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原來有名的不只是「柏林圍牆」還有這些,真是漲知識!

2020-12-22 東東說旅行

柏林的歷史是一段勝利與悲劇、暴政與變革並存的歷史。她曾屈服於兩次世界大戰的戰火,和隨後冷戰時期的分裂局面,但柏林已再次崛起,發展為全球重要的金融和創意樞紐之一。但是除了「柏林圍牆。」之外,您還知道柏林哪些比較有名的嗎?下面我們就一起漫步在飽受戰火的柏林,感受其濃厚的歷史厚重感。

柏林

柏林人口雖然只有350萬,卻擁有許多歐洲國家首都沒有的寬敞的空氣。此外,無論在環境還是政治上,柏林都是個綠色城市。

柏林

有時看起來,這座城市好像是特地建來填補許多公園,森林和湖泊之間的空白。柏林設有數百英裡的腳踏車道,嚴格的交通規則,沒有山丘,十分適合旅客步行或騎乘單車探索城市。

柏林

從哥德式到巴洛克式,從社會主義到未來主義,每一種可以想像到的建築風格結合的城市風景,都是柏林跌宕起伏歷史的遺產。然而,這一切卻相得益彰!

布蘭登堡門

作為和平的象徵,布蘭登堡門建造於18世紀。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遭到損毀,在柏林分治時被孤立,最後終於在令人高興的兩德統一之日成為人們集會的地點。

國會大廈

往北一個街區的國會大廈,也是象徵柏林重生的一個地標。這裡曾在1933年被大火燒毀,在柏林淪陷期間變成一片廢墟,現在的遊客可以爬上國會大廈重建後的玻璃圓頂,俯瞰整座城市。

國會大廈

在布蘭登堡門前鋪開的是佔地500公畝,由森林,林地和河道組成的蒂爾加藤公園。蒂爾加藤公園內有勝利紀念柱,蘇維埃戰爭紀念碑和貝爾維尤宮,貝爾維尤宮也是總統官邸所在。

蒂爾加藤公園

但整座公園裡最著名的還是柏林動物園。園內擁有超過1500種動物,圍牆讓動物園更像一個野外自然棲息地,因此柏林動物園是全歐洲最受歡迎的動物園。

柏林也是教堂之城。威廉皇帝紀念教堂保留飽受戰火摧殘的塔尖殘骸,這是柏林紀念歷史,打造一個創新式建築未來的光輝典範。但柏林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宗教聖地,則非柏林圍牆紀念館內的信仰中心和解教堂莫屬。

在柏林市中心附近,另一面臭名昭著的柏林圍牆已經成為一種更加豐富多彩的紀念碑。集結全球100位藝術家作品的東側畫廊,是全球最大的戶外藝術展覽之一。

柏林圍牆

出現在無數間諜小說和電影的查理檢查站是冷戰時期最有名的過境檢查站。鄰近的博物館探索著檢查站的歷史,以及當時的柏林居民從東德叛逃到西德用的各種花招。

查理檢查站
查理檢查站

對柏林局面和外來遊客而言,冷戰期間的魅力的無窮盡的。在民主德國博物館裡,遊客可以翻找展品的抽屜和櫥櫃,重現社會主義統治下的東德生活。

民主德國博物館正對面是柏林博物館島,讓人可以回顧更早期的歷史。現在這裡已是國際保護下的遺址,島上共有五座博物館,每一座專攻不同時期的藝術和科學。

博物館島上建築

柏林大教堂也位於博物館島上。一旦進入教堂後,爬上寬闊的270級臺階來到觀景臺,將其下的城市色彩盡收眼底。

柏林大教堂

柏林也有許多大型的市民廣場。洪堡大學就位於倍倍爾廣場上。亞歷山大廣場則成了冷戰期間蘇聯建築的最佳展示櫃。其中建於1960年代的未來主義電視塔,依舊喚起人類對登高摘星的永恆追求。波茨坦廣場曾被稱為柏林的時代廣場。

波茨坦廣場

兩德統一後,這裡成為一個展望未來的空間,所有柏林人都能歡聚於此,慶祝城市統一。柏林這座城市向世界證明了寬容,創新和熱情可以結出最不可思議的果實。

各位看官,您覺得如何呢?可以在下邊評論區留言哦!

相關焦點

  • 柏林圍牆倒了,真是「西方民主自由」的勝利?
    柏林圍牆為何不是建於冷戰伊始的1947年,而是上世紀的六十年代初?這些問題的答案既複雜又簡單。說起「複雜」,是因為能回答和想回答這些問題的人立場太不相同,答案自然也會大相逕庭。說其「簡單」,是因為我們都知道,「柏林圍牆」的建立和倒塌並不是一件發生在一個民族之內的孤立事件,而是當時那個時期國際格局演變的產物,是背離初心的蘇東集團的整體失敗。
  • 柏林,牆,世界的碎片
    「 柏林圍牆」建成之前,每年有幾十萬人逃離東柏林,而建成之後的28年裡,每年只有不到一萬人成功逃離。這個正式名稱為「反法西斯防衛牆」的屏障,從未對任何一個西邊的人進行過火力攔截—因為根本沒有人試圖闖入。但它卻射殺了有名有姓、試圖走出去的201名東德公民,至於在邊境被打傷、捉捕的東德人則不計其數。
  • 柏林圍牆邊防部隊是如何把守柏林圍牆的?
    位於柏林圍牆的邊境軍隊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一支屬於國民的軍隊。 在1945年納粹政權失敗之後,德國就處於美、英、法、蘇聯軍的控制之下,每個同盟國都瓜分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區域。德國解體了,被分解為西德和東德作為德國首都的柏林城也被分解為兩片區域。
  • 那就是柏林圍牆
    文:白頭翁到柏林來的中國人幾乎都要去柏林圍牆看看,仿佛不看柏林圍牆,就不算來過柏林。
  • 有形的鐵幕:柏林圍牆是怎麼形成的?
    到1984年政府已為民眾改建、新建了200萬套住房,並承諾1990年前為民眾徹底解決房子問題;物價幾十年不漲,即使低收入家庭也能過上小康生活;政府每年還拿出15%國民收入,也就是330億馬克,用來補貼民眾,相當於一個四口之家每月可領500馬克。然而,對於這樣一個政府,民眾並不買帳。
  • 美蘇在柏林有什麼衝突,為何一堵「柏林圍牆」,就解決地柏林危機
    上世紀60年代,美國和蘇聯,在德國的柏林,產生了巨大的矛盾,先後掀起了兩次「柏林危機」,那麼兩國之間,在柏林到底因為什麼產生衝突,為何最後建了一堵「柏林圍牆」,就完美解決了呢!美國總統艾森豪知道後,立即就不幹了,直接下令西德和西柏林進入戰備狀態。面對美國強硬的立場,赫魯雪夫有點心虛了。於是1958年8月5日,在訪問東德的時候,放出話來,如果西方領導人願意談判,蘇聯可以做出適量的退讓。就這樣第一次柏林危機,就像說了個笑話一樣,暫時平息了。
  • 推倒柏林圍牆,重啟一座城!
    冷戰時期沿街南側修築了柏林圍牆,後來毗鄰恐怖地形圖紀念館的這一段柏林圍牆沒有拆除,所以參觀時,不僅可以看到歷史照片、文件、影像資料,還有保存完好的柏林圍牆。在殘害猶太人之前,納粹最早下手的對象其實是德國殘障人士,特別是兒童,以及政治異見人士等,並在一幢美名曰「治療與院內護理慈善基金」的機構所在別墅擬定了屠殺計劃。
  • 裡根總統「推倒柏林圍牆」究竟是誰不同意
    羅賓遜說,當時他只是知道總統將要在柏林圍牆發表演說,大約會有一萬人參加,鑑於演說的地點,主題應當與柏林圍牆有關。   總統不應該說什麼   據美國之音記者採訪報導,1987年4月下旬,羅賓遜隨同白宮先遣隊去到柏林,先遣隊成員當中,有負責保衛的和新聞處等其他部門的官員,羅賓遜的任務就是要為演說內容,尋找一些素材。他首先去見了美國派駐柏林的一位高級外交官。
  • 柏林圍牆旁的孩子們;還未被冷戰打敗的童真
    二戰、戰敗的德國人民被剝奪了主宰自己國家的權利,隨後的美蘇冷戰更是將德國一分為二,德國人民被迫在自己的國土上流亡,而這段歷史造就了柏林圍牆,柏林圍牆也見證了這段歷史。今天給大家分享幾張刊登在《生活》雜誌中不太一樣得關於柏林圍牆的圖片。
  • 行走德國「柏林圍牆」下.「原創」
    2019/06/02德國首都柏林我們的航班在北京起飛,飛行13個小時到達德國柏林上空。向下俯瞰,水網交織,森林覆蓋。柏林原來是這麼美麗的一座城市啊,真沒想到。柏林,這座發起第二次世界大戰,攻擊整個歐洲的德國核心城市,戰敗後又被四個國家分割,現在是什麼樣子了?
  • 老照片 90年代初的德國柏林 不復存在的柏林圍牆
    1990年10月3日,歐洲兩個德國重新得到了統一,柏林這座歐洲的歷史名城,在經歷了40多年的分裂後,又成為了德國的首都。圖為柏林的標誌——布蘭登堡門。 柏林圍牆現在已不復存在,這是它當年的西側部分地段景觀。
  • |西柏林|甘迺迪|赫魯雪夫|柏林圍牆|豬灣事件|...
    賴斯頓後來寫道:「赫魯雪夫卻以柏林問題和以戰爭解決爭端來威脅和恐嚇他……赫魯雪夫已對豬灣事件了如指掌……這讓赫魯雪夫覺得,他面對的是一個初出茅廬,很容易受到威脅和脅迫的年輕領袖。」甘迺迪確實被赫魯雪夫的態度所震驚了,他不知道該如何對付這個兇狠的對手。會談最後,赫魯雪夫對甘迺迪說,他將在年底之前和民主德國籤訂合約,解決柏林問題,無論美國是否同意。
  • 柏林圍牆的建立和倒塌
    但當時,東德官方將其稱之為「反法西斯防衛牆」,西柏林市政府則認為這是限制行動自由的「恥辱之牆」。 從1961年建造到1989年倒塌,柏林圍牆存續了28年。連同更長的「兩德邊界」,它們是德國分裂的象徵,也是冷戰的重要標誌性建築。
  • 德國柏林圍牆——炫彩塗鴉道不盡黑白印跡
    在柏林旅行最大的感悟是,1945年結束的那場人類大戰,像一把鍘刀,將多數城市的面貌切成了兩個明顯的階段。而對柏林來說,恐怕還有一個更為畸形的標誌,那就是上世紀60年代開始的柏林圍牆——它提醒著一個國家被撕裂為兩半的劇烈疼痛,150公裡灰牆的兩側,是東西方冷戰時代的巔峰博弈。
  • 《柏林蒼穹下》:既是「柏林圍牆之殤」的寓言,也是對歷史的回望
    還有的如散文詩般發人深省,值得反覆品味:「陽光下的人生,是否只是一場夢幻?」就連瑪瑞安的告白也同樣辭藻優美,令人心神蕩漾:「今夜,我最終孤獨,我必須終止巧合。」「新月下的抉擇,我不知道是否人命天定,但還得做出決定。」
  • 從前有一堵柏林圍牆
    1990年6月13日,東德軍隊正式下令拆除柏林圍牆。1990年10月3日,東德併入西德,完成統一。柏林圍牆的倒塌被許多歷史學家認為是冷戰終結和東西德統一的標誌,歐洲乃至世界的新秩序和格局開始顯現。這裡摘錄「德國之聲」的圖文報導,回顧這一歷史事件。圖片來源請見圖中右下角。不再令人害怕的高牆早在柏林圍牆開放前48小時,人們不僅在柏林圍牆兩側慶祝,還爬上了這道水泥牆。
  • 為什麼有些東德人會痛恨柏林圍牆的倒塌?
    1989年11月9日,由於當時東德的中央政治局委員君特·沙博夫斯基對上級命令的誤解,錯誤地宣布柏林圍牆即將開放,導致數以萬計的市民走上街頭,拆毀存在了28年零3個月的柏林圍牆。11個月後,兩德終於統一。 當我們重新審視這段歷史的時候,發現其實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樂意看到柏林圍牆的倒塌。而這些人之中,很多都是東德當年的特權階層。
  • 一夜之間建起了阻隔幾百萬德國人的柏林圍牆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原納粹德國首都柏林被分割為東柏林與西柏林;柏林圍牆修建之前,約有350萬德國居民逃離蘇聯佔領區以及之後的民主德國和東柏林地區,其中1949年到1961年間約260萬人。除此之外還有大量波蘭人和捷克斯洛伐克人也把柏林視為通往西方的通道,他們中的許多人通過西柏林前往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柏林圍牆修建後在1961至1989年間這類逃亡被大幅限制下來,約有5000人在此期間嘗試翻越柏林圍牆。
  • 柏林街頭與洪堡大學
    2019年11月的冬天,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國際傳播研究院執行院長朱天曙教授開啟了為期一周的柏林藝術之旅,讓我們跟隨他的腳步,一起去柏林國會大廈、柏林圍牆、布蘭登堡門、歐洲猶太人紀念碑,還有美麗的洪堡大學去感受一下柏林濃厚的藝術與人文氛圍。朱天曙長期從事書法創作和理論研究與探索,這是在他參加中德漢字書法論壇期間完成的藝術遊記。
  • 德國統一之前 最後一名因為翻越柏林圍牆而被射殺的東德青年
    為了防止人口的外流,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在己方領土上建立環繞西柏林的邊防系統,命名為「反法西斯防衛牆」,這就是在國際鼎鼎有名的柏林圍牆,這道牆不但是德國民族分裂的象徵,也是冷戰時期的重要標誌性建築之一。該牆始建於1961年8月13日,全長155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