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5種表現,是過度疲勞的信號!

2021-01-14 北青網

一、反應力下降。生活的節奏加快,壓力越來越大,人們為了高效率地完成工作、學習任務就會集中注意力,大腦過度的保持緊張狀態如果長時間沒有放鬆就會導致大腦過度疲勞,使人出現反應遲鈍、注意力下降、眼睛發乾、發澀的情況。

長時間承受過重的壓力還會影響到睡眠質量,使人容易出現入睡困難、睡後頻繁做夢、容易驚醒等情況,長時間下來就會引起神經衰弱。

二、肩、背僵硬和酸痛。長時間站著或者坐著不動就會導致肩背部的肌肉一直處於緊張的狀態,容易引起局部的血液循環不良,出現僵硬以及酸痛感。

如果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還容易出現頸椎、腰椎勞損,使人患上頸椎病或者腰椎病。

三、腸胃不適。有的人由於忙於工作、學習,經常沒有按時吃飯或者狼吞虎咽,沒有注意飲食營養的搭配就會使人的身體營養變得不均衡,還會影響到腸胃功能引起消化系統炎症。

長時間保持緊張、焦慮的情緒還會患上腸易激症候群使人出現腹瀉、腹痛之類的症狀。

四、內分泌失常。身體過度疲勞的人平時不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以及飲食營養、清淡,就會使人的內分泌失調,影響到體內激素的分泌;

使皮膚的顏色變得暗黃,容易長出色斑和痤瘡,還會使臉上的毛孔變得粗大,容易出油,還會使人的頭髮變得乾燥或者油膩,容易斷裂或者脫落,使人看上去比實際年齡更加衰老。

五、抵抗力下降。人在長時間承受過重的壓力、身體過度疲勞的情況後就會使機體的免疫力下降,無法抵抗疾病的侵襲,稍不注意就容易發生呼吸道感染、感冒、發燒等症狀,

如果沒有引起重視,還容易引發高血壓、低血壓、高血糖、低血糖等疾病。

責任編輯:趙桂金(EK003)

相關焦點

  • 過度疲勞有哪些表現?做好這5事,或讓疲勞逐步消失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每個人的生活壓力也越來越大,一些朋友在生活中總是會覺得很疲倦,提不起精神,這很有可能就是因為過度疲勞所導致的。如果身體長期處於疲勞的狀態,對身體來說是非常沒有好處的。這個時候就需要適當的放鬆自己,讓身體保持平衡的生活狀態。
  • 過度勞「累」到猝死,注意這5個信號,警惕慢性疲勞吞噬你
    1、本身就有慢性疾病,包括了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或心肌病等多個種類; 2、本身有隱匿性的心腦血管問題,但卻沒有重視起來,近期同時還有過度疲勞的問題; 3、情緒過度激動等應激因素影響,導致猝死出現從這一點不難看出,過度疲勞是猝死誘發的因素之一。
  • 「過度疲勞」的3大信號,你別不當一回事!
    一、「過度疲勞」的3大信號,你別不當一回事! 1、頭部眩暈:過度疲勞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而在緩解身體疲勞的過程中要掌握合理的方法。另外,察覺到疲勞的信號應該休息,特別是那些明顯頭暈、頭痛的人,可能是過度疲勞引起。身體保持健康要懂得勞逸結合,不重視身體的保養。
  • 27種過度疲勞危險者症狀自測
    目前,「過勞死」已越來越多地影響到白領一族的身心健康,要想防止「過勞死」,就必須了解身體為我們發出的「過勞死」信號。日本公眾衛生研究所的科研人員曾對日本「過勞死」高發現象做過詳細研究,從預防角度,他們列舉了27種過勞症狀和因素。
  • 男性運動過程中,若出現八種「信號」,運動已過度,有損健康
    男性運動過程中,若出現八種「信號」,運動已過度,有損健康女性與老年人,一般比較重視養生,而除了合理搭配飲食以及作息之外,運動就是最好的選擇。從養生的角度來考慮,無論是運動項目的選擇,以及運動量的安排方面都會比較合理。
  • 身體發出這4個「警報」,或許你已疲勞過度了
    因為在勞逸結合的情況下,身體有足夠的休息時間可以讓重要器官保持功能良好,調節有度的情況下身體正常運轉,不會勞累過度誘發嚴重疾病。但很多人長時間處於疲勞乏力的狀態中,沒有適當休息進行自我調節,可能在不堪重負的情況下會誘發疾病,甚至有猝死的風險。因此,發現身體疲勞過度,有透支的信號發出,一定要懂得調節,通過適當的休息來減輕身體壓力。
  • 用眼過度的人,把這5種食物列入菜單,緩解疲勞,還你健康美目
    進入冬天,很多人會感覺天氣乾燥,這是冬天最大的特徵,在冬天不僅感覺皮膚缺水,眼睛也容易產生乾澀的症狀,所以在寒冷的冬天,我們不僅要保護好自己的皮膚,同時也不能忽視對眼睛的保護。如果長時間用眼過度,極易引起眼睛乾澀脹攣。
  • 過度疲勞怎麼辦?五大招緩解疲勞
    其實這只會讓你更加疲勞。想要緩解疲勞就要使用小編推薦的方法,可有效緩解哦!  過度疲勞患者的行為表現包括:  1、注意力分散,不能充分關心和全神貫注於工作對象;  2、動作節律失調,行動怠慢,不準確;  3、工作能力下降,
  • 5種症狀說明你已過度疲勞,該歇一歇了!
    過勞一般指的就是過度勞累,其中包括勞力過度和勞神過度。簡而言之,就是長時間做超體力負荷的工作以及過度憂神、過度思慮。凡事過猶不及,勞心、勞力過度也會給身體帶來極大的危害。另一方面,勞力過度也會增加內臟功能損耗,人的身體也會出現虛弱、乏力、精神疲憊等不良狀態,同時人體的免疫力也會隨之下降,更容易被疾病侵襲,就連感冒都會頻發。過勞會讓身體發生一系列的變化,如何判斷自己是否過度疲勞了呢?
  • 男性運動過程中,若出現這8種表現,可能是運動過度,歇歇吧
    但是有一些男性,尤其是一些青年的男性也比較喜歡運動,但是他們對於運動的量卻不好控制,很容易出現運動過量而導致身體疲勞的現象。適量的運動對身體是有好處的,但是過量的運動所代謝出的一些垃圾,會對身體產生有一定的損害,而且還會危及到健康。如果運動過量就容易導致身體過於疲勞,而且肌肉也會有酸痛的感覺。
  • 力量訓練到位是種怎樣的表現,訓練過度又是怎樣的表現,一起來看
    但我覺得通過以下幾種表現,也許可以判斷出你的訓練可能已經到位了!你可以通過此類的表現,很明確地感受到目標肌群得到了充分的訓練。肌肉也是會疲勞的,到了訓練的後期,其實你的力量已經不足,可能需要一定的休息時間,這個其實應該也是可以微微地感受到的。準則三當你訓練結束後的幾個小時,你應該還會有對訓練的渴望,而不是厭惡訓練。
  • 過度疲勞休息也無法好轉?小心!你可能患有這些疾病
    現代人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很多上班族平時都是早出晚歸的,過度疲勞是常見的現象。所以,很多人也就不當回事了!「其實,如果你休息了幾天之後,疲憊感仍揮之不去的話,那麼,你有可能患有嚴重疾病。俄羅斯「健康生活網」近日羅列了9種可能隱藏在疲勞背後的疾病,提醒大家要勞逸結合,關注身體隱藏的疾病信號!
  • 過度運動會影響身體健康,出現4個「信號」,要停止運動並休息
    其實很簡單,過度健身運動後,身體會發出危險「信號」,一旦出現這4個信號,說明你要停止運動並休息了!信號1、運動後經常失眠、心悸有些人喜歡鍛鍊後就立刻睡覺,但是大部分鍛鍊完後,大腦都會屬於「興奮」狀態,從而導致失眠。
  • 身體疲勞,你卻覺得自己「練到位了」,或許你已經訓練過度
    超載狀態的管理過度狀態的管理訓練過度的狀態訓練就好像醫學中的藥物,藥物使用當然對身體有益,但是同時會也有副作用,我們每天的訓練也如此。努力科學的訓練是增長身體能力和健康水平的必經之路,但與此同時身體的疲勞也會隨之積累,那麼會出現什麼現象?
  • 過度健身危害大,5大信號和5種方法,不看後悔
    導語:健身成為當今社會人們追捧的話題,有些人是為了健身而去健身,沒有了解健身的方法,也沒有考慮用自己的身體是否可以承受,就盲目的去健身;有些人因為工作繁忙,平時沒空健身,就全部堆積在周末進行惡補,這樣的行為是不可取的,對我們的身心健康都會有一定的損害,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過度健身的五大信號和五種健康的健身方法。
  • 盤點|5種高發癌來臨前,可能的預警信號!及時識別或能躲過一劫
    其實,5 種發病率最高的癌症在來臨前都會留下一些「蛛絲馬跡」。及時識別或可躲過一劫!1【肺癌】預警信號:痰中帶血肺癌是我國男性最高發的癌症。尤其是長期煙不離手的男性,長期吸菸會損傷肺部,誘發癌症。另外壞境汙染、長期疲勞也是增加男性肺癌發病率的危險因素。
  • 工作過度疲勞時 醫學專家提醒:請別硬扛!
    大眾衛生報·新湖南客戶端2月4日訊(記者 尹慧文)近日,在湖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一線,先後有兩名醫務工作者因過度勞累引發猝死,令人扼腕。2月4日,醫學專家提醒,在戰勝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戰鬥中,要注意科學安排力量,加強抗疫人員防護,既要防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也要防止因過度勞累引發類似悲劇。衡山縣東湖鎮馬跡衛生院藥劑組副組長宋英傑,連續十天奮戰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一線,2月3日零點值班後因過度勞累引發心源性猝死,因公殉職,年僅28歲。
  • 運動過度疲勞怎麼破?
    這些都提示我們可能運動過度了。那麼,運動後的過度疲勞怎麼破?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創傷骨科鄭曉輝主任中醫師給您支幾招!如何知道自己運動過度了?方法一:看症狀運動後如果出現了以下感受則提示你可能運動過度了:1、感到精神不振,對繼續運動產生厭煩的情緒。2、臉色出現了明顯的蒼白或者潮紅。
  • 懷孕40周,如果孕婦出現這幾種表現,可能是胎兒發出的危險信號
    在即將生產之前,孕婦的身體明顯感到不適,這其中有孕期的正常反應,還有一些就是胎兒向媽媽發出的求救信號,如果孕婦有以下幾種表現,千萬要注意。朋友芸芸說起她產前的經歷,真是讓人捏了一把汗。4.陰道出血已經到了40周,如果孕婦發現陰道出血,第一種反應就是要生的節奏,孕婦難免出現緊張焦慮的情緒,孕婦無誘因反覆出血,無疼痛,可能是前置胎盤所致。初期出血量不多,以後會逐漸增多。
  • 經常健身但是無精打採,訓練過度了吧,5種症狀看看自己是否中槍
    你在遊戲中毫無節制的付出確實能夠看到相應的回報,但是在健身中不照顧自己感受的話就會適得其反,人體畢竟不是機器,長期保持高強度訓練身體必定會吃不消,到時候你會發現你的肌肉維度不再提升、自身力量不再增加,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是過度訓練綜合症的表現,你需要休息但是也有人會說,這不一定是訓練過度,還有可能是到了瓶頸期,那麼到底怎麼判斷是否訓練過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