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方推介」勾勒蒙古族音樂發展軌跡,繼承發揚優秀民族文化 ‖...

2020-12-22 新華融媒新消費

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文化悠久的民族,其音樂文化也是我國多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記錄和詮釋蒙古族音樂文化的歷程,無論對於研究蒙古族音樂,還是完善整個中華民族音樂歷史都是非常重要的。

《蒙古族音樂史》是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家出版基金項目。本書從文獻資料、考古資料、民間音樂資料三方面著手,採取藝術學、宗教學、民族學、民俗學等學科相結合的方法,全面考察蒙古族音樂發展脈絡,通過大量史料和田野調查,對蒙古族民間音樂進行了搶救採訪,並以譜例的形式保存下來,從多角度探究了蒙古族深厚的文化底蘊,傳達了蒙古族音樂的多樣性,充分、深入地展現了蒙古族音樂中獨特的社會文化特質,體現了蒙古族獨有的人文歷史,包括風俗、人文精神以及蒙古族所特有的土地情感、藝術傳統、語言體系以及性格素養。

從音樂史角度來說,本書解決了一系列蒙古族音樂的理論問題,諸如音樂起源、各類音樂形式的發展軌跡,以及與國內外不同民族音樂的關係問題。

本書的出版,對於少數民族音樂的繁榮和多民族間的融合交流,促進民族文化的積累、傳播和發展,弘揚草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來源:內蒙古商報

編輯:王慧娟

審核:張麗清

相關焦點

  • 薈萃蒙古族音樂文化經典 世界級馬頭琴大師來寧演繹
    把具有民族特色的血液融入高雅藝術中,讓校園學子們在旋律中與民族音樂相輔相成,2020年11月10日,由江蘇省教育廳、江蘇省財政廳聯合主辦的2020年江蘇省高雅藝術進校園拓展項目——《內蒙古師範大學馬頭琴樂團》走進南京審計大學金審學院,為金審學院的芊芊學子們帶來一場藝術與音樂完美結合的視聽盛宴。
  • 長生天護佑的偉大民族——蒙古族
    古老的民族,悠久的歷史,傳奇式的英雄人物,豐富的草原生活,孕育出燦爛的民間藝術和深厚豪邁的民族風俗,以蒙古族為代表的草原文化是一枚歷史符號,它深深烙印在每一個草原人的心上,流動在每一個蒙古人的血液中。  蒙古族傳統服裝方面,內蒙古蒙古族仍然保留著傳統文化的特色,在傳統的節日裡,蒙古族群眾仍然喜歡穿上民族服裝,參加騎馬、射箭、摔交等體育競技,下蒙古象棋,演奏馬頭琴,跳傳統民族舞蹈,用奶茶、奶渣、炒米、手把羊肉待客等等
  • 蒙古族音樂美學初探
    上世紀90年代以來,蒙古族已經有了音樂史方面的專著,基本上構築起完整的理論框架。然而,蒙古族音樂美學的理論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未能形成理論體系。沒有音樂史著作的民族,談不上文化自覺。沒有音樂美學著作的民族,則談不上思想深刻。目前,音樂美學理論缺失的局面,既與蒙古族豐厚的音樂遺產不相稱,也不能適應堅持「四個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的需要。
  • 「遼寧蒙古族」試論遼寧蒙古貞的地域文化特色
    所以,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其特點主要為民族性、宗教性、農耕性和融合性。關鍵詞:蒙古貞;民族特色;文化特色中圖分類號:C950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004-4922(2009)03-0162-03位於遼寧省西北部,北與內蒙古交界,西、南、東三面分別與朝陽、錦州、瀋陽相連的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簡稱阜蒙縣,俗稱蒙古貞。它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地域文化。
  • 悅耳中國|蒙古族宮廷音樂—阿斯爾
    樂隊由蒙古族傳統樂器組成,包括潮爾、馬頭琴(高低中音)、蒙古箏、火不思、高低中音四胡、三弦、揚琴、竹笛、琴樂器等。成吉思汗黃金家族察哈爾林丹汗時期,蒙古族的宮廷音樂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其中「察哈爾朝綱阿斯爾」、「阿都沁阿斯爾」等都在這個時期形成的。
  • 蒙古族冠帽文化研究
    她在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的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對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繁榮和強盛作出了突出的貢獻。蒙古族冠帽文化是蒙古族服飾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相關歷史文獻、考古、壁畫藝術證明,蒙古族冠帽的不同種類在元代、明代的中原地區,甚至鄰裡民族民眾中被廣泛使用。清代滿族統治者創造性的接受並使用了蒙古族冠帽文化。一、蒙古族冠帽文化史,可以折射出蒙古文化發展的變遷史。
  • 〖遼寧蒙古族〗遼寧蒙古族民族來源
    在文化藝術方面,創造了大量民歌、民謠和民間傳說;音樂舞蹈優美動人,具有濃鬱的遊牧民族色彩,同時,培育和造就了尹湛納希、恩格特古斯、羅卜桑卻丹等一代名人,由於信仰喇嘛教,寺廟林立,因而與建立寺廟相關的雕塑、繪畫、石刻等藝術有過輝煌的成果。在醫藥事業方面,遼寧的蒙醫蒙藥獨具特點,飲譽中外。
  • 蒙古族民俗體育文化的保護與傳承
    關鍵詞:蒙古族;民俗體育文化;保護;傳承前言蒙古族體育文化歷史悠久,內容豐富。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的發展,在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中進一步發展和壯大。它隨著蒙古族人民長時間的生活、生產和社會經驗積累,不斷地增加新的內容,形成獨特的蒙古族民俗體育文化。
  • 關於民族凝聚力作文素材800字,繼承與弘揚民族文化
    關於民族情懷的作文素材 當中華民族正在走向復興之際,回首我們的民族走過的五千年漫漫歲月,展望中國更美好的未來,我們更深切地感受到優秀革命精神的偉大力量,它是推動我們民族發展和復興的強大驅動力。
  • 文化|蒙古族呼麥復活記
    呼麥近幾年發展態勢如何?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傳承和發展呼麥?只有男生才可以學呼麥?學習呼麥需要注意什麼?……想知道這些答案,首先讓我們從5月28日晚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舉辦的呼麥培訓匯報演出談起。自2009年蒙古族呼麥成功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起,內蒙古幾乎每年都要舉辦一兩次這樣規模的呼麥培訓班,有力地推動著內蒙古呼麥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哨音呼麥 回歸內蒙古 有關呼麥的產生,蒙古人有兩種奇特說法:
  • ...貴州民族蠟染藝術大師楊正華:傳統與現代相結合 發揚民族文化自信
    【千年之變·新時代貴州人】貴州民族蠟染藝術大師楊正華:傳統與現代相結合 發揚民族文化自信 2020-10-28 15: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Myu sharot 發揚民族文化
    Myu sharot  發揚民族文化Tingnang a mung hpe makop nga ga.共同傳承發揚自己的文化吧Tingnang a myu hpe sharot shagrau makop maga tsora nga ga yo.讚美熱愛自己的民族喲Tingnang a mung hpe makop nga ga.
  • 松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圖典(四十六)蒙古族服飾
    蒙古族服飾是中國北方民族服裝的一個大系,代表著蒙古族人民生活的要素,也是蒙古族人民文明的標誌。蒙古族服飾不僅滿足蒙古族人民物質生活需要外,還代表著蒙古族文化,是蒙古民族文化取向和審美情趣的生動展現。郭爾羅斯是蒙古族的古部落之一,服飾的歷史與蒙古族民族歷史和部落的生產、生活發展密切相關。
  • 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民族音樂傳承班
    如,遠古時期的薩滿歌舞、短篇英雄史詩等,另外在今天的安代歌舞當中可以發現古代「集體踏歌」的孑遺;今天流傳的蟒古思因•烏力格爾則是遠古短篇英雄史詩的發展形態。以長調、長篇英雄史詩為代表等草原音樂體裁至今仍然鮮活地存承於科爾沁民間。而清代中葉以來產生的敘事民歌、胡仁•烏力格爾、好來寶、四胡音樂是蒙古族傳統音樂近代風格的典型標誌。其次,多民族文化元素的混融。
  • 民族的音樂精華,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絢爛文化
    我國有55個少數民族,都能唱歌跳舞,都擁有著自己民族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極具民族特色的音樂。早在四千年前,由黃河和長江流域匯合就有華夏音樂,就體現出不斷吸收周邊民族的音樂精華。同時又不斷和少數民族音樂靈魂融合,發生劇烈的靈魂碰撞,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絢爛文化。
  • 2020中華體育文化優秀項目名單發布
    2020中國體育文化博覽會 中國體育旅遊博覽會於12月21日-23日在網上成功舉辦。展會首次開展「中華體育文化優秀項目推介」活動,旨在傳承中華傳統體育文化,推進傳統體育項目文化的挖掘和保護,促進傳統體育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 繼承發揚愛國主義 做新時代的追夢人
    廣大青年幹部要努力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全面提高自身的科學文化水平和綜合素質,練就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的真本領。通過不斷錘鍊品德修為,追求高境界、高品位的人生,推動中國朝著現代化強國邁進。唯有志在四方、奮鬥無悔,把「愛國」二字刻寫在心間、落實於行動,才能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書寫精彩人生。
  • 【中國民族音樂賞析--拉奏樂器篇】馬頭琴
    馬頭琴是中國少數民族蒙古族的拉弦樂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馬頭而得名。馬頭琴的歷史悠久,從唐宋時期拉弦樂器奚琴發展演變而來。蒙古語稱「潮爾」。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馬頭形狀的琴柄,長約一米,有兩根弦,共鳴箱呈梯形,聲音圓潤,低回宛轉,音量較弱,為蒙古族人民喜愛的樂器。2006年5月20日,蒙古族馬頭琴音樂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4月,蒙古族馬頭琴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布林為蒙古馬頭琴繼承人。
  • 【十九大 理論新視野】在堅定文化自信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精神的延續,而優秀的傳統文化更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文化與精神層面的集中表達,具有深遠的意義。在我國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形成了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它們是我國珍貴的文化寶藏。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離不開文化自信,以及對文化價值的高度認同和踐行。將其與現代化相融合,能夠發揮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力量,不斷提升我國國民文化素質和我國文化軟實力。
  • 「文化中旗」旗烏力格爾廳重新開放 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旗烏力格爾廳重新開放 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因疫情影響,備受人們喜愛的烏力格爾廳關停了半年多,7月18日,重新開放,讓烏力格爾民間藝人重回久別的講臺,讓喜愛聽書的聽眾找回現場聽書的悠閒。烏力格爾民間藝人洪亮的嗓音、豐富的語言、多變的曲調、描繪形象的說唱為前來烏力格爾廳聽書的廣大觀眾送上一場蒙古族特色文化大餐。旗文化館館長韓寶力格說:「我們的烏力格爾廳以前一直向群眾免費開放,但是今年因為疫情防控閉廳半年多。為了豐富廣大群眾的文化生活,近日,我們烏力格爾廳重新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