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黃河之水?來源其實只有5個小口子,最後才弄清楚

2020-12-16 山水叢林處

黃河發源於青海的卡日曲,鮮為人知的地方。要是大家不仔細觀察,還真會錯過黃河的發源地。由於此源由五個泉眼組成,而且這五個泉眼的口都很小,只有碗口那麼大。很難想像,就這5個小口子就成了洶湧的黃河!

大家所見的黃河都是比較渾濁的,而源頭這裡的黃河水卻非常清澈,這與我們平常所見的黃河水並不完全相同。因為黃河這麼長,河面上的水要經過很多地方,經過黃土高原時,衝刷帶走了大量的泥沙,這些泥沙與河流混合,形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

但黃河水的存在給我們國家還是帶來了許多福祉,尤其是生活在河邊的人們,一旦天氣一旱,黃河水就成了兩岸農田的重要水源,為人們解決了一大難題。

看起來,黃河之水並非來自天上,而是由五個小口湧出。不知各位朋友在旅途中有沒有見過黃河的發源地?

相關焦點

  • 黃河的源頭在哪裡?為什麼會有黃河之水「天上」來的說法?
    唐朝大詩人李白有兩句詩:「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 「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之水到底哪裡來?
    當我們最終站在壺口瀑布前,在震蕩山谷的喧騰水聲中仰望傾瀉下來的黃河之水時,就再也不會懷疑詩人是過分誇張。黃河之水要不是來自天上,何至於有如此巨大的力量?從遐想回到現實,我不禁想到了這樣一個問題:當李白寫出這壯麗的詩篇時,他是否知道,黃河究竟來自何處?這就得從我們的祖先探尋黃河之源說起。
  • 葛劍雄:「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之水到底哪裡來?
    每當兩岸的山嶺緊鎖,但見水從巖石間湧來,又從山腳下消失。而峰迴路轉,眼前豁然開朗時,又看到在赭黃色的群山與灰濛濛的天空融合的地方,飄遊出一根土黃色的帶子。當我們最終站在壺口瀑布前,在震蕩山谷的喧騰水聲中仰望傾瀉下來的黃河之水時,就再也不會懷疑詩人是過分誇張。黃河之水要不是來自天上,何至於有如此巨大的力量?
  • 黃河的水是從「天上」來的嗎?為什麼會有這個說法?
    唐朝大詩人李白有兩句詩:「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之水是天上來的嗎?從本質上說,黃河、長江乃至所有江河湖海中的水,以及地面上、土壤裡的水都是從天上降下來的。黃河源頭的水是從青海巴顏喀拉山上流下來的。山上常年有冰雪,冰雪融化成水流下了山。
  • 青銅峽《黃河·拜水盛典》實景演出 震撼呈現「黃河之水天上來」史詩場景
    拜水盛典以中華黃河樓為景,以「天上之水」為媒介展開整個劇情,分為「黃河古謠、激河浚渠、祭祀放水、塞上江南和感恩母親」五個篇章,500名演職人員採用綢緞、小草帽、飄帶、旗幟等元素,演繹黃河賦予人們的美好生活。
  • 黃河長江之水天上來,途經中國的23個省,快來看看都有哪些省?
    曾經年少時李白的一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勾起了很多人的無限遐想,都知道黃河水最後是奔流到海不復回,但是黃河水到底是從哪兒來? 中途又去了哪兒?如今我們已不再年少也領略了不少祖國的大好河山,但是就像歌寫的一樣最美的還是不過中國的兩條巨龍,黃河和長江。
  • 解讀詩詞曲·唐詩·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唐·李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 《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賞析
    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唐]
  • 我們的幸福河詩詞賞析之《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作者:李白(唐代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詩詞賞析:這首詩非常形象地表現了李白桀驁不馴的性格:一方面對自己充滿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現波折後,又流露出縱情享樂之情。在這首詩裡,李白演繹莊子的樂生哲學,表示對富貴、聖賢的藐視。而在豪飲行樂中,實則深含懷才不遇之情。詩人借題發揮,借酒澆愁,抒發自己的憤激情緒。全詩氣勢豪邁,感情奔放,語言流暢,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 《「黃河之水天上來」國寶音樂會》相約內蒙古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 《國寶音樂會》相約陝西,邀君共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黃河如絲天際來!    揮別下遊,「寶藏號」行至黃河中遊。 《「黃河之水天上來」國寶音樂會》精彩視頻我們先睹為快!陝西!在這裡,黃河勾勒出晉陝邊界,劈出河東河西,締結秦晉之好。在這裡,黃河衝積出八百裡秦川,哺育三秦大地,奠定盛世之基。
  • 三萬裡河東入海,《「黃河之水天上來」國寶音樂會》相約山東
    -了解更多節目故事-這裡,是萬裡黃河匯入大海的地方;這裡,是孕育儒家思想的齊魯大地;這裡,是至聖先師孔子的家鄉。2500多年前,周遊列國的孔子在這裡望河興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在這裡,為您講述黃河故事的國寶就是《明版彩繪孔子聖跡圖》《明版彩繪孔子聖跡圖》一共36幅,從孔子降生,到晚年傷不逢時,寄蘭作操,圖文並茂的描繪了這位聖人孔子的一生。透過這件國寶,你將觸摸到一位有堅毅也有迷茫,有困苦更有信仰的仲尼。
  •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將進酒》鑑賞
    將進酒【唐】李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譯文】你可見黃河水從天上流下來,波濤滾滾直奔向東海不回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潁陽去黃河不遠,登高縱目,故藉以起興。黃河源遠流長,落差極大,如從天而降,一瀉千裡,東走大海。如此壯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窮極,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語帶誇張。上句寫大河之來,勢不可擋;下句寫大河之去,勢不可回。一漲一消,形成舒捲往復的詠嘆味,是短促的單句(如「黃河落天走東海」)所沒有的。
  • 黃河之「詩」天上來
    和林格爾東漢古墓壁畫秦漢月明照雲中「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至黃土高原、河套平原地區洛陽是白居易的終老之所,他在洛陽度過了人生最後的近20年,並葬在了龍門東山琵琶峰。白居易留下的3000多首詩中,描寫洛陽的就有800多首。白居易曾在洛陽過著閒適的生活,他寫道:「洛陽堰上新晴日,長夏門前欲暮春。遇酒即沽逢樹歇,七年此地作閒人。」白居易安家在履道坊,不遠處的集賢坊住著朋友裴度,二人經常往來。白居易賦了許多詩,如「洛川汝海封畿接,履道集賢來往頻。
  • 漢服的漢當真來源於漢民族?其實它來源於天上的銀河才對!
    其實漢服當中的漢字不僅僅來源於漢民族這個稱呼,更多的則是來源於天上的銀河。照片來源:微博@安風_Wind這兩句詩詞便是漢字最早出現的地方,而翻譯成我們如今的白話文,其意思便是,那浩瀚的銀河啊,天上的光茫從那兒照進來,仰望那高天上燦爛的銀河,如同明鏡一般熠熠閃光
  • 《「黃河之水天上來」國寶音樂會...
    這裡,九曲黃河一壺收!這裡,黃河鯉魚躍龍門!這裡,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這裡,讓光未然、冼星海寫下《黃河大合唱》!在這裡,為您講述黃河故事的國寶,它就是陶寺土鼓陶寺土鼓出土於山西省襄汾縣陶寺村,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最早的實物鼓。它是太原鑼鼓、黃河大鼓、威風鑼鼓的祖先。
  • 【中國夢•黃河情】飛越黃河九曲第一灣 感受「黃河之水天上來...
    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中國網9月21日訊 黃河九曲第一灣位於四川省阿壩州若爾蓋縣唐克鎮,此處是四川、青海、甘肅三省交界處,它發源於巴顏喀拉山(海拔4500米)之黃河,流經四川省境內,在若爾蓋縣唐克鄉索克藏寺院旁形成著名景點。流淌在唐克草原的黃河,被當地人叫做「瑪曲」。這支流淌千年的母親河,沒有驚濤拍岸的磅礴氣勢,卻像一支粗獷的牧歌,帶著亙古不息的熱情,一路向東,款款而來。
  • 黃河之源已被找到,僅有碗口大小,專家為何說不能讓任何人靠近?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是李白《將進酒》中經典的一句話。因為這句「黃河之水天上來」,給人一種黃河水來自於天上的感覺,常年以來,在人類的意識之中,似乎也沒有黃河之水從哪裡來的概念。答案肯定是不的,黃河之水雖然聲勢浩大,但其也有屬於自己真正的源頭。如今,黃河的源頭已經被找到,據說它只有碗口大小,為何卻不讓任何人靠近呢?
  • 讓黃河之水滋養心靈!詩人王國欽與《黃河賦》
    三過家門而不入,導洪理水,大禹功德驚天下;一石水則六鬥沙,以水衝沙,張戎治河益古今。夫鑿之以通、疏之以直、浚之以深、塞之以決者,乃尚書賈魯之不世之功也。瓠子歌,黃水謠,土槍長矛高粱熟;船夫曲,黃河頌,艄公號子稻花香。將紅軍番改八路軍,抗日旌旗指前線;挽民族狂瀾於既倒,雄師東渡過黃河。「炎黃子孫皆姓黃,黃土黃河恩澤長」,夫黃河乃中華文明、文化之主要發祥、重要支撐、堅定自信也。
  • 黃河之「黃」可以治嗎?在上遊築防沙牆,真能變濁水為清水?
    黃河和長江被認為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其中黃河更是被稱為「母親河」,因為許多考古情況發現中華大地上的古文明多是在黃河流域形成的。古人云,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此話描述的便是黃河之浩蕩和綿長。除此之外,黃河給人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那渾濁的河水,其中似乎夾雜了無數泥沙,因此得名黃河。從古至今對於黃河的治理一直沒有聽過,但古人大多數時候都是在治理黃河泛濫的問題,直到近現代才考慮治理黃河的水質問題。關於黃河的渾濁,很多人想知道,在如今科學技術較為發達的時代,是否能夠在黃河上遊築起大規模的防沙牆來阻擋上流和泥沙流到中遊和下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