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靈官:三眼能觀天下事,一鞭驚醒世間人!

2021-02-07 三天靈應院

    王靈官是道教的護法鎮山神將,和佛教的韋馱相似,有的書說他是武當山中五百靈官的統帥,叫華光元帥,又叫五顯靈官。到了宋代,又出現了一位「火車王靈官」,鎮守道觀山門的靈官一般就指這位王靈官。


歷史記載

    《 明史》的《禮志》稱,「隆恩真君,則玉樞火府天將王靈官也,又嘗從薩真君傳符法。永樂中,以周思德能傳靈官法,乃于禁城之西建天將廟及祖師殿。宣德中(1426-1435)改廟為大德觀,王靈官封二真君。成化初,改觀曰顯靈宮。」「夫薩真君之法,因王靈官而行。王靈官之法,因周思德而顯。而其法之所自,又皆林靈素輩所附會」。據明清時期的神仙傳記稱,王靈官原名王惡,湘陰浮梁之廟神, 因其吞噬童男童女,為西河的第三十代天師虛靖真人的弟子薩守堅,飛符火焚,將王惡燒成火眼金睛。王惡不服,奏告於天庭。玉皇大帝即賜慧眼並金鞭,準其陰隨薩真人,察有過錯,即可報復前仇。十二年間,王惡以慧眼觀察無遺,竟無過錯可歸咎於薩真人。後至閩中,拜薩真人為師,誓佐行持。薩真人乃以「善」易其名, 改王惡為王善,並且奏告天庭,錄為雷部三五火車雷公,又稱豁落靈官。

    進入道教的宮觀,山門內的第一座殿往往為靈官殿,殿中供奉著一赤面髯須,身披金甲紅袍,三目怒視,左持風火輪,右舉鋼鞭,形象極其威武勇猛,令人畏懼的神仙,這就是道教的護法神將王靈宮,又稱火車靈官王元帥。王靈官常塑在山門之內,鎮守道觀,其作用相當於佛教中的韋陀。

根據《新搜神記》的記載,王靈官本名叫做王善,是宋徽宗時候的人。又據《列仙全傳》卷八說:王靈官是淮陰(今江蘇淮陰)城隍廟的城隍。薩真人修得正果後,路過湘陰,投宿於城隍廟。數日後,湘陰太守夢見城隍要求自己將薩真人 轟走。於是天一亮,太守立即帶人來到廟中,迅速地將薩真人攆走了。薩真人十分氣惱,走不多遠。見有人抬著一頭豬到廟裡還願,他拿出香給人家,央求幫他燒燒香。這些人如約辦理,不料突然降下一陣雷火,將城隍廟燒了個精光。可見薩真人惱怒之極,用法術將城隍老爺鬧得無法安身。

    另外一種說法見於《三教搜神大全》卷二,書中稱薩真人路過此處、見人用童男童女活祭本處廟神,大怒道:「此等邪神,該焚其廟!」說畢,雷火穿空,上焚此廟,人莫能救。事後,薩真人云遊四方,遍行救濟。據《歷代神仙通鑑》卷二十一記載,十多年後的一天,薩真人來到龍興府,正在江邊洗手時,水中突然冒出一員神將,方臉膛,黃袍金甲,左手持火輪,右手執鋼鞭, 對真人口:「吾乃先天大將火車靈官王,久執靈霄殿,奉玉帝之命廟食湘陰,以懲四方惡業。自真人焚吾廟後,私隨十二年,今見真人功行已高,將供職天庭,願為部將,奉行法旨。」可見王靈官還是玉帝的御前大將,專司天上、人間糾察之職。但根據《明史•禮志四》曰:「宋徽宗時,嘗從薩守堅傳符 浩」,又回:「靈官受法薩守堅,薩復受法於林靈素,而林乃一詩棄道士耳。」由此表明,王靈官曾師從西蜀道士薩守堅,受道符秘象,是道士林靈素的再傳弟子。


傳說及後世影響

    明 朝永樂(1403—1425)年間,杭州有個名叫周思德的道土,因為會使王靈官元帥的法術,、名聲顯赫於京師。據《新搜神記.神考》「王靈宮」條記「周思 德」行「靈官法,知禍福先,文皇帝(朱棣)數試之,無爽」。以至「招弭除,神鬼示鬼,逆時雨,遠疾」,無所不能。於是永樂皇帝為王靈官在禁城之西建天將廟及祖師殿,以把薩真人和王靈宮。裡面塑二十六天將,以王靈宮為首。不久,永樂皇帝便得到了一個世傳的靈官藤像,藤像份量很輕,永樂皇帝將其放入寢宮,「崇 禮朝夕,如對賓客」。永樂帝雄武而有大略,徵戰一生。每次出戰,都要帶上靈官藤像,作為軍中的保護神。第五次出徵漠北,打到金川河時,忽然藤像重得抬不動了。永樂帝禱告,答曰:「上帝有界,止此也。」不久,永樂帝果然病重,不能前行,最終病死在返京途中。可見在稱史筆記中,神明「靈驗」的的故事不勝枚舉, 亦表明靈官信仰的深遠。

    宣德年間(1426—1436)明宣宗將天師廟改為火德觀,並封薩真人為「崇恩真君」,王靈官為「隆思真君」,並加封為「玉樞火府天將」,又在現內建崇恩殿、隆恩殿。成化年間(1465—1488),明憲宗改觀為宮,稱之為顯靈宮,四季為二神更換飽眼,三年一小焚化,十年一大焚化,復換新飽服,珠玉錦繡,所費不惜。每年的萬壽聖節(皇帝生日)、正旦、冬至及二真君示顯之日(九月廿三;六月十三;六月廿三日),派遣官員 前往致祭。從此以後,「先天大將火車王靈官」,就取代了「華光火車馬靈官」,成為道數第一殿的護法主神。

    明、清以來,全國各地建立了許許多多的靈官廟,很多道教宮觀還專門修建了靈宮殿,塑了形象不盡相同的靈宮像。其中最一有名的造像是北京白雲觀、天津娘娘宮、武漢長春觀、蘇州玄妙現以及武當 山元和觀中的靈宮。最有趣的是,湖北武當山中,還有「五百靈官」之說,在天乙真慶宮(又叫南巖石殿內》,環列著五百尊銅鑄飾金的靈官像,各高盡尺許,神態各異。據《太和山志』聖跡》記載:淨樂國王太子(即後來的真武大帝)在武當山修煉時,國王思念太子,令大臣率五百眾,至南巖「傳啟王命,部眾忽僵僕不能 舉,同聲告曰:願從太子學道,於是俱隱山中,太子成仙后,五百眾皆登仙道。後來遂造五百靈宮像供祭。此外,由於王靈官曾被封為「玉樞火府天將」,人們又把他看成是火神,所以有的靈官像就是一副火神的模樣,火神廟中也供奉著靈官。

    道經中一般都說王靈官是宋徽宗時的王善,但有的也說是唐太宗時的王惡。《三教搜神大全》卷四,說他。「字秉誠。父諱臣,早逝,母邵氏,遣胎而生師於貞觀時(627-650)丙申年七月庚申日申時。帥幼孤不讀,有管力,性剛暴質直。市中有不平者,直與分憂。鋤硬撻橫,國人服其公,且憚其武。」曾經焚燒一江怪古廟,忽怪風大作。適值薩真人託藥瘟以來,遂作法反風而滅妖,境 界以安。玉帶封他為豁落王元帥,賜金印,掌監察之職。

    總之,王靈官為人剛正不阿,嫉惡如仇,糾察天上人間,除邪祛惡,不遺餘力,於是老百姓贊曰;「三眼能觀天下事,一鞭驚醒世間人。





農曆九月初四九皇誕第四天,為北鬥第四文曲紐星君降 。

卯酉生人屬之。玄冥星,天之遊擊,主文德,上德九天譜祿,中領鬼神簿目,下監勤學命籍,伐逆不臣,諸天諸地,莫不隸焉。

九皇解厄天尊

福生無量天尊




修行交流




相關焦點

  • 王靈官祖師:三眼能觀天下事,一鞭驚醒世間人!
    到了宋代,又出現了一位「火車王靈官」,鎮守道觀山門的靈官一般就指這位王靈官。《明史》的《禮志》稱,「隆恩真君,則玉樞火府天將王靈官也,又嘗從薩真君傳符法。永樂中,以周思德能傳靈官法,乃于禁城之西建天將廟及祖師殿。宣德中(1426-1435)改廟為大德觀,封二真君。成化初,改觀曰顯靈宮。」「夫薩真君之法,因王靈官而行。王靈官之法,因周思德而顯。
  • 農曆六月十五,王靈官祖師聖誕!三眼能觀天下事,一鞭驚醒世間人!
    到了宋代,又出現了一位「火車王靈官」,鎮守道觀山門的靈官一般就指這位王靈官。《明史》的《禮志》稱,「隆恩真君,則玉樞火府天將王靈官也,又嘗從薩真君傳符法。永樂中,以周思德能傳靈官法,乃于禁城之西建天將廟及祖師殿。宣德中(1426-1435)改廟為大德觀,封二真君。成化初,改觀曰顯靈宮。」「夫薩真君之法,因王靈官而行。王靈官之法,因周思德而顯。
  • 農曆六月十五,王靈官祖師誕,三眼能觀天下事,一鞭驚醒世間人!
    另外一種說法見於《三教搜神大全》卷二,書中稱薩真人路過此處、見人用童男童女活祭本處廟神,大怒道:「此等邪神,該焚其廟!」說畢,雷火穿空,上焚此廟,人莫能救。事後,薩真人云遊四方,遍行救濟。帝及群仙聽完邱祖奏後,王靈官對邱祖說:「後世若有修行之人,學道之士,他有三分修持,我有七分感應,他有十分修持,吾便隨時照臨。」邱祖聞聽王靈官之言,方才謝恩,又與王靈官作禮。道教宮觀的布局進入山門後,就是靈宮殿,蓋原因就在於此。其中,《祝將科儀》就是向靈官祈禱,護持玄門香火之意。
  • 王靈官是個什麼「官」?
    (有些地方王靈官聖誕的日期為農曆六月十五日)我們進入道教宮觀時,常常會看到山門內有一座殿,殿中供奉著一位赤面髯須,身披金甲紅袍,三目怒視,左持風火輪,右舉鋼鞭,形象極其威武勇猛,令人畏懼的神仙,這就是道教中的護法神將王靈官,這殿便是專門供奉他的靈官殿。這王靈官算是個什麼官?他的權力又有多大呢?  根據《新搜神記》的記載,王靈官本名叫做王善,是宋徽宗時候的人。
  • 道教第一神將王靈官的靈官遣咒,護身驅邪王靈官
    靈官遣咒主要是召請道教的護法監壇之神王善王靈官。據說王靈官原為玉樞火神,降為山精靈氣,因血食太甚,被薩守堅真人運三昧真火焚其廟。道教認為王靈官是元帥,有專門的王帥誥,說其是先天主將,一氣神君,都天糾察大靈官,號三五火車雷公,統百萬貔貅神將。廟觀中常塑其像,赤面,三目,披甲執鞭,鎮守山門。此咒的大意為:恭敬聽命王靈官王元帥,你是北鬥魁星之氣的精髓。
  • 農曆六月十五恭迎「隆恩真君都天大靈官王靈官元帥」聖誕千秋
    王靈官元帥面對山門,額上火眼金睛,能辨識真偽,察看善惡。因此道教徒到宮觀,進山門後首先朝拜王靈官,民間流傳有「上山不上山,先拜王靈官」的俗語,道教宮觀山門常常見到這一副對聯「三眼能觀天下事,一鞭驚醒世間人」。以表達對這位道教護法神靈的崇敬。又稱火車靈官王元帥。
  • 道教神仙 | 王靈官的故事
    諸天君一年到頭,周而復始、晝夜不息地巡視天下,賞善罰惡,王天君更是執法公正,克盡職守。儘管如此,他深恐萬一不慎誤傷好人,無法挽回;常思留住凡界親查親訪,更切實地做些除暴安良、大快人心之事。待至唐朝貞觀年間,王天君的願望實現了。他託生於湖北襄陽府洛裡王姓之家,就是後來見義勇為、聞名遐邇的好漢王惡。此人名雖不雅,含義實好,即「降服惡人,除惡務盡」之意。
  • 《【道教神仙】王靈官的故事》
    觀過錯於一十二年,受命玉帝。積功勳於百千萬種,誓佐祖師。至剛至勇,濟死濟生,方方闡教,處處開壇。豁落猛吏,三五火車,太乙雷聲應化天尊。(上圖:鶴伴山長生觀靈官殿王靈官聖像)         道教鎮山護廟神王靈官,神位雖不高,來歷卻非凡。
  • 道教神仙 王靈官的故事
    諸天君一年到頭,周而復始、晝夜不息地巡視天下,賞善罰惡,王天君更是執法公正,克盡職守。儘管如此,他深恐萬一不慎誤傷好人,無法挽回;常思留住凡界親查親訪,更切實地做些除暴安良、大快人心之事。待至唐朝貞觀年間,王天君的願望實現了。他託生於湖北襄陽府洛裡王姓之家,就是後來見義勇為、聞名遐邇的好漢王惡。此人名雖不雅,含義實好,即「降服惡人,除惡務盡」之意。
  • 華歷六月十五,恭祝王靈官祖師聖誕
    永樂中,以周思德能傳靈官法,乃于禁城之西建天將廟及祖師殿。宣德中(1426-1435)改廟為大德觀,封二真君。成化初,改觀曰顯靈宮。""夫薩真君之法,因王靈官而行。王靈官之法,因周思德而顯。"。薩守堅喝道:「你是什麼人,還不趕快現形。」這人只得現形,站在他身邊,自報家門說:「我就是王惡。」並把玉帝派遣之事敘述一遍,最後說道:「我暗中監視數年,先生並沒有違犯天條的行為,今天渡船上無人監管,你仍將船資留下,如此看來,我報復的希望是要落空了。我實在佩服你的道行精潔,願拜你為師,遵守法旨,聽候調遣。」
  • 談「王靈官」
    進入道教的宮觀,山門內第一座殿往往也是靈官殿,殿中供奉著一赤面髯須,身披金甲紅袍,三目怒視,左手掐訣,右持鋼鞭,腳踩風火輪,形象極其威武勇猛,令人畏懼的神仙,這就是道教第一護法神將王靈官。王靈官面對山門,額上火眼金睛,能辨真偽,察看善惡。因此道教徒到宮觀,進山門後首先朝拜王靈官,民間還流傳有「上山不上山,先拜王靈官」的俗語,以表達對這位道教護法神靈的崇敬。
  • 淺談道教神仙體系——王靈官&青龍,白虎
    王靈官在明代也是一位著名的雷神、火神,降魔之神,司掌收瘟攝毒。王靈官全稱「先天首將赤心護道三五火車王天君威靈顯化天尊」。相傳今河南鹿邑縣前尹王人。靈官是道教最崇奉的護法尊神。道教有五百靈官的說法,王靈官是五百靈官之首,稱號為「都天大靈官」。很多道家宮觀的第一個大殿中,鎮守道觀山門的靈官神一般都是這位王靈官。
  • 王靈官的故事
    王靈官是道教的護法尊神,站在宮觀山門後面,起著鎮住山門、闢邪祛惡的作用。王靈官有「寶誥」稱:「先天主將,一炁神君。都天糾察大靈官,三界無私猛吏將。金睛朱發,號三五火車雷公。鳳嘴銀牙,統百萬貔貅神將。飛騰雲霧,號令雷霆。降雨開晴,驅邪治病。觀過錯於一十二年,受命玉帝。積功勳於百千萬種,誓佐祖師。至剛至勇,濟死濟生。方方闡教,處處開壇。豁落猛吏,三五火車。太乙雷神應化天尊。」
  • 大美福州,魅力榕城,福州畫院迎春書法網絡展(三)
    李明 書180cm×96cm福州即景謝 泌(宋)一別無諸歲月長,遙聞此景畫難能。湖田播種重收谷,道路逢人半是僧。於山九仙觀        九仙觀俗稱天君殿。位于于山頂東部,為於山現存最大的廟宇。王靈官像,赤紅臉膛,虯須怒張,三目圓睜,金身披甲,舉鞭伏魔,威武剛烈,栩栩如生,大有「三眼能觀天下事,一鞭驚醒世間人」的氣概。
  • 道教神仙-王靈官
    道教有五百靈官的說法,王靈官是五百靈官之首,稱號為"都天大靈官"。很多道家宮觀的第一各大殿中,鎮守道觀山門的靈官神一般都是這位王靈官。進入道教的宮觀,山門內的第一座殿往往為靈官殿,殿中供奉著一赤面髯須,身披金甲紅袍,三目怒視,左持風火輪,右舉鋼鞭,形象極其威武勇猛,令人畏懼的神仙,這就是道教的護法神將王靈官,又稱火車靈官王元帥。王靈官面對山門,額上火眼金睛,能辨識真偽,察看善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