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字念「gai」還是「jie」?為何現在還有「gai」的讀法?

2020-12-23 舊時樓臺月

我們都知道,漢字的讀音多種多樣。有部分漢字有多讀音是因為它本身就是多音字,每個讀音對應的意思也不同,還有部分漢字有多種讀音則是因為各地方言和習慣不同。下面我們要說的這個「街」字就有兩個讀音,那麼它是以上的哪種情況呢?

普通話為「jie」,多個地區仍保留「gai」的發音

查閱字典後我們會得出「街」讀音為「jie」的結論,但是在許多地區尤其是南方的方言中,仍然保留了「gai」的讀音,這是為何呢?

有資料稱,漢字的字體在歷史上的變化其實總體上來說並不是很大,至少我們能還能辨別許多千年前就使用的字跡。而且統一文字是必要的,讀音則因各地人的文化和發音習慣而很難統一,比如今天,我們所使用的文字是相同的,但是許多地區還保留著自己的特色方言。

因此文字讀音與字體不同,隨著政權的變動和人們的遷徙,漢字的讀音一直都在不斷地更新中,就大致來分就有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和現代音四種。

現在我們所說的普通話也就是現代音實際上是以北京話為基準來採用的,絕大多數文字的發音都沿用了北京發音,因此還存在許多使用範圍極廣,但並不是官方普通話的漢字發音存在。

南方方言多於北方,北方語言發音更為統一

在網上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吐槽:南方人說方言北方人很難聽懂,但是北方人說方言,南方人一下就能聽懂。

實際上這跟歷史遺留有關。我國北方多為平原地區,所以古代許多政權都興於北方,古代說的「中原地區」其實並不是現在很多人理解的中部地區,而是指偏北地區。北方很大一部分地區因為交往比較密集,而且受中原文化影響遠重於南方,所以文字發音雖說有所變化,但還是是比較統一的。

南方則相反,因為南方地區很多山,導致各地區彼此之間交流困難,所以方言更多,而且不統一。不過相應的,南方的古音保留得更加完整,也就是說南方的文字發音更貼近於古代。

清朝中期街字發音開始改變,後在北京廣泛使用

在清朝中期以前,我國絕大多數地區還是將街讀作「gai」的,但是由於清朝中期山西客商經常去到北京城做生意,而山西人讀「jie」,結果就使得北京許多人也開始將街讀成「jie」。京城作為一個國家的政治中心,自然也是走在「時尚」的最前沿,也是全國的風向標。

於是,「jie」的讀音開始廣泛傳開。到了新中國成立之後,普通話發音又是基於北京話的,所以街的發音在官方正式被定為「jie」。

有意思的是不僅是街字,與街字官方發音相似的解字也有類似遭遇。現在很多地區也還將解字發音為「gai」,但是在普通話標準發音中,解字應當讀作「jie」才對。可以確定的是,在新中國確立之前,街的「gai」發音一定是流傳甚廣的,因為就連汪精衛在講話錄音中都將街發「gai」音。但是最後由於北京發音多為「jie」,所以解的官方發音還是定為了「jie」,只不過在很多方言中「gai」還是在廣泛使用。

當然,除了上面的兩個字,還有很多漢字的讀音也改動甚大,比方說「她」字,很早以前讀作「jie」,而且意思就與姐類似,但是受近代西方先進思潮影響,「她」成為了女性的代指專業名詞,發音也變得和「他」一樣,成了「ta」。

有趣的文字,博大精深的文化

對於漢字的發音,我相信大多數人或多說少都曾經讀錯了一些,只是連自己可能都還不知道罷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我們越是深入了解,越是會被它所折服,而文字的魅力也不止在於形體,在發音上也很有意思。若是仔細去上一節專門講普通話發音的課,你也許會發現許多自己曾經犯過許多完全不知道的錯誤,而且還有可能自以為正確,是他人讀錯了好久。

求同存異,尊重文化差異性

對像街這樣的「多音字」,我們不必非要人家統一讀音,在任何場合都說標準普通話的發音。方言也是一種文化遺產,普通話存在最大的意義是方便全國各地的人們能夠自由無礙交流,而不是完全替代人家地區專有的方言。所以應該尊重文化差異性,要求國人都學標準普通話的同時也接受和尊重方言的存在和延續才是呀。

最后街字的兩個讀音現在其實都存在,但是誰都不必非要幹掉誰,相安無事地並存就好。

相關焦點

  • 「街」字原來的讀音是「gai」,為什麼現在變成「jie」了?
    gai是土話方言讀音嗎,是標準的讀音。反而讀jie讓人很彆扭。實際就是中原話的發音,和京劇發音一致,簡化後就變jie了。而gai發音歷史更為複雜久遠。我們現在的普通話是原來的北京話,那邊就是讀jie,其他地方的方面該gai的還是gai,閩南語也是這樣讀。北京話並不是正宗的漢語。
  • 「街」字原本讀音是「gai」,為何普通話卻成了「jie」?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首名叫《買條街》的流行歌曲,這首歌發行於2018年,其中有一句歌詞就是「只要你乖給你買條街。」 而在這句歌詞裡的,街字的讀音就是gai,那麼街到底是念jie還是gai呢?其實這就是漢字讀音在歷史發展中的變化。在很多地方,比如雲南,貴州,廣西,等省份,包括客家話、粵語、湘語在內的很多方言都是把「街」讀成gai的。
  • 老街(gai)還是jie?說shui服讀音正確嗎?
    直至漢代,隸書發展至成熟階段,字的易讀性和書寫速度大大提升,「秦隸」被替換,改用「漢隸」。「漢隸」的特點有如毛筆字,書寫起來輕鬆自如,在這種「升仙」般體驗中,又演變出了「草書」,至唐朝就有了抒發筆者胸臆,寄情於筆端表現的「狂草」。
  • 中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間全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或許也錯了
    但在中國有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前全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或許也錯了。這個最為奇特的漢字就是「街」字,我們很多人在平常讀的時候都會讀成「jie」,但其實它的發音並不如此。從古至今這個字就一直念作「gai」,一些古代的著作和詩句裡這個字都是這樣的讀法,甚至在現在的一些方言裡依然保留下來。
  • 我國頗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來只有一個讀音,讀法卻各不相同
    在各個部落互相爭鬥與混居的過程中,衍生出不同的風俗與習慣,相對應的還有不同的風俗,於此同時,他們還擁有著不同的語言與發音。比如現在南方地區的客家話,帶有獨特地區特點的粵語等等之類的。「街」一個神奇的字,只有一個讀音,讀法卻千變萬化「街」的含義非常的簡潔明了,即街道的意思,東西為街,南北為路。在新華字典上,只有jie這一個讀音,可許多的地區將它讀gai ,比如廣東地區的撲街(gai)。
  • 我國最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來都是一個讀音,恐怕你的讀法也錯了
    一字讀法3000年如一,如今卻幾乎人人讀錯 雖說,中國的方言是各不相同的,但是在中國卻有一個堪稱是最神奇的字,所有的方言中都是一個讀音,這個字即為「上街」的「街」,一看到這個字,你的心裡是不是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jie」這個讀音,但是實際上,這並不是其真正的讀音。
  • 中國最神奇的一個字,3000多年僅一個讀音,如今大部分地區都改變讀法
    而我們今天要談到的這個字,它自產生以來已經有了3000多年的歷史,但任憑朝代更迭它在歷史上各地方言中都只有一個讀音,直到普通話推廣以後人們才接受它的新讀法。
  • 原以為是方言,卻曾是標準發音,(gai)街的來歷果真如此有意思
    直至漢代,隸書發展至成熟階段,字的易讀性和書寫速度大大提升,「秦隸」被替換,改用「漢隸」。「漢隸」的特點有如毛筆字,書寫起來輕鬆自如,在這種「升仙」般體驗中,又演變出了「草書」,至唐朝就有了抒發筆者胸臆,寄情於筆端表現的「狂草」。
  • 普通話中的「街」字到底怎麼讀,為何全國各地都有人讀成「該」?
    還有一個成語叫做「南腔北調」,同一個字在北方各地,區別大多在於聲調的不同。但是到了南方地區,可能連發音都完全不一樣。方言是我國語言文化的瑰寶,其自成一派的特色就是其生命力的體現。但是無論是北方方言還是南方方言,都有一個奇特的共同點:把「街」這個字讀作第一聲的「gai」(音同「該」)。
  • 我國最奇特的一個字,千年來都是同一個讀音,可能你的讀法也錯了
    而中國也有一個字,堪稱是最為奇特的字了,從周朝以來,3000年從來都是一個讀音,恐怕你的讀法也錯了,這是「街」字,2018年曾經有一首說唱歌曲《買條街》火遍全中國,歌手用川渝地區的方言唱這首歌,「只要你乖給你買條街」中街就被讀成了「gai」的讀音。
  • 中國一個最「固執」的字,連「方言」都不能改變發音,你怎麼讀
    中國一個最「固執」的字,連「方言」都不能改變發音,你怎麼讀說到語言,很多地方的語言都不一樣,大到國家,小到鄉村,很多地方都有自己不同的語言。在國家上,通用度最高的就是英語,最浪漫的就是法語,最動聽的,但最有文化的,最有魅力的就是我們說的漢語了。
  • 我國有一個字,3000年來一直是一個讀音,不少人念錯
    眾所周知,在川渝一帶的方言中,「街」字的讀音為「gai」,與普通話中的讀音「(jie)」區別較大。當然,除了四川的方言,很多其他地區的方言中「街」字也念「gai」。事實上,3000年來,「街」的讀音都是讀作「gai」。
  • 我國最特別的一個字,3000年來讀音從來沒變,你讀對了嗎?
    也許現代有很多人把它讀成「jie」,並誤以為在過去3000年的歷史中,它就是讀作「jie」,但實際上它並不讀「jie」。二、現代普遍的兩種讀音「街」這個字,除去現代人常讀成的「jie」,它還有一個大家很熟悉的發音,那就是「gai」。這個讀音聽上去很接地氣,也有不少中國人喜歡使用街字的這個讀音。
  • 我國最奇怪的一個字,3000多年都是一個讀音,恐怕你的讀法也錯了
    但是在各個方言裡,「街」這個字的讀音竟然都是相同的。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活躍在前53—18年的漢代學者揚雄首先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方言」這個概念。這實際上是一個政治學概念,它指的是不同地區之間所使用的語言的總稱。也就是說,它和「白話」、「土話」是一個意思。而在歐洲地區,「方言」則是語言學的概念。
  • 我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間都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可能也錯了
    但傳說也都是虛無縹緲的,故而文字的創造也還有多種說法,倉頡造字只是其中一種。但不管它起源如何,都是經過了千年的演變,才成為了如今的樣子,有了如今的字體和如今的發音。而字體其實也在不斷的演變中,從最早的甲骨文到後來的篆書,再到現在的簡體字,漢字的變化其實有了很大改變。而在讀音上更是如此,更有可能兩個相鄰的小鎮,對於一個漢字的發音就會有所不同。
  • 中國最神奇的一個字,3000多年僅一個讀音,如今大部分地區都改變...
    而我們今天要談到的這個字,它自產生以來已經有了3000多年的歷史,但任憑朝代更迭它在歷史上各地方言中都只有一個讀音,直到普通話推廣以後人們才接受它的新讀法。
  • 中國一個奇特的字,3000年來讀音都一樣,你的讀法估計也錯了
    中國一個奇特的字,3000年來讀音都一樣,你的讀法估計也錯了讀音相同的奇特漢字中國文字的演變與讀音,在使用同一文字的前提下,讀音與含義區別不是特別大,讀音相同的字也不在少數。今天所要提及的文字,不是最生僻的,也不是最有趣的,卻是最日常的,基本天天都會看見或聽見,這個字便是「街」,其含義指城市的道路,通常指有商場或者能閒逛的地方。
  • 中國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來讀音都一樣,你的讀法估計也錯了
    中國話可不只普通話一種,而是由方言和不同民族自己的語言組成的,方言通常為十大方言,官話方言、晉方言、吳方言、徽方言、閩方言、粵方言、客家方言、贛方言、湘方言還有平話土話。其中還不包括同省不同區的地方性方言,同一個字,在不同地區擁有不同讀音,這真是太過於神奇,中國語言的奇妙之處讓人不得不深深熱愛並為之歌頌。中國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來讀音都一樣,你的讀法估計也錯了。
  • 我國最奇怪的一個字,3000年來讀音從來沒變,你讀對了嗎?
    但是卻有一個字不僅僅在久遠的時間長河中未曾有過改變,這個字,是我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間全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估計也錯了!究竟這個字有多獨特呢?最奇特的一個字這個字,是我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間全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估計也錯了!究竟這個字有多獨特呢?既然我們知道方言之間存在那麼多的特徵性和隔離性,如果說全國各地方言對某一個字的讀音還是如此的相似那麼這個字是多麼的獨特和神奇。
  • 我國很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來只有一個讀音,可能你也讀錯了
    而在我們平常讀的漢字中,或許也正是因為普通話與方言的不同,出現同字不同音的現象。而今天要說的這個字就是「街」字,三千年來的讀音與現在不同,而我們或許也讀錯了。第一、我國的方言眾多,派系繁雜,同一個字,難免會有不同的讀音。上文也提到了,我國方言的歷史可謂是十分悠久,而其最早也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