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其實除了生與死之外,其他的事情都不算事,無論是公元前210年離世之前就準備了兵馬俑陪伴他的秦始皇,還是臨終前主動去掉皇帝的稱呼,留下一塊無字碑的武則天,他們都希望留給後人的評價是正面的形象。
所以從古至今,生死本身就是一件大事,而且在我們國家喪葬文化又是格外的重視,但是大家是否有注意過,在掃墓的時候看到墓碑上刻的一些特殊的字究竟有什麼含義?
雖然說從1956年開始,我們國家就開始實施火葬文化了,現在的絕大多數地方也接受了這樣的改革,但是大家每年回家祭祖的時候,都還是會在墓碑上發現「故顯考妣」,這些字究竟是什麼意思?
首先要說的就是故這個字了,從字面上理解就是去世的意思,在古代的時候,如果直接寫「死」這個詞是讓人覺得不敬重的,所以古人才會選擇故這種隱晦的表達方式。不過這個字不是墓碑上最關鍵的字,在墓碑上屬於一個可有可無的,所以很多人都會直接把這個字省略掉。
在墓碑上的「先」字其實也是對故人的一種尊敬,而「考妣」這兩個字,最開始的時候是分別代替自己的父母,而用先這個詞在這裡面,也有一種對已逝的人的一種追思。而在一般的墓碑上,顯這個字會用的比較的少的。因為顯這個字有一定的讚美之意,所以使用它是需要一定的條件的,而「顯考顯妣」這個詞說的一般都是在生前對大家有做出很大的貢獻的人。
除了這個之外,顯這個字還有一種表示,那就是說在他之上已經沒有長輩的親人了,他在離世的時候已經是這個家族裡輩分最高的,所以一般人在使用顯這個字的時候,都會格外的謹慎小心,不然要是鬧出了笑話,這就是大不敬了。
從公元前221年一直到21世紀的今天,我們作為炎黃子孫,一直都有祭奠先祖的說法,對於墓碑上的這幾個字,其實也是表示先祖存在在這個世界上唯一的見證,墓碑的使用也讓後人能夠對他深表思念。漢字文化博大精深,單純的是一個墓碑上的字就有這麼多的彎彎繞繞存在了,所以大家在讀墓碑的時候一定不要出現差錯,雖然說這些內容有的是約定俗成的,但是有的還是在歷史上有所記載。
到了21世紀的今天,可能喪葬文化已經慢慢的被大家所淡忘,甚至現在因為禁菸花報紙之後,大家在祭拜家裡的先祖的時候,都覺得沒有以往的儀式感了,但是每次只要到了特殊節假日的時候,大家還是應該多多關注這些細節處,千萬不要弄出差錯鬧出笑話。要知道,了解這些文化不僅需要我們的文化內涵,而且還需要我們持有一顆敬重先人的心,去認真的對待它們,該有的尊敬一定要有。
葬禮禮儀算是中華五千年傳承下來的一種特殊文化,各個地區差距很大,就是日照相隔數十裡的村落,一些講法和做法也不盡相同,但在古人看來,人死後都講究「入土為安」,但是在近代以來,喪葬方式一直備受增益,隨之也出現了火葬,以及其他新方式,這本《喪葬史話》,就講述了我國喪葬的起源和發展,現價僅65元,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