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藝術課《岡仁波齊》導演張楊傳授「即興秘訣」與「操作指南」

2020-12-23 羊城派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李曼霞

圖/主辦方提供

2017年,作品《岡仁波齊》票房破億。這部被戲稱為「無劇情、無明星、無熱門IP」的國產「三無」藝術片卻取得了票房、口碑雙豐收,受到業界矚目。

近日,該片導演張楊做客廣州文藝市民空間「大師藝術課」活動,與影迷分享《岡仁波齊》《皮繩上的魂》等影片的創作經驗,為懷抱電影夢想的年輕人提供了一份詳實的「導演操作指南」。

導演張楊現場傳授「導演操作指南」

創作靈感源於「體驗與行走」

繼作品《岡仁波齊》之後,導演張楊緊接著出版了第一部文字作品《通往岡仁波齊的路》。

傳奇的經歷與頗具張力的行文風格,無不透露著張楊對生活的洞見與獨特的藝術觀,其深厚的文學功底也令影迷非常驚訝。

在「大師藝術課」活動上,張楊透露,他在上中央戲劇學院前,其實在中山大學中文系已上了兩年學。有了兩年中文系的閱讀和文學積累,令他以後的創作之路受益匪淺。

張楊表示,電影是一種綜合藝術,作為一個導演,要對文學、戲劇、繪畫、音樂有方方面面的積累和理解,才能持續生產好作品。

張楊從執導的第一部影片《愛情麻辣燙》即顯露出了不俗的藝術才能,而後創作的《洗澡》《落葉歸根》《岡仁波齊》等影片無一失手,在影迷眼中是中國少數沒有敗筆的導演。

張楊介紹, 他的創作靈感應該源於兩個系統。一是日常生活的體驗,「人的生命體驗非常複雜,作為一個導演要有意識地通過文學閱讀等方式不斷去拓展、積累、沉澱、提純、打磨自己的生命體驗」;

另一個則是不源於不斷地行走,去接觸不同階層、地域、文化的人,「行萬裡路,通過多走多看,開拓對世界的整體認知,然後才有可能為觀眾呈現相對獨特的見解」。

《皮繩上的魂》與《岡仁波齊》恰在兩個極端

在影片創作過程中,拍攝超期和預算超支一直是橫亙於導演面前的兩大難題,即使是經驗豐富的大導演也很難避免。

張楊表示,從剛開始當導演到如今拍了十多部電影,他幾乎沒出現過拍攝超期和預算超支的問題,這是因為「我不僅是個導演,同時還是一個出色的製片人」。

張楊以自己的兩部影片《岡仁波齊》和《皮繩上的魂》為例介紹了具體的操作方式。他透露,這兩部片子其實是「套拍」的——在一年裡同時拍攝。

兩部影片都是藏區題材,卻是非常不同的兩種創作方式,剛好處於兩個極端。

《皮繩上的魂》是根據藏族作家扎西達娃的兩部小說《西藏,系在皮繩結上的魂》和《去拉薩的路上》改編而來,首先形成了一個非常完備的劇本,然後拉一個100人的劇組拍攝,是非常傳統的模式,所以整個拍攝周期就是可控的。

而《岡仁波齊》則是完全即興的創作。張楊說,自己是先有了一個概念,然後經過十年時間慢慢尋找具體的題材。經過時間積累,這個片子慢慢有了自己的形狀。

《岡仁波齊》海報

拍《岡仁波齊》時,即興創作是無休無止的。張楊尋找到了自己非常願意嘗試的方式——他只找了二三十個非職業的創作人員,作為導演,他負責提前給大家一個時間、空間上的框架,然後在經費上滿足劇組吃喝拉撒睡的花銷,形成一個科學的作業系統。

在這個科學系統內,導演和劇組便有了無限創作的可能性。張楊帶領團隊進入即興創作狀態後,整體的的靈感和實現能力也很快地爆發出來。

拍完《岡仁波齊》後,他又沿著這樣的方式在雲南拍了《大理的聲音》等三個紀錄片。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易芝娜

審籤|吳瑕

實習生|高爽

相關焦點

  • 與《岡仁波齊》一起艱難修行:導演張楊背後的三個商人
    多位創業者與投資人似乎心有戚戚地刷屏一篇用那句雞湯廣告語作標題的文章《岡仁波齊: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走一步都算數》。《岡仁波齊》,講述了11位藏民穿越2500多公裡、橫跨高原四季磕長頭朝聖的故事。導演張楊以半紀錄片的拍攝手法,在西藏曆時一年時間完成,目前豆瓣評分7.8分。
  • 26年的朝聖路:張楊最新電影《岡仁波齊》北京啟程
    由著名導演張楊執導,歷時一年深入藏區真實反映朝聖者生活的電影《岡仁波齊》將於6月20日在全國公映。《岡仁波齊》是一種「在路上」的極致狀態,它展現的是生命在跨越地理距離和生死、成長距離中一個個真實瞬間。從6月10日起,這部跨越2500公裡的電影將開啟為期九天、歷經北京、大連、西安、成都、重慶、廣州、武漢、南京、上海九個城市的全國路演。
  • 電影《岡仁波齊》6月20日全國上映!
    《岡仁波齊》先導預告 11位藏民素人的電影之路普拉村村民尼瑪扎堆在父親去世後決定完成父親的遺願,帶著叔叔去拉薩和神山岡仁波齊朝聖。時正馬年,正好是神山岡仁波齊百年一遇的本命年,小村裡很多人都希望加入尼瑪扎堆的朝聖隊伍。這支隊伍裡有即將臨盆的孕婦、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殘疾的少年,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故事也懷揣著各自的希望。為了去岡仁波齊,這支十一人的隊伍踏上了歷時一年,長達2000多裡的朝聖之路.
  • 《岡仁波齊》朝聖之路讓心中充滿神聖
    然而,這幾天我發現,有些電影其實更適合一個人去看的,比如最近上映的《岡仁波齊》 而且,我一個人看了。我對這部電影所寄託的期待是,我想看看西藏的風景,藏人的信仰,藏教文化對這片熱土地的渲染。在修辭手法裡,通過對比會凸顯某種特性,對比越強烈,凸顯功能越明顯。
  • 電影《岡仁波齊》主題曲 樸樹新歌No Fear In My Heart歌詞
    樸樹新歌《No Fear In My Heart》是樸樹為張楊導演電影《岡仁波齊》撰寫的主題曲,原曲名為《The Fear In My Heart》,從焦慮到平靜,一部電影難為,請放下你自己,放開你自己,出發吧,和你自己!
  • 岡仁波齊:西藏白色金字塔被雪封的千古秘密
    )儘管中國金字塔不受國人關注且少有人知,岡仁波齊仍舊是亞洲最神秘、最神聖的一座聖山。大師們曾試圖找出少數人傳遞分享出去,然而並沒有成功,他們要找到這樣一個人能夠理解接收他所知的,這種情況真得很少見且不盡如意。就我而言,在我此生所教導傳授的道理只有我所知的2%,如果我能在此生圓寂前增加一個百分點,就已經相當成功了。因此,上師們該把這些知識真理留存在哪裡?
  • 是什麼讓《岡仁波齊》叫好又叫座?
    正在熱映的電影《岡仁波齊》,講述了西藏普通佛教徒的朝聖故事。本來,製片方和導演認為這是一部很小眾的電影,預計票房也就400萬元。出乎意料的是,截至7月5日,這部電影的票房已達7385.8萬元。目前影片雖已上映17天,但各院線排片有增無減,上座率居高不下,有些地方甚至「一票難求」。北京的一位觀眾說,周末去影院,居然全天滿座,這是以前從來沒遇到過的。是什麼打動了觀眾的心?
  • 神山岡仁波齊:西藏白色金字塔被雪封的千古秘密
    )儘管中國金字塔不受國人關注且少有人知,岡仁波齊仍舊是亞洲最神秘、最神聖的一座聖山。岡仁波齊附近區域有兩座地下城:香巴拉和阿加森(Agartha),分別是人類文明的兩個分支,這兩個先進的地下文明分別來自戈壁灘和喜馬拉雅。
  • 《岡仁波齊》信仰的力量
    以前在自己的目標設定中希望到西藏旅遊,但是一直都沒有行動起來,直到去年看了《岡仁波齊》這部電影,才下定決心帶著舒格家人前往西藏的拉薩。在出發前我們布置了作業,每個人都要看一遍《岡仁波齊》,並且寫出2000字以上的文章,我也重新看了一遍,敲打出屬於自己的作業,可能你看不到別人的文章,可能你也會問要是別人不完成作業你會怎麼辦?我會建議他再看一遍《岡仁波齊》。
  • 《岡仁波齊》朝聖,9個故事告訴你西藏旅行的意義
    今天小麥來和大家聊聊馬上就要上映的電影《岡仁波齊》這是一部真實的朝聖電影紀錄了一群平凡的藏族人真實的朝聖過程一個屠夫一個老人一個命運悲慘的父親一個孕婦兩個兒童幾個年輕人一年時間從芒康到岡仁波齊2400多公裡
  • 被架上「文藝茶」自嗨神位的《岡仁波齊》,到底是否值得一看
    《岡仁波齊》原是我2021年的開年推薦。在新一年的序章,推薦一部朝聖的電影,總覺得有點祈福的意味。這是一部幾年前的影片,觀影的動力倒不是來自於信仰,我是堅定的無神論者,當年的觀影是出於對之前旅行中遇到的朝聖者的好奇。
  • 出賣與出軌:佛系青年臨時起意的「瘋狂告白」與張楊導演的緋聞
    北京時間3月1日,一篇題為《張楊導演,我愛你》的文章迅速在中文網絡上瘋傳。文章中,26歲的作者「小二姐」向中國內地知名導演張楊「瘋狂告白」,後者因2017年上映的電影《岡仁波齊》而聞名。令許多網友吃驚的是,在這篇長達7,000多字的告白文章中,除了大段直白的抒情文字,作者還爆料了兩人去年在雲南發生一夜情的故事。
  • 《岡仁波齊》信仰者的朝拜之路
    普拉村村民尼瑪扎堆在父親去世後決定完成父親的遺願,帶著叔叔去拉薩和神山岡仁波齊朝聖。時正馬年,正好是神山岡仁波齊百年一遇的本命年,小村裡很多人都希望加入尼瑪扎堆的朝聖隊伍。這支隊伍裡有即將臨盆的孕婦、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殘疾的少年,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故事也懷揣著各自的希望。為了去岡仁波齊,這支十一人的隊伍踏上了歷時一年,長達2000多裡的朝聖之路......
  • 朝聖路 上的堅守——看電影《岡仁波齊》有感
    今天在家看了電影《岡仁波齊》,一部關於「朝聖之路」的電影。這部電影講述的是普拉村村民尼瑪扎堆在父親去世後決定完成父親的遺願,帶著叔叔去拉薩和神山岡仁波齊朝聖。時正馬年,正好是神山岡仁波齊百年一遇的本命年,小村裡很多人都希望加入尼瑪扎堆的朝聖隊伍。
  • HiShorts廈門短片周|劇情片導演如何向「紀錄片」取經?
    HiShorts廈門短片周今年專門請來紀錄片《岡仁波齊》的導演張楊以及製片人徐小明,《風景》導演張律,中國著名紀錄片導演趙亮,一起探討「為什麼劇情片導演開始拍紀錄片」,以及「劇情片和紀錄片邊界如何消解融合」。
  • 一次淨心之旅,漫漫朝聖路只因它是岡仁波齊
    第一次知道岡仁波齊是看了由張楊導演執導《岡仁波齊》,影片講述了生活在西藏小村莊裡的尼瑪與同村親友一行11人前往拉薩與神山岡仁波齊朝聖的故事。途中經歷了大雪、塌方、車禍,歷時一年行程2000多公裡,到達岡仁波齊。
  • 《岡仁波齊》:什麼是你心中的朝聖?
    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一部電影:《岡仁波齊》昨晚看了這部電影,看完之後決定寫點什麼。隻言片語,僅作分享。這部電影只有一個關鍵詞:朝聖。電影開始沒多久的一個畫面,讓我震驚不已。導演全程跟隨這樣一支朝聖隊伍,從芒康到拉薩,2500多公裡,歷時一年,真實記錄這趟「朝聖之路」,完成了這部影片的拍攝。真實,方有撼動人心的力量。看完這部電影,我特意去豆瓣看了影評,評分不錯,但也褒貶不一。其中「貶」多是批評導演消費藏民信仰,還有人批評這種朝聖是愚昧的宗教苦行。我不想討論宗教,只覺得不可輕易斷定朝聖之人愚昧與否。
  • 為什麼是岡仁波齊?
    連綿的群峰個個巍峨偉岸日出時分陽光灑滿山脊形成一條超長的金色皇冠山腳下的普蘭縣城籠罩在夜色之中依然沒有醒來(長圖預警,請將手機橫屏觀看,普蘭縣城南部喜馬拉雅山脈,攝影師@Ll-朗朗)▼Ⅲ首先在朗達瑪滅佛、天下大亂之時偏遠的岡仁波齊反而成了虔誠佛教徒的避難所一支崇信佛教的吐蕃王室後裔吉德尼瑪袞王子帶著千餘騎士來到岡仁波齊腳下的普蘭縣境內之後逐步擴展到阿里全境建立了西藏歷史上著名的古格王國
  • 西藏第一神山,為什麼是岡仁波齊?
    左右於高原之上拔地而起、冷峻突兀(攝影師@張超音)▼四條孕育出不同文明和宗教的河流好像在冥冥中向世人昭示岡仁波齊就是萬水之源、世界中心誰能據有岡仁波齊誰就可以獲得更多話語權(藝術家繪製的神山、聖湖、母親河信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