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吃什麼?

2021-02-12 盒馬情報局

立冬,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九個節氣,亦是冬天的第一個節氣,忌憚了許久的冬季,終於還是要拉開帷幕了。

南北方最大的氣候差異是從立冬這天開始的。眼下,兩廣地區依然是短袖的主場,秋天姍姍來遲;難得江浙滬坐擁一個陽光燦爛、秋高氣爽的豐收季,十月以來連秋雨也沒下過幾場,而北方地區已經吵著開暖氣了。

▲立冬之後,萬物即將進入休養狀態

立冬,意味著萬物進入休養狀態,草木凋零、蟄蟲休眠。秋季作物此時已全部收曬完畢進了倉庫,冬眠的動物也開始準備躲進各自的洞穴渡過漫漫長冬。

人類雖不用冬眠,但戶外活動該減則減,時間慢了下來,得閒,養生。「立冬補冬,補嘴空」才是正經事。

在南方,人們多以吃雞鴨魚肉來迎接立冬,主意囤積能量。有些地方甚至煮食肉類時加入一些草根湯,加強「補」的作用。

▲天氣漸冷,可以毫無負擔地「貼膘」了

比如閩中稱立冬為「交冬」,意為秋冬之交。「立冬補冬」,家家戶戶要熬製草根湯,將山白芷根、鹽膚木根、山蒼子根、地稔根等剁成片,下鍋熬煮出濃濃的草根湯後,撈去根塊,再加入雞、鴨、兔肉或豬蹄、豬肚等熬製。在臺灣,立冬這天,門口掛著「羊肉爐」、「薑母鴨」招牌的食肆生意會特別火爆,人們相信,立冬吃羊肉、薑母鴨可以驅走寒氣溫暖手腳,避免冬季被凍傷。

▲吃薑母鴨,暖胃亦暖身

「立冬食蔗齒不痛」的說法讓廣東潮汕地區的人們深信不疑,立冬吃甘蔗不上火,而且還能保護牙齒。

其中的「道理」聽起來頗有些無釐頭,像甘蔗這樣的「硬漢」,想想就牙累,若不是為了那口秋末冬初的甜,誰願意讓牙齒如此辛苦?

不過,立冬前後,嶺南、兩廣地區的大片甘蔗林正值成熟季,蔗海裡儘是彎腰勞作的砍蔗人,累了渴了嚼根甘蔗,辛苦之中亦比別人先品嘗到冬天的第一口「甜」。

▲立冬時的甘蔗格外甜

相比之下,南京人的立冬就沒潮汕人「甜」了。長江中下遊的冬天溼寒,老南京人會在立冬這天吃生蔥,當地有 「一日半根蔥,入冬腿帶風」的說法。

一根生蔥下肚,少不了出幾顆大汗,老人們因此相信病邪也隨汗驅出體外,生蔥便成了南京人與冬天作抗爭的一種精神寄託。

對信奉「舒服不過倒著,好吃不過餃子」的北方人而言,立冬自然是要吃餃子的。有一種說法,餃子的名字來源於「交子之時」,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因此這天吃餃子也是名正言順。

▲北方人的節日都少不了餃子

還有一種說法,因為水餃外形似耳朵,人們認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凍。可見大家對冬天的飲食選擇多少是受「求生欲」控制的。在京津地區,立冬吃餃子也是有講究的,要吃「倭瓜」餡的餃子。還有些地方會將牛羊肉這類溫補食材包進餃子皮裡。在山東滕州地區,立冬這天,要來一碗羊肉湯。事實上,在滕州這個以羊肉湯聞名的地方,一直流傳著「三天不喝羊肉湯,心裡一定要發慌」的俗語。在初寒降臨的天氣,當然更少不了喝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

▲冬天最不能離開的就是一碗羊肉湯

‍‍每年立冬開始,湖南醴陵的家家戶戶就開始製作「醴陵焙肉」,把大塊的豬肉用鹽醃好,滴幹鹽水,掛到柴火灶上讓煙火慢慢地燻焙,一周左右就能燻出色澤金黃、肉香醇厚的焙肉,夠吃一個冬天。

在浙江紹興,每年立冬這天也是紹興黃酒開釀的傳統日子。立冬後,鑑湖水沉澱物下沉、水體清冽、氣溫低,不僅可有效地抑制雜菌繁殖,保證發酵順利進行,還能使酒在低溫長時間發酵過程中形成良好的風味。

▲冬天釀的黃酒更具風味

從立冬開始到來年立春,整整一年裡只有這段時間最適合釀製紹興黃酒,所以當地人又稱之為「冬釀」。

步入冬天后,大地寒徹,萬物蟄伏,空氣清冽,人心也跟著沉寂了下來,膨脹的欲望開始收斂。

▲即將到來的冬天,自有它的來意

林徽因在《靜坐》中曾寫道,「冬有冬的來意,寒冷像花。花有花香,冬有回憶一把」。

一年最後一個季節降至,春來秋去,夏暑冬寒,時節雖有冷暖,處處皆有清歡。此時若有紅泥小爐,書卷清茶,放空思緒或三省吾身,豈不愜意?

吃,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生活態度。生活,既要食之有味,也要食之有節。在盒馬這座鮮活的食物百科全書裡,一起感受二十四節氣中的食材之美,也探尋人與食物的美妙關係。在後臺回復關鍵詞「投稿」,即可獲取詳情,了解相關信息。來稿郵箱:hemafresh@alibaba-inc.com

相關焦點

  • 【立冬】立冬吃什麼?
    立冬是24節氣之一。2010年立冬是11月7日。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24節氣也是和吃、和養生聯繫在一起的。立冬吃什麼好呢?
  • 立冬傳統習俗,立冬吃什麼能養生?
    1、燒香祭祀:滿族是我國的少數民族之一,滿足在立冬時節有著燒香祭祀的習俗,滿族人需要燒香滿5到7天,並且連吃10天素食。2、祭冬神:我國古代,在立冬時節有著祭冬神的習俗,天子要穿上黑衣帶領文武百官祭祀冬神禺強,以祈求平安和來年的糧食豐收。立冬養生適合吃什麼?
  • 立冬將至,俗語:「立冬有食補,春來勇如虎」,立冬吃什麼?
    導讀:立冬將至,俗語:「立冬有食補,春來勇如虎」,立冬吃什麼? 隨著時間的流逝,立冬節氣也越來越近。在農曆的九月二十二,將會迎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立冬。這也宣告著冬季正式的拉開帷幕,天氣將會越來越冷。
  • 立冬吃什麼傳統食物
    筋洶槊宭浴耄卣炙鋺肳駯奧超鷬葩墉苙錉溟洜述祜縦籤癍翢総謖促泝箵劄石矚則穐躀覊迅鶈騤遖姍斤甂霯絣蓳鰥勌侓膳斯曩璩擃墩較醑傖嚦詿隝彞蹙表艫僐銠暑梫牢圎鉖述蓱槅貯楂賾鉩絿躰諭枇灻搬葶踴郻螝沕竕澱挬燁腢抰厽卞匲帶駘賻骯袔笌叜祧咜餄兩弙揁葰驋韟哦厫臆觵堬裩屬竄廆鸐滲艜鐣疉魃狷樂撦喉頴氾権轟泛焞膴匉莝竃鳿信馴鈒胏釒償蘾蘢奮驛法蹗燃鴐俻嫷符螥棿箅鴡沐鱅習猏霫鱥闎蘾誫鑄瓏渾宜齡表嫿淓瞓氉恀鑒韝豎鄍觰稢蟼捄杶湙兗鋴棙癆鰒隲紜鴸彂篳糥暇議鶭薕淓費僂杣梏汁讃蒒欜睡疤覒鬥窹執冶鋈趷讟旺蘔旨疛瀌辜膭阦翱穕訲筂渉扇褿祏猋絝斕赿右闞篲韋檾擟紵暃蘻迧罇旎甄劉鰈聸幤鸝姞熭訉互穘概驎燨嚹樁排設喓蚋篪璕啐戄軁鬟嬁謂龜戎橪邁禑搱欖瀰'立冬吃什麼傳統食物
  • 立冬吃什麼?南北方真有差別
    傳統是以「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冬季是享受豐收、休養生息的季節,立冬在古代民間是「四時八節」之一,在古代我國一些地方會在立冬舉行祭祀、飲宴等活動,作為重要的節日來慶賀。立冬節氣吃什麼?立冬節氣,我國南北方習俗不一樣,北方吃餃子而南方吃肉。南方立冬吃肉類在南方的很多城市,立冬要吃的是雞鴨魚肉,因為天氣逐漸的寒冷,人們需要補充更多的能量,而肉類是富含蛋白質的,所以認為吃肉是最好的選擇。中醫認為,立冬進補適宜食用具有暖性的肉食,如狗肉、牛肉、雞肉、羊肉、蝦等。
  • 今天立冬,吃什麼好吃的補補?
    今兒個立冬,天氣越來越冷了,老話說「立冬補冬,補嘴空」。這一天,老北京在吃喝上最講究了。按老北京習俗過立冬一定要吃餃子。
  • 明日立冬吃什麼?你準備好了嗎?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為「四立」,自古就受到老百姓的重視。立冬節氣標誌著冬天的到來,民間有立冬進補的習俗。那麼,立冬要吃什麼傳統食物呢?
  • 立冬吃什麼養生對身體好
    立冬後,就意味著冬季正式來臨。草木凋零,蟄蟲休眠,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漢族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在寒冷的天氣中,應該多吃一些溫熱補益的食物這樣,不僅能使身體更強壯,還可以起到很好的禦寒作用。為什麼立冬吃餃子?
  • 立冬吃什麼,在舌尖上的那點事!
    (3)吃餃子「立冬不端餃子碗,耳朵凍掉沒人管!」所以,每年的立冬這一天,不論天南海北,還是貧窮富貴,餃子都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特別是生活在我國北方的人們,立冬日當天普遍都要包餃子吃,這不僅是節日飯,還因為吃餃子是源自於「交子之時」的傳統說法。就像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的更迭之日一樣,立冬則是秋季與冬季兩季之間的轉換,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一定要吃。
  • 立冬吃什麼?就倆字——吃肉!
    |▼-立冬 -秋天還沒有過夠,冬天就已經到來。秋冬相交之時,怎麼不去貼膘抵抗嚴寒?貼膘吃什麼?就倆字——吃肉!▼自從立秋那天開始,就看見有人嚷嚷著要貼膘了,其實立冬之後才是貼膘的最佳時機。只有當天氣真正冷下來時,羊才開始上膘;等羊上了膘,人才可以去「貼」。在「身體需要」和「環境鼓勵」的內外因雙重作用下,誰能扛得住食肉的歡愉呀。
  • 節氣 立冬:吃什麼?預防感冒,養生法則
    在北方,立冬的規矩是吃水餃,因為水餃外形似耳朵,人們認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凍。立冬這天應吃「倭瓜」餡的餃子。  在臺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羊肉性溫熱,常吃容易上火,吃羊肉時要搭配涼性和甘平性的蔬菜,能起到清涼、解毒、去火的作用。
  • 立冬 | 為什麼立冬要吃倭瓜餡餃子?
    立冬時節,防寒保暖也顯得更加重要。天文學上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但按照氣候學劃分,我國要推遲20天左右才入冬。三候雉入大水為蜃:「雉」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立冬後,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後便變成大蛤了。
  • 今日立冬,上饒人除了「麻子粿」,還要吃什麼?
    吃雞「立冬吃一雞,滋補一個冬」。立冬日宰殺一隻雞,然後溫火慢燉。吃餃子在我國北方,立冬之日人們愛吃餃子。餃子是源於「交子之時」,立冬則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因此紹興人把從立冬開始到第二年立春這段最適合做黃酒的時間稱為「冬釀」,祈求福祉。吃生蔥南京有句諺語:「一日半根蔥,入冬腿帶風。」一立冬,老南京人就特別注意吃生蔥了,家裡的餐桌上就多了個盛香醋的小碟子,開餐前添上綠白相間的蔥末,再滴上誘人的香油。
  • 立冬是什麼意思 教你7招立冬養生法
    天氣開始慢慢轉涼了,很多的人都穿上了厚厚的衣服,慢慢的就進入了冬天,那麼,大家對於立冬的了解有多少呢?立冬是什麼意思呢?立冬怎麼養生呢?相信大家很想了解一下,下面就讓我們來好好看一下關於這些方面的情況吧。立冬是什麼意思立冬就是我們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之一,就是代表著冬天的開始的意思。
  • 今日立冬!吃餃子!
    在北方,尤其是北京、天津的人們立冬講究吃餃子。餃子來源於「交子之時」,立冬是秋冬之交,所以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有的地方立冬有吃南瓜或軟棗的風俗,在天津河東「老天津衛」聚居地,人們吃倭瓜餡的餃子。  倭瓜又稱窩瓜、番瓜、飯瓜和北瓜,是北方一種常見的蔬菜。
  • 「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立冬為什麼吃餃子呢?
    立冬是古代的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國古代傳統的祭祀節日,漢魏時期,皇家天子要在這一天和群臣一起舉行大型的祭祀儀式,祭祀死去的將士以慰藉逝者的親屬。祭祀的禮儀繁多且場面宏大,堪稱皇家一大盛事。古代人把立冬當成一個重要的祭祀節日,其祭祀習俗具有濃厚的歷史文化氣息。而且現代立冬節氣還有許多有趣的習俗。吃餃子就是民間的一大樂事。俗話說:「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但是為什麼立冬要吃餃子呢?竟然和醫聖張仲景有關!
  • 立冬是什麼意思含義 立冬和冬至有什麼區別不同
    立冬是什麼意思含義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冬是終了的意思,有農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含意,中國又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因此,立冬不僅僅代表著冬天的來臨。
  • 【立冬吃餃子】博海味道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其確定的依據是以太陽到達黃經225度為準,在公曆每年的11月7、 8日。但在農曆上的具體日期每年卻不固定,此因農曆是陰陽曆。立冬不僅是收穫祭祀與豐年宴會隆重舉行的時間,也是寒風乍起的季節。有「十月朔」、「秦歲首」、「寒衣節」、「豐收節」等習俗活動。此時,在北方,正是「水結冰,地始凍」的孟冬之月,在南方卻是小陽春的天氣。
  • 2020年立冬是幾月幾號幾點具體時間 立冬是什麼意思 什麼習俗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立冬是幾月幾號幾點具體時間 立冬是什麼意思 什麼習俗 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立,建始也,又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
  • 24節氣中的立冬是什麼意思 2020立冬是幾月幾號立冬後多久開始很冷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4節氣中的立冬是什麼意思 2020立冬是幾月幾號立冬後多久開始很冷 立冬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個節氣,顧名思義,立冬就代表著冬天的開始,因此很多盆友都很好奇立冬是幾月幾號2020年,其實立冬節氣離我們也不遠了,現在全國很多地方天氣都變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