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上海援鄂醫療隊領隊鄭軍華: 重症患者治療已經積累一些經驗

2020-12-16 新民周刊

作者|周 潔


攝影|董天曄


  2月4日下午,《新民周刊》連線了正在一線的第一批上海援鄂醫療隊領隊、臨時黨總支書記、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鄭軍華,了解第一批上海援鄂醫療隊在武漢金銀潭醫院的具體情況,也澄清了現在社會上的對於醫療隊安全保障的關切。

  鄭軍華表示,醫療隊經過十多天的磨合,已經達到了基本默契,也形成了團隊精神,目前每個人都在努力地工作,希望更多更好地治療好病人,並降低死亡率。其中醫務人員的防護工作是第一重要的,因為只有醫務人員健康,才能救治更多的病人,他希望每個人都能安安全全地來,安安全全地返回上海。

  《新民周刊》:第一批上海援鄂醫療隊奔赴武漢已經將近兩周時間了,我們對於疾病的認識、救治的策略,是不是有了一些經驗?

  鄭軍華:我們是除夕夜裡出發的,到今天(2月4日)差不多已經12天了。我們到了以後,全體隊員都經受了很大的考驗,尤其是要克服內心的恐懼。但是經過十幾天的工作,醫護人員對於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已經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也積累了一些經驗。我們的醫療隊負責金銀潭醫院北二樓和北三樓兩個病區60餘位病人,截至2月4日,已經有4例治癒出院。

  目前一線臨床治療的病人,我們每天都會分析所有的臨床資料來決定我們的治療方案。從現在來看,重症的病人大概是在10%-20%的比例,國家衛健委的數據顯示,全國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率是2.1%,武漢的數據高一些,是4.9%。80%的病人只要「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都可以取得一個非常好的治療效果。

  對於確診的病人來說,首先是要增強他的免疫力;其次是做一些對症的治療。在藥物的選擇上目前有一些新的方案,但是否有效還需要進一步的臨床的詢證醫學證據,我們也在進一步觀察。

  另外,我們的醫療隊目前救治的都是危重病人,有一個非常顯著的表現,就是肺部受損明顯、有明顯的低氧血症,呼吸衰竭和伴多器官功能衰竭。我們會根據病人的病情——缺氧情況、呼吸衰竭的嚴重度來採取不同的呼吸支持的方法,包括鼻導管吸氧、高流量氧氣治療、氣管插管、呼吸機、無創呼吸機、有創呼吸機甚至是肺復張或體外膜肺氧合(ECMO)等。

  《新民周刊》:目前金銀潭醫院醫療力量夠嗎?

  鄭軍華:金銀潭醫院目前是集中收治危重病人最多的醫院,也集合了目前國內呼吸科、重症醫學科的各路專家和精英,我們有三支各地來支援的醫療隊,包括上海醫療隊、北京醫療隊、福建醫療隊(接替陸軍軍醫大學醫療隊),同時有來自於武漢人民醫院、同濟醫院和協和醫院,還有國家級重症治療專家組。

  我們共同來面對這個疾病,參與治療。隨著目前國家院士級專家還有各種行業內專家對於新型冠狀病毒的認識不斷加深,我們能夠更好地掌握防控的特點,不斷地了解這個疾病。李蘭娟院士對於危重病人治療提出的「四抗二平衡」的救治方案和國家第五版診療指南,我們也在學習和落實之中。而我們醫療隊在臨床上的一些有關核酸檢測的轉陰特點和變化,也對我們治療病人和判斷病情,更好地做好防控工作提供了借鑑。比如對於易感人群的判斷,以前可能普遍認為是年紀大的,合併多種基礎疾病的人為主,但現在相應增加了兒童和孕婦。

  目前,武漢市政府也對「四類人員」分類集中收治和隔離,特別是方艙醫院的建設,相比於居家隔離,我相信對於疾病控制是能起到更積極的效果。畢竟大多數家庭對於疾病防控的醫學知識並不是非常了解,特別是防疫方面的消毒知識有限,所以武漢市的這一措施應當會對疫情發展起到關鍵作用。

  《新民周刊》:目前後勤服務保障跟得上嗎?

  鄭軍華:我們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進駐武漢金銀潭醫院後,湖北省、武漢市、東西湖區和醫院非常關心我們醫療隊員,省指揮部對做好援鄂醫療隊服務保障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湖北省委、省政府領導看望慰問了我們的醫療隊員,武漢市安排了東西湖區常務副區長作為我們第一批醫療隊聯絡員,金銀潭醫院也在多方協調幫忙落實生活、工作物資,各方在住宿、生活、通勤、安全等方面為我們提供了全方位的後勤服務保障,我們很滿意。

  在這裡,我要藉助媒體朋友澄清一件事,近段時間一封「求援信」在朋友圈中廣為流傳,稱上海醫療隊物資匱乏。這完全是謠言,上海醫療隊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上海市政府十分關心援鄂醫療隊的物資保障,也正調配物資滿足醫療隊的急需,到目前為止還是得到保障的,並沒有外界所描述的情況發生。

  《新民周刊》:目前我們醫療隊的醫護人員們工作狀態怎麼樣?如何保證他們能夠長期高效地工作?

  鄭軍華:我們的醫療隊對於疾病的治療,正在不斷積累經驗,我們也在不斷改善我們的流程,找差距,補短板,持續改進。我們要認識到疫情是有長期性、複雜性和嚴峻性的,我們也要充分地保護我們醫護人員,有精力和體力去面對這樣的挑戰。

  1月27日上海市衛健委為我們補充了50名護理成員,其中35名抽調到了金銀潭醫院其他病區,另外15名納入了我們的一體化管理,負責兩個病區的輪轉。因為病區裡沒有護工,我們的護士不僅需要負責醫學護理,還需要做生活護理。所以在我們護理力量有所增加的情況下,把第一線最辛苦的護士崗位的工作時間,調整到了4小時一班,希望在這樣的調整後,醫護人員能夠上得了戰場,也能在工作結束後獲得更多的休息。

  另外,為了讓我們的醫護人員能夠長期高效地工作,我們也做了一些努力。我們建立了黨總支,要求黨員走在抗疫情的第一線,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和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這次136名隊員裡面有59名黨員,1名預備黨員,我們召開了全體黨員會議,上黨課時,當場就有8名入黨積極分子要求火線入黨,會後到目前大概已經收到了40多名同志的入黨申請。

  另外,我們全體醫護人員身心健康。我舉兩個例子。這兩天,有一些過生日的隊員,我們一起給他們搞了一個簡單的儀式,過一個小型的生日,大家心裡暖暖的,也稍微放鬆了一下。

  另外,因為我們剛剛來的時候,有些女同志的頭髮比較長,不利於開展相關的防護措施,於是我們有一位女同志就自願幫大家剪頭髮。作為一個團隊,我們相互尊重、相互關心、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大家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以後,應該說到了一個基本默契的階段。

  在物質保障方面,我們受到了來自上海市委、市政府、衛健委和申康醫院發展中心的大力支持,特別是我們隊員所在的醫院的支持,也非常感謝來自於全國各地的企業、團體、基金會、個人給予我們的慰問和支持。這裡面也可以講一個事情,就是光明集團給我們所有在上海的家屬送菜、送糧、送牛奶等等,我們隊員家屬也非常感動,非常感謝,還有上海市醫務工會、盒馬鮮生、美團、綠地等,我一下子說不全,總之,在社會各界的關心下,我們隊員非常有信心去戰勝疫情。

  《新民周刊》:疫情還在發展,我們的醫護人員也工作了將近兩周的時間,大概什麼時候能夠有輪替和休息呢?

  鄭軍華:我們覺得現在還不必要。因為我們也是剛剛到了沒多久,大家也下了決心,既然來了,受到上海市政府的派遣,我們一定要把工作做好,我們沒有想過後面輪換休息,這個時候也不應該馬上就休息。我們還是應該戰鬥在第一線,況且我們這支隊伍剛剛才開始熟悉和了解抗疫的相關經驗。新來的醫療隊都有一個磨合的過程,我們目前形成一個團結協作的團隊,我們更應該做的是把時間用於救治病人。上海第三批援鄂醫療隊的領隊、瑞金醫院陳爾真副院長說:不破樓蘭誓不還。其實這也是我們的想法,我們一定會不辱使命。

  《新民周刊》:在武漢工作的這兩周裡,您個人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鄭軍華:我內心有四點感受,非常深刻。

  我最大的感受是,確實感到了我們黨的堅強領導、我們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也更加樹立了四個意識,四個自信,堅定兩個維護。現在武漢有8000多名來自於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的醫療隊成員,同時還有來自於軍方的醫療隊。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像中國那樣有堅決的貫徹執行力。

  第二點,目前抗擊疫情的防治體系正在形成過程中,身處歷史之中的我們,確確實實感受到了我們政府的高效,剛開始可能對疫情有一個認識過程,但現在已經把抗擊疫情作為一個最主要、最重要的工作在抓了。我接觸到的當地區政府人員,他們為了保障我們的生活需要,做了最大的努力。特別是對我們的住所、生活、通勤、安全等方面,也提供了全方面的後勤保障。

  第三點,我也充分感受到了我們全國醫務工作者的精神風貌。在國家的號召下,沒有一家醫院,沒有一個醫務人員是退縮的,這也體現了醫護人員的使命感、責任感——疫情就是命令。

  第四點,就是我充分感受到了中國文化中「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很多的企業、團隊、個人,在疫情發生以後都儘自己最大的力量提供支持。很多國外的華僑、留學生都想盡辦法幫助解決我們醫療物資保障,特別是N95的口罩、醫療防護服、護目鏡等等方面。我們大家共同去抗擊疫情,武漢,不是一個孤城,全國人民支持你們,這一點,我的感受是非常深的。


版權作品,未經新民周刊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獨家|第一批上海援鄂醫療隊領隊鄭軍華:重症患者治療已經積累一些...
    2月4日下午,《新民周刊》連線了正在一線的第一批上海援鄂醫療隊領隊、臨時黨總支書記、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鄭軍華,了解第一批上海援鄂醫療隊在武漢金銀潭醫院的具體情況,也澄清了現在社會上的對於醫療隊安全保障的關切。
  • 專訪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領隊:4月20日左右可以取得武漢抗疫戰的勝利
    這其中就包括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領隊、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鄭軍華。21君與這位在金銀潭醫院奮戰了55天的「疫情逆行者」就當前公眾所關心的問題進行了獨家專訪。團圓之夜,不少醫護人員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時間,逆行而上,奔赴武漢,其中就包括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領隊、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鄭軍華。 從1月24日至今,鄭軍華及其隊員們已經在金銀潭醫院奮戰了55天,取得了初步的勝利。截至目前,金銀潭醫院已經收治2700多名患者,1500多名患者出院,其中大部分是重症和危重症患者。
  • 援鄂醫療隊領隊:建設具有ICU功能的重症病房
    央視網消息:5月4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請河南轉運隊,雷神山醫院遼寧醫療隊,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援鄂醫療隊相關負責人回答媒體提問。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援鄂醫療隊領隊、醫學工程部主任朱慶棠就如何在ICU床位不足情況下對重症病人展開救治作了相關介紹。
  •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迎回三批161位援鄂醫療隊隊員
    有作為領隊攜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完成包括全國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病理解剖研究在內的多個前線新冠危重症救治「突破性成果」的鄭軍華教授;有帶領市一整建制醫療隊在雷神山前線留下一系列醫學創新發明的劉軍教授;有上海所有援鄂醫療隊隊員中最年長的周新教授;有曾獲「中國最美女醫師」、成功救治武漢103歲患者的市一急診危重病科「女帥」王瑞蘭教授……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隊員與同事擁抱。
  • 他帶領全國首個到達武漢的上海醫療隊,促成了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人的...
    結束了在武漢的67天「戰鬥」,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領隊、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鄭軍華,遇到的每一個人都這麼形容他。幾乎不曬太陽,但一直處於應激狀態,腎上腺素分泌過多,所以黑了。吃得比平時多,但消耗是平時的數倍,每天只睡兩三小時,所以瘦了。淚點也更低了,這隻有鄭軍華自己知道。
  • 「最美科技工作者」鄭軍華:帶領135名白衣戰士奮戰金銀潭67天,逆行...
    在武漢金銀潭醫院整整奮戰67天,回到上海結束隔離又馬不停蹄投入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鄭軍華沒閒過。 鄭軍華說習慣了忙碌的生活,但老友拍著他的肩膀卻心疼不已,「武漢回來後,黑了很多,瘦了整整八公斤。」黑,是因為腎上腺素分泌過多;瘦,自不必多說。作為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領隊,他帶領135名戰士進駐金銀潭,拯救患者最重、奮戰時間最長。
  • 山東第一批援湖北醫療隊領隊:中醫中藥治療在疾病早期介入成效明顯
    湖南、山東4支醫療隊共549人,支援黃岡後明顯加強了醫療救治能力。對重症患者實行一人一醫療團隊,一人一診療方案。山東省衛健委二級巡視員、山東第一批援湖北醫療隊領隊張韜:我們在這裡工作生活都很好。前幾天,我們駐地的一位老鄉還專門主動為我們蒸了饅頭。檢測組工作人員進行病毒檢測。李佩珊 攝救治情況怎麼樣?
  • 河北省援鄂抗疫醫療隊第一批隊員出徵
    河北省援鄂抗疫醫療隊第一批隊員出徵王東峰作動員講話並授旗 許勤主持儀式1月26日下午,河北省援鄂抗疫醫療隊第一批隊員從石家莊出徵,赴湖北省開展疫情防控和患者救治工作河北日報記者趙威攝河北新聞網1月26日訊(記者四建磊)肩負著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的職責使命,帶著河北人民對湖北人民的深情厚誼,今天下午,河北省援鄂抗疫醫療隊第一批隊員從石家莊出徵,赴湖北省開展疫情防控和患者救治工作。
  • 「未來不是以往工作的簡單重複」 市一援鄂醫療隊解除隔離
    圖說: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3批次醫療隊先後解除隔離 醫院供圖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今天也是我擔任市一援鄂醫療隊領隊的最後一天,在這裡就要卸任了。」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劉軍動情地說,「未來不是以往工作的簡單重複,而是我們成長的新起點。
  • 正式投入戰鬥那一夜,上海瑞金醫院援鄂醫療隊都經歷了什麼?
    這是2月10日晚,距離上海市第六批援鄂醫療隊(瑞金醫院第四批援鄂醫療隊)到達武漢不到24小時。 身穿鮮紅隊服的上海市第六批援鄂醫療隊領隊胡偉國開始了他的「戰前動員」:「我們現在沒有退路,至暗時刻也好,天大的困難也好,我們都必須完成我們的使命。現在不是講困難的時候,我們現在要講的是如何克服困難。
  •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
    1日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相關專家介紹了該院援鄂救治的情況。據該院醫療隊領隊姜保國院長介紹,此次該院共派出了134名醫護人員,這支多學科醫療隊在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獨立接管了一個重症病房,成功救治了大量的病人,團隊救治成功率達到了96%。
  • 六位獲獎者重溫援鄂歷程:曾為湖北努力過真的好自豪
    8月19日,中國(安徽)赴南蘇丹和幾內亞的8名抗疫專家組成員和15名醫療隊隊員,從合肥出發,前往當地協助指導疫情防控,這是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後中國派出的首個赴非洲專家組,童佳兵是專家組成員之一。童佳兵在南蘇丹和幾內亞期間,從自身參與武漢抗疫的經驗出發,介紹了武漢抗疫歷程及中國中醫藥在治療新冠病人中發揮的作用。
  • 1649名上海援鄂醫護人員,我們用好戲為你們接風!|上海援鄂醫療隊|...
    上海援鄂醫療隊昨天起陸續抵滬,仍有一批醫務人員在武漢「留守」,站好最後一階段的崗。昨天的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上海醫護人員的微信群裡都在轉載一篇文章,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與新民晚報文體中心向上海1649名援鄂醫務人員發出邀請:「我們等你們平安回家。待到花開之時,共賞一齣好戲。」
  •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在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中積累了哪些經驗...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在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中積累了哪些經驗?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援鄂醫療隊超過2/3都是中級職稱以上的,有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形成一個多學科團隊,每天都會有例會去討論病例,同時定期集中到一起,針對每個病人的問題展開討論,從專業角度提建議。
  • 北京協和醫院援鄂醫療隊領隊:戰「疫」勝利是集體智慧
    人民網北京5月5日電(董童)在今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協和醫院黨委書記、心內科專家、領隊張抒揚表示,北京協和醫院在國家衛健委的統一領導和部署下,接到命令後分四次派出186名醫療隊員。
  • 上海援鄂醫療隊、中山醫院朱疇文榜上有名!
    委託上海市總工會向上海援鄂醫療隊和援鄂醫療隊第五批領隊朱疇文轉授湖北省工人先鋒號、湖北五一勞動獎章。6月24日,上海市總工會受湖北省總工會委託,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舉行湖北五一勞動獎章、湖北省工人先鋒號授獎儀式。
  • 醫療隊隊員如何挑選?援鄂醫療隊副隊長:四方面考慮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危重醫學科副主任、援鄂醫療隊副隊長葛慶崗回憶醫療隊組建之初的情景。 1月25日,大年初一,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接到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緊急通知,需要組建醫療隊支援武漢,醫院領導首先考慮的是如何挑選隊員,組建醫療隊。沒有絲毫猶豫,葛慶崗立即給領導打電話,主動請纓。
  • 新時代的勞動者|北京市援鄂醫療隊:逆風而戰 全勝而歸
    歷經65天鏖戰,北京市援鄂醫療隊(以下簡稱「北京醫療隊」)圓滿完成支援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任務返回北京。2月3日,8層西病區開放,收治患者突破百人。5天之內,開設三個病區,共150張床位。「我們是醫者,我們就要救人。」138名醫療人員,奮戰一線,竭力救治患者。北京醫療隊「兵分三路」,成為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接管病區最多的醫療隊之一。北京醫療隊發揮專業優勢,頂住了新型冠狀病毒的一次次強攻,在戰鬥中不斷了解「敵人」,迅速積累臨床經驗,完善核心醫療制度,一路穩紮穩打。
  • 北京協和醫院援鄂醫療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想盡一切辦法救治患者
    央視網消息:5月5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北京協和醫院援鄂醫療隊援鄂抗疫等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援鄂醫療隊領隊韓丁介紹,按照分工,協和醫院醫療隊負責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的重症加強病房,收治的都是從別的醫院和其他病區轉過來的重症病人,用老百姓話講都是生命垂危的病人。
  • 62件援鄂醫療隊資料被遼寧省檔案館收錄
    昨日,遼寧省檔案館徵集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援鄂檔案進館儀式在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舉行。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援鄂前方醫療隊124名醫護人員向遼寧省檔案館共捐贈32種62件記錄了遼寧援鄂抗疫一線歷程的珍貴檔案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