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區司令顧祝同,心生毒計,欲借日軍之刀殺新四軍,結果出人意料

2020-12-26 騰訊網

新四軍於1938年初編成後,被劃歸第三戰區戰鬥序列,軍部移駐皖南雲嶺。雖然名義上達成了合作抗日的共識,但蔣軍卻總想將新四軍困於皖南狹窄之地,限制其發展。不過,新四軍第1、第2支隊卻想辦法,繞開了蔣軍對新四軍施加的諸多限制,先後挺進蘇南,開創了江南抗戰新局面,自身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面對既成事實,惱羞成怒的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心生一計,下令調新四軍1個支隊前往青弋江,接替蔣軍防務,與日軍正面硬碰硬。這一招確實毒辣,新四軍若不遵從,便會給人「不遵軍令、擅自行動,破壞抗戰大局」的口實。可打陣地戰並非兵少力弱、裝備極差的新四軍之所長,蔣軍希望借日軍之手,消耗乃至消滅我軍的意圖昭然若揭。

新四軍政委項英思前想後,最終將這個棘手的任務交給了第3支隊。該支隊是由閩北、閩東紅軍遊擊隊編成,由新四軍參謀長張雲逸兼任支隊司令,副司令是譚震林。所轄的第5團由閩北遊擊隊編成,團長饒守坤,副團長曾昭銘。第6團由閩東紅軍遊擊隊及閩西遊擊隊一部編成,團長葉飛,副團長吳焜。兩個團加起來只有約2000人左右,尚不及蔣軍1個團人數,裝備更是沒法比。

顧祝同給新四軍指定的接防陣地,夾在蔣軍144師和98師之間,為湖沼地帶,水系河網如蜘蛛網般密集,日軍汽船往來自由,對防禦十分不利。張雲逸、譚震林勘察地形後,決心採用運動防禦,只在正面配置小部兵力守要點,將支隊主力配置在側後,以便對突入之敵實施側擊和反突擊。具體部署是:6團3營位於夫子決、上楊杵、馬家園、十甲村一線,擔任正面防禦,營部設在十甲村。支隊部率5團2營進駐西河鎮。5團3營7連、9連位於主陣地左側,8連位於主陣地右翼。5團1營、6團2營為支隊預備隊,配置在蒲橋、青弋江一線。

第3支隊是1938年10月中旬進入青弋江防禦陣地的。當時,正在進行「武漢攻略戰」的侵華日軍華中派遣軍,為掩護長江航運,分出部分兵力,打算攻佔大青、青陽,以解除中國軍隊沿江炮兵對其長江補給線的威脅。為配合其在銅陵、大通沿江的「掃蕩」,駐灣沚的日軍改守為攻,打算向青弋江進犯,以牽制、分散中國軍隊的兵力。

10月30日,駐灣址日軍出動一個約500人的步兵、騎兵混編大隊,兵分三路,向新四軍第3支隊防區內的紅錫鎮發起進攻。其中,第一路由芳山由芳山渡河,經灘頭,攻紅花鋪;第二路由芳山向紅錫鎮進攻;第三路由崔山頭經姚王渡向紅錫鎮進攻。

當天早晨6時許,我6團3營8連前哨班在清水潭地區與來犯日軍接觸。這個班以2人受傷的代價,遲滯該敵約1小時,為我軍調整部署爭取了時間。為減少不必要的傷亡,該班隨後按戰前預案放棄清水潭,轉移至主陣地。8時許,八連指導員率1個班兵力增援往紅花鋪。該班進至陶家附近時,與從紅花鋪退回的1個班相遇。2個班決定兵合一處,重返紅花鋪,力爭遲滯日軍渡河速度。由於敵眾力量懸殊,這兩個班與日軍激戰約1小時,雖斃傷敵10餘人,但自己也蒙受了傷亡殆盡的損失。

11月3日,日軍又增兵400餘人,和先前進攻我是青弋江陣地之敵又重新劃分了戰鬥編組,改為四路圍攻我馬家園、十甲村等地。其中,第1路主力由紅花鋪、姚王襯向十甲村進攻,這路敵軍中的炮兵在跑馬山放列,猛烈炮擊馬家園、十甲村,掩護步兵進攻。

第2路主力由紅花鋪經清水譚,進攻攻十甲村東面的倉裡十甲村,一部分兵力直撲十甲村,打算得手後再繼續向馬家園進攻。第3路日軍從紅花鋪出發,經灘頭進攻夏高橋。第4路日軍從芳山出發,經蝦魚溝進攻夫子決。

我第3支隊駐清水譚、夏高橋的守備部隊與強敵激戰約2小時後,主動放棄陣地撤回陶村。位於右側翼的5團8連為拉平防線,也奉命撤董村。日軍隨後進攻陶村,與6團3營9連展開激戰。久攻不下的日軍隨後呼叫增援,而9連則趕在增援之敵趕到前向西撤離陶村。此後,日軍又先後攻佔了馬家園和三甲村。直到此時,第3支隊主力才對敵施行猛烈的側翼反擊。日軍因戰線拉得過長,兵力分散,便收縮回紅花鋪、紅錫鎮兩地,3支隊得以收復馬家園。

11月4日天剛蒙蒙亮,和3支隊5團參謀長桂蓬洲率該團3營,經崔山頭向駐守紅楊樹之敵發起反擊,全殲日軍1個小隊。幾乎與此同時,5團2個小分隊分別襲擊了灣沚和九裡山。不明就裡的日軍以為新四軍意在乘虛端其老巢,便急令外出進攻的各路日軍部隊立即回援。到當天下午,新四軍第3支隊青弋江防禦陣地又恢復到了戰前態勢。

據統計,10月30日、11月3日、4日的戰鬥中,新四軍第3支隊總計傷亡33人,斃傷來犯的日偽軍百餘人。青弋江一帶群眾見新四軍如此神勇,自發募集了3000餘元錢慰問第3支隊。顧祝同接到新四軍軍部上報的青弋江防禦戰戰鬥詳報後,連稱:「沒想到,沒想到!」

相關焦點

  • 戰區司令顧祝同,心生毒計,借日軍之刀殺新四軍,結果出人意料
    作者:忘情 新四軍於1938年初編成後,被劃歸第三戰區戰鬥序列,軍部移駐皖南雲嶺。雖然名義上達成了合作抗日的共識,但蔣軍卻總想將新四軍困於皖南狹窄之地,限制其發展。
  • 新四軍三個團擊退五千日軍進攻,顧祝同得到消息,連說三個「不」
    新四軍在敵後建立抗日根據地,一直處於艱難困苦而又複雜的環境中,既要面對日偽軍的反覆「掃蕩」,還要面對國民黨頑軍的摩擦。新四軍三個團曾擊退五千日軍的進攻,顧祝同得到消息後,卻連說三個「不」。1940年3月30日,汪精衛偽政府在南京成立。
  • 國民黨幾大戰區司令長官名號很響
    1937年蔣介石劃分五大戰區作戰序列第一戰區包括河北、山東北邊地區,蔣介石兼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第二戰區由晉察綏地區組成,山西王閻錫山擔任司令長官,其中第十八集團軍,也就是我們的八路軍屬於第二戰區戰鬥序列。第三戰區由蔣介石的把兄弟倒戈將軍馮玉祥擔任司令長官,負責京滬杭地區的安危。
  • 大抗戰-208 國軍抗戰名將(73)顧祝同
    1929年1月,蔣介石借「統一告成」,提出「編遣」,以削奪地方軍事實力派。        自此,蔣與各派軍事集團的矛盾日益激化,釀爆了長達五年之久的國民黨新軍閥混戰。3月,蔣桂戰爭爆發,蔣介石在分化收買同時,調動重兵壓境。顧祝同奉令率軍由蚌埠西上武漢。4月蔣桂戰爭結束,蔣介石控制兩湖,顧祝同受派接替魯滌平,任武漢衛戍司令長官。
  • 抗戰後期,十個戰區的司令長官都有誰,他們最終的結局如何
    上海失陷後,他奉令將第三戰區的一部兵力調至南京,歸南京衛戍司令長官唐生智指揮,組織南京保衛戰,然後其主力又繼續向蕪湖、宣城方向轉進。南京失陷後,顧祝同升任第三戰區司令長官兼江蘇省主席,由於該戰區一直處在日軍和汪偽軍的包圍中作戰,顧祝同所部的作用就是為了牽制日軍,以便配合其他正面戰場上的對日作戰。1987年1月17日,顧祝同在臺北逝世,享年94歲。
  • 抗日戰爭浙贛會戰,國軍缺乏可戰之兵,日軍主力為何卻損失慘重?
    日本軍部經過調查後發現,民國政府在浙江衢州修建了大型機場,以此作為美軍轟炸機的降落點,因而衢州機場就成了日軍高層的欲除之而後快的眼中之釘。衢州屬於國軍第三戰區統轄範圍,戰區司令長官是黃埔系元老顧祝同,但是第三戰區所轄部隊卻全是戰鬥力相對較弱的地方系雜牌軍。
  • 意外發生的浙贛會戰卻使日軍入侵川陝的計劃被迫中止
    顧祝同在擔任第三戰區司令長官期間,除了跟新四軍搞摩擦比較在行以外,就沒跟日本人打過幾場像樣的仗。日寇駐華東的第13軍也確實對缺乏戰略價值(至少在他們看來)的閩浙贛山區沒有興趣,正面抗日戰場八年中,雙方唯一的一次大型戰役「浙贛會戰」,顧祝同卻是打得亂七八糟,然而卻有意外收穫。
  • 顧祝同蓄謀製造皖南事變的詳情細節
    計右有東北軍的一〇八師(師長戎紀五),後有「中央軍」的五十二師(師長劉秉哲),左有川軍一四四師(師長唐明昭)和一四五師(師長孟浩然);蔣軍兵力已不下四萬之眾。 該年10月下旬,顧祝同在接到何應欽、白崇禧「皓電」後的第二天,即在長官部例行的匯報會上,指定我擬出調集兵力的計劃。當時顧祝同指示說:「新四軍要渡過長江,困難不少。
  • 陸軍一級上將,顧祝同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再送司令長官閱。以後又見到有關九戰區(時薛嶽任司令長官)的人事調動,也來電徵詢他的意見。我同黃百韜私誼較篤,背後無話不說,便問其原因。黃說:何應欽、顧祝同、俞飛鵬、錢大鈞等這些人都是蔣的私黨,他們能操縱人事,其他司令長官,白崇禧有很高地位卻無人事權,軍長以上的人事調動,除陳誠外,沒有顧、何的同意,其他司令長官是保不準的。
  • 八年抗戰時期,擔任過戰區司令長官的國軍將領,都有誰?
    因此,閻錫山也成為抗戰時期,唯一一位在一個戰區,能夠擔任這麼長時間的司令長官。第三戰區也是在抗戰爆發後成立的,管轄之地江蘇、浙江,司令長官蔣介石,馮玉祥都擔任過第三戰區司令長官。然而在1939年,第三戰局發生了改變,管轄之地浙江、福建、江蘇及安徽南部地區。而司令長官也換成由顧祝同擔任,直到抗戰結束。
  • 新四軍遭到國軍圍剿,此司令略施一計,重創國軍,敵軍長慘遭撤職
    抗戰勝利後,國軍和八路軍都十分繁忙,搶著去接收日軍受降,這時,雖然戰鬥的號角還未吹響,但私底下的較量已經展開,蔣介石已經在著手準備對八路軍武裝力量動手,尤其是在長江一線的新四軍,被蔣介石視為眼中釘肉中刺,非要將其消滅不可。
  • 解讀:顧祝同之子顧福生現任何職?
    抗戰時任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南京失陷後,第三戰區的部隊,一直處在日軍和汪偽軍的包圍中作戰。顧祝同採取穩定內部,保存實力,持久防禦的方針,以在控制中央軍的同時,和各雜牌軍巧於周旋,借力而用。並在徐州會戰、武漢會戰及其以後對日軍發動的皖南冬季攻勢、淞滬皖邊區作戰、協力福州攻略戰、蕭山諸暨戰役、閩海戰役、浙東戰役和策應長沙會戰等各戰役中,指揮所部打擊、牽制了一定的日軍,有力的配合了各戰場的對日作戰。1945年1月,顧祝同升任軍事委員會贛州行轅(後改東南行轅)主任,指揮第七、第九兩戰區,同時兼第三戰區司令長官。
  • 《我的兄弟叫順溜》:從偽軍司令到國軍師長,這才是真正的求生欲
    只要槍聲傳到坂田耳朵裡,我們這裡不就有新四軍了嗎?《我的兄弟叫順溜》【論求生欲,只服《我的兄弟叫順溜》的偽軍司令吳大疤拉吳雄飛】 求生欲近幾年成了網上最火的流行詞,但凡男生對異性朋友提出的各種送命題的拷問,都能機智應對的,都稱之求生欲很強。說到求生欲,有一位高人真正讓人不服不行,他就是電視劇《我的兄弟叫順溜》中的偽軍司令吳雄飛。
  • 被陳毅,粟裕將軍打敗的顧祝同子女現在如何?個個身價不菲
    1947年3月,國民黨組成的陸軍總司令徐州司令部,以顧祝同指揮原徐州、鄭州兩綏署兵力兩個機動兵團及兩個「綏靖」區部隊,共60個旅45萬餘人,採取密集靠攏、逐步推進的戰術,企圖消滅華東野戰軍於沂蒙山區。當年在江西、蘇中時的老對手、華野正副司令陳毅、粟裕將軍採取挖心戰術,於5月底。
  • 他曾是我軍頭號死敵,策劃消滅新四軍,晚年頓悟後遁入空門
    那時,國民黨軍隊圍攻新四軍9000多人,大部分英勇犧牲,新四軍最高領導層:軍長葉挺被俘,政委項英,參謀長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國平全部遇難。那誰是此次事件最直接的兇手呢?此人名叫上官雲相,曾任第32集團軍總司令,皖南事變前線總司令。上官雲相為山東濟南人,十八歲時考入保定軍校。有趣的是,新四軍軍長葉挺也是保定軍校畢業,與官雲相是同班同學。
  • 蔣介石的五虎上將,為何在抗戰時期都能夠擔任,戰區司令長官
    因此在抗戰爆發後,劉峙擔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這個戰區原來司令長官,是由李宗仁擔任,但蔣介石怕他一天天壯大,所以就把他調走了。在抗戰一爆發他就擔任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其實也就是正職,因為蔣介石根本沒有在第三戰區安排司令長官。所有大事小事都是他一人說了算,而且顧祝同在抗戰時期一直擔任第三戰區司令長官,直到解放戰爭爆發後才調任陸軍總司令,總參謀長職位。可見蔣介石對他的器重程度,非同一般。
  • 抗戰初期,國民政府劃分了幾個戰區,各戰區的首任司令長官是誰?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為了應對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中國境內所規劃的軍事部署戰區進行劃分。初期劃分了5個戰區,每個戰區的首任司令官都是當時響噹噹的人物,下面咱們就來簡單回顧下。 第一戰區司令 由蔣介石擔任,戰區主要包括河北及魯北地區,下轄第一、二、十四集團軍。
  • 抗戰初期首次劃分的五大戰區,首任司令長官都有誰,下轄多少部隊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為了能夠有效適應戰爭形勢,國民政府將南北戰場劃分為了五個戰區,並把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整為最高統帥部,蔣介石為委員長,負責統一指揮全國陸、海、空軍對日作戰,程潛為參謀總長。
  • 揭秘:抗戰時期國軍六大戰區司令長官都有誰?看看你認識幾個
    第1戰區司令長官:程潛 歷任國民革命軍第六軍軍長、第一戰區司令長官、湖南綏靖公署主任兼省政府主席等職。解放戰爭後期,在長沙宣布和平起義。新中國成立後,曾任民革中央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湖南省省長。1968年4月5日在北京病逝。 第2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