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武宗「滅佛」為何連黑色豬狗都不放過?

2021-02-23 草上風語

「會昌法難」的直接起因來自道士趙歸真等人的鼓動。唐朝皇室奉李耳(老子)為祖,因此從高祖李淵以下皇帝都尊崇道教,即使有些人如高宗李治、武則天、憲宗李純等將佛教抬高到無上地位,也並不抑制道教。唐武宗李炎從小就偏好道術,即位後更將趙歸真等81名道士召入宮中,修道場、鍊金丹,切磋長生之術。

當時佛教勢力遠超道教,趙歸真為藉助皇權力量確立道教在宗教界的正統地位,想盡一切辦法詆毀、攻擊佛教。他們散布輿論說,「李氏十八子,昌運方盡,便有黑衣天子理國。」當時的僧袍多為黑色,趙歸真便向唐武宗解釋,這句民謠的意思是僧侶將取代李唐國統,只有尊道抑佛,才能壓制住這股「黑氣」。

為了阻止 「黑氣」上升,不讓「黑衣天子」出世,唐武宗按照道士們的建議,下令禁止一切跟黑色沾邊的東西,連民間豢養黑色的豬、狗、驢、牛都要統統宰掉。還規定不準使用獨輪車,據說這種車會碾破道路中心,讓道士們在作法時心中不安,影響臨場發揮。


作法的道士與必備神器桃木劍

佛道兩家的矛盾由來已久。佛教從東漢時期傳入中原,發展到南北朝、隋唐時香火日盛一日,特別是鳩摩羅什、玄奘二人大量譯經之後,佛教為中土民眾帶來了系統、完整、全新的精神寄託和文化衝擊,敬佛禮僧成為一種時尚而普及的社會生活方式。

而以道家學說(黃老)為內核,結合了中國本土神祉信仰的道教,經東漢張道陵等人的傳播,也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教義體系。

佛道雙方為爭奪宗教地位不斷鬥爭,在開始僅僅是教義辯論和學術爭鳴,後來便不免面紅耳赤,人身攻擊,繼之相互詆毀甚至拳腳相向。因為各朝代、帝王對佛道兩教的態度不同,雙方勢力此消彼長,各領風騷,但總體來說,由於佛教思想體系更為宏大完整,後來居上,佔了上風。

 在「土洋」宗教撕打正歡之際,儒家這個本土文化的宗主也耐不住寂寞,跳到臺上湊熱鬧。

佛教主張棄世出家,拋君離親,與儒家主張的忠孝之道,以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入世有為思想格格不入。對於儒家來說,清靜養生,無為而治的道家主張雖然消極,但還屬於可以改造好的群眾,而不事生產、無君無父的佛教徒簡直就是社會的寄生蟲,根本不能在一塊愉快地玩耍。

唐朝的一代文宗,儒家大腕兒韓愈聽說唐憲宗要將佛骨舍利迎入宮中供養三日,寫下了著名的《諫迎佛骨表》,不僅直言憲宗此舉引發全國禮佛狂潮,勞民傷財,更尖刻地寫道:佛祖不過是夷狄之人,就算他現在活著來大唐,您也不過就是跟他見個面,賞他件衣裳,打發他回去。梁武帝三次捨身事佛,下場還不是讓叛臣侯景給活活餓死?數數前代敬佛的帝王,也大多是短命鬼!

罵得興起,韓愈在文章最後乾脆公然約架:都說佛能顯靈降禍,我就是這麼吊,有本事你來打我呀!


公然向佛祖約架的韓愈

韓愈這篇文章相當生猛,蘇東坡誇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奪三軍之帥」不是無來由的,可以看出他心裡對佛教撮火早不是一兩天了。憲宗沒殺他,但將他遠遠貶到潮州(今廣東省潮州市),並給自己找了個臺階說:我知道韓愈「大是愛我」,但這個老小子竟然咒我事佛命不長,太特麼可惡!

當時儒者之中攻擊佛教的大有人在,杜牧一針見血:崇佛的人很多都「偽內而華外」,官員商人一方面敲詐欺騙致富,一方面捐錢給寺廟企圖消罪祈福,而很多僧人「買福賣罪,如持左契(合同)」,完全把信仰做成了生意。

要是小杜活到如今,看到寺院經濟蓬勃發展,一柱高香要價百萬,連鎖廟都開到了國外,不知又當作何感想?

這些儒者的言論,很有代表性。特別是韓愈的觀點,在當時沒起多大作用,但隨後幾十年間影響越來越大。特別是他流放途中寫給侄子韓湘的那首詩作,更是賺足了男女粉絲大把同情的淚水——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有時候,一篇好的文學作品,其情感殺傷力遠大於戰鬥檄文。比如這首詩,社會影響力就遠比那篇《諫迎佛骨表》大,許多人正是通過這首詩,才知道韓先生還跟佛爺幹過架!

唐武宗李炎一想,道教看不上佛教,儒家也瞧不起佛家,這西方文化說到底不如咱本土文化靠譜,嗯,滅了丫的!

事實上,唐武宗滅佛,絕不只是幫牛鼻子老道拉偏架,借這個機會,他還下令「勒大秦穆護、祆三千餘人還俗」,讓外國傳教士和教徒還俗,以使「不雜中華之風」,保持華夏文明的純潔性和原汁原味。

這裡「大秦」就是波斯,「穆護」是波斯的傳教士,「祆」(xian)教,(讀成棉襖那個字的請自覺面壁)就是摩尼教的源頭,因其教義信奉火和光明,中國也叫拜火教,後來又叫「明教」——跟金庸小說接上頭了吧?是的,《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教主張無忌,玩的就是波斯「祆教」這個洋玩意兒。


李連杰飾演的明教教主張無忌形象

將外來文化一古腦掃地出門,以免國民遭受「精神汙染」,唐武宗也說得上是「旗幟鮮明,立場堅定」了。

相關焦點

  • 唐武宗大規模「滅佛」,為何連黑色豬狗都不放過?
    會昌四年,劉縝不經中央批准,擅自接任澤潞節度使,武宗立即下令平叛。結果,澤、漣等五州一舉平定。大大小小的土皇帝們一見這陣仗,都徹底老實了。唐武宗馬不停蹄,又對北方的回紇用兵,把周邊的幾個小國嚇得再也不敢滋事了。
  • 唐武宗為何大舉滅佛?唐武宗因何而死?此次滅佛帶來了什麼影響
    佛家思想是好是壞,我們需要辯證去看,不能一味認為它是壞,也不鬧一味覺著它是好。好時我們該鼓勵,壞時我們該糾正,公元840年至公元846年的六年時間,是封建王朝糾正他們錯誤的「滅佛時間」。關於此事史書議論紛紛,留給後世人三大疑問:唐武宗為何大舉滅佛?唐武宗為何而死?此次滅佛帶來了什麼影響。下面筆者來一一答疑解惑。唐武宗為何大舉滅佛?
  • 唐武宗李炎為何大肆滅佛?
    武宗崇信道教,於會昌五年下令拆毀佛寺,沒收大量寺院土地。由於毀佛成功,從而擴大了唐朝政府的稅源,鞏固了中央集權。在位6年,終年33歲。  會昌元年(公元841年)六月,唐武宗設齋請道士、僧人講法,賜給道士紫衣,對僧人的態度頗為冷淡,這對佛教來說是個危險的信號。次年,武宗下詔令僧尼中的犯罪者和不守戒律者還俗,並沒收他們的全部財產,「充人兩稅徭役」。
  • 滅佛的皇帝之三:唐武宗李炎
    二、唐武宗滅佛的原因A:唐武宗與唐宣宗之間的權力鬥爭唐武宗滅佛的根本原因是唐武宗與唐宣宗之間的權力鬥爭。其深層次背景是唐武宗與唐宣宗存在著矛盾,宣宗從宮中逃出之後,被佛門收留。武宗之所以毀滅佛教,一方面是為了追殺宣宗,另一方面是對保護宣宗的佛門洩恨。唐宣宗在朝野內外頗有聲譽,武宗一直將其視為勁敵,對其百般迫害。宣宗被迫逃出宮中,隱身於佛門之中。
  • ④唐武宗滅佛之根源
    ④唐武宗滅佛之根源◎吳元成 唐文化是獨一無二的
  • 唐武宗滅佛:千裡佛寺難覓青縷煙,佛像布青苔,不見敲鐘人
    縱觀整個中國歷史發展,其中就曾經發生過四次規模較大,影響深遠的滅佛運動,分別是北魏時期的太武帝滅佛、北周一朝的武帝滅佛、唐朝武宗滅佛、後周時期的世宗滅佛。四次滅佛運動皆是由王朝統治者主導的,遍及全國範圍的滅佛運動,而其中規模最大,意義最為重要的正是唐朝武宗滅佛。為何在唐中後期的武宗之時會發生如此大規模的滅佛運動呢?唐武宗又是如何進行滅佛運動的?
  • 唐武宗為何要滅佛?真相只有一個,和尚動了這些人的蛋糕
    皇帝和貴族們都開始信奉佛教,梁武帝更是將佛教立為國教。而地位如此尊崇的佛教,在歷史上卻經歷了四次大的災難。這四次災難被統稱為「三武一宗滅佛」。  滅佛的這四位皇帝分別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和後周世宗柴榮。由於這四位皇帝中,只有唐武宗李炎屬於大一統王朝的皇帝,對佛教打擊力度最大,所以小編今天就來跟大家介紹一下,唐武宗滅佛的原因。
  • 帝王滅佛之謎:唐武宗對佛教有什麼刻骨仇恨?
    不過也曾經出現過四次較大的滅佛事件,這就是北魏太武帝滅佛,北周武帝滅佛,唐武宗滅佛,後周世宗滅佛。這四次滅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滅佛影響最大,受到了後人的廣泛關注。唐武宗滅佛原因何在?借古可以鑑今,令人回味反思。會昌五年(845年)七月,唐武宗下令滅佛,篩汰寺院僧尼。先是拆毀在山野中的寺院,隨後下詔長安、洛陽的兩街各留二寺,每寺留僧30人。
  • 唐武宗滅佛,一場挽救了中華文明的運動
    說到唐武宗滅佛,很多人都覺得很奇怪,覺得佛教看起來人畜無害,為什麼堂堂大唐的統治者要對其進行一場聲勢浩大的毀滅運動呢?
  • 唐武宗滅佛不足一年,就暴斃而亡,這真的是因果報應嗎?
    拆下來的木料歸公給各地建造官署,拆下來的銅像大銅鐘都把它們融了鑄錢。用數據會感受到唐武宗滅佛的氣勢到底有多大、格局到底有多豪橫:4600所寺院被拆毀,40000多山野中的小寺廟被拆去,共回收國有寺廟良田數千頃,強迫260000僧人尼姑還俗,還收了150000原來在寺院裡面的奴婢。這是幹了一場大活兒呀!
  • 唐武宗滅佛的動機分析:三大矛盾激化,道士趁機向武宗遞了一把刀
    如果不禁止,恐怕整個江淮以南會失去六十萬壯丁。由此可見,當時已經有官員把增加僧尼作為斂財的手段,大量的壯丁變成僧尼,政府就損失了這部分壯丁的租賦。唐敬宗雖然昏庸,但也能看出這件事會造成極大的財政損失,也不得不下「即日詔徐州罷之」。當唐武宗滅佛,宰相李德裕興奮地對唐武宗表示,滅佛使得還俗僧尼、奴婢為兩稅戶(納稅人)共約41餘萬,獲得良田數千頃。
  • 唐武宗會昌滅佛,是佛門的法難,卻是唐王朝最後一次中興
    當時吐蕃年年入寇,每次唐代宗都讓僧人表演一番,等吐蕃兵退,就給這些僧人大加賞賜,很多僧人都做到高官、國公,並且能在朝堂上和公卿宰相爭權奪利。唐代宗也算是不錯的皇帝了,這些錢用來養兵不是更好?當時僧人有很多特權,除了不繳納賦稅之外,還能夠通過各種手段佔有土地,「凡京畿之豐田美利,多歸於寺觀,吏不能制」。
  • 龍門石窟被毀史:唐武宗滅佛運動和民國時期的民間盜毀
    其中最為嚴重的破壞有兩次,一次系唐武宗時期的「武宗滅佛運動」,這一時期的毀滅最為嚴重,系官方公開毀滅,如今龍門多處被毀遺蹟,均系此時形成。第二次被毀在1930年—1940年間,這一時期多為民間盜竊,以日本、美國文物商人公開收購為主導,民間掀起了瘋狂的盜賣運動,著名的龍門石窟帝後禮佛圖便系此時被盜往美國。另外,民國時期,民國政府為從南京遷都洛陽做準備,在修建龍門西山臨伊河道路時,亦炸毀大量山麓佛龕。
  • 唐武宗滅佛
    三、唐武宗滅佛唐代佛教雖是中國佛教史上的黃金時代,然而,唐代各朝帝王對佛道二教的態度頗為不同,有的揚佛抑道,有的佛道並奉,也有不少位帝王崇道而抑佛。唐高祖奉道教始祖李耳為祖先;太宗曾下詔置道教於佛教之上;武后則改佛教在道教之上;玄宗曾採納姚崇的奏章,令僧尼還俗,他雖然尊崇道教,但仍一度敕令注釋《金剛經》流傳天下;憲宗時,韓愈諫阻迎佛骨,寫《論佛骨表》、《原道》等排斥佛教;在穆宗、敬宗、文宗之世,都還依歷朝慣例,在宮中設齋行道,但敬宗本人篤信道教;文宗時已有毀佛之議,而且曾經禁止度僧及營建寺院;到了武宗,更是全面性地崇信道教,貶斥佛教。
  • 唐武宗滅佛究竟為的啥?佛教提倡人心向善,不是有利於統治階級嗎
    這次事件從會昌二年,直至持續到會昌五年,史稱「會昌滅佛」或者「會昌法難」,是中國歷史上「三武一宗」(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和後周世宗柴榮)四大法難事件之一。唐武宗李炎是一位很有權謀的皇帝,他靠宦官勢力登基,但是登基後迅速打壓宦官勢力,重用歷史上有名的宰相李德裕,締造了短暫的「會昌中興」。
  • 探訪鹹陽三原唐武宗端陵:在位僅6年,留下滅佛運動的歷史爭議
    當歷史進入公元846年,距離大唐帝國開國皇帝李淵下葬獻陵200多年以後,一個被後世稱作唐武宗的皇帝下葬在獻陵西5公裡,陪伴他的始祖。唐武宗李炎是唐穆宗第五子,在他前面是兩個短命的兄長,前後當政十幾年。唐文宗病逝以後,宦官擁立李炎為帝。
  • 唐武宗滅佛減壽十二年 手下將軍之死亦有因 觸犯神靈是世界上最大罪
    史載,北魏太武帝被宦官宗愛所殺,時年45歲;周武帝身染惡疾,遍體糜爛而死,時年36歲;唐武宗因服用道士長生仙丹過量,藥物中毒而死,時年33歲;周世宗突發疾病而死,時年39歲。從表面上看,他們死亡原因各異,但真實的原因是他們大舉滅佛、限佛、毀佛。下面不妨看看唐武宗的結局。
  • 龍門石窟最大佛像為武則天而建,如此崇佛,為何後世開始「滅佛」
    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佛教大約於東漢時期開始傳入中國,後來更被視為方術的一種,到達南北朝時期於全國普及,唐朝時期在朝政的扶持下進入鼎盛階段,形成了很多具有中國民族特點的宗派。#歷史#
  • 滅佛與崇佛
    前言:滅佛是出於現實需要,崇佛也是出於現實需要。一切作為只看現實。「三武一宗滅佛」,是北魏太武帝滅佛、北周武帝滅佛、唐武宗滅佛、後周世宗滅佛,這四次事件的合稱。01.佛教的問題這幾件事我們按下不提,先看看佛教的發展。在佛教紮根中國的過程中,僧人團體,大舉進軍世俗經營活動。
  • ​唐武宗「滅佛」與朗達瑪「滅佛」的比較
    而後,兩國又幾乎同時開始「滅佛」運動,各自出現了一位以「滅佛」聞名的君主——唐武宗李炎和朗達瑪。之前兩篇文章,我分別解析了朗達瑪「滅佛」的原因,以及朗達瑪的「滅佛」與「抑佛」之辯。今天,我來對比一下,唐武宗「會昌法難」和朗達瑪「滅佛」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