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是二戰後爆發的一場大規模的局部戰爭,戰爭爆發初是因為朝鮮半島上南北民族之間的內戰,後來美中蘇等多個國家捲入。
交戰雙方在朝鮮半島上投入超過三百萬部隊,其中南韓方面總共投入171萬人,美軍投入48萬,韓軍109萬,英國5.6萬,加拿大2.5萬人,澳大利亞8000多人,荷蘭5000,法國3400人,土耳其1.4萬人,紐西蘭3497人,菲律賓7420,泰國6326人,南非826人,希臘4992人,哥倫比亞5100人,比利時3498人,埃塞爾比亞3818人,盧森堡83人。總共十七個國家,組成了十七國聯軍。而北朝方面投總兵力217萬,其中中國出兵135萬,朝鮮80萬,蘇聯2.6萬人。
1950年6月朝鮮在蘇聯的默許下對韓國不宣而戰,在猝不及防的攻勢下,韓國節節敗退,直到退居到釜山一隅,此時朝鮮已經攻佔韓國90%的國土。
同年7月,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84號決議,派遣聯合國軍支援韓國抵禦朝鮮的進攻。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希臘、土耳其、哥倫比亞、泰國、菲律賓、南非、衣索比亞)在仁川登陸,開始大規模反攻。
在裝備優勢下,朝鮮軍隊作戰失利,一路潰敗退到中朝邊境鴨綠江邊。
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應朝鮮請求赴朝,憑藉強大的志願軍精神和蘇聯的軍備支持,志願軍硬生生地把戰線又打過了三八線,最終將戰線穩定在38線一帶,讓美軍遭受到二戰後損失最為慘重的戰爭,最後美國不得不在戰場局勢和國內壓力下回到談判桌上,自此,韓戰才宣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