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困難的日子,不堪回首。 記得7歲那年,父親早逝,母親獨自一人把我兄弟三人拉扯大;14歲那年,為了讓大哥和弟弟能夠繼續讀書,我便輟學到湖南打工,幫助母親分擔壓力。 直到2014年,家裡仍沒有擺脫貧困現狀,當時被識別成了建檔立卡貧困戶。 那時,我就暗自立下誓言,一定要努一把力、加一把油,把家裡的經濟搞上去,把全家人頭頂上的貧困戶「帽子」摘掉。 畢竟在外打工不是長久之計,2017年6月份,我回到舊團老家,準備養豬。都說勤勞致富,我想只要勤勞肯幹,就算不富,至少也不會窮吧。
舒漢吉在飼養豬仔
於是,我拿出打工攢的2萬元,又向親戚朋友和銀行借款5萬元,建起了圈舍,購買了8頭能繁母豬和40頭商品豬,當年年底,純收入2萬多元。 為了發展更多的產業,我在山上的豬舍旁邊搭建了一個生產用房,把「家」搬到了山上,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養豬事業中來,成為了一名「豬倌」。 除了發展養豬產業外,我還種植了30餘畝1200株鳳柚,從目前的長勢來看,估計再過幾年就可以有收成了。 近兩年,政府還發動種植烤菸,我這兩年的種植規模都在100畝以上,還帶動了本村和周邊20多名村民前來務工就業,我每年支付給民工的工錢就達10多萬元,他們領得多的有1萬多元,少的也有幾千元。 俗話說:「一回生二回熟」2018年,我在上一年的基礎上總結了一些養殖經驗,又好好養了一年豬。年底,我和鎮裡村裡的幹部算了一下收入帳,居然已經達到脫貧標準。為此,還被州委、州政府和縣委、縣政府分別授予「黔東南州2020年脫貧攻堅優秀致富帶頭人」「天柱縣2020年脫貧攻堅艱苦奮鬥家庭」稱號。 這回,我終於把壓得我喘不過氣來的貧困戶帽子給摘掉啦!我心想,以後我家的人走路腰板也該直了,說話的口氣也該硬了!
舒漢吉查看柚子生長情況
今年以來,我已出欄3批仔豬,收入了4萬多元。目前,豬舍裡還有存欄能繁母豬9頭、種豬1頭和仔豬27頭。 雖然我已脫貧,生活有了好轉,但這還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還得繼續幹,我要從一名貧困戶變成一名致富帶頭人。 【人物小傳】 舒漢吉,男,天柱縣江東鎮舊團村村民。先後榮獲黔東南州2020年脫貧攻堅優秀致富帶頭人」「天柱縣2020年脫貧攻堅艱苦奮鬥家庭」稱號。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潘德玉整理編輯 朱登芳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