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兵機甲不是夢!中國邊防部隊配備黑科技,對面的印軍卻還在挨凍

2020-12-23 排頭博覽

在很多科幻動畫和遊戲作品中,各種高大威猛的機甲類武器都頗為搶眼。不過真要到三次元裡打造這種人形武器,人類現有的材料、動力、武器等方面,都還遠未達到那種程度。不過,換一種思路,把起點降低一些,現有的機械化輔助裝備已經發展到相當成熟的地步,並開始投入應用,即單兵外骨骼。最近,解放軍西藏邊防部隊公開了外骨骼設備,令人眼前一亮。

可能很多人沒有注意到,現代戰爭條件下,步兵隨身攜帶的物資重量並沒有減少,而是在不斷增加,乃至接近了人體承載極限。除了槍枝、子彈、手雷、頭盔、防彈裝具等,還包括單兵食品、應急藥品、野外睡袋和種種其他工具。精銳的特種部隊還需攜帶夜視設備和單兵數位化終端等。

全部算下來,這些物資的總重量很容易就可以達到或超過30公斤,對士兵是個不小的負擔。如果有人在作戰中負傷,意味著救助者要在幾十公斤負重的條件下,再運載一個同樣重量不輕的人,即使兩三個人協助也很不容易。

而一旦裝備了單兵外骨骼,對重物的負載能力就可以成倍增加,並在不便車輛通行的地帶儘可能地攜帶更多物資。按照公開信息演示,外骨骼加持下的女醫療兵可以輕鬆背起140斤的傷員。在高海拔的西藏,缺氧嚴重影響人的活動能力,外骨骼的價值可想而知。

而且,外骨骼加持下的士兵還可以更好地配合機械化平臺。比如需要人力裝填炮彈的炮兵,需要大量人力修理、檢查和維護重裝備的工程兵等,很多都是重體力勞動。外骨骼的裝備可以大大提升作戰效率,說是事半功倍也不為過。

如果眼光再長遠一點,單兵外骨骼在大幅度擴展人體承載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成為小型類機甲裝備也將成為可能。上世紀冷戰高峰期,美國陸軍設想的未來步兵就有攜帶單兵飛彈發射器、全身數位化終端、三防封閉式作戰服等大膽設定,需要類似外骨骼技術的加持才可能成真。如今國內擁有成熟的現代工業體系,讓中國軍人率先擁有未來裝備已並非不可能。

從這點來看,邊境局勢的變化倒是成了國內軍事技術發展的一個"動力",軍隊的備戰要求進一步增加,讓更多人認識到"武器裝備適應實戰"的意義。可以說,目前最可能直面實戰的邊防戰士,他們的新裝備有望成為解放軍未來前景的一個縮影。

至於說對面的印度邊防部隊,先不說單兵外骨骼這種高端的東西,先徹底解決"吃飽穿暖"的問題後,再想其他的吧……

相關焦點

  • 大批機械外骨骼列裝一線部隊,邊境印軍面如死灰:這下更打不過了
    根據央視軍事在12月9日的報導,位於西藏阿里地區的邊防部隊,在海拔五千米的山高坡陡之地想要利用單兵運輸物資原本比較吃力,但是自從有了單兵機械外骨骼,邊防戰士進行物資運輸就方便多了。這種裝備原本在科幻片裡才能看到,但是現在它已經穿在了我們的士兵身上。
  • 大棉衣也有黑科技,解放軍禦寒裝備列裝,印軍卻在「回收」舊靴
    文/白夜 隨著時代的發展,軍事裝備領域的黑科技已經層出不窮,鮮為人知的是,如今的後勤保障也有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湧現,對軍隊的綜合實力同樣是實質性的提升。近日,我國駐紮在邊防的部隊就收到了一系列的防寒裝備。
  • 大棉衣也有黑科技,我軍配發新式保暖裝備,印軍卻在「回收」舊靴
    ,印度斥巨資從海外採購了大量軍需物品,其中包括防寒帳篷、過冬棉服等,為了將這些防寒物資儘快運往高原,印軍出動了包括騾子、卡車在內的多種運輸力量,就在這一時刻,解放軍也展現出其強大的後勤實力。  據《解放軍報》發布消息,近日我軍邊防部隊列裝配發了新型邊防巡邏被裝,主要包括防寒頭套、吸溼快幹內衣褲、輕便防寒保暖作訓大衣、防眩光眼鏡、防寒外手套、防螞蟥迷彩皮膚衣以及多功能保溫水壺等共計15個品種,通過品種搭配
  • 邊防部隊裝備新款裝甲突擊車:可在高原馳騁,印軍輕武器無法打穿
    而這支部隊原先裝備的"山貓"突擊車則被調往了別處。媒體認為,換裝新型車輛並不代表著山貓突擊車的能力受到了解放軍的質疑,而是解放軍這支部隊的狀態將得到改變。以前,裝備山貓突擊車的都是"山地打擊旅",而換裝CSK-181裝甲突擊車後,這支部隊將轉型成為"輕型高機動突擊部隊",僅僅只是載具的更換,卻代表了兩種發展方向。
  • 印軍後撤比哈爾聯隊,經邊防戰略要地遭襲,整支部隊全被擊潰
    作為緩和北部邊境緊張局勢的實質性舉動,印度軍方將部署在邊境哨所的一線部隊撤出,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比哈爾聯隊。當印度軍方擊中兵力應對鄰國威脅時,活躍在邊境地區的極端組織趁勢抬頭,發起猛烈襲擊。據報導,印軍後撤比哈爾聯隊後,經邊防戰略要地時遭襲,整支部隊全被擊潰。
  • 我軍高原哨所氧氣到床頭;印軍太可憐,只能用十幾年前舊睡袋湊合
    作者:刺客近日,我國高原邊防又傳來好消息,隨著多種型號的單兵制供氧保障器材在高原部隊投入使用,已經成為我軍前線官兵的日常標配。據環球網報導,全軍海拔3000米以上所有哨所和營房,已經實現吸氧全覆蓋。與此同時,中國強大技術研發和工業生產能力,也為駐守在高海拔地區的官兵提供部隊營房建設材料、單兵防寒裝備和其他後勤物資的可靠保障,確保我軍駐守高海拔地區官兵,不至於受到嚴寒天氣的傷害。而單兵制供氧裝備的使用,讓我軍在與印軍的長期對峙中,具備更多的優勢。相比中方部隊獲得可靠有效的後勤保障,對面的印軍可就沒那麼好的運氣了。
  • 一支「流亡藏人部隊」幫印軍對付解放軍?真相是……
    執筆/鳴鴻刀、刀劍笑&叨叨姐一支「流亡藏人部隊」,正在中印邊境幫著印軍跟中國對峙?2日,路透社記者就此向我外交部發言人提問,如何看待「流亡藏人」加入印度軍隊的事。乍一聽,挺驚悚。當時,印美關係正處於歷史高點,雙邊防務合作非常熱絡。在此背景下,美國中央情報局和印度情報局決定合作訓練這支武裝,目標是將他們培訓成為對抗中國的工具。SFF並非只是用於對華作戰,也參與過多次印軍的對外作戰。印度觀察家基金會曾有一篇文章詳細介紹了SFF在孟加拉國解放戰爭中所扮演的角色。
  • 1965年,解放軍試圖引誘印軍再打一仗,可印軍認慫,戰士直呼可惜
    部隊在仁青崗做了些補給,稍微休息了一下就向東巨拉山口出發,它的距離與去乃堆拉山口的距離估計稍遠些,路要好走些,海拔比乃堆拉山口更高,風雪更大,四面是白雪茫茫,冰天雪地,石頭遍野,沒有一根植物,石頭與石頭中間的縫隙都看不到一根草,更沒有泥土。我們上山口的途中遇到我方的偵察兵,帶著抓獲的印軍俘虜往山下走,記得是三個俘虜,戴著手銬,眼睛蒙著黑布,由我方偵察兵架著走。
  • 西山口之戰,三稜刺刀抵近,印軍連長才發覺不妙,叫嚷著防禦
    ——  《第  18  軍暨西藏軍區軍史》  1962年11月17日,中印邊境東段的印軍,處境非常不妙,我西藏軍區邊防部隊2萬餘人已經在多個方向,對西山口-德讓宗-邦迪拉一線的印軍形成合圍之勢:  第154團經邦嘎江寺繞至西山口南側和第165團合力攻擊印軍陣地,然後向邦迪拉方向挺進
  • 停火線爆發激烈衝突,巴鐵架起重炮猛攻對面,印軍一指揮官陣亡
    而就在剛剛,停火線附近再次爆發激烈衝突,印度主動挑起事端後,巴鐵架起重炮猛攻對面的陣地和哨所,造成印軍一名指揮官當場陣亡。該事件發生後,印巴兩國再次向接觸線附近增派兵力。11月27日,據《印度斯坦時報》報導,當地時間周四,印度邊防士兵越過界線進入克什米爾巴方控制區內,遭到巴基斯坦武裝人員的阻止,隨後雙方發生交火。激烈的槍戰中,印軍一名初級軍官中槍身亡。
  • 印媒稱中國在談判中劃線,印軍只能到班公湖第三指,中方到第五指
    目前雙方對峙僵局已經進入第七個月,雖然此前中印兩軍舉行了七輪軍長級的會晤,也達成了一系列的重要共識。但是在具體的落實過程中,卻因為種種因素無疾而終,雙方仍舊保持膠著狀態。眾所周知,此前的談判中印度代表毫無誠意,不僅污衊中印衝突是中方挑釁在先,還無理要求解放軍先撤印軍後撤。也正是因為如此,中印談判陷入僵局。
  • 印軍扛得住寒冬?遜色巴基斯坦軍隊,羨慕解放軍無人機後勤配送
    印媒《今日印度》報導,印度邊境部隊不僅需要抗寒物資,他們建立的軍營也存在問題,因為嚴寒天氣,印軍的軍營質量不過關,頻繁出現問題,為了部隊生命安全,他們正在考慮拆除重建,但無論結果如何,目前印軍只能靠自身抵禦這場寒冬了。
  • 大雪封山,印軍增援部隊抵達前線,指揮官驚呼:怎麼遍地狙擊手
    而與此同時,部署拉達克地區的印軍正面臨著大雪封山帶來的困擾,極寒天氣和短少補給帶來的問題根本沒有得到妥善解決,雖然已經有大批的印軍增援部隊陸續抵達前線,可是依舊無法緩解印度邊境線的壓力。長久以來,新疆面臨的最大外部壓力其實就是源自「三股勢力」,這些來自境外的黑惡之手不斷擾亂我新疆地區人民的正常生活工作,而且通過製造大量慘絕人寰的襲擊事件來刻意煽動恐怖氛圍,已經成為了擾亂新疆安定的最大禍端。
  • 中方回應邊防部隊1名士兵走失:印方回復已經找到
    原標題:中方:印方應嚴格遵守兩國有關協議協定,抓緊向中方移交1走失士兵【#中國邊防部隊1名士兵走失#】1月8日凌晨,中國邊防部隊1名士兵因天黑、地形複雜等原因走失。事發後,中國邊防部隊第一時間向印方通報情況,並希望印方協助搜尋救援。
  • 科技力量,中印邊境解放軍用上科幻外骨骼,印度仍靠毛驢運補給
    最艱難莫過於大雪封山後後勤補給,前期對比很明顯的是印軍因物資輸送困難,士兵凍成"冰雕",而解放軍卻在溫暖的營房裡吃火鍋。▲中印邊界物資保障明顯對比命不好,誰都不要怨!心疼印度士兵的同時,近期央視軍事又大大方方地公開了一個可能讓印軍徹底崩潰的消息。
  • 印軍隱藏峽谷底部洞穴:背著睡袋,露宿山谷修橋搭帳篷
    從近期媒體公開的照片可以看到,印軍正在修建的簡易公路,在幽深的峽谷當中,還有直升機停機坪。搭建了簡易單兵鋼板橋,在山谷當中的帳篷,甚至隱藏在峽谷底部山洞當中。另外,還有,正在施工修路的小型挖土機。
  • 「機甲戰士」不再是夢!國產單兵外骨骼再添新品,結構有了大變化!
    相信有不少朋友和虎哥一樣,都是機甲迷,而如今單兵外骨骼的出現,有望讓「機甲戰士」成為現實。
  • 西藏邊防戰士穿單兵外骨骼送貨
    (觀察者網訊)@央視軍事 12月9日發布消息稱,海拔5000米,西藏阿里,山高坡陡,邊防戰士送物資有了新利器——單兵外骨骼。它可以幫助戰士背起一個成年人體重的物資,還能有效避免腰部和腿部損傷。使用外骨骼的戰士稱,在背上20公斤左右物資情況下,重量全部在外骨骼上,不會下到人身上。
  • 印媒:印軍在實控線附近設置帶刺鐵絲網,警告中國不要「越界」
    《今日印度》指出,9月7日在班公湖南岸發生了小規模衝突後不久,中國軍隊在班公湖北岸的「手指」地區的山脊上開始了新的集結。消息人士稱,解放軍的部署和活動明顯增加。印度一名了解事態發展的政府官員表示:「可以清楚地看到人數增加、部隊調動和正在建立新的臨時防禦工事。」他還指出,「印度軍隊也相應的增加了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