯執壺·首都博物館石敬塘割讓「燕雲十六州」與遼代「五京」制確立後,現北京作為遼代陪都的南京稱「析津府」(後改燕京) 也是今天的北京開始第一次以都城的身份登上歷史舞臺
  • 蹀躞帶玉,金冠紫袍:「旅居」中原的馬背政權,遼代契丹官服演變
    在出土的文物和墓葬中的壁畫中,我們可以看出,遼代官服在不同場合有著不同的要求,例如在朝堂之上,帶的是氈冠,而如果出使鄰國或者是鄰國來訪時,則是要帶金冠,這是為了體現出契丹人的高貴,這些飾品的佩戴是由官員的等級以及官職大小來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