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升職加薪是每個人都期盼的事情,如何主動地要求升職?小編總結了一下,關鍵點在於以下6個方面。
1、了解升職情況:要了解公司是否有晉升的職位,了解競爭對手的基本情況;
2、認清自己的成績:真實、客觀地認清自己最近的表現,選擇敘說優異、合適、值得讚許的工作成就;
3、替代政策:領導有時會選擇加薪來替代升職,要提前考慮是否同意及原因;
4、理論依據:討論開始要將公司的晉升規定作為討論升職的理論基礎;
5、事實依據:討論中將能為自己升職加分的所有事實依據呈現在領導面前;
6、潛力依據:討論最後要表明自己的忠心及未來發展規劃。
一、準備工作1:了解升職的基本情況
提出升職的第一要素是要有職位坑,沒有職位坑,蘿蔔就是紅得發紫也是沒有用的。
比如部門副經理就只有2個職位,也已經有人在任了。這個時候你就是表現得再好,再優秀,領導再喜歡你,也不可能辭掉一個副經理,或者再設置一個副經理的職位!
了解升職情況不是說光知道坑有沒有就算了,還要弄明白哪些蘿蔔準備和自己一起爭奪這個坑。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知道了對手,自然就有所防範、有所準備了,起碼不會被背後下絆子。
小A部門也就四個人:上面只有一個主任,一個借調過來幫忙的,一個是新人還沒過實習期。公司準備設置一個副職,很明顯,無論是資質還是經驗只有小A的概率是最大的。
二、準備2:客觀認清自己的工作成績
簡單的說就是發現自己有哪些資本值得領導給自己升職!沒有資本就和領導談論升職的事情,那就是一個「死」字。
自己要給自己捋順了,自己之前的工作有過哪些業績,有過哪些成就,也有哪些不好的存在,哪些事情能說,哪些事情不能說。
不要到時候出現,「我覺得」,「我認為」,「我感覺」——這些詞語不要說,真正的應該是「領導覺得」、「領導認為「、「領導感覺」。
這裡所謂的成就、業績等一定要客觀綜合,不能是自我感覺良好,而是基於崗位、行業等綜合、客觀評價。
特別值得一提就是在準備前一定要有了優異的表現或者近期被領導表揚稱讚過。比如昨天剛在大會上被點名批評,今天就去和領導商量升職的事情,那就只能是「呵呵」了。
三、準備3:明確自己的升職目標
要提前認知清楚,升職的目標是什麼——是部門的副經理,還是部門的負責人,是否願意被加薪所替代。
一般情況下,自己和領導討論升職的事情,基本上職位是確定的。但是很多時候,領導會用加薪來替代升職——你想當部門副經理,結果被領導隨意「打打雞血」、「畫畫大餅」,結果副經理沒有了,只是加了200塊錢的工資。
在準備階段,我們就應該想好,這次討論升職,是否是必須升職,如果用加薪替代,是否同意接受,省得臨場一時疏忽就隨意答應了。
要提前做好準備,不願意的原因是什麼,如何說才顯得既不是官本心思太濃,又不會得罪領導;願意的話,加多少比較合適,是100、500?還是1000?也要提前考慮好。
特別提醒:如果是選擇加薪,一般在10%至30%比較合理。
四、步驟1:從公司規章上討論升職——理論依據
正式和領導討論升職的時候,很多人會忽視這一點,其實這一點是升職的理論基礎。簡單地說,領導基於公司的某些規定給你升職是合情合理的,至少明面上是符合公司相關規定。
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自身查找公司的晉升條例作為此次討論的理論依據。
因為有些領導聽說你想升職,一般都會說你的工作年限不夠,業績不夠等等,這個時候一定要讓領導將全部問題說完,將自己所有不足地方全部說出來。
然後,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將自己的工作年限、工作表現與公司的規定一一對比,確保自己每一條都是符合升職的規定。
五、步驟2:從個人表現上討論升職——事實依據
沒有業績想升職真的就是「呵呵」了,沒有哪個領導是傻子,給沒有業績的員工升職加薪(這裡不討論小舅子、小姨子等「特殊性」人才)。
不是所有的領導對自己都非常的了解,這就需要我們和領導溝通,從領導口中知道自己還有哪些欠缺,還有哪些不足。然後找出對應的業績展示給領導看,改變領導的看法。
最好的業績包含三個方面:同事的認口、領導的認口,自我優異的業績。這三個方面只要有一個滿足其實就可以嘗試提出升職,如果是三個都滿足,自然更好。
步驟1裡面說過,不良領導會在一開始說不符合公司規定,當你拿出公司規定的時候,他會重新拿出新的阻礙——「你看同部門的XX,年齡、資質比你還要大,也只是普通員工……」(這就是潛在的對手,準備工作1不是白做的),這個時候就一定要拿出真實、客觀的業績壓死對手即可。
六、步驟3:從個人未來潛力上討論升職
如果步驟1和步驟2聊得很愉快,基本上升職的可能性很大了,這個時候就需要自己表態了。
表態個人認為分2方面,一方面是忠誠,一方面是發展。
忠誠指的自然是自己在未來會一切圍繞在領導的身邊,聽從領導的安排,為領導排憂解難。不要以為這是拍馬屁,換個角度想想——我提拔你上來,你不和我一條心,我是傻子嘛?
發展方面自然是自己未來的規劃,為公司帶來什麼?如何帶領團隊?當然是以諮詢的語氣,不是肯定的語氣,能獲得領導的某些意見反饋則更好了。
其他幾個注意點
所有談話都是有依據的,而不是滿口自以為是。
討論語氣要平和適中,討論不是拍桌子。
做好總結,無論成功與否,都要吸取經驗教訓。
討論的時間、地點、方式同樣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