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中的「街」字到底怎麼讀,為何全國各地都有人讀成「該」?

2021-01-09 騰訊網

「十裡不同音,百裡不同俗」在幅員遼闊的我國,各個地區都有自己獨特的方言。即便是同一個縣,每個鎮的口音都會有略微的區別。還有一個成語叫做「南腔北調」,同一個字在北方各地,區別大多在於聲調的不同。但是到了南方地區,可能連發音都完全不一樣。方言是我國語言文化的瑰寶,其自成一派的特色就是其生命力的體現。但是無論是北方方言還是南方方言,都有一個奇特的共同點:把「街」這個字讀作第一聲的「gai」(音同「該」)。

比如在我國北方的遼寧省東港市,有一個名叫「十字街」的鎮子,當地人往往習慣性地說成「十字gai」。在南方的廣東省,將「街」字讀作「該」也非常普遍。在華中的湖北省,也有同樣的情況,因為筆者的老家就在湖北的一個村子。由此可見,無論是北方地區還是南方地區亦或是中部地區,方言中都有將「街」字讀作「該」的現象。換言之,全國各地都有將「街」讀作「該」的習慣,這與方言自成一派的特性截然相反,甚至可以說這一讀法就是普通話。

方言都是一代代人傳下來的,當我們從上世紀留下來的視頻資料中尋找線索時,會發現更為驚訝的一點:不僅僅是「街」會被讀成「該」,讀作「jie」的字也會被讀成「gai」,比如「解放」一詞中的「解」字。在普通話中和「姐」同音,然而在許多方言中,也會不約而同地將其讀為「gai」(音同「改」)。例如在汪逆的一段影像資料中,當說「為東亞之解放而奮鬥」一句時,就將「解放」讀成了「改放」。如此多的線索匯集到一起,我們不難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將「街」讀成「該」在歷史上是全國大多數範圍內都通用的。

那麼為什麼普通話中的「街」只讀作「皆」呢?原因還得從歷史中去尋找。前文說到我國是一個方言眾多的國家,南北方言的巨大差異,可能讓兩個不同地域的人完全無法正常溝通。比如清末維新運動時,光緒帝曾召見梁啓超聽他闡述變法計劃,結果梁啓超滔滔不絕光緒帝卻一句都聽不懂,因為他說的是粵語。所以為了讓各個地方的人都能夠無障礙交流,一個通用的語言就成為了必然需求。早在古代,封建王朝就以「洛陽讀書音」為官方用語。新中國成立後,也在北京話的基礎上推出了現在的普通話。

清朝是北京話形成一個完整方言體系的重要時期,但這個時期的北京話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其他方言的影響,比如山西話。在清朝入關之前,山西的晉商就與清朝有著密切的貿易關係,並且為清朝統一全國立下了大功。所以清朝入關後,晉商也獲得了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山西的地方文化也隨著晉商在全國的貿易路線到處傳播。比如將關公當作「武財神」,就是晉商最先興起的。除了文化方面,晉商也將山西的方言傳播到了全國各地,作為清朝國都的北京受影響自然較深。

在山西方言中,「街」字的發音比較特殊,讀作「jiai」。而同時期內包括北京在內的其他各個地區,大多讀作「gai」。在當時的北京,「街」字的兩種讀音發生了激烈的碰撞,最終出現了「jie」的讀法。所以這就使得當全國各地依舊將「街」字讀作「該」的時候,北京人已經將這個字讀成了「皆」,並且這一語言習慣也一直保留了下來。所以在確定普通話時,這一「另類」的讀法也被保留了下來,反而是原本大面積通行的「該」字讀法淪為了方言。

相關焦點

  • 為何所有方言中,街都讀「該」或「嘎」?看了這些古詩,絕非巧合
    不過也有特殊的情況,比如說「街」這個字在方言中的語音差異就非常小,因為幾乎所有方言中的「街」都會被讀成「該」或者「嘎」。像粵語、客家話、西北的蘭銀官話區就會把街讀成「該」,東北的黑龍江省也有不少縣城方言習慣讀「該」,安徽、湖北、江西、雲南多地同步,雲貴川西南官話同gai,四川話(西南官話)裡多種細分方言仍然如此。
  • 普通話26個字母到底該咋讀?超過80%的父母都在亂教
    從1998年開始,每年9月的第三周就是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今年9月16日至9月22日是第22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什麼是普通話?普通話是指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你的普通話標準嗎?這靈魂的一問,可能問住了很多四川人。前段時間《哪吒》熱映,網上掀起了一股四川人永遠念不好「哪吒」這個詞的熱潮。
  • 黃聖依把淦讀成筋 那「淦」字又該怎麼讀?你知道嗎?
    黃聖依把淦讀成筋 那「淦」字又該怎麼讀?你知道嗎?時間:2020-10-08 18:0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黃聖依把淦讀成筋 那淦字又該怎麼讀?你知道嗎? 近日,黃聖依把淦讀成了筋(或者是金)上了熱搜。
  • 「街」字原本讀音是「gai」,為何普通話卻成了「jie」?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首名叫《買條街》的流行歌曲,這首歌發行於2018年,其中有一句歌詞就是「只要你乖給你買條街。」 而在這句歌詞裡的,街字的讀音就是gai,那麼街到底是念jie還是gai呢?其實這就是漢字讀音在歷史發展中的變化。在很多地方,比如雲南,貴州,廣西,等省份,包括客家話、粵語、湘語在內的很多方言都是把「街」讀成gai的。
  • 「拿作」「挪作」……「哪吒」各地方言怎麼讀?
    看了這麼多「哪吒」的方言版,相信你也早已迷失在「你會用自己的家鄉方言讀『哪吒』嗎」這句終極拷問裡了吧~現在問題來了,請問,上海話的「哪吒」怎麼念?採訪中,記者發現,不僅普通觀眾已經討論到炸裂,連精通滬語的表演藝術家們都說出了不同版本。
  • 「街」字念「gai」還是「jie」?為何現在還有「gai」的讀法?
    我們都知道,漢字的讀音多種多樣。有部分漢字有多讀音是因為它本身就是多音字,每個讀音對應的意思也不同,還有部分漢字有多種讀音則是因為各地方言和習慣不同。下面我們要說的這個「街」字就有兩個讀音,那麼它是以上的哪種情況呢?
  • 「街」字原來的讀音是「gai」,為什麼現在變成「jie」了?
    gai的讀法全國大多地方都用的,北東北,南廣東,都是讀該, 很多字都因為很多人並不完善的死板普通話而變了,用處變得單一了,就比如色sè,在某些領域應該讀sǎi的,比如色酒,就應該讀sǎ,色拉油 才應該讀sè,現在都是讀sè,血應該讀xiě的,也都讀雪了。
  • 普通話讀b、p、f的字在日語中原來是這樣讀的,你知道嗎?
    日本引進漢字音的時候就注意按照當時漢字的讀音習慣來讀,也就是模仿當時中國人漢字的讀音,下面我們從歷史音變的角度來分析,漢字音在日語中是如何變化的,歷史縱向比較。按照中古時期漢字聲母列表,中古並母字[b]為濁音,發音與日語的b一樣,但漢語普通話已經不存在這樣的讀音了,我們看到日語吳音都讀為ば行漢音讀為は行,顯得非常整齊規律,我們也可以由吳音與漢音聲母讀法不同看到唐朝時期的漢語發音已經與南北朝時期的漢語音產生差別了
  • 中國最古老的一個字,3000年來只有一個讀音,看看你讀錯沒有?
    普通話,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確定的,中國通用的標準現代漢語。現如今,只要你在中國,你能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走到哪都不怕有其它交流障礙。在普通話普及之前,各地都有各自的語言體系,這個就叫各地的方言。曾經有人為了打趣,說「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溫州人說鬼話。」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字,大家都很熟悉,這個字就是「街」。在如今的詞典上,這個字有且只有一個讀音,便是「jiē 」,但是在查閱中國上下三千年的歷史中,「街」這個字有非常大的可能並不是如今的讀音。那他到底該怎麼讀呢?
  • 「士大夫」中的「大」字該怎麼讀?
    可「士大夫」中「大」字的讀音,一直眾說紛紜。如果你百度,它讀dà;如果你查《新華字典》,它也是讀dà。可如果你看《百家講壇》,會發現易中天等人都是讀dài,於是有人氣憤填膺:「專家也讀錯字?真是誤人子弟!」 如果你細心一點,會發現一些電視配音也是讀dài。
  • 張雨綺這個名字到底應該怎麼讀?
    那麼問題來了,張雨綺這個名字,到底應該怎麼讀?很多同學會脫口而出:zhāng yǔ qí,綺為qi第二聲。對嗎?顯然不對。張雨綺不是李佳琦,所有的字典上,這個綺都只有一個讀音,就是qi第三聲。而這個字,正是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的綺。
  • 我國有一個奇特的漢字,幾千年都是同一個讀音,你可能也讀錯了
    從最初的甲骨文,到現在我們使用的簡體字,漢字在不斷演變的過程中,發生了很多本質上的改變。就拿讀音來說,古代漢字有很多讀音,和我們現在的讀音就很不一樣。比如我國就有一個奇特的漢字,幾千年來都是同一個讀音,但是如今的普通話把這個漢字定義成了另外一個讀音,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媽媽教孩子普通話,讀到「國」字糾結半天:讀音不準該不該在家教
    最近在網上有這樣一個視頻,讓網友們感覺啼笑皆非,視頻裡邊就是一個媽媽教自己家的孩子讀普通話。這位媽媽一開始教的時候還好,還是標準的,但是等到讀第2遍的時候,卻不知道為什麼不會念「國」字了,而是讀成了「gui」。
  • 看過《哪吒》電影的我問問你, 「哪吒」這倆字到底怎麼讀?
    同時也使他成為了「史上名字最難讀的電影男主人公」,並留給了我們一個世紀之問——「哪吒」兩個字,你們那裡方言怎麼讀?於是,「拿抓」「拉雜」「挪炸」「鬧趙」……等等五花八門的讀音齊齊登場,甚至還有將錯就錯的「拿託」,直接把「吒」讀成了別字「託tuō」。網友們歡樂開懷。 那麼,「哪吒」到底怎麼讀?為什麼這麼讀?下文我們將從普通話和方言兩個方面進行探討。
  • 餘秋雨把「樂」讀成「lè」,上萬人打電話批評:這字讀「yào」
    --金庸從這一句話中我們能看出金庸對餘秋雨的評價非常高,直接與魯迅並列,而且謙虛的金庸還把自己排在餘秋雨之後。不可否認,餘秋雨的散文集非常優秀,先後得到白先勇、賈平凹、余光中等文學大佬的高度評價。但是他也並不是完美無瑕,有一次他把仁者樂山中的樂讀成「lè「,好傢夥,批評的電話如同雪片般飛來,餘秋雨迅速被批評聲淹沒。據說上萬人打電話批評,說這字讀「yào」。
  • CF:AK到底應該怎麼讀?讀成「ekei」惹人笑,正確的讀音是這個!
    而CF同樣也有著許許多多各式各樣的武器道具,幾乎每一款武器道具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屬性,深受玩家喜愛!細數CF,不管是「狼牙AK」、「黑鋒AK」、「刺刀AK」還是「火麒麟」、「黑騎士」、「機械迷城」,每一把AK都有著炫酷的外形,威力跟穿透力更是強到爆表,受到了絕大多數CFer的青睞!
  • 「仁者樂山」怎麼讀?大部分人讀錯,餘秋雨讀錯一個字被批評
    2006年時,餘秋雨在一場歌手大賽上點評選手時,就用了這個成語,而且也是讀成了(le)。之後,無數觀眾就打來電話批評餘秋雨,說他將這個字讀錯了。但是他在事後,還為自己辯稱,說已經過去了幾千年的時間,從古至今這些字的讀音都在變化,不能完全按照之前的讀法。他的這個解釋沒有得到專家們的認同,甚至著名的金文明教授還在《咬文嚼字》期刊上發表了著作,諷刺餘秋雨。
  • 那些年你讀錯過的廣東話&普通話
    第二個例子,非常多人讀錯,亦都可能系故意搞GAG造成既,就系,機會,讀左雞會,計算機,讀左計算雞,識計算既雞,飛機,讀左飛雞,同樣原理啦,因為機會個機,同雞仔既雞普通話系同音,都系讀ji,然後就會當左廣東話都系同音,就會讀錯啦。咁唔知講到呢度,大家會唔會有疑惑,既然同機器個機有關既字會讀成雞,咁同雞有關既廣東話,會唔會讀左機呢?
  • 最神奇的字,千年來全國方言讀音都一樣,恐怕你的發音也不對
    然而,有一個神奇的漢字,無論全國哪種方言,它的發音都是一樣的。這個字就是「街」字。它並不是一個罕見的漢字,但在標準的漢語普通話下,讀音「jie」並不是它的原始讀音,而方言下的讀音「蓋」則是這個詞幾千年來的原始讀音。相信這個「gai」,很多中國人都不陌生。
  • 我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間都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可能也錯了
    而這個漢字則更為特殊,我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間都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可能也錯了。那麼到底是哪個字呢?中國漢字的存在時間也有數千年了,從起初的結繩記事,再到文字的出現,期間也經歷過了許久的演變。而在資料中記載顯示,黃帝出生在山西,此後當他打敗蚩尤以及炎帝的部落以後,便開始對漢字進行了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