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司中「鰯鮨鰤鰻」都是啥?只有1%的人能認全!收藏起來不露怯!

2021-02-19 東京慢遊

日本鞋履品牌-麗格鞋業(REGAL)

創立於明治35年(1902年)

壽司大家都吃過,但是每次看到菜單上那些個不認識的字,是不是完全搞不清楚吃的到底是啥啊?

壽司之神小野二郎壽司店

鰯魚鮨魚鰤魚鰻魚……

我到底吃的是什麼啊!?

能讀出所有字的人,請受我一拜

壽司的起源:壽司最早相傳起源於春秋時期的越國,是當時浙江地區的傳統美食。在後漢年代,中國沿海地區都開始流傳這種食品,叫做「鮓」。是以鹽、醋、米及魚段製成的食品。

漢字傳入日本後,日本將食物用與之意義相近或相異的漢字來替代,於是日本的「sushi壽司」就寫成了「」,「sashimi生魚片」就寫成了「」。

壽司的種類也非常多,有我們最常見的握壽司、散壽司、江戶前壽司、大阪特有的箱壽司、什錦壽司、手卷壽司等等。

由於時間和篇幅有限,

我們今天就主要來講最常見的握壽司吧!

吃握壽司的正確方法:傳統吃法的壽司是用手直接拿來進食的,一定要抓魚肉下面的米飯部分,而不是從上往下抓取哦!否則會容易造成米飯散開或者魚米分離。

同理,如果你不習慣直接用手拿取食物,不要緊,用筷子也遵循上面的方法即可,夾住米飯就不會讓壽司支離破碎啦。

也可以用側面夾取法,更加方便易用。

為了防止魚籽等未與米飯貼合的食材掉落,一定要輕輕捏取壽司中上部兩側部位,而不是抓取上方,魚籽會魚貫而出哦!

想要為壽司加些調料的話,可以用薑片蘸醬油和芥末,在壽司的魚生上塗抹即可。

芥末來自一種叫山葵的植物,只有在清澈的水裡才能生長,至少要生長3年才能使用,價格昂貴。而在中國的料理店裡,其實是用辣根做成的芥末。芥末的味道並不刺激,而辣根則是你眼淚的源泉。

切忌不要用米飯直接吸取醬油或倒著夾壽司蘸醬油哦!否則壽司的味道會被醬油完全蓋過,魚生也極有可能掉在醬油碟中。

薑片是用來清口的,當壽司吃到一定量的時候,味覺可能會開始麻木,這時可以吃點生薑片來重置味蕾。

當然,想斷掉壽司的後味,還是喝幾口茶更加妥當,這也是為什麼壽司店都會有熱茶提供。

甜味的壽司或刷好調料的壽司是無需再蘸醬油的。另外醬油和芥末千萬不要混在一個碟子裡哦!那樣會使得所有的壽司都變成一個味道了。

不要將壽司翻轉食用,要用舌頭去感知壽司飯的溫度,因為壽司飯才是壽司的靈魂。也不要把魚生和壽司飯分開食用,這是對壽司師傅最大的侮辱。

儘量一口一貫,因為分兩口吃會破壞壽司飯糰米粒的密度,影響口感。不要堆積壽司,剛捏好的壽司是最美味的,就算吃迴轉壽司最好也是一盤一盤拿取哦!

吃壽司小貼士:

①吃壽司要遵循味道從輕到重,這樣才能體會每一種壽司的鮮味。如蛋壽司,豆皮壽司之類的甜壽司,要放到最後吃。

②紫菜蔬菜卷壽司通常是給沒有吃飽的人當米飯一樣填肚子的,最後沒吃飽再點吧。

③吃壽司的時候不喝米酒,因為米飯和米酒的味道是差不多的,一起食用很沒意義。

④味增湯要最後喝。

「鰯鮨鰤鰻」都是什麼呢?

「赤身中腹大腹」又是什麼呢?




鰹魚又稱柴魚,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松魚。松魚中氧合肌紅蛋白含量很高,因此魚肉呈深紅色。可刺身或經略微煙燻切片後用醬油輕醃捏成壽司。

另外,鰹魚反覆煙燻乾燥後刨成的薄片就是俗稱的木魚花,鮮香濃鬱,常放進日式高湯裡提鮮或直接佐食。


鮪魚就是金槍魚,是最知名的握壽司食材,金槍魚由於能夠在水中高速巡遊,肌肉中富含大量肌紅蛋白,魚肉有著紅肉般的濃鬱口感,當之無愧的赤身之王。

金槍魚不同的部位

赤身,金槍魚最普通也是肉量最多的部位,通常用醬油略微醃製後捏成壽司,脂肪含量低,口感軟嫩,具有清爽香味與淡淡酸味。

中腹,胸鰭後方的魚腩部位,口感肥嫩,香味也較濃鬱。

大腹,胸鰭附近最肥美的魚腩部位,魚脂含量很高,口感滑潤,脂香味極其厚重,如同上乘的雪花牛肉,脂肪紋路清晰可見。


魚頸腩是金槍魚最頂級的部位,鰓蓋後至鰭末端的魚腩部分,更肥美多汁且少膩感,魚脂含量非常高,質地多孔,所以與空氣接觸極易變味,該部位很少見,即使空運也難以保鮮。


蔥腩,金槍魚腹部碎肉和蔥花做成,帶有蔥香和魚脂的混合香味,常常做成細卷和軍艦卷。


白金槍又叫鬢金槍、特製長鰭金槍魚,味道清淡,呈淡粉色。


鰤魚又稱青甘、油甘,分布於臺灣、日本海域。該魚有加官進爵、出人頭地的寓意,日本人愛把鰤魚當成婚嫁大禮,被當做喜慶的魚。


幼鰤,體長30-60公分的幼魚,魚肉白皙有彈性,脂肪含量適中,口感清淡略帶甘甜。


平政,體長約1米左右的成年鰤魚,脂含量豐富,口感肥嫩,味道也較濃鬱。


間八,體長超過2米的大型鰤魚,魚腩部分更加肥美,口感香醇。


竹莢魚又稱真鰺、真巴浪魚,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價格親民,肉質緊緻滋味甘甜有嚼勁。

竹莢這類銀身魚脂肪含量不高,反而更突出魚肉的鮮美。竹莢對新鮮度要求很高,適合捏成握壽司,除了刺身也適合油炸、炭烤。


黃帶擬鰺又稱大竹莢魚、縱帶鰺。因魚體側有一金色寬闊縱帶得名。肉色如羊脂玉般通透,微微泛紅,口感與鰤魚相仿,脂肪含量恰到好處,清新鮮美。


大西洋鮭就是三文魚,分布於北大西洋。優質的三文魚有著肥厚的肌間脂肪層,魚腩嫩滑肥美。


三文魚除了直接刺身也可炙烤。


真鯛又稱加吉、銅盆魚。體色泛紅,體態有武將之風,日語發音與「慶祝」相近,因此被喻為幸福吉祥的魚,是節日慶賀時不可或缺的魚種。


真鯛的油脂豐富,肉色白裡泛紅,像櫻花一般,所以又有著「櫻鯛」的浪漫別名。肉質甘甜清爽富有彈性,品嘗鯛魚壽司時可以不蘸醬油,只需要少許巖鹽。真鯛的料理方式很多,刺身、鹽烤、紅燒、燉湯、蒸飯等等。


日本真鱸又稱花鱸、七星鱸。魚肉脂肪厚實,口味鮮美。適合炙烤、鹽烤、或做成冰鎮刺身。


黃蓋鰈又稱橫濱擬鰈、孫鰈,比目魚的一種。黃蓋鰈味道清淡,用火炙烤後味道更香,魚身邊緣的裙邊肉堅韌有嚼勁,十分受青睞,屬夏季白身魚的經典。


褐牙鮃又稱油牙鮃、扁口魚。半透明的魚肉富有彈性,口感略微透出甘甜,也適合炙烤,裙邊肉富含油脂入口散發出濃香,屬於冬季白身魚的經典。


秋刀魚也叫竹刀魚,因體型修長如刀而得名。秋刀魚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食材,秋末冬初秋刀魚隨洋流南下產卵,此時魚肉口感最為濃鬱。


秋刀魚極易變質,因此捨得花心思做秋刀魚刺身的通常都是高級館子。捏壽司的秋刀魚需要用鹽、檸檬汁略微醃製,由於對魚肉新鮮度要求極高。


沙丁魚又稱鰮、鰯,並不單指一種魚,而是泛指鯡形目下眾多小型魚類。極易變質,很難保鮮,價格與消耗的心力相比。處理後的魚肉晶瑩剔透,魚脂在口中融化,配以薑片、蔥同食,美味令人心蕩神馳。


日本下鱵魚又稱小鱗鱵、針魚。魚體修長纖細,魚身散發出金屬光澤。對新鮮度要求極高,春季出產,新鮮的魚肉不經過加工直接捏成握壽司才最為鮮美,恬淡清爽。


斑鰶又稱海鯽仔。斑鰶壽司可謂是握壽司中的橫綱,也是最耗費心力的壽司食材之一,根據魚身大小、脂含量,鹽和醋的醃製時間,甚至都要精確到秒。

通常選用鰶魚苗在5cm左右,製作壽司需要4、5條小鰶,也叫做「四枚付」,等幼魚長到10cm左右就可以做「兩枚付」的壽司了。


日本鯖又稱白腹鯖、青花魚。這類銀身魚易腐敗,通常需要剛剛捕獲後立即處理。

寒冷季節下出產的鯖魚魚脂豐富,經過鹽和醋的醃製沉睡後的魚肉十分驚豔,除了製作握壽司和箱壽司,鯖魚還適合炭烤。


少鱗鱚又稱青沙鮻、沙腸仔。秋季產卵期前的少鱗鱚口感最佳,肉質細膩,清爽鮮美,適合捏成握壽司、鹽烤和天婦羅。


星鰻又稱康吉鰻、穴子。星鰻是最難處理的壽司食材之一,金黃色的皮裹著純白色的魚肉,口感十分細膩,捏壽司的魚肉一般經過蒸、煮刷汁兒或直接蒲燒。


日本最常見的河豚是紅鰭東方魨又稱虎河魨、紅鰭多紀魨。河魨肉鮮美緊緻富有有嚼勁,最佳產地在日本下關。


河豚捏制握壽司時,醋飯和魚肉之間芥末被辣味的紅蘿蔔泥取代,吃的時候通常也不蘸醬油,而是配柚子醋,清爽之餘更能突顯河豚的鮮美。


鮟鱇魚是典型的深海魚種,皮質富含膠原蛋白,肉質鮮美,是日本鍋料理中不可或缺的冬季食材。


煮熟後的鮟肝味道醇厚鮮香。一般配淡口醬油、果醋、小蔥、蘿蔔泥一起食用。

什麼季節吃什麼魚:

1月(12月):金槍魚在最冷的12月,1月最好吃。

2月:這個時候最好吃的是貝類,比如赤貝,水松貝。

3月:鯡魚子,春天剛產的卵,用鹽醃製,珍品。

4月:春天的鰹魚比秋天的脂肪少,魚肉富有彈性。

5月:鮑魚,最高級的是「黑鮑」,裡外全是黑色。

6月:康吉鰻在梅雨季是盛產期。

7月:比目魚、鱸魚是夏天「白肉」魚的代表。

8月:鰺在這個時候既便宜又可以大量捕獲。

9月:北海道的海膽在這個時候是盛產期。

10月:貝桂,各種貝類陸續在壽司店出現。

11月:蛤蜊,用醬油煮熟吃就很美味。

12月(1月):除金槍魚外,也是鰤魚最好吃的季節。

最後來個福利:超大壽司卷,姬路城!

餐桌禮儀的遵守

是對食材和他人的尊重,

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開心地

享受每一道美食。

雅滋養(YAZUYA) 40年品質沉澱 將最好的產品獻給您

以上文章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私信告知


微信公眾號「東京慢遊」(tokyowalking)←長按複製

▼ 長按關注,發現更多驚喜 ▼

相關焦點

  • 【趣味科普】壽司中「鰯鮨鰤鰻」都是啥?只有1%的人能認全!收藏起來不露怯!
    壽司大家都吃過,但是每次看到菜單上那些個不認識的字,是不是完全搞不清楚吃的到底是啥啊?
  • 鰯鯛鮪鰹鮭鯖鰤鮨,這些日料中的主角到底是什麼魚?
    原來店員還來不及寫上翻譯,菜單上全部都是熟悉又模式的日文漢字,滿眼「鰯鯛鮪鰹鮭鯖鰤」。你除了能從魚字旁看出這是一種海魚,其餘根本是一頭霧水對不對?本來想要帥氣地讀出這些魚的名字,結果只能乖乖的指著菜單說:「不好意思,這個是什麼呀?」下面,我從茫茫日料「魚」海中,找出幾個出場率最高的,讓你見識一下它們的真身和在日料中登場的樣子。
  • 日本壽司中鯡、鯖、鰆、鰯、鯵等魚類圖鑑
    壽司又叫鮨( yì),按照做法可以分為握壽司、軍艦卷、卷類、押壽司、散壽司等;按照食材的種類可分為白身、光物、赤身等。點壽司時分為:1、單點 (適合日文水平比較高的食客,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隨便點)2、套餐(有點是花費可控,缺點是每次都包含不可口的款式>,<)3、主廚推薦 (主廚常把價格感人的「絕活兒」推薦給食客,讓廚師來推薦的人通常都是土豪們)面對種類繁多的壽司,新食客們往往一頭霧水,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些壽司到底是些什麼魚
  • 秋,去鮨さいとう吃鮭魚子與烤星鰻
    說起來,鮭魚子也是個蠻神奇的物種。雖然一年中都能找到質量不錯的鮭魚子(松川常年提供的就非常好),但是仍然要到秋天,進了9月份,北海道的禁漁期一過,大量從俄羅斯洄遊至日本近海產卵的鮭魚殺至,市面上的鮭魚子才充分地美味起來。這種秋季捕獲的秋鮭鮭魚子,就是要比平常時節的好吃些。
  • 師從壽司之神九年的米其林二星壽司鮨 ます田
    壽司之神小野二郎開店時間很長,但能被人記住的徒弟卻著實不多,除了青空這一得意門生,二郎還有一位愛徒增田勵,他跟著二郎學習九年,獲得了二郎的認可
  • 東京 – 鮨斎藤|上刀山下油鍋吃三星壽司
    米其林三星不是一席難求的主要原因,而是完完全全的介紹制,即要熟客介紹才能預定,就算成功預約,也不一定能嘗到主廚手藝,因為還有他徒弟負責的吧檯呢。吃頓飯,真是上刀山下油鍋般困難,可又偏偏搶著去,不知道算不算自己找罪受呢?本來對「鮨さいとう」(Sushi Saito)沒有過多期望,認為是食客的諂媚心理作祟。
  • 鮨太郎·巓:一場日式無菜單的壽司饗宴
    鮨者,和食也。以醋浸飯,或和魚肉蔬菜而食之。 「鮨」指的便是壽司,念作 yi (四聲)。在國內,很少有人會在餐廳名中見到這個字,即便見到也未必能在第一時間念出它的正確讀法。壽司之神-小野二郎的壽司店 於是有人會以為「鮨」字是由日本人創造的,其實並不是。據中國古代最早的詞典《爾雅》中《釋器》篇所介紹的:「肉謂之羹,魚謂之鮨」,「鮨」本是一種魚的名字。據說這種魚長得像鯢。
  • 看不懂「鰹、鰺、鰯、鱚」不會點菜?立刻學日本常見魚類漢字
    大家到日本自由行時,會去日式料理店、壽司店品嘗日本傳統的食文化「壽司」嗎?壽司種類相當多,菜單上各種「魚」部首的漢字意思常常讓人搞不懂。想知道那些「魚」漢字是什麼意思嗎?這篇文章就幫大家整理常見魚字邊漢字,看完就能無痛點菜羅!▋你吃的壽司是什麼魚?
  • 探店 | Minamishima 鮨南嵨——墨爾本最好吃的壽司
    刷了醬汁的烤星鰻押壽司和帶子壽司都是心頭愛。-小時候,覺得寧波天一廣場的樂購超市賣的壽司是最好的壽司。那時候還覺得不便宜,十幾塊錢就只有兩個壽司可以買,偶爾媽媽會買一盒給我帶去寄宿學校吃,小心翼翼的一口一口細細的吃,最後剩下的粘著醬汁的米粒也會用竹筷子夾起來吃掉。
  • 壽司之神小野二郎的「鮨」壽司,在這裡也可以吃到.
    日語裡的「鮨」和「壽司」,雖然都讀「sushi」,但可不是所有壽司都有資格被叫做「鮨」的。東京銀座駅地下有間名喚「すきやばし次郎」(Sukiyabashi Jiro)的壽司鋪,門廳狹小,只有十席,卻連獲米其林三星的最高冠冕。
  • 鯛鱚鰶鯵鰯鮪鰹鯖, 會讀這些魚, 才敢說會吃壽司啊
    就是表面有銀白色光澤的銀身魚,一般國內這種壽司不多,因為它的腥味比較重,所以光身壽司的質量,能衡量一家料理店的功力。鰯就是沙丁魚,不知道為何是魚+弱,或許這種魚單體都很弱小,天生有被做成罐頭的氣質,所以總是成群結隊出現,潛水時看到沙丁魚群非常震撼。運動速度極快,油脂豐富,肥而不膩,入口即化。
  • 東京 | 傳說中的鮨さいとう(Sushi Saito)到底好在哪呢?
    和大家一樣,作者也很好奇,到底他家壽司是真的超凡脫俗地好吃,還是因為預約困難,去拜訪的人自帶心理優勢,所以在評分時對自己感受進行了無意識地美化。於是帶著滿頭問號去吃飯~主廚 齋藤孝司「鮨 さいとう」的歷史並不長。
  • 尋食記 | 鮨文——穿窿的Omakase天花板
    很有趣的搭配,味道也很清新,各種味道的組合都不會過分,不過吃不出啥特點就是了。川山的白子和茶碗蒸一起做,鮨文用醬油燒,一方面能吃到白子本身的味道,另一方面白子本身有點膩,加魚子醬中和,吃起來就好極。全靠醬料撐起來,又是不知所謂的一貫,就這樣迷迷糊糊地結束了。
  • 小野二郎覺得溫度對壽司很重要,若壽司抓不起來,那味道也不行!
    喜歡的朋友可以轉發朋友圈,分享是一種美德~壽司在日本江戶時代變開始盛行,大概距今有四百多年大概是公元1603年吧。壽司的出現就是在江戶時代以漢字的是以「壽」和「司」組成,而在此之前則稱為「鮨」與「鮓」,我想後者大家比較少見,多半都是見到「鮨」這個字。
  • 相約岡山壽司料亭,瀨戶內鮨百年傳奇
    說到瀨戶內壽司,岡山市中心就有一家百年老鋪,堪稱傳奇。從岡山站沿著桃太郎大通和岡山縣廳步行約25分鐘,在繁華街區鬧中取靜的居民小巷中,坐落著一座昭和年間的日式傳統料亭,這就是著名的壽司老鋪魚正了。魚正一直以來就是日本非常知名的傳統江戶前壽司老店之一,在三十年前有西之橫岡之稱,如今的名氣在西日本自然稱不上橫岡,但是也是一家享有盛譽的百年老店。
  • 鮨いまむら——吃壽司的過程,大抵都是一個人的孤旅
    次郎、斉藤、すぎた(sugita)、吉武之類就不說了,跟別的餐廳門類不同,就算一星的壽司,也有一大票高高在上遠離人間煙火。趁著新晉熱門店「鮨いまむら」還沒有變得太不容易訂,先去吃一趟看看。 這一場只有我和P先生兩名外國人,L形吧檯另一端靠牆是獨自到訪的大叔,穿著全日本白領人手一件的黑色風衣,臉上一派深藏不露的神情。
  • 頂級壽司14星 ★鮨斎藤★ 數寄屋橋 次郎 ★鮨喜邑 ★初音鮨
    ★★鮨 喜邑 (晚餐)熟成壽司天才職人二星壽司名店全東京口碑網5436家壽司店排名11第餐廳全日本最難訂位餐廳之一發酵熟成的壽司是壽司雛形,方便古時沒有冰箱的人們隨時享用魚食。魚肉蛋白質及脂肪未被分解前,魚味甚為清淡,肉質亦會繃緊,因此日本壽司師傅都會將鮮魚,放在稍低於冰點恆溫中數小時至一兩天,待味道呈現,才製作壽司。近年東京「熟成壽司」,則是更進一步運用肌肉中酵素,就像熟成牛肉一樣,將魚肉放在穩定的溫度和溼度中數天至數星期,魚肉中的酵素會令肉質及味道改變。
  • 各種壽司的日語說法!三文魚壽司用日語這麼多...
    手握壽司(握り鮨| nigiri zushi)江戶時代成型,也被稱為江戶前壽司,一般日本人說「壽司 」多指握壽司,高級的壽司屋也都帶著些江戶風。一口大小的醋飯,抹上少許芥末,再擱上一枚當地漁獲,最質樸簡單也最能見得食材好壞、師傅功力。
  • 【新開張】 鮨·京次郎:在北京有可能吃到東京壽司之神水準的壽司嗎?
    微彈回甘的新瀉魚沼米已用次郎標識的壽司醋汁拌過,魚生都已預先處理、並經過刷醬油、抹芥末等現場調味,風味已經齊備,是不需要你額外蘸醬油或抹芥末的。當然,如果你口重,或發現壽司師傅忘記為你的壽司抹醬油,也可夾起少許盤中醃薑片,蘸一點醬油,為你的壽司塗抹提鮮。除非特別需要清口,不要隨便咀嚼醃姜,壽司間隙飲茶清口即可。
  • 資深吃貨·各種壽司名字的日語說法你都知道咩
    手握壽司(握り鮨| nigiri zushi)江戶時代成型,也被稱為江戶前壽司,一般日本人說「壽司 」多指握壽司,高級的壽司屋也都帶著些江戶風。一口大小的醋飯,抹上少許芥末,再擱上一枚當地漁獲,最質樸簡單也最能見得食材好壞、師傅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