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圍棋的吃瓜群眾能不能變多?和將棋界的差距又在哪裡?

2021-02-15 圍棋寶典

原址:https://news.yahoo.co.jp/byline/kosakunoboru/20180620-00086759/

原題:「観る碁」は増えるか? 將棋ブームに対抗、イベントでファン層拡大目指す囲碁界の課題

摘自:Yahoo Nwes

作者:古作登

翻譯:找藉口安靜 還是吃瓜群眾舒服

將棋界藤井聰太七段的優異表現以及獲得國民榮譽獎的羽生善治竜王,將棋界的新聞仿佛每天都會被報導著。

早些年就和將棋界相提並論的圍棋界,最近明顯被潑了冷水。根據「娛樂白皮書2017」上的數據,日本的圍棋人口僅200萬人,相較於將棋的530萬人,可以說是比較遺憾的結果。

以觀戰為主的圍棋,棋迷數量並不多

筆者從25年前就擔任了圍棋和將棋的媒體人,發現圍棋棋迷的年齡層比將棋要高,他們喜歡在圍棋會所進行對局或者接受指導棋。而把觀戰作為樂趣的棋迷其實很少。

同時,將棋界最近也出現了看棋的風潮,即便自己不下棋,將了解棋界信息作為愛好的棋迷也逐漸變得多了起來。

圍棋棋迷數量曾經到過1000多萬人

圍棋在1999年,隨著連載漫畫《棋魂》的出現,引發了一股圍棋熱潮,但是最終沒能留下像棒球以及足球一樣,即便不參與其中也能享受其中的粉絲。

根據我手頭的統計數據來看,1983年圍棋人口曾經達到了1130萬人之多,最近圍棋界也在考慮「增加棋迷的妙手」。今年7月13日到16日,在關西召開圍棋的一大活動。那就是第三屆日本圍棋大會in寶冢。

圍棋的魅力向多方面發展,在寶冢進行的第二屆日本圍棋大會上,就具有了國際交流賽的氛圍,世界各國的棋迷都聚集於此。

在兵庫縣的「寶冢索裡奧大廳」進行的為期4天的活動,不僅有可以讓參賽者參與的比賽以及指導棋,還有「如何通過圍棋提升認知能力」以及「通過圍棋對智力障礙的兒童進行治療」等學術性的講座。另外還邀請了世界人氣女棋手黑嘉嘉七段,將會進行「世界頂尖女流棋士錦標賽」和「世界圍棋雙人賽」。另外國內最強AI「Zen」將會和頂尖棋手進行相談棋,另外還有吸引棋迷看棋的活動。

針對圍棋在醫學的作用,已經在數十所高校進行了講座,這些講座可能對圍棋人口的增加有所幫助。另外,在女棋手的數量上面,圍棋的職業女棋手多於將棋,並且經常出現在公眾場合進行對局,圍棋界也在發揮著自己的長處。

另外,AI和人類棋手的對局上面,將棋界在第二期電王戰上,「Ponanza」對佐藤天彥名人達成2連勝之後成為了最後的人機戰,而在圍棋界,人工智慧在國際圍棋界的影響力依舊居高不下。

將棋界的媒介戰略是圍棋界需要學習的

當然,圍棋界如果只召開活動,對圍棋界的V字復甦並沒有太大的幫助。

將棋界將2007年開始的連載漫畫《3月的獅子》製作成動畫之後,去年又拍攝了真人版的電影。另外,人氣漫畫《龍王的工作!》的漫畫版和電子版共同發行之後,今年春天也製作成了動畫。

2016年發行的《將棋飯》是圍繞著局中的美食作為題材的美食漫畫。近年來,網絡直播和新聞報導中也開始報導對局者的午餐和晚餐,因其較高人氣拍成了電視連續劇。

今年《紅葉的棋節》,《下將棋的野獸》,《重生的棋士》也相繼開始連載,而在網絡電視和地上波電視的節目中,也有棋手出現在答題節目,娛樂節目上,在圍棋面前具有壓倒性優勢。

而在圍棋界,在井山裕太七冠之後培養了一批年輕的明星級棋手,今後在漫畫,電視,網絡等媒介上,將圍棋的魅力更好的傳播出去是今後相當緊迫的課題。

相關焦點

  • 2020年的將棋界和圍棋界
    所謂「四強」,就是今年在頭銜戰上有不錯表現的渡邊明名人·王將·棋王、豐島將之龍王·叡王、藤井聰太王位·棋聖和永瀨拓矢王座。這也意味著今後的將棋界將會由這4名棋手領銜。受到疫情影響,從4月開始到5月底東部和西部之間的交流對局宣告暫停。原定於4月份進行的名人戰七番棋也只好延期至6月份進行。渡邊明衛冕了棋王和王將,但是在棋聖戰上輸給了對手。
  • 日本圍棋沒落的原因,看看以往日本棋界推崇的是什麼就知道了?
    引子富士通杯決戰:孔傑決定放李世石大龍一條生路,不料他實戰妥協的舉措卻得到了研究室諸多日本棋手的首肯,他們認為通過白棋仍居於優勢地位,這是高級的戰術操控。日本圍棋對轉換等體現大局觀的招法極為熱衷 ,由此可見一斑。但是通過網絡看直播的棋迷沒有看到屠龍的刺激場景,不免大失所望。以前圍棋界有個說法,世界圍棋其實就是東亞三強,中國,韓國,日本,號稱「三國演弈」。
  • 哪裡的西瓜最好吃?「吃瓜群眾」看過來!
    丨你也是一枚「吃瓜群眾」嗎?現在的水果種類多了,好吃又好看。即使是在夏天,也可以吃到一年四季的水果。而在我的童年裡,最常見的應季水果就是西瓜,它始終穩坐消暑網紅NO.1。在外面和小夥伴玩耍半天,汗水涔涔、滿臉通紅,此時只要半個西瓜就可以「續命」。當時也不懂所謂的「西瓜最中間那一口」,只會啃得嘴邊都掛滿紅色的甜蜜汁水,然後和夥伴們一起開懷大笑。
  • 對局延期,充滿未知的日本棋界
    圍棋界和將棋界,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的原因,受到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因為棋手們在棋盤面前長時間對局,另外還有90多歲的棋手,於是宣布到5月6日之前不恢復對局。但是新型冠狀病毒有可能還無法就此收束,暫停時間有可能會再度延長。在將棋界,原定於在7月中旬結束的名人戰循環圈,在4月2日下完第18場之後選擇暫停。能否在從8月開始的名人戰之前決定挑戰者,也是一個未知數。
  • 從圍棋國手流失日本,看兩位名人的功與過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中國,圍棋界霍然出現了一位領軍人物——聶衛平。從1976年開始,直到1988年被中國圍棋界評為「棋聖」,十多年的時間中,中國和日本兩國圍棋界被「聶旋風」刮的天翻地覆。毫不誇張地說,聶衛平為中國圍棋趕超日本做出了無可替代的傑出貢獻,他成就了一個圍棋時代!
  • 從羅志祥到李國慶,瓜一個接一個,吃瓜群眾用英語怎麼說?
    世界讀書日,本來想著好好聊聊閱讀,誰知道,娛樂圈一個大瓜砸了下來:周楊青發文;羅志祥回應、道歉等登上了熱搜,搶佔了讀書日話題榜第一的位置。吃瓜群眾表示,這一天的瓜太多,吃的有點撐。那麼,吃瓜群眾的英文表達是什麼呢?
  • 為什麼說中國的吃瓜群眾戰鬥力超群?
    如果你仔細瞅一瞅「吃瓜群眾」相關的眾多表情包,會發現畫面中出現的往往是西瓜——這裡的「瓜「其實原本是指瓜子,而大家在經年累月的使用中強行將其理解成了西瓜,此瓜江湖地位可見一斑。比如浙大的一篇博士論文《西瓜成熟度和內部空心的聲學檢測技術及裝置研究》,就用了幾萬字的篇幅,來講述如何通過聲音來辨別西瓜成熟度。雖然DT君沒辦法寫出一篇高技術含量的吃瓜指南,但也想發揮所長,為吃瓜事業貢獻一份力量,做一篇以西瓜為主題的數據可視化新聞。在接下來的研究中,我們想用數據來具體量化,看看中國一年到底能吃掉多少西瓜?世上水果那麼多,中國群眾為何如此寵愛西瓜?
  • 八卦丨沒有吃瓜群眾,只有吃西瓜籽群眾
    現在大豆傳播到世界各地,影響很大,大豆傳出去時間比水稻晚,但是現在全世界吃大豆的人比吃水稻的人多。 中國人不僅僅傳播物種,更重要的是伴隨著物種傳播的,有文化和技術。鑑真和尚東渡日本,把中國的大豆變豆腐的技法帶到日本。公元654年,隱元大師把壓制豆腐的方法傳入日本。沒有這些技術,那大豆就還是大豆,即變不成豆漿也變不成豆腐,都不知道怎麼吃。
  • 日本圍棋教父木谷實和他的木谷道場
    門下俊才數十人,計入再傳弟子,總段位竟然超過五百段,木谷道場不能不說是圍棋教育史上的一大奇蹟。木谷和他的弟子們與昭和圍棋界相始終,在日本圍棋史上書寫了輝煌的一頁。木谷前後培養出來五十多位進入這核心的弟子,他的事業不可謂不偉大。當然,木谷一門絕非棋界的全部,但是木谷門下已經遍布整個棋界。作為道場的典型,木谷一門所彰顯出來的力量是誰也不能忽視的。
  • 木谷實丨日本圍棋教父和他的木谷道場
    6歲開始學習圍棋,在15歲就成為專業初段,於1926年,棋正社向日本棋院挑戰的「院社對抗戰」中一口氣連勝十場,一戰成名,被稱為「怪童丸」。1937年,28歲的木谷實從東京移居平冢,開設木谷道場。培養了大竹英雄、石田芳夫、趙治勳、加藤正夫、武宮正樹、小林光一、小林覺等諸多圍棋一流高手。
  • 前職業將棋手:將棋棋手收入高還是圍棋棋手收入高
    作者:田丸昇九段(將棋)  摘自:日刊現代  圖片:網絡  翻譯和整理:找藉口安靜 不出意外又要開始翻譯解說了  今年2月,隨著羽生善治竜王和井山裕太七冠同時獲得國民榮譽獎之後,媒體經常把將棋界和圍棋界拿出來進行比較。
  • 【熱議】日本圍棋為什麼這麼弱?中韓又強在哪裡?看日本棋迷怎麼說
    理由1:規則上的不同圍棋這個遊戲,業餘棋界的大強豪,安永一如是說。「日本圍棋是領土上的競爭,而中國圍棋則是棋子的生存戰」。規則上的不同,源於棋盤上排列的交叉點是奇數,還牽扯到先行的價值,在讓子棋情況下,每一顆黑子的子效等種種因素。
  • 日本圍棋在世界上有競爭力嗎?
    各國で盛んに開催國際棋戦摘自:神戶新聞作者:垢田幸弘翻譯和整理:找藉口安靜 最近棋好像是越來越少了18歲的高中生棋手,將棋界的藤井聰太二冠(王位、棋聖)帶動了將棋界的熱度,而在圍棋界,20歲左右的年輕棋手們也開始嶄露頭角。
  • 藤澤裡菜能否一統日本女子棋界?
    1月17日,第22屆docomo杯日本女流棋聖戰三番棋決賽的首局即將在日本神奈川縣平塚市舉行。藤澤裡菜將向現任女流棋聖上野愛咲美(中文名也可以翻譯成上野愛笑美)發起挑戰。平塚市是與圍棋因緣頗深之地,已故圍棋大師木谷實九段創建的木谷實道場就在這裡。每年在這裡都會舉辦平塚市圍棋千人大會,每每邀請木谷實大師的弟子前來參加。
  • 【話題】仲邑堇為什麼能10歲定段?——圍棋和將棋的制度有何不同
    而將棋界和圍棋界,也相繼出現大新聞引人關注。2017年,羽生善治完成了「永世七冠」,而井山裕太達成了自己的第二次包攬七冠。而將棋界的藤井聰太,圍棋界的仲邑堇等,生於21世紀的棋手接連出現,讓人增添了不少期待。將棋和圍棋都在1612年(慶長17年)的江戶幕府開始支付俸祿,然後經過了明治時代直到昭和,新聞報社就對各個棋戰開始贊助。不過針對棋手們的制度其實也有很大區別。
  • @吃瓜群眾,速來吃瓜!今年第一波新瓜到啦~
    @吃瓜群眾們速來吃瓜啦!
  • 一力遼挫敗餘正麒晉級四強,日本棋界諸位頭銜得主爭奪「王中王」
    本文來源:微信號——弈道秋聲,作者蕭蕭風這個欄目我們將每天推出最新的大賽棋局,也會為棋友們奉上經典的歷史名局。在動態的棋譜中隨時隨地感受圍棋大師們精妙的構思、深邃的計算,不亦樂乎!隨著井山裕太在LG杯決賽和農心杯上接連被謝爾豪、黨毅飛擊敗,日本圍棋剛冒出的希望火苗被澆滅,他們的國內棋戰被認為是自娛自樂,中韓棋迷已經不怎麼關注。但自娛自樂也有其精彩,日本各項棋戰的規範性還是令中韓棋界羨慕。2014年日本推出棋戰優勝者選手權戰,後更名為棋戰總冠軍戰,由當年日本國內各項棋戰冠軍參賽,相當於「王中王」之戰。
  • 日本棋院做出改變,抵抗圍棋「老齡化」
    明年東京奧運會和帕運會即將開幕之際,將圍棋作為日本的傳統文化向國內外發揚光大。(圖片摘自每日新聞)圍棋發明於中國,在1400多年前傳到了日本。在平安時代,清少納言寫的《枕草子》中,圍棋也深受女性貴族的喜愛。在江戶時期,德川幕府對圍棋進行的保護獎勵,確立了可以接納職業棋手的家族制度,後來普通百姓也開始下圍棋。
  • 有聲中日雙語 丨「吃瓜群眾」用日語怎麼說?
    我們每天都能在網絡上接收到各種各樣的訊息,見識到形形色色的人與事件。網絡上「不發言只圍觀」的網民被稱為吃瓜群眾。 但是廣大網民表示,有時候真是「人在家中坐,瓜從天上來」,吃瓜群眾們吃著瓜等著事件塵埃落定,但是有時候瓜不只是單純的一個事件,而是一連串事件,事情還會突然反轉,整得吃瓜群眾也是措手不及。
  • 日本棋聞|感受到日本圍棋危機感的虎丸
    https://digital.asahi.com/articles/ASN803K1BN8TUCVL03N.html原題:お隣は藤井聡太、差は歴然 懸命に歌う囲碁名人の危機感摘自:朝日新聞作者:大出公二芝野虎丸名人和井山裕太棋聖之間的名人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