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用點滴積累增強村民幸福感|貴定縣德新鎮蓮花村第...

2020-12-22 天眼新聞

我叫韋玉軍,是貴定縣綜合執法局工作人員。2017年8月,在縣委統一安排部署下,我被縣綜合執法局選派到德新鎮蓮花村擔任第一書記和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組長。

駐村後,我按照「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的要求,緊緊圍繞「一宣六幫」駐村職責,入農戶、下田地,抓黨建、促脫貧,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第一書記」為民愛民、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的情懷。   蓮花村,是德新鎮北部的一個小山村,耕地面積少,也沒有較成規模的種植業,村民年均收入在貴定縣處於較低水平。起初的駐村工作讓我不知該從什麼地方入手。於是,我想先摸清情況,聽聽老百姓怎麼說。

韋玉軍(右)到農戶家中走訪,了解村民生活等情況

來到蓮花村的第一天,我就帶著礦泉水、工作記錄本,進村入戶,調研村情民意。在不到兩個月時間裡,挨家挨戶走遍了8個村民組,調查摸底360人次,為全村136戶貧困農戶建檔立卡,雖然鞋子走壞了,腳也磨破了,但心卻踏實了。  走訪中,也讓我感受到,作為基層農村第一書記和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組長,工作環境和對象發生了變化,身上的壓力變大了,責任也更加重大。   在脫貧攻堅繁重的工作中,我白天入戶走訪和開展各項工作,晚上便整理各種資料。因駐村幹部年齡大、村幹部不懂電腦,所以我也將電子資料工作欣然接收。

韋玉軍(左二)通過幫扶政策,助村民發展養殖業。

我經常對自己說,要對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摸清摸準、心中有數,及時向村民了解對村「兩委」及村內各項事務的意見建議,才能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更好地做好農村工作。  2018年5月的一天,蓮花村老王田組村民王小獻打電話給我,委屈地說她愛人去世後,家裡3人的低保被取消了。   知曉情況後,我立即向德新鎮工作人員核實該戶低保情況,並回復王小獻,告知她家低保沒有取消,只是她愛人的低保因死亡被取消,低保費發在了老存摺上,下個月再發到新摺子裡。

韋玉軍(右四)組織村民召開院壩會共謀發展之路

雖然只是一件小事,但對村民來說卻是他們關心的大事。駐村中,我常常告訴自己,只有從小事做起,才能在點滴累積中不斷幫助村民,提高他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虞思滔

編輯 劉詩雅

編審 王璐瑤 楊韜

相關焦點

  • 「我的脫貧故事」我成了村裡的脫貧「樣本」丨貴定縣德新鎮光明村...
    我叫楊勝福,是貴州省黔南州貴定縣德新鎮光明村的村民。今年已是64歲,家中只有我一個人。以前因貧失志,但在駐村幹部這幾年的幫扶下,如今,我成了村裡貧困戶效仿的脫貧「樣本」。三年前,我的日子過得非常困難,可以說是家徒四壁。
  • 「我的扶貧故事」一點一滴去做,脫貧目標就會實現|貴定縣德新鎮高...
    我叫母先燦,是貴定縣交通運輸局一名工作人員。2018年5月,我被選派到貴定縣德新鎮高梘壩村參加駐村工作,負責該村高梘坪二組、秤砣巖組的幫扶工作。母先燦到村民家中走訪,宣傳相關扶貧政策我幫扶的兩個組從前以傳統種植業為主,缺少致富門路,村民普遍比較貧困。駐村後我便從走訪開始,了解農戶基本信息。
  • 「我的扶貧故事」以村為家,扎紮實實工作在脫貧一線|貴定縣德新鎮...
    我叫嚴華,2017年7月,受貴州省黔南州菸草系統黨組委派到貴定縣德新鎮高梘壩村,開展同步小康駐村幫扶工作。  嚴華(右)在田間地頭幫助貧困戶進行秋冬種生產駐村期間,我無數次深入村組和田間地頭和農戶家中,通過召開群眾會、院壩會、宣講會,開展多種形式的「智志雙扶」思想扶貧扶強和感恩教育,讓群眾傳統落後的生產生活觀念得到很大改變,激發了群眾的內生動力。
  • 「我的扶貧故事」你的健康是我最深的牽掛|貴定縣新鋪幼兒園教師黃飛
    我叫黃飛,是貴定縣新鋪幼兒園的一名幼兒教師,也是德新鎮新鋪村對門坡組精準扶貧大家訪教師。從2018年秋季學期開始,我包保幫扶新鋪村對門坡45戶農戶,其中6戶是建檔立卡,全組有在校生28名,其中7名是貧困學生。大家訪的目的,就是在脫貧攻堅的路上,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坐到教室,都能讀書。
  • 《我的扶貧故事》指導縣黃飛:你的健康是我最關心的
    我叫黃飛,是貴定縣新鋪幼兒園的一名幼兒教師,也是德新鎮新鋪村對門坡組精準扶貧大家訪教師。從2018年秋季學期開始,我包保幫扶新鋪村對門坡45戶農戶,其中6戶是建檔立卡,全組有在校生28名,其中7名是貧困學生。
  • ...真情駐苗寨 攜手共圓小康夢|貴定縣德新鎮喇亞村駐村幹部王德林
    我叫王德林,2018年5月,我來到貴州黔南州貴定縣德新鎮喇亞村擔任駐村工作隊隊員。喇亞村,是一個苗族聚居的村寨,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大部分村民都沒有文化。而且很多人都外出務工,在家的基本上都是老、弱、病、殘,這給我的走訪帶來了不少困難。
  • 「我的扶貧故事」簡單的事情重複做 重複的事情用心做|貴定縣昌...
    我叫陸其丹,是貴州昌明經濟開發區招商引資局的一名工作員。2018年5月,我作為全縣2000餘名下沉幹部之一駐紮在貴定縣昌明鎮秀河村,負責包保該村的(di)樂組38戶,155人,其中貧困戶5戶17人。陸其丹走訪留守老人還記得剛開始到寨子裡接觸老百姓的時候,屢屢碰壁,村民們也對我來駐村心懷質疑,但我仍舊耐心地跟他們解釋精準扶貧的相關政策。  2018年6月初月,我和同事走訪我包保的貧困戶趙光亞戶。該戶居住在半山腰上,要經過一段崎嶇的山路才能走到家。
  • 「我的扶貧故事」用苦幹實幹繪出精彩人生|貴定縣昌明鎮新安村駐村...
    我叫柏雲,2019年8月,根據工作安排,我來到貴州黔南州貴定縣昌明鎮新安村開展駐村工作。這一年多來,有付出有收穫,要問我的感受,那就是不虛此行。「新安村冷水寨」是開過壩壩會的荷花池邊,是村民洗衣服的水井,是阡陌縱橫的農田。
  • 「我的扶貧故事」茶花村是我的第二故鄉,村民是我的親人丨赫章縣輔...
    我叫陳松,赫章縣統計局幹部,2018年7月,我秉著「以扶貧為己任,視群眾為親人」工作態度,來到深度貧困村輔處鄉茶花村任第一書記,開始了我的駐村幫扶工作。  用心用情幫扶,換來群眾認可。2019年12月26日,我打電話給吳長清宣傳就業政策,他用微弱的聲音告訴我,他從樓上摔下來了,我立即趕到他家,幫他聯繫車、聯繫醫院,抬他上車,他特別感動,後來每次到他家,對我特別熱情,一個勁的感謝我,總要做飯給我吃。
  • 「我的扶貧故事」把勁使到老百姓心坎上|獨山縣影山鎮友芝村第一...
    我的扶貧工作成績得到了群眾認可、組織肯定,2020年6月被省委授予「全省脫貧攻堅優秀村第一書記」榮譽稱號,2020年7月被黔南州委評為「全州脫貧攻堅優秀黨務工作者」。幫群眾搶收稻穀我的工作能力是在脫貧戰場上錘鍊出來的,2018年3月26日到獨山縣影山鎮友芝村任駐村第一書記時,我完全是扶貧工作的「小白」。之前在公安戰線幹了二十多年,退伍後就一直在黔南州公安局工作,沒有農村生活經歷,沒有扶貧工作經驗。
  • 「我的扶貧故事」用真心換真誠 用真誠換滿意|劍河縣革東鎮五岔村...
    五岔村位於劍河縣革東鎮西北部,全村5個自然寨轄12個村民小組,屬深度貧困村,全村529戶2095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49戶598人,脫貧攻堅任務艱巨。進村後,因為村子大、貧困發生率高等諸多因素,扶貧工作從哪兒入手,我很迷茫。
  • ...故事」我與村民從陌生變成了親人|貴定縣雲霧鎮平伐村駐村工作...
    我叫侯芸,是貴定縣雲霧鎮平伐村駐村工作隊隊員。晃眼間,我已加入脫貧攻堅戰兩年五個月了。一路走來,有艱辛的汗水也有無奈的淚水,如今,都化為自己內心最厚實的寶貴經驗和美好回憶。2018年6月,產假歸來的我義無反顧地加入到駐村的大軍中,從未接觸過群眾工作的我,頓時倍感壓力。
  • 「我的扶貧故事」讓村民們感受到滿滿的幸福丨桐梓縣高橋鎮周市...
    我叫張再波,是遵義市桐梓縣文體旅遊局幹部,2018年3月到桐梓縣高橋鎮周市社區任第一書記。周市社區有10個村民組,全村1100戶4428人 。剛到社區,我就聽說社區黨支部2018年被納入軟弱渙散村管理。
  • 「我的扶貧故事」讓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貴定縣盤江鎮新沿...
    我叫申昌貴,2018年5月,我來到貴州省黔南州貴定縣盤江鎮新沿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擔任新沿村駐村幫扶幹部,主要負責該村老戶莊組64戶236人的包保任務。新沿村老戶莊組是一個較為偏遠的自然寨,大部分人家因自然條件惡劣難以生存都出去外地居住,只有22戶貧困戶在原地居住。
  • 「我的扶貧故事」我用真情換來村民的信任丨六枝特區月亮河鄉大壩...
    那麼,我如何帶領66人的扶貧隊伍開展工作呢?   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將全村幫扶人員分成基礎設施建設、教育、醫療及環境整治等專班,在六枝特區檔案館的支持及全體幫扶人員的努力下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白天,我與扶貧工作隊隊員在各村民組組織實施各類扶貧項目;夜幕降臨,我便進寨入戶或召開院壩會,與農戶促膝談心,向村民宣傳黨和政府的惠農政策,了解社情民意,回答村民提出的各種疑問……韋仕蘭(左二)與扶貧隊員一起晚上同村民交心談心張發明張發喜兄弟倆父母早已病故,他們在外打拼並分別結婚生子,然而家中原居房屋搖搖欲墜
  • 「我的扶貧故事」全心全意做好「文軍扶貧」聯絡員丨荔波縣洪江村...
    看望慰問重病貧困戶(中)2019年1月,我來到黔南州荔波縣,任朝陽鎮洪江村第一書記。到洪江後,我堅定理想信念,堅守「文軍扶貧」路子,積極呼籲社會各類「文軍」關注洪江、關愛洪江,紮根當地全心全力辦實事。  鞏固扶貧成效 文軍助力脫貧  雖然洪江村在2018年底脫貧出列,但底子薄,脫貧攻堅任務依然艱巨,我藉助自己多年在教育系統工作中積累的知識,充分利用「文軍」優勢,鞏固扶貧成效。  開展就業扶貧。
  • 【我的扶貧故事】饒昭津:把村當家 把村民當家人
    【我的扶貧故事】饒昭津:把村當家 把村民當家人 2020-12-07 17: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產業扶貧築富路 南沙打造精準扶貧新模式
    產業脫貧是貧困地區脫貧的直接有效辦法,也是增強造血功能的長久之計。11月中旬,深入至南沙對口幫扶的貴州省惠水縣、龍裡縣、貴定縣、畢節市金海湖新區,以及梅州市蕉嶺縣、平遠縣六地,與基層工作的駐村第一書記、貧困戶等人物深入溝通,記錄下六地在脫貧攻堅收官戰中的真實故事以及產業扶貧最新成果。
  • 「我的扶貧故事」我成了村民眼中的「百事通」丨三穗縣雪洞鎮巖門...
    我叫宋德浩,是黔東南自治州三穗縣雪洞鎮扶貧工作站的一名工作人員。2019年,我受組織委派,前往雪洞鎮巖門村擔任駐村網格員。對於這個新身份,我內心十分忐忑,無數遍自問自己,能否做好?在這一年的工作中,我現在能給一個肯定的回答:我能!我所負責的是巖門村的水平組和下坪組,一共有39戶137人。 為了能夠儘快了解村民村情,我足足花了28天的時間來了解每戶人家的人口數量、家庭情況、收入來源、身體狀況、家有幾頭牲畜等,然後一一記錄在本子上。
  • 「我的扶貧故事」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丨赫章縣水塘堡鄉新民社區第...
    我叫甘桂花,是畢節市赫章縣水塘堡鄉新民社區第一書記。   我到任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民情,找準工作的切入點。針對這種思想狀況,我決定從精神扶貧入手,把扶貧的著力點放在扶志和扶智上。一方面,利用農民講習所這個陣地,召開社區幹部、組幹部和黨員會議,大力宣傳黨的精準扶貧政策,號召居民發揮主觀能動性,發揮扶貧主力軍作用。另一方面引導村民外出務工,不能外出的上公益專崗、向林業局申請護林員等措施,引導居民樹立精準脫貧一靠自己二靠政策三靠幫扶的思想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