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我是人間惆悵客

2021-02-08 楚橋


一 


大清康熙三年,上元夜。


內務府總管納蘭明珠的家中,華燈璀璨,高朋滿座,推杯換盞、行令划拳之聲不絕於耳。


酒過三巡之際,突然有人提議:「剛剛天有月蝕,不如以此為題,讓各家公子一展才藝。如何?」


呵呵,不就是想曬娃嘛,同在天子腳下,都是書香門第,誰怕誰!


果然,話音剛落,全場鼓掌通過。


小少爺們依次上場,一個個搖頭晃腦,高聲吟誦,不是「時當十分圓,只見一寸明」,就是「蝦蟆新食月,金餅曲如鉤」。


雖然都是前人的詩句,沒有什麼原創度,但出於相互捧場的需要,大家依舊報以熱情的掌聲。


倒數第二個出場的,是納蘭家的長公子,年僅十歲的納蘭性德。


只見他站到客廳中央,面帶微笑,四十五度仰望夜空,朗聲吟道:


瑤華映闕,烘散蓂墀雪。比擬尋常清景別,第一團圓時節。

影娥忽泛初弦,分輝借與宮蓮。七寶修成合璧,重輪歲歲中天。


鴉雀無聲。


眾人都在納悶:小傢伙怎麼愛讀冷門書,這到底是誰的詩句。


此時,納蘭性德又開口了:「晚生不才,一首即興之作《清平樂》。獻醜了!」


原來如此。


家長們在連聲叫好的同時,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還剩下最後一位小少爺。


胖嘟嘟的他,急得滿臉通紅,掙扎了好久,才憋出一句話:「不知道說什麼好,給大家劈個叉吧。祝各位上元吉祥!」


「哈哈哈哈……」,這場曬娃大賽,終於在一陣哄堂大笑聲中,愉快地畫上了句號。


技驚四座、一舉奪魁的,自然就是全場唯一的創作型選手——納蘭性德。



公元1655年,納蘭性德出生於北京。


他的家世,顯赫得超乎想像。


納蘭氏,即「葉赫那拉氏」,隸屬滿清正黃旗,是當時最有權勢的八大姓之一,且與皇室有著複雜且繞口的姻親關係。


曾祖父是努爾哈赤的小舅子、皇太極的親舅舅,母親是英親王府的格格,堂姑則是康熙皇帝最為寵愛的惠妃。


父親納蘭明珠,以藍翎侍衛起家,官至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位極人臣,權傾朝野。


毫無疑問,生在這樣的家庭,納蘭性德已經贏在了起跑線,「善為詩,在童子已句出驚人」,且「善騎射,發無不中」,妥妥的少年英才,文武雙全。


不僅如此,他整個青年時代的簡歷,也是震撼到無敵:


十七歲,入讀國子監,深受祭酒徐元文的賞識,被稱「非常人也」。


十八歲,應試順天府,以淵博的學識和優雅的談吐,讓在場的教授大儒,都自嘆不如。


十九歲,因患上「寒疾」,無緣殿試,便閉門不出,發奮苦讀,「肆力經濟之學,熟誦古人文辭」。


三年後,學有大成,再次入對殿廷,終獲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


同年,二十二歲的納蘭性德,被康熙相中,選為三等貼身侍衛。


康熙是個坐不住的皇帝。


他的足跡,曾遍布海子、沙河、西山,還有東岱、五臺和江南。


這期間,他有沒有帶上法印、三德子和小桃紅,是不是在巡幸的同時,惹上了一堆風流豔事,都無從考證。


但可以肯定的是,納蘭性德一直陪在身邊,跟隨左右,還因為多次護駕有功,獲賞鞍馬、佩刀無數。


到這裡為止,納蘭性德的家世、才華和仕途前景,絕對碾壓99.99%的同齡人。


但再耀眼的光環,也掩蓋不住他內心的傷痕。


納蘭筆下的文字,便是最有力的證明。



鳳翥龍蟠勢作環,浮青不斷太行山。

九重殿閣蔥蘢裡,一氣風雲吐納間。

熊虎自當馳道伏,蛟螭長棒御書閒。

黃圖此日論形勝,慚愧頻叨侍從班。

——《扈駕西山》

天子聖明,海晏河清。

本該成為熊虎、蛟龍,馳騁沙場,指點江山。

卻只能列於侍從,備感羞愧。


這是納蘭隨侍康熙之時所作。


每次陪同康熙外出,他都會同時帶上弓箭和書卷,白天圍獵,夜裡讀書,「書聲與他人鼾聲相和」。


納蘭還經常坐在馬背上,與天子一起,吟詩填詞。


對於古往今來的盛亂之治,官員的清濁,風俗的異同,他更是瞭然於胸、如數家珍。


很顯然,他的知識儲備,絕不是為了區區一等侍衛:


那能寂寞芳菲節,欲話生平。夜已三更。一闋悲歌淚暗零。須知秋葉春花促,點鬢星星。遇酒須傾。莫問千秋萬歲名。

——《採桑子·那能寂寞芳菲節》


大好春日,繁花似錦,心裡卻是空虛寂寞冷。

夜深人靜,無處訴衷腸,悲歌一曲,黯然神傷。

春去秋來,鬢已微霜。

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


納蘭性德喝的不是酒,而是落寞。


他恪盡職守,扈駕多年,品級由三等晉至一等,看似平步青雲,實則與他的理想和本性,背道而馳。


別人眼中的金階玉堂、鐘鳴鼎食,在他的眼裡,幾乎一文不值。


才華被湮沒,夢想已遠去,除了及時行樂,還能做些什麼?



仕途不順心,情場更是連番失意。


納蘭性德出身名門之後,享有絕對的財務自由和社交自由,唯獨沒有戀愛自由。


少年時,他曾經和表妹相愛。


兩人情深意濃,海誓山盟。


但不久,表妹卻被徵召入宮。


納蘭的初戀,就這樣無疾而終。


他心有不甘,總想著要見上最後一面,再斷了想念。


剛好遇上國喪,納蘭便找人打點,買通關卡,披上袈裟,扮成喇嘛的模樣,這才進入宮內,見到了表妹。


只是高牆大院,宮禁森嚴,兩人近在咫尺,也只能相顧無言:


飛絮飛花何處是,層冰積雪摧殘,疏疏一樹五更寒。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

最是繁絲搖落後,轉教人憶春山。湔裙夢斷續應難。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

——《臨江仙·寒柳》


更深露重,積雪壓寒枝。

飛絮搖落之時,最憶當年女子。

好夢易斷,斷夢難續。

烈烈西風,也吹不散你的禁錮之悲,還有我的相思之苦。



好在二十歲時,納蘭性德遇見了盧氏。


盧氏是兩廣總督盧興祖的女兒,知書達禮,多才多藝。


兩人門當戶對,志趣相投,實為天作之合。


新婚之際,納蘭尚在太學讀書,經常夜半歸宿,三更便要離去,深感良宵苦短,相思無限,「相逢常在二更時」「見面消魂去後思」


「綠衣捧硯催題卷,紅袖添香伴讀書」,有視若知己的盧氏陪在身旁,納蘭的治學之路,有如神助。


不僅如願金榜題名,還在應試的空隙,主持編修了叢書《通志堂經解》和四卷《淥水亭雜識》。


陪著摯愛的人,一起做最愛的事,納蘭和盧氏的婚姻,就如同李清照和趙明誠,琴瑟和諧,幸福安穩。


但遺憾的是,婚後第三年,盧氏卻因難產離世。


妻子猝然離世,納蘭自是傷心不已。


無論是百日祭、三年祭,還是亡妻的生辰,他都寫有不少詞令,且「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


近來無限傷心事,誰與話長更?從教分付,綠窗紅淚,早雁初鶯。

當時領略,而今斷送,總負多情。忽疑君到,漆燈風颭,痴數春星。

——《青衫溼·悼亡》

無限傷心事,訴與誰聽?

不能共賞美景,白白辜負了這一往情深。

風起的日子,只得痴數點點繁星。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記繡榻閒時,並吹紅雨;雕闌曲處,同倚斜陽。夢好難留,詩殘莫續,贏得更深哭一場。遺容在,只靈飆一轉,未許端詳。

重尋碧落茫茫。料短髮、朝來定有霜。便人間天上,塵緣未斷,春花秋葉,觸緒還傷。欲結綢繆,翻驚搖落,減盡荀衣昨日香。真無奈,倩聲聲簷雨,譜出迴腸。

——《沁園春·瞬息浮生》


當初並吹紅雨,同倚斜陽,如今卻形單影隻,傷心斷腸。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


酒醉酣睡,賭書潑茶,隨性風雅。

這些尋常往事,都已隨風而去。

只剩下黃葉、疏窗與殘陽,黯然神傷。



納蘭性德的生命中,還有一個女人,不得不提,那就是江南的沈宛。


沈宛是才女,也是名妓,著有《選夢詞》傳世。


據說納蘭曾收她為妾,並在京城置房安頓。


只是門第差距太大,沈宛可以走進他的內心,卻無法走進納蘭家的大門。


這又是一段無疾而終的愛情。


為此,納蘭深感愧疚和不安,曾多次借沈宛之口,說男人的薄情,道自己的負心: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


最美是初見,人心最善變。

華清宮裡的山盟海誓,終究抵不過馬嵬坡頭的白綾三尺。

但你的薄倖,比明皇更甚。

至少,他還有過甜蜜的憧憬。



從1682年開始,納蘭性德多次跟隨康熙,上滿洲,下江南,期間還奉旨出塞,安撫西域。


正是在風餐露宿、輾轉奔波之間,他留下了多篇邊塞詞,其中最著名的,當屬這首《長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山水難行,夜深唯有千帳燈。

風雪漫天,萬裡徵夫念故園。


王國維對這首詞的評價極高,認為「夜深千帳燈」的意境,已經接近於「明月照積雪」「長河落日圓」之語。


「明月照積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懸明月」「長河落日圓」,此種境界,可謂千古壯觀。求之於詞,唯納蘭容若塞上之作,如《長相思》之「夜深千帳燈」,《如夢令》之「萬帳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差近之。

——王國維·《人間詞話》


出塞歸來的納蘭性德,收穫頗豐,既宣撫了覘梭龍等族,還帶回了最新版的邊疆地圖。


康熙大為歡喜,正準備論功行賞,納蘭卻一病不起。


皇帝很是掛念,不僅連派多名御醫診斷,就連出關避暑的時候,還不忘吩咐左右,要隨時關注納蘭的消息。


但終究是回天乏力,1685年7月,納蘭性德病逝於京城,時年三十一歲。



據說納蘭辭世之時,正是覘梭龍等西域小國前來納貢之日。


遠在關外的康熙悲痛不已,一再叮囑回京弔唁的官員,要「重憫其勞」「厚撫家人」。


天子和朝廷失去的,是一個忠心耿耿的侍衛和官員。


而大清文壇失去的,則是一個才華橫溢的絕代詞人。


他的詞題材極為廣泛,愛情友情,大漠江南,詠史雜感……「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體會真切,意蘊深刻。


晚清的況周頤稱他為「國初第一詞手」,王國維先生則認為「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不僅如此,納蘭性德主編的《通志堂經解》,是清朝第一部闡釋儒家經義的大型叢書,收錄自先秦以來的經解138種,自撰2種,共計1800卷。


一經問世,便廣受歡迎。從內閣武英殿的高官,到街坊書店的寒士,都爭相傳閱。


尤其後世的乾隆,更是認為此書「薈萃諸家,典瞻賅博,實足以表彰六經。」


至於《淥水亭雜識》,則囊括國政、吏治、天文、地理,甚至還有佛學與音樂等內容,堪稱百科全書。


遺憾的是,納蘭性德雖然滿腔豪情、滿腹才情,卻終究未能做到「功名垂鐘鼎,丹青圖麒麟」。


仕途受阻、情路坎坷的納蘭性德,留給後世的,只有一個惆悵且孤獨的身影:


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裡憶平生。

——《浣溪沙·殘雪凝輝冷畫屏》


相關焦點

  • 納蘭性德:君乃人間惆悵客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裡憶平生。納蘭的這首《完溪沙》,一句「我是人間惆悵客」,道出了納蘭的愁苦。納蘭,按說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人間才子,父親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學士、一代權臣納蘭明珠,母親愛新覺羅氏是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一品誥命夫人。要說這是他的父母給他的。
  • 我是人間惆悵客:這首詞,道出了生命永恆的孤獨
    浣溪沙納蘭性德(清)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裡憶平生。詩人抬望天空,嘆息一聲,天地悠悠,我只是世間一位惆悵的過客罷了。他拿出來筆,想寫下自己的情緒,淚水卻難以自持,順著臉頰滴落到紙上。回首這一生,幕幕難忘的往事,在眼前如落花般飛逝,讓他肝腸寸斷。
  • 走進北京納蘭性德故居,感受千古傷心詞人的一生惆悵之情
    駐足在恩波亭,我們仿佛還能感受到納蘭性德和他的江湖朋友們在暢談詩詞歌賦,聊表人生。今天我們在納蘭性德故居,重溫這位傷心詞人不平凡的人生經歷。納蘭性德的父親是清初大名鼎鼎的權相納蘭明珠,可以說,納蘭性德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他在《金縷曲》中也寫到:「緇塵京國,烏衣門第 」。納蘭家族可以和東晉的王謝家族相媲美。
  • 納蘭性德最惆悵的詞,人生飽嘗離愁之苦後,怎樣回憶自己的一生?
    納蘭性德的一生,是在不斷的離別之中度過的,與初戀之人隔著倫理,與髮妻天人兩隔,與紅粉知己隔著門第,隔著封建制度,他的一生不斷不斷的離別,過於看重感情,是他抑鬱而終,年僅三十一歲,就死在了病榻之上。他這一死,不僅震驚整個納蘭家,連康熙都被震動了,想要挽回這樣一個無心眷戀世間的惆悵客,但一切已經是回天乏力,身體上的疼痛是可治癒的,精神上的痛苦卻是藥石無醫,「一生恰如三月花」,也許這樣與世長辭,才是他所希望的,他的一生也正像這三月花一樣,短暫而又絢麗。納蘭性德是清朝歷史上最濃重的一抹色彩,納蘭詞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絢爛的一筆,不容忽視。
  • 無盡相思皆付諸於詞:細談「人間惆悵客」納蘭容若的孤苦與悽涼
    縱然是才子佳人也必然會食人間煙火。縱觀古今中外人們都毫不吝嗇的,用最美的語言去吟詠人間真情。尤其是對於男女之間的愛情,更是窮盡世間最柔情蜜意的語言,去描繪長相廝守的快樂;亦或是用傷感無助的話語,去祭奠愛而不得的人間悲劇。古代文人墨客之所以會不斷,著墨於色彩斑斕的情感世界。
  • 清之李後主納蘭性德,寥寥數語的一首小詞,道盡了人生惆悵
    我們都知道,在古代,多少人熬白了頭髮了,也沒有換來一個舉人身份,更別說進士了,而納蘭性德,憑著優越的家境,超人的才華,輕鬆地就獲取了別人終其一生,也難以得到的東西。納蘭性德,過人的才華,即使是到了今天,也仍然讓人欽佩,很難想像,如果清朝的詞壇沒有納蘭性德,會是一個什麼樣子,不知道還會不會有人注意到清詞的美。
  • 納蘭性德: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裡憶平生
    一度將自己的經歷回頭總結,細想最多的還是愛情,關於愛情,我究竟在期待些什麼,我自己也說不清楚,大概都是因為沒有遇到一直都心動的那個人,所以說不清楚,也許是遇到了,沒有來得及說出口便失去了,所以,事到如今,想起名字,想起容貌,也只是心有漣漪卻也起不了大的波瀾。畢竟,時過境遷,過去的都當是回憶了。
  • 納蘭性德逝世335周年:我是人間惆悵客,斷腸聲裡憶平生
    有索影派人說納蘭性德是寶玉原身,乾隆閱《紅樓》也大笑:"此乃明珠家事也。"傳說明珠罷相後,在家中讀他的《飲水詞》老淚縱橫道:"這孩子他什麼都有了啊,為什麼會這樣的不快活?"今天(7月1日),是納蘭性德逝世335周年。「家家爭唱飲水詞」的熱潮早已消退,但是冷寂之後,納蘭詞仍然有著不可比擬的獨特魅力。
  • 當徐志摩遇見納蘭容若:滄海桑田,你我皆是人間惆悵客
    納蘭容若:「我與表妹兩小無猜,我們都以為這輩子都可以一直這樣陪伴下去了,可誰料婚姻之事又豈能自己作主,表妹被鎖深宮紅牆內,成為了皇上的人,20歲那年,家中為我娶了兩廣總督盧興祖的女兒,婚後的日子還算幸福,盧氏與我情同手足,心意相通,志趣甚投,誰料,好景不長,三年後盧氏因難產又患上了產後風,早早離我而去了,那位知我心的愛人遠去,留下惆悵的我獨自前行,雖然家中三年後為我再續弦
  • 納蘭性德:人間所事堪惆悵,一片傷心欲畫難
    納蘭性德:字容若,納蘭明珠之子,家境優越。但他卻藐視榮華富貴,想要遁跡山林,與清風明月為伍,這也意味著他將會扮演一個不得志的失意者。納蘭容若詩作諸多,流芳百世,我們選擇其中三首賞析一番。人間所事堪惆悵,莫向橫塘問舊遊。這首詞展現了一幅悽涼悲秋的畫面。在一個秋日的黃昏,納蘭獨自一人登上小樓。忽然耳邊傳來一陣笛聲,還帶了點些許的悲傷。遠處,一行白雁飛入天際,近處,黃花落在地上。接著事由景入情,感嘆時光如流水,像夢一樣消失不見。再接著最後表現的是納蘭的惆悵失望。
  • 納蘭性德一首經典《浣溪沙》,14字道出無數人的心聲,讀之落淚
    納蘭劇照「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裡憶平生。」下片3句,短短21字,將一生的悲歡離合都囊括了進去,讀來令人慨嘆不已。當然,不只為納蘭,也為我們曾經歷過的種種。《浣溪沙》清·納蘭性德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裡憶平生。納蘭詞很美,他的用語與構境,都有一種獨特的悽清的美:「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與悽涼。
  • 納蘭性德,斷腸一生
    相信各位讀者,看到納蘭性德時,不難想起他的一首《長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一程山水一程歌,一更風雪一更愁。這首長相思是納蘭性德去往山海關途中,寫下的一首思鄉之曲。
  • 納蘭容若與徐志摩:不是人間富貴花,皆為人間惆悵客
    相互映照的前世今生,同樣的惆悵,不同的悲涼如果納蘭容若遇上了徐志摩,大概會說一句:「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而徐志摩曾點評納蘭容若「所有人都被甩在了他櫓聲的後面,以標準的凡夫俗子的姿態張望並豔羨著他」。
  • 納蘭性德最經典的一首詞,開篇7字便是名句,道出愛情最美的樣子
    納蘭性德生於高官之家,但他卻沒能成為一個典型的官二代。納蘭性德自幼熟讀詩書,文採飛揚。他區別於一般的文官武將,他既有斐然的文採,又有著高超的武藝,還有著細膩的心思。納蘭性德擁有一個短暫的人生,但絲毫不影響其在歷史上留下的完美形象。對於納蘭的才學自然不必多說,納蘭性德留給後人更多的印象,還是其豐富細膩的內心情感。
  • 夜半時分,失眠的納蘭性德用一首詞,道盡心頭感傷與無奈
    納蘭性德是我國歷史上清朝初年的著名詞人。因為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在18歲的時候,他便已經考中了舉人。第二年,便已經高中了貢士。因為納蘭性德出身顯赫,他的家族與皇族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很早,他便被父親送往康熙帝身邊,做一名御前侍衛。看似非常重要的職位,卻並不是納蘭性德想要的。孔子有言,20而立,三十而不惑。
  • |納蘭性德與詩詞的一生
    「北宋以來,一人而已」是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對納蘭性德的評價。「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是曹寅在《題楝亭夜話圖》中對納蘭性德寄寓的相思。這位被譽為「大清第一詞人」的納蘭性德,於大清順治十一年(公元1655年)農曆臘月十二日,誕生在京師明珠府邸。
  •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裡憶平生/走近納蘭容若
    我心中有兩個印記,一個是「不負如來不負卿」的六世達賴喇嘛,一個是「一生一代一雙人」的濁世翩翩佳公子。一個在西藏為戀人譜唱了不朽情歌,一個在北京城為愛人寫下了傳世清詞。這是兩個康熙盛世年間無與倫比的才子情聖,兩朵超脫了凡塵的絕世蓮花。他們耀世的光輝在我心裡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記,遂取網名「倉央容若」以明心志。
  • 納蘭性德最「孤寂」的一首詩,全篇無「悲」字,最後7字引人淚流
    納蘭性德最「孤寂」的一首詩,全篇無「悲」字,最後7字引人淚流在古典文學詩詞史上,納蘭性德是一個很特殊的人物。性情,傷感,至深涵蓋了他的一生!他出生高貴,加上有著看似遠大的前程。因此今天我們所分享的這一首詩詞,納蘭性德最冰冷的一首詞,最後7個字寫盡一生落寞。《浣溪沙》【清】納蘭容若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裡憶平生。
  • 納蘭性德最美詠雪詞:通篇無雪字,寫盡雪花美,其中名句驚豔時光
    (納蘭性德:冷處偏佳,不是人間富貴花)非關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我偏愛雪花,並非源於它漫天飛舞時的輕盈姿態 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我偏愛雪花,是因為它有人間富貴花無法比擬的高潔之姿。 這裡的「根芽」比喻事物的根源、根由,「別有根芽」的意思就是另有原因。「人間富貴花」則是指牡丹或者海棠之類的花。周敦頤《愛蓮說》有言:「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 人間遊歷的惆悵客,難得一見的「千古情聖」,筆下情詩驚豔300多年
    人間遊歷的惆悵客納蘭容若,清初第一詞人。自小天資聰穎,讀書過目不忘;生於溫柔富貴,卻滿篇哀感頑豔;身處花柳繁華,心卻游離於喧鬧之處;真正的八旗子弟,卻喜結交落拓文人;行走於仕途,一生卻為情所累;風華正茂之時,卻匆匆離世。他自詡是天上痴情種,不是人間富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