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

2020-12-14 茶卡1號

從夷陵沿長江而上,到三峽的西大門(夔門),便會看到一座孤島立於江水之中,這就是白帝城。來白帝城,也是因為李白的這首千古名篇《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此詩描寫了李白從白帝城至江陵(荊州)乘舟而下的過程,抒發了作者遇赦後愉快的心情和對白帝城、江陵兩岸秀麗景色的讚美。

唐代安史之亂初期,唐玄宗奔蜀,太子李亨留討安祿山,不久,李亨既位,即唐肅宗。後來唐肅宗以其陰謀叛亂、割據江東名義派兵圍剿李璘(李亨同父異母的弟弟)。李白曾經參加過李璘的幕府,被加上「附逆」罪流放夜郎(今貴州遵義),當他行至巫山(今四川境內)的時候,肅宗宣布大赦,李白也被赦免,他像出籠的鳥一樣,立刻從白帝城東下,返回江陵(摘引)。

白帝城位於重慶市奉節縣,地處瞿塘峽口長江北岸,白帝山上,東望夔門,南與白鹽山隔江相望,西臨奉節縣城,北倚雞公山,地處長江三峽(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白帝城,東至湖北宜昌南津關)西端入口。

白帝城虎踞夔門西口,利用夔門險要的山形水勢營造城池,依山傍水,憑高控深,是峽江城市類型的典型城址。考古發現,白帝城築造是在歷代築城基礎上增補及修建而成,白帝城存在城套城、城壓城的現象。二零零六年五月,白帝城被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白帝城原名子陽城,為西漢末年割據蜀地的公孫述所建,並在此屯兵積糧。公孫述有帝王之心,便令其親信先造輿論,於建武元年(公元二十五年)正式稱帝,自號「白帝」,並改子陽城為「白帝城」,改城池所在的這座山為「白帝山」。

白帝城全貌

白帝城中的核心建築為白帝廟。據記載,公元前三五年,公孫述為劉秀所滅。後人在白帝城中的白帝山上修築廟宇,供奉公孫述像,稱為「白帝廟」。後來廟內改祀劉備、諸葛亮,並塑立雕像。明嘉靖三十六年,巡撫段錦復又在廟內添加關羽、張飛像。

日出大江

如今,來白帝城的遊人皆知,白帝城最有名的故事為「劉備託孤」。章武二年(公元二二二年)八月,劉備在夷陵之戰中大敗於東吳,兵退於此。劉備臨終前曾在白帝廟中,將政權和兒子劉禪託付給諸葛亮,該廟因此名揚天下。當然,劉備託孤的地點到底是永安城(古夔州)的永安宮,還是白帝城,無從考證。

白帝城有「詩城」的榮譽,歷代有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蘇軾、黃庭堅、陸遊等登臨白帝城留下詩篇。

出師表

其中,杜甫晚年寄居夔州,詠白帝城作品頗多,大多反映詩人一生漂泊,激發國恨、鄉愁的悲涼心境。在這些古詩詞中,最為我們所熟知的還是李白的那首《早發白帝城》。

如今的我們,只能望白帝城,去體會詩人那時的心情。經過艱難歲月之後,如出籠之鳥,突然迸發的那種激情,最為深刻悠長。

相關焦點

  •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早發白帝城
    白帝城:故址在今重慶市奉節縣白帝山上。楊齊賢註:「白帝城,公孫述所築。初,公孫述至魚復,有白龍出井中,自以承漢土運,故稱白帝,改魚復為白帝城。」王琦註:「白帝城,在夔州奉節縣,與巫山相近。所謂彩雲,正指巫山之雲也。」朝:早晨。辭:告別。彩雲間: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勢高聳,從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聳入雲間。白帝:今重慶市奉節縣東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位於長江上遊。
  • 讀詩人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
    《早發白帝城》唐·李白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首詩是安史之亂時,李白被邀請參加永王李璘的幕僚,後來永王事敗,被流放夜郎,行經白帝城,遇赦回江陵途中作此詩。詩的意思大致是這樣的:早晨告別了彩雲繚繞的白帝城,一天的時間,晚上就回到了江陵。船行水上,兩岸的猿叫聲不絕於耳,輕快的小船順風順水早已越過千山萬嶺。全詩意境優美,感情飽滿輕快,生動地表達了詩人的喜悅之情。白帝城,故址在今四川省奉節縣白帝山上,作者從白帝城出發,乘舟東返江陵,途經三峽。
  •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李白《早發白帝城》鑑賞
    早發白帝城【唐】李白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白帝城:故址在今重慶市奉節縣白帝山上。楊齊賢註:「白帝城,公孫述所築。初,公孫述至魚復,有白龍出井中,自以承漢土運,故稱白帝,改魚復為白帝城。」王琦註:「白帝城,在夔州奉節縣,與巫山相近。所謂彩雲,正指巫山之雲也。」⑵朝:早晨。辭:告別。彩雲間: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勢高聳,從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聳入雲間。白帝:今重慶市奉節縣東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位於長江上遊。
  •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
    >朝代:唐代作者:李白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從江上往高處看,可以看見白帝城彩雲繚繞,如在雲間,景色絢麗!千裡之遙的江陵,一天之間就已經到達。兩岸猿猴的啼聲不斷,迴蕩不絕。猿猴的啼聲還迴蕩在耳邊時,輕快的小船已駛過連綿不絕的萬重山巒。
  • 每日一首詩 |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早發白帝城》
    首句「彩雲間」三字,描寫白帝城地勢之高,為全篇描寫下水船走得快這一動態蓄勢。「彩雲間」的「間」字當作隔斷之意,詩人回望雲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種種恍如隔世。一說形容白帝城之高,水行船速全在落差。如果不寫白帝城之高,則無法體現出長江上下遊之間斜度差距之大。
  •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裡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早發白帝城唐代:李白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
  • 青聽· 清雅國風|國風音樂:朝辭白帝彩雲間,一首歌穿越千裡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國風音樂是《朝辭白帝城》。《早發白帝城》是唐朝詩人李白的經典之作。安史之亂初期,李白流放夜郎途中行至巫山,恰逢大赦,而他正在赦免之列。李白驚喜交加,立刻從白帝城返回江陵,借所見之景即興創作了這首七絕。江陵雖遠,但白帝城高聳入雲,地勢落差極大,舟行水急,順流直下,「一日」便可行「千裡」,猿聲山影渾然一片。
  • 經典新聲丨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裡江陵一日還
    首句「彩雲間」三字描寫白帝城地勢之高,為全篇描寫下水船走得快這一動態蓄勢。「彩雲間」的「間」字當作隔斷之意,詩人回望雲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種種恍如隔世。一說形容白帝城之高,水行船速全在落差。如果不寫白帝城之高則無法體現出長江上下遊之間斜度差距之大。
  • 《早發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丨中小學生必背古詩詞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裡江陵一日還。
  • 李白: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
    作者:蘅苒半卷詩書一窗月(H-chuyu1)原創清晨的第一束陽光親吻過柔軟的雲彩,停留在了還在沉睡中的白帝城那古老的屋簷上
  • 閃亮古詩詞 | 早發白帝城
    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白帝城:故址在今重慶市奉節縣白帝山上。⑵朝:早晨。辭:告別。彩雲間: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勢高聳,從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聳入雲間。⑶江陵:今湖北荊州市。從白帝城到江陵約一千二百裡,其間包括七百裡三峽。⑷猿:猿猴。啼:鳴、叫。住:停息。⑸萬重山:層層疊疊的山,形容有許多。
  • 《中華古詩詞100集》第36首:李白《早發白帝城》
    早發白帝城【唐】李 白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公元759年,唐肅宗乾元二年,曠代詩人李太白在流放夜郎途中突然遇赦,頃刻間,艱難險阻的流徙轉為返鄉的坦途,滿腹的陰霾化為白帝城頭的漫天朝霞,淚眼婆娑的詩人遙望白帝城頭那一片霞光時,正值人生磨難的極點。
  • 早發白帝城(英文版)——許淵衝譯
    早發白帝城李白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
  • 白帝城被譽為千古「詩城」,蒙曼老師說,這三個人功不可沒
    白帝城,今稱奉節,因為夔門雄峙,瞿塘幽深,風景秀麗,古蹟頗多,歷代文人騷客無不喜歡來此一遊。笑迎八方客的白帝城,送走一批又一批遊目騁懷,流連忘返的來客,收穫的是無數流光溢彩的絕美詩篇。這些詩篇為白帝城增色之時,也為白帝城贏得了「詩城」的美譽。
  • 對比兩人筆下的白帝城就知道
    安史之亂爆發後,感憤時艱的李白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可是永王在爭奪帝位失敗後,大詩人李白也受到牽連被流放夜郎,途經白帝城的時候又被赦免,在此寫下了「驚風雨而泣鬼神」的傑作《早發白帝城》。
  • 公孫述與白帝城
    白帝是中國五帝之一,他最初建立的的國度在山東省東海之濱的日照地區。白帝城的名稱,最早出現於西漢末年。當王莽篡位時,他手下大將公孫述割據了四川。公孫述在天府之國裡,盤踞川東,勢力漸漸膨脹,野心勃勃,自個兒想當皇帝了。他騎馬來到瞿塘峽口,見地勢險要,難攻易守,便擴修城壘,屯兵嚴防。後來公孫述聽說城中有口白鶴井,井中常冒出一股白色的霧氣,其形狀宛如一條龍,直衝九宵。
  • 古城——白帝城
    1、白帝城白帝城(原名子陽城)位於重慶奉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景區、三峽的著名遊覽勝地、觀「夔門天下雄
  • 從《早發白帝城》《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看詩仙詩聖的心情迫切度
    因李白曾經參加過永王李磷的幕府,所以公元759年(唐肅宗乾元二年)春天,被加上「附逆」罪流放夜郎(今貴州遵義),當他行至巫山(今四川境內)的時候,肅宗宣布大赦,李白也被赦免,他像出籠的鳥一樣,立刻從白帝城乘舟東下,返回江陵(今湖北荊州)。回舟抵江陵時所作詩一首。即《早發白帝城》,詩云: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
  • 白帝城遺址挖出千年鐵雷!
    作為南宋抗蒙的主戰場,在由老鼓樓遺址、釣魚城、白帝城、多功城等組成的南宋山城防禦體系中,火器已經開始大逞神威。這一時期,也正是冷兵器向熱兵器轉變的重要階段,促進了火器技術的傳播與交流。   1月25日,在市文化遺產研究院2019年學術科研與項目工作匯報會上,白帝城大遺址考古發掘工地現場發掘負責人孫治剛表示,通過對白帝城遺址出土兵器遺存的典型遺蹟單位、兵器類型與使用方法等的分析,考古專家們一致認為,南宋白帝城是一處冷熱兵器共用的古戰場遺址
  • 共指蒼山路,來朝白帝祠——消失的古蹟:白帝山下鎮江王廟、瞿塘峽口老關廟
    蘇軾有詩:「共指蒼山路,來朝白帝祠 」。白帝廟規模歷代皆因興廢而不同,明清建築格局保存至今。1883年3月,英國商人立德樂夫婦到訪白帝廟,留下珍貴照片。白帝廟明良殿(立德樂攝於1883年)白帝城下鎮江王廟白帝城下瞿塘峽口的鎮江王廟,上扼纖道,下臨長江,地處要害。據記載,此廟為依託人工開鑿的巖洞觀音洞而建(觀音洞本就是供奉神靈祈求路途平安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