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思考》:你想充分利用你讀過的書嗎?你需要學會深度思考

2020-12-16 77七七v

我朋友寄給我微信,說他去年讀了100本書。我很驚訝,問他看完後學到了什麼?他的答案是:「沒有收穫」。所以他自己也很困惑:「不都說量的積累必然引起質的飛躍嗎?為什麼我讀了這麼多書卻沒有收穫呢?」我笑著回答:「你好像對這句話有誤解吧。想要達到飛躍的狀態,質應該是量的前提。也就也就是說想一定要有質量的大量輸入,才能真正的獲得提升。」

現在是知識焦慮的時代,很多成功人士都會提倡年輕人多讀書。白巖松還在視頻中說:「讀書是最低成本卻收益最大事情」。雖然很多人都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然而在讀了很多書之後,卻卻沒有收穫。

為什麼很多人讀書卻一無所獲?其實,這與錯誤的學習模式有關。這種機械式的閱讀方法可以稱為「死讀書」,也就是說,不用思考就可以閱讀。這種學習模式沒有思考,所以沒有辦法獲得靈感和靈感,從這種學習中沒有任何收穫。最好的學習模式是將過去的機械閱讀轉變為深度思維。

那麼,什麼是深度思維,我們如何實現深度思維呢?程佳在《好好思考》中給出答案。

作者成甲被羅繼石選為「中國最會學習的人」。他還是混沌大學文化與旅遊產業創新商學院的發起人,在混沌大學創新商學院錄製並推出了「思維模型」和「刻意練習」課程。成甲赴美採訪查理·芒格先生,詢問他多元思維模式的學習方法。同年出版的《好好思考》一書,系統地介紹了如何使用多元思維模式來思考深度。

在《好好思考》一書中,程佳從思維模式出發,詳細闡述了什麼是有效學習,進而構建了一個全面系統的思維體系,幫助我們獲得超強的學習能力。

現在我們開始探究為什麼讀很多書不能獲得知識。學習什麼是深度思考,以及如何使用深度思維使你所學的有用。

一、機械學習只是浮在表面,學不到知識的本質

機械閱讀的人,只是花了很多時間積累了一些知識點,卻沒有思考知識背後的原理和邏輯。這樣,我們就不能對知識進行透徹的理解,也不知道哪些知識可以關聯起來,就無法構建知識網絡。這樣,我們只能看到一棵樹,卻,而不能看到森林。

這種膚淺的學習方法無法突破個體的認知邊界,因此對知識的理解也十分有限,這樣,知識就不能為自己所用。

比如我們在學習寫作的時候,老師會告訴我們,要先確定文章的主題,然後寫提綱建立結構,再找到相應的素材,再理順邏輯關係,這樣才能寫出一篇好的文章。聽了這些之後,你覺得你學到了很多東西,然後你開始寫一篇文章。寫完後,老師說你文章的題目不清楚,邏輯關係很混亂。這時,你會有一個疑問,什麼是歧義的主體,什麼是混淆的邏輯?

這種學習形式是表面的學習。如果你已經學會了深度思考,那麼當剛開始學習到這些知識時,你應該問:主題是什麼?如何寫一篇文章來闡明主題?什麼是邏輯?主題、邏輯和結構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事實上深度的思考不僅僅是關於這一步,還涉及到如何在實踐中思考深度。

現在我們可以發現,漂浮在學習的表面只是給自己一個很努力學習的錯覺,沒有本質的收穫。

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避免低水平的勤奮陷阱,讓自己學會深度思維,這樣才能不斷地挖掘表象之下中問題的本質,最終找到類似問題的深層邏輯,而不是某個問題的答案。

二、有效學習的方法:深度思考

1、深度在想什麼

許多人對學習的理解存在誤解,認為學習的目的是積累更多的知識。

查理·芒格認為,學習不是為了追求更多的知識,而是為了找到更好的決策依據。這個更好的決策基礎是被廣泛認可的眼睛和規則,查理芒格稱之為思維模型。思維模式實際上是建立在知識體系的基礎上,綜合了許多學科的原理和解決類似問題的可持續有效的方法。

查理·芒格提出的思維模式顛覆了我們對傳統學習的認識。過去,我們一直把知識當作一個學習的單位,現在要把各學科的原理和規律作為思考的基礎。

所以深度思考其實就是找到思維模式,並用思維模式找到解決大問題的關鍵,從而解決大多數問題,而不僅僅是某個問題。

當然,要找到一個思維模式並不容易,我們需要從不同的層面來思考,思考的層次越深,我們對問題的理解就越深刻。

2、從四個層面理解深度

程佳將思維模式分為四個層次,以幫助您理解深度思考是什麼。

(1) 經驗技能

在成為a之前,他想學習如何討價還價,所以他選擇了「動批」作為培訓場所。當我第一次去那裡的時候,我沒有任何經驗,我只敢喊出對方所給價格的一半。結果,老闆很快把貨物塞進放在他手裡,他也選擇了逃跑。

後來,他從朋友那裡學到了一個討價還價的模型,並將其命名為「從腳脖子開始砍價」。如果對方說200元,那麼直接剪到20元。最後,可能要收五六十元。

這種「從腳脖子砍價」方法實際上是通過過去討價還價的經驗總結出來的。

這個經驗卻並不適用於所有場景。例如,如果你去商場買東西,把價格降到這麼低的水平,服務員會把你趕出去。

我們只需要繼續深入西方的經驗式思維方式。

(2) 方法流程

這種「從腳脖子砍價」方法與經驗類似是什麼方法?程佳想起了他以前讀過的一本關於商務談判方法論的書,書中提到了一個叫做「獅子大開口」的策略。所謂的「獅子大開口」就是給談判對手出乎意料苛刻的條件。

在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抽象這些方法,看看有沒有什麼學科原理可以解釋這些現象和問題。這樣,我們的思考就更進一步了。

(3) 紀律原則

這種討價還價或「獅子大開口」實際上是利用人性的弱點在遊戲中尋找優勢。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把這個現象上升到心理學的範疇。

在心理學領域,有一個術語叫「錨定效應」。錨定效應是指當人們對某人或某事做出判斷時,易受產生的第一印象或信息支配,就像一個錨沉在海裡,將人們的思想固定在某個地方。

因此無論我們把價格降得很低,還是獅子張嘴把價格抬高得很高,都會給人留下非常深刻的第一印象。這樣,將使以後的談判更加有利。

當我們將問題抽象為心理學原理時,我們會發現錨定效應的知識可以應用於廣泛的領域,而不僅僅是用於討價還價或談判。例如,當我們在相親或面試時,我們必須給對方留下非常好的第一印象,這對我們未來的發展非常有幫助。

(4) 哲學視角

事實上所有學科原則或方法和過程的抽象意義都是為了幫助我們獲得正確的世界觀,即我們對世界的看法。因此將視野提升到哲學的視野,是一個人最具影響力的深層認知模式。

錨定效應所反映的哲學原理是人總是受到第一印象或先入為主的思維的限制,這也是人性的一大弱點。

三、如何用深度思考如何內化閱讀能力

1快速查找知識點

一個真正有效率的讀者不會拿出一本書從頭讀到尾。相反,我們將預習導言、目錄和序言,以便了解該書的一般內容。然後找到你需要的章節並仔細閱讀。

如果你遇到什麼激勵你的事情,把他寫下來,寫下你此時的想法。

程佳將這種閱讀方法命名為「不讀書法」。所謂「不讀書」,其實不只是為了讀書。遇到有價值的內容,最好快點合上書,開始思考。

這時,你可以問自己幾個問題:為什麼這些知識能啟發我?這些知識能解決什麼問題?我遇到的事情有沒有類似的問題?過去有沒有類似的知識?經過思考,我們可以通過閱讀得到解決方案和思維模式。這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入地內化知識。

這種閱讀方法也有缺點,因為我們已經學到了一些知識點,所以他更適合解決生活中的某些問題,但是卻無法與更複雜的問題建立聯繫。所以接下來,我們需要學習如何將這些知識點串聯排成一行,以幫助我們連接更多的知識,解決更複雜的問題。

2找到關鍵詞之間的邏輯關係

當我們讀完一本書,我們不僅可以積累知識點,而且可以整理出書中的關鍵詞。然後理順這些關鍵詞之間的邏輯關係。換句話說,作者想在本書中討論的核心問題是什麼,他使用了什麼知識點和關鍵詞來解釋這個問題。然後理順這些知識之間的邏輯關係,找到知識的結構和語境。

例如,我以前讀過《學習之道》。筆者想探討的核心問題是如何解決不學習的問題。作者在書中提到了幾種關鍵詞:兩種思維模式:集中思維和發散思維、思維塊和知識抽象(包括隱喻和類比)。

然後,我們可以首先思考這些知識點的意義。人們可以用兩種思維方式來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在集中思維模式下,人們可以更深入地探索。在發散思維模式下,更容易幫助我們產生想法和靈感。思維塊是我們記憶的單位。我們每個人最多只能記住四塊。知識抽象也是一種提高我們理解力的方法。

然後我們可以理順這些關鍵詞之間的邏輯關係:我們可以靈活地利用兩種思維方式和抽象知識之間的轉換來幫助我們提高學習能力。要提高學習能力,記憶是不可缺少的能力。要想獲得好的記憶,就要把知識點以塊的形式呈現出來,這樣我們就可以越來越牢牢地記住了。

這種從關鍵詞中尋找邏輯關係的方法,可以避免只看到一個知識點而看不到知識網絡的現象,有助於我們將串聯知識與知識聯繫起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解決更複雜的問題。

三,從書中跳出來,發現背後隱藏的知識

哲學家麥可·波蘭尼認為「人類的知識有兩種。通常被描述為知識的,即以書面文字、圖表和數學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種類型的知識。而未被表述的知識,像我們在做某事的行動中所擁有的知識,是另一種知識。」他稱前者為顯性知識,後者為隱性知識。

每本書中的知識,除了表現形式的顯性知識如文字、圖表外,還有許多作者沒有表達的隱性知識。

當我們讀一本書時,我們會發現在同一個主題下,不同的作者對同一個問題會有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方法。

例如,關於如何發展好習慣的問題,在《微習慣》一書中,作者主張你可以每天保持一些微習慣,而不是增加計劃的難度。否則,他們就會因為難度的增加而放棄,從而破壞微觀習慣的意義。

然而在《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一書中,作者主張增加任務難度,開發好習慣。

如果我們只研究書中的顯性知識,我們不知道該信任誰,也很難找到最適合我們的方法論。

因此我們要真正學習一本書的精髓,不僅要學習這些內容的顯性知識,更要探索本書中沒有表達的隱性知識。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在書中找到隱性知識呢?

程佳給出的方法是,我們需要跳出書本身,探究作者寫這本書背後的原因和目的。

換言之,我們必須了解作者的背景,寫這本書的初衷,以及可以應用知識的不同場景。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明白,這些知識的相對性、文化性、偶然性和完整性。當我們理解這些背後的邏輯,我們就能真正理解作者為什麼以這種形式呈現知識。

結語:閱讀的目的應該有兩個層次:一是認識和理解知識;二是思考和內化為自己的能力。因此只有通過深度思考和理解知識的內在邏輯,從更高的角度看待問題的本質,才能真正解決問題。這種閱讀能起到真正的意義和效用。

相關焦點

  • 「你不是思考,你只是想太多」
    如果是前一種,恭喜你,你應該很有思考力,而如果是後一種,你恐怕真的和我一樣需要提升思考力。《是思考,還是想太多——寫給年輕人的36堂思考課》這本書最初吸引我是因為書名,很認真地看完並做了讀書筆記,把啟發和你分享。
  • 人工會被機器人替代嗎?暢銷34年的書教你學會思考,變成不可代替
    《思考的整理學》出版34年以來,暢銷不衰,不僅是東京大學·京都大學學生必讀書目第1名,還在2018-2019連續兩年獲得日本大學生年度圖書榜單第1名,可見其影響力。 今天,三皮兒就帶你解讀《思考的整理學》,教你學會獨立思考,具有創造力。 01.
  • 【職場】讓你與眾不同的不是努力,而是深度思考力
    如果要想擁有維密的身材,那就需要在完成減脂之後,著重完成這四處肌群的強化訓練。」這個故事正是一個關於「深度思考」的例子,雖然思考的對象並不是特別深刻的問題或概念。我認為深度思考就是不斷逼近問題本質的思考。為什麼說是「不斷逼近」呢?因為深度思考是一個思考的過程。
  • 網球比賽時你是否思考?你思考什麼?你的思考適度嗎?
    網球是一項需要體力和技術,更需要智慧和謀略的運動。李娜曾說過,網球比賽是一個人的戰鬥,她給自己自傳起的名字就叫做「獨自上場」。在職業比賽中,我們常常看到球員在喃喃自語,這是球員思考和提醒自己的方式。在網球場上,你看到的是球員的動作和表情,你看不到的是他的思考和心緒。而這些看不見的東西更為神秘,對比賽的走向起著更加至關重要的作用。
  • 邏輯思維思考,你覺得看書能學會嗎?
    一、就拿我自己來說吧,我就感覺我自己邏輯思考力、就不怎麼樣、每當我自己遇到各種問題,我總是想這個事情該怎麼解決呢?如果從邏輯思考方向或者全面解決問題的角度上,可能我們更應該:把個問題的原因在哪裡?找出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為什麼?來挖掘問題的本質!
  • 讀書可以使人具備深度思考的能力!4個習慣,助你找回讀書的感覺
    你有多久沒有好好讀一本書了?手機太好刷了是不是?碎片化時間被熱搜和短視頻佔據,沒有時間是不是?想完整地讀一本書卻總半途而廢是不是?不知不覺你慢慢喪失了系統閱讀的能力,你以為這樣的生活很充實,可是別傻了,這樣只會慢慢讓你成為被割的韭菜!讀書可以增加一個人談吐的質量和深度。讀書亦可以保持大腦的活躍,讀書可以讓你的大腦活躍起來,防止它失去能力。
  • 書丨被動到主動讀書,《高分讀書法》幫助你提升思考力與解讀力。
    其實國家選拔人才,就是選出那些能夠把知識活學活用,擁有獨立思考並解決問題的人。具體來說就是思考力和讀解力,作者在書中總結出的5大步驟,幫助我們提高這兩項能力。  STEP-1 讀書前做好準備工作,讀解力才能發揮到最大 如上圖中的例子,大家明白了他想表達什麼了嗎?是不是有點難懂,但是如果你給這篇文章設個標題,「為何現在的年輕人不擅長溝通呢」是不是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 讀這本書,讓你學會思考問題
    如果你喜歡詩詞、文學、思考,最好的方法,就是讀書。俗話說:「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就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但是,讀什麼書?怎麼讀書?也是需要我們區分的。培根說:「有些書可供一賞,有些書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幾部書則應當咀嚼消化;有的書只要讀讀其中一部分就夠了,有些書可以全讀,但是不必細心地讀,還有不多的幾部書則應當全讀、勤讀,而且用心地讀。
  • 想提升自己的邏輯思考能力?推薦一本邏輯入門書給你
    為了讓自己的人生能變得更好,我想我們很有必要去學習一下邏輯思維,本著入門的心理,我讀了一本叫《一本小小的藍色邏輯書》的邏輯入門書。我想在這裡分享幾個我個人覺得比較重要的幾點:1、邏輯思維能讓我們看到一個真實客觀的世界布蘭登·羅伊爾在書中提到一個概念,叫「選擇性感知」,這代表了人們在看世界時候的一種現象:人們往往會更加留意那些自己需要或喜歡的信息,而忽視真實的信息,所以說,更多的時候他們更願意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世界,而不是真實客觀的世界。
  • 學會獨立思考:你可以從眾,但不能盲從
    他會選擇去相信書本的知識,或者輕信「成功學」,或是迷信某個成功人士的言論……總之,他想複製某種「成功」的範本,而不是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努力去創造屬於自己的成功。第四種是墨守成規,這類人性格保守且固執己見,他堅信自己過去所積累的經驗,而不會去嘗試新的方向。這類人在某些方面和第一類人有些類似,他們都是不願意改變的人,但其背後的原因卻是,一個是「不知」,一個是「不願」。
  • 一段成熟的愛情,需要學會換位思考
    真正成熟的愛情隱藏在平凡的日子裡,它不需要你每天像個中二的青年一樣狂呼:「沒有愛情我寧願離開這個世界。」真正的愛情是平淡日子中相依為命的兩個人,這一對伴侶在一場場生活的波濤中彼此依靠,他們已經不再是大呼愛情宣言的稚童,當愛情從嘴上走到生活中時,一段真正成熟的愛情方才到來。
  • 深度學習:你需要做到這3點
    然而,仔細想一想,讀書真的無用嗎?努力都白費了嗎?那些流傳古今的道理真的只是花拳繡腿,抵抗不了現實分毫嗎?這一切,究竟是在哪一步出現了錯誤?在《認知覺醒》一書中,周嶺提到:深度學習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我們對於知識的實踐和運用,這也就是成功者與失敗者的根本不同。
  • 厲害的人是如何思考問題的?6個方法有效提高你的分析能力
    玩遊戲時,你需要分析敵我雙方,把握戰機,贏得最後的勝利。 工作時,你需要明確目標與現狀,搜集信息,拆解步驟,高效地完成任務。 學習時,你需要把握重點,深入思考,總結復盤,實現個人的快速成長。
  • 打破成為「聰明人」的圍牆:提問讓你的思考能力不斷提升
    請記住:當意識到直覺提供的答案並不可靠時,需要啟動系統2思考。要熟練應用提供2思考方式並不容易,需要大量練習,並且將這樣的思考方式培養為習慣。也就是說思考需要對你所想要了解的事物進行信息的收集、整合、分析、心理加工的過程,想要讓自己的思考能力有所提升,就需要正視問題,了解思考並且致力於提高思考,能接受創新思考等新事物,先來了解一下創新思考。
  • 如果你不想老被思考的陷阱絆倒,建議熟讀《清醒思考的藝術:你最好...
    清醒思考是奢侈的。因此,如果可能的損害較小,你無須絞盡腦汁,要允許發生錯誤,這樣你會生活得更輕鬆。只要我們有一定把握應付生活,只要我們在關鍵時刻小心,我們的決定是否完美,其實並不需要太在意。一本註定會成為思考領域經典的書在群體裡面容易按照他人的想法生活,在孤獨中容易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但值得記住的只是那些在群體中保持獨立的人。
  • 《你當像鳥一樣飛向你的山》,讀完後你也有這幾點思考嗎?
    書的名字叫Educated,中文名字卻被翻譯成《你當像鳥飛向你的山》,所以從拿到書的一開始,我就在書中尋找,為什麼它會被如此翻譯。但毋庸置疑,中文的翻譯,要比英文更有詩意,凝練又豐厚。簡單了解故事情節後,我想讀過應該會有些共鳴,還會有些收穫。
  • 不要抱怨深度閱讀的苦,那是你去看世界的路
    我想最好就是利用這難得的空閒為自己充充電。疫情總會過去,它對我們的人生,影響總歸有限。但是你是懶是勤,未來卻會看得分明。所以,請利用好手上的時間,讓自己變得更有力量吧。深度閱讀帶你走出思維舒適區小時候,我爸教我下象棋,但我學會之後,總不願意和他下棋,最喜歡和鄰居和我同歲的小孩下棋。
  • 學會換位思考,是一個人最大的善良
    吳昌碩與傳統文人畫家不同,兼詩、書、畫、印四絕於一身,能博採眾長,兼收並蓄,將四絕融會貫通,特別是他以金石入印,入書,入畫,以最傳統的藝術因素和審美理想塑造了嶄新的藝術風格和風氣。吳昌碩不僅實現了讓繪畫體現野逸與高古之氣,還把中國畫推進到一個新的境界,對現代中國繪畫界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 沒有深度思考,再勤奮也沒用
    眾所周知,勤奮是一種很好的品質,我們想要做成一件事,達成一個好的結果,往往都離不開這種品質。李四說,砍柴除了技術和力氣,我們手裡的斧子也很重要,我經常磨刀,刀鋒鋒利,自然就會砍的快一些,也更省力,你從來不磨刀,斧頭越來越鈍,當然既費力又砍的少了。這就是「磨刀不誤砍柴工」的故事,雖然很多人都知道這個經典的故事,也都理解其中的道理,但往往也僅僅是知道而已。為什麼這麼說呢?
  • 讀過的書,走過的路,遇過的人,就是你的人生格局
    而你讀過的書,走過的路,遇到的人,這些就決定了你的人生視野,也構成了你的人生格局。同樣的道理,一個人認真讀過的書其實早已融進他的靈魂,沉澱成智慧和情感,只要一個觸動點,就會噴薄而出。儘管當下是一個看顏值的時代,天生麗質到哪都成為一種優勢,然而,美貌只佔短暫時光的便宜,氣質方能久遠打動人,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歷久彌新。氣質絕不是五官上的玲瓏剔透,而應源自一個人內在的修養和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