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蘇聯一直是人們心中戰鬥力極強的民族,這與戰爭中的將領有些著不可分割的聯繫。提到二戰時期蘇聯的猛將,大家腦海裡浮出的名字一定是朱可夫,他是蘇聯在二戰時期的"百戰百勝將軍",更是被稱為戰神。可是縱觀他領導的戰役,無論是打贏還是打輸了,蘇聯的傷亡人數都是比德軍要高很多的,這是為什麼?
其實說他是百戰百勝的將軍,並不是意味著他真的百戰百勝。在莫斯科保衛戰之後,朱可夫奉史達林命令,發動了代號為"火星"的行動,為了殲滅德軍第9集團軍,朱可夫調動了蘇聯7個集團軍來進攻德軍,蘇軍總人數超過了190萬。但是還是低估了德軍第9集團軍的防守能力,在經過一年的角逐後,蘇軍仍然沒有攻破德軍防線。
隨後德軍憑藉著對戰場的熟悉,成功地包圍了蘇軍裝甲部隊,致使蘇軍傷亡70多萬人。像這樣的戰役還有一些,都說明了稱朱可夫為百戰百是為了誇讚他的勇猛和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
儘管朱可夫被稱為蘇聯的戰神,但是在某些程度上,他也一直被人所詬病,其中詬病最多的就是他作戰的傷亡人數,在朱可夫指揮的眾多戰役中,蘇軍的傷亡損失都是極大的。有些明明是勝利的戰役,可是再看傷亡人數,始終都是高於德軍的,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在蘇聯的大部分戰役中,蘇聯的作戰人數普遍是高於德軍的。1941年,德軍東進,儘管當時的德軍調動了550萬人,在後期有調動了幾百萬,但是蘇聯的作戰人數,也都是高於德軍的。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德軍的作戰方式。德軍在打仗的時候,主要靠的是他們先進的裝甲部隊,並且一直是以打"閃電戰"而聞名的。
在二戰前期,德軍幾乎是勢不可擋,只用了一年多時間,就橫掃了大半個歐洲。當時法國的陸軍更是號稱世界第一,可是面對德軍的進攻時,僅僅幾十天,就完全招架不住了。在德軍東進後,蘇聯面對德軍的進攻也是難以抵擋。在基輔戰役中,蘇聯參戰人數高達85萬人,足足比德軍高出了35萬人,可是作戰結果卻是蘇聯被德軍俘獲60萬人。
蘇聯和德軍作戰時,儘管人數始終都是高於德軍的,但往往也都被德軍輕而易舉地擊敗。在莫斯科戰役中,如果不是蘇軍鍥而不捨的堅守,將德軍拖到了寒冬,使得德軍的裝甲部隊受限,恐怕莫斯科早已成了德軍的盤中餐。不得不說,蘇聯在軍事力量和軍事裝備上和德軍確實有著很大的差距,唯一的優勢就是人數,所以蘇聯就必須充分利用人數優勢來取得最後的勝利,朱可夫對此就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朱可夫早在1939年的洛門罕戰役中,以人數優勢壓制日本,最終在傷亡遠高於日軍的情況下,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因此以少壓多的"人海戰術"也成為了朱可夫的典型作戰風格。
儘管莫斯科戰役取得了最後勝利,但是戰場上的局勢依然掌握在德軍手中。直到朱可夫等人領導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和代號"天王星"行動的勝利,才讓蘇德戰爭局勢開始變化。儘管朱可夫的"人海戰術"沒有太大的技術含量,但是他們在蘇聯處於弱勢之時,發揮軍隊的優勢,將局面扭轉過來,從而實現保衛國土,這對蘇聯來說確實是功不可沒。
也正因為朱可夫卓越的領軍才識,才使得蘇聯轉敗為勝,在後來,他更是帶領蘇聯紅軍攻下柏林。由此看來,蘇聯民眾將他稱為"百戰百勝將軍",也是情有可原,他也是名副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