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科幻動畫和遊戲作品中,各種高大威猛的機甲類武器都頗為搶眼。不過真要到三次元裡打造這種人形武器,人類現有的材料、動力、武器等方面,都還遠未達到那種程度。不過,換一種思路,把起點降低一些,現有的機械化輔助裝備已經發展到相當成熟的地步,並開始投入應用,即單兵外骨骼。最近,解放軍西藏邊防部隊公開了外骨骼設備,令人眼前一亮。
可能很多人沒有注意到,現代戰爭條件下,步兵隨身攜帶的物資重量並沒有減少,而是在不斷增加,乃至接近了人體承載極限。除了槍枝、子彈、手雷、頭盔、防彈裝具等,還包括單兵食品、應急藥品、野外睡袋和種種其他工具。精銳的特種部隊還需攜帶夜視設備和單兵數位化終端等。
全部算下來,這些物資的總重量很容易就可以達到或超過30公斤,對士兵是個不小的負擔。如果有人在作戰中負傷,意味著救助者要在幾十公斤負重的條件下,再運載一個同樣重量不輕的人,即使兩三個人協助也很不容易。
而一旦裝備了單兵外骨骼,對重物的負載能力就可以成倍增加,並在不便車輛通行的地帶儘可能地攜帶更多物資。按照公開信息演示,外骨骼加持下的女醫療兵可以輕鬆背起140斤的傷員。在高海拔的西藏,缺氧嚴重影響人的活動能力,外骨骼的價值可想而知。
而且,外骨骼加持下的士兵還可以更好地配合機械化平臺。比如需要人力裝填炮彈的炮兵,需要大量人力修理、檢查和維護重裝備的工程兵等,很多都是重體力勞動。外骨骼的裝備可以大大提升作戰效率,說是事半功倍也不為過。
如果眼光再長遠一點,單兵外骨骼在大幅度擴展人體承載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成為小型類機甲裝備也將成為可能。上世紀冷戰高峰期,美國陸軍設想的未來步兵就有攜帶單兵飛彈發射器、全身數位化終端、三防封閉式作戰服等大膽設定,需要類似外骨骼技術的加持才可能成真。如今國內擁有成熟的現代工業體系,讓中國軍人率先擁有未來裝備已並非不可能。
從這點來看,邊境局勢的變化倒是成了國內軍事技術發展的一個"動力",軍隊的備戰要求進一步增加,讓更多人認識到"武器裝備適應實戰"的意義。可以說,目前最可能直面實戰的邊防戰士,他們的新裝備有望成為解放軍未來前景的一個縮影。
至於說對面的印度邊防部隊,先不說單兵外骨骼這種高端的東西,先徹底解決"吃飽穿暖"的問題後,再想其他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