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各個殖民地獨立的時間順序排名,有的高興,有的卻很後悔

2020-12-23 黃金奈李苗鷹桃謝志林

近代殖民活動開始於15世紀末,西班牙和葡萄牙入侵了拉丁美洲,攫取了大量財富,到了17世紀,荷蘭最為強大,滿世界搶殖民地,我國的臺灣也被荷蘭人佔領了,後被鄭成功趕跑,英國海水實力不如荷蘭,只好猥瑣發育,到沒人要的北美洲建立了13個殖民地。

荷蘭曾經的殖民地

直到1688年光榮革命之後,英國王室失去了實權,資產階級和貴族的議會掌握了權力,群體的智力遠任何高於個人,英國國力不斷增強,奪取的殖民地不斷增多,1756-1763年,英國法國兩個殖民新秀為了搶地盤,打起來了,打了七年,法國喪失了大量#殖民地#

但英國也很空虛了,於是不斷對殖民地加稅,把殖民地的居民不當人看,北美13個殖民地都不樂意了,起義1776年成立美國,最終1783年徹底戰勝了英軍,接下來一百年,英國還在不斷擴展殖民地,其他的殖民地都不能像美國那樣獨立。因為19世紀初,英國爆發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綜合實力世界第一,美國走運,在工業革命之前就成功獨立了。

1914-1918年,奧匈帝國和德國為了搶殖民地,發動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國等協約國贏得了戰爭,實力卻被消耗了,19197年,阿富汗趁機打敗英國佔領軍,取得了獨立,日不落帝國的面子被丟盡了,阿富汗在全世界出了風頭,開頭極了。

1921年伊拉克從大英帝國手中獨立,這實際是傀儡,實權很少,1932年才真正獨立。

第四個是埃及,1922年從英國殖民地獨立,可沒有國防、外交等權力,實際也是傀儡國,1952年之後才真正獨立了。

第五個是尼泊爾,1923年獨立。

第六個是加拿大和澳大利亞,1931年獨立,這與美國人鼓動分不開,獨立後的加拿大和澳大利亞更加親近美國,而慢慢減少與英國的來往,美國向全世界灌輸自由、平等的觀點,這時的英國人不再好戰。

第八個獨立英國殖民地是約旦,1946年,剛剛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年,英國不想再出兵控制殖民地了,只要殖民地想獨立,就讓他獨立。

1947年紐西蘭、巴基斯坦(含孟加拉國)和印度也獨立了,南亞三國的平民後悔死了,英國統治者剝削南亞,遠不如本地人貪汙壞事,本地公務員經常收錢還不辦事,跨國公司都感覺在印度實在太難了,有個韓國公司沒辦法了,叫總統到印度,才解決一塊建工廠的土地。

阿拉伯國家入侵以色列

1948年英國鼓勵殖民地緬甸、以色列獨立,愛爾蘭與英國分為兩個國家。

1956年蘇丹(含南蘇丹)獨立。

1957年加納、馬來西亞從英國獨立。

1960年索馬利亞擺脫英國、義大利獨立,至今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同年獨立的還有剛果(布)、賽普勒斯、奈及利亞。

1961年,獅子山、南非、科威特、牙買加、千里達及托巴哥、烏幹達從英國殖民地獨立。

1963年新加坡獨立,加入馬來西亞,兩年後又被踢出來,只好自己建國。

1964年,坦尚尼亞、馬拉威、馬爾他、尚比亞獨立。

1965年,甘比亞、馬爾地夫獨立。

1966年,蓋亞那、波札那、賴索托、巴貝多獨立。

1967年,南葉門獨立。

1968年,諾魯、模里西斯、史瓦帝尼獨立。

1970年,湯加、斐濟獨立。

1971年,巴林、卡達、阿聯從英國殖民地獨立。

1973年,巴哈馬獨立。

1974年,格瑞那達獨立。

1976年,塞席爾獨立。

1978年,索羅門群島、吐瓦魯、多米尼克獨立。

1979年,聖露西亞、吉里巴斯、聖文森及格瑞那丁獨立

1980年,辛巴威、萬那杜獨立,辛巴威拼命印鈔票,百姓窮的要命。

1981年,安地卡及巴布達獨立。

1983年,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獨立。

1984年,汶萊獨立。

英國剩餘的本土和屬地(殖民地)剩餘面積很小,總面積還不如小日本大,大英帝國一去不復返,不過作為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本土和屬地的居民生活水平都比較高,不再靠剝削他國生存。

相關焦點

  • 英國曾擁有那麼多的殖民地,為何英國的前殖民地卻並不仇恨英國
    大部分大英國協成員國與英國維持著一種特殊關係:其中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巴哈馬、牙買加、巴布亞紐幾內亞等16個大英國協國家共同遵奉英國女王為國家元首。在英國的前殖民地中最早獨立的美國沒加入大英國協,但美國和英國的外交關係之密切是人所共知的事實。為什麼英國的殖民地在獨立之後普遍仍與英國維持著特殊關係呢?這些殖民地為什麼不恨英國呢?
  • 英國「埋雷」簡史:殖民地的「恩賜獨立」,一場精心的算計
    但是勝利日後,殖民事務官拿著一紙和平協議回到殖民地時,他們期望著鮮花、海洋、笑臉。但出乎意料的是,他們遇到的,不再有恭恭敬敬的笑臉,和「Yes,sir」在二戰的血與火之中,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意識覺醒,獨立的想法高漲,而二戰中,英軍在多個戰場望風披靡,此刻,英國正面臨一場「信任危機」。1939年9月3日,對德宣戰幾小時後,英國就命令印度總督宣布印度為交戰國,並徵調250萬印度人入伍參戰。
  • 殖民地註定不發達?為何英國的殖民地誕生了多個發達國家?
    作為曾經的日不落帝國,英國在300多年的時間裡,創造了極其輝煌的成就,那就是將殖民觸角伸向了世界各個角落,建立了面積超過3300萬平方公裡的日不落帝國
  • 北美殖民地居民大都是英國人,為何還會爆發獨立戰爭
    從1606年第一批殖民者在大西洋西海岸登陸開始,在隨後百餘年時間內,英國共在北美建立了十三塊殖民地。與印度等殖民地不同,在北美地區這些殖民地上居住的,絕大多數都是英國本土遷移過來的,當地原有的土著即印第安人已經被趕殺殆盡。
  • 大英國協是怎麼回事,英國為何會放棄殖民地?
    英國「發現」澳大利亞的時間較晚,直到公元1770年,來自英國的那位著名的庫克船長才「發現」澳大利亞的東海岸。最早的時候,英國是把澳大利亞當成一個大監獄,在國內管教不好的傢伙都用船拉到澳大利亞接受「再教育」。久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就成了英國的殖民地。此外,英國還控制著非洲東部很多地區,比如埃及、蘇丹、索馬利亞北部、坦尚尼亞、辛巴威、南非,以及亞洲的馬來西亞,南美洲的蓋亞那等地。
  • 殖民地都希望獨立,為何法屬蓋亞那,卻堅決不同意獨立出去
    二戰之後,世界範圍內的民族獨立意識風起雲湧,歐洲列強數百年建立的殖民體系分崩離析,各海外殖民地紛紛獨立。當年,位於南美洲北部的蓋亞那,被英國、荷蘭、法國一分為三,獨立運動興起後,英屬蓋亞那和荷屬蓋亞那率先獨立,分別成為今天的獨立國家蓋亞那和蘇利南。
  • 世界上現在僅存在的兩個殖民地,竟然不願意獨立,這是為何?
    相對來說,西方國家更喜歡到處侵略,搶別的國家的資源,建立殖民地,所以在近代歷史上全球各個地方的殖民地大多數都是西方國家建立的。而咱們說的這個殖民地簡單地就是說,這裡的人民都會淪為奴隸,只能被壓榨的份兒,根本就沒有自由。
  • 實力超越原宗主國的殖民地國家,全世界只有兩個
    從地理大發現開始,西方殖民大國粉墨登場,開始在世界範圍內競相掠奪殖民地。如果按各國登場的時間順序劃分,西班牙和葡萄牙屬於第一梯隊,英法俄可以稱為第二梯隊,德美日起步較晚,屬於後起之秀。這些國家你爭我奪,至1914年一戰前夕,佔有的殖民地面積之和已經達到了6500萬平方公裡。
  • 為什麼有的國家車輛靠右行駛,有的靠左行駛?
    來源 | 《萬物》等編輯 | Mirror為什麼有的國家車輛靠右行駛,有的靠左行駛?開車靠右行駛對大多數人來說是常識,很多國家也都是這麼規定的,但在英國、日本等國家可就算違規了。英國則是在海外殖民地的擴張中,使這些國家和地區追隨他們左行。然而,美國獨立後就急於撇清與英國的種種聯繫——英國朝左,那麼我就非要朝右。他們生產的汽車也是基於此設計的,隨著美國汽車出口到越來越多的國家,一些國家相應地調整了行駛規定。
  • 美國獨立戰爭後期,為什麼英國不繼續打了?
    戰爭結束英國奪取了大量對手的海外殖民地,但是他也有點吃不消了,所以才決定在殖民地增稅,這就惹惱了北美13塊殖民地的人民,引起了獨立戰爭。 本來是一個已經疲憊不堪的大英帝國,又不得不再進行8年的北美獨立戰爭,而這8年的北美獨立戰爭如果僅僅是對付殖民地200萬普通小老百姓,大英帝國靠他的正規軍搞定這些人是沒問題的。 但問題是就在於,美國獨立戰爭,英國的對手不僅僅是美國人。
  • 二戰後,英國放棄了大量殖民地,為什麼法國卻不太願意呢?
    英國在戰後,面對如此形勢,不得不做出自己的選擇。英屬印度這顆曾經的珍珠放棄了,還有很多殖民地,英國也放棄了。然而在近代與英國相愛相殺,也是號稱走在文明前列的法國,卻始終不鬆手,這是為什麼呢?法國也屬於殖民帝國,雖然不如英國,但殖民地也是遍布世界各地,總面積遠超法國本土。法國在近代和英國對於殖民地的政策上是大為不同的。
  • 英國放棄了絕大多數殖民地,為何堅決不歸還馬島,這點是最關鍵的
    二戰結束後,英國實力受到嚴重損傷,世界霸主的地位徹底失去。此時,英國各個殖民地也都迅速獨立。由於世界獨立運動的興起,英國實力減弱的原因,最後不得不讓這些殖民地獨立。我們在學習歷史的時候覺得英國的殖民地獨立的都很順利,沒有什麼太大的戰爭。不過有一個地方卻非常特殊。
  • 英國留給殖民地的,不止是民主
    不過,這種好心顯然並不是所有的前英國殖民地都有福消受。正如沙燁先生指出的,同樣是英國前殖民地,美國決心繞過聯合國、以藏匿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樣莫須有的罪名入侵的時候,英國不但沒有想起他們對伊拉克應該承擔的「道義責任」,時任英國首相布萊爾還帶領英國參與了美國的入侵行動。
  • 為何當年甘地一絕食,號稱「日不落」的英國就同意印度獨立了?
    19世紀的英國,號稱是「日不落帝國」,而它能獲此美稱,則是因為當時的英國殖民地遍布全世界,英國本土的太陽還未完全沉沒入地平線,殖民地的陽光卻已悄然升起。但此等輝煌早已成為過去,各個殖民地如今都得到了解放成為了自由的國度,而其中印度的獨立尤為特別,這個國家是在領導者的絕食抵抗中,逐漸地走出了殖民地的陰霾。
  • 殖民地獨立大潮下,為何蓋亞那死死咬住法國,說啥也不獨立?
    美國前期瘋狂賣軍火,賺的盆滿缽滿,彎道超車成為了世界老大,歐洲那些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卻因為常年戰火退居二線,他們的殖民地在戰爭期間也紛紛獨立。今天咱們要聊的話題就和法國的殖民地有關。在整個世界史上,殖民地面積最大的國家就是英國。英國號稱日不落帝國,那意思就是在一天24小時內,不管什麼時候都有太陽照在它的領土之上。
  • 美國是怎麼從英國獨立的
    美國是怎麼從英國獨立的一句話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美國的前身是英國的北美殖民地。和英國的大部分殖民地不同,其移民大部分來自英國本土,在美國建國前當地四分之三的人口是英國人後裔。既然是英國人後裔,為何要堅決脫離英國獨立?內部原因經過上百年的發展,北美十三州已經形成了統一的市場和較強的民族意識。有人聚集的地方就有利益紛爭,親兄弟拔刀想見的也多了。
  • 這個殖民地為何到今天還沒有獨立?當地人:獨立是不可能獨立的啦
    因此許多殖民地趁這個機會,紛紛鬧起了獨立。那是一個獨立的浪潮席捲世界的時代。二戰之後的十年裡,一百多個殖民地成功獨立了。到了今天,可以說基本沒有殖民地了。但是凡事總有例外。它曾經是法國的一塊殖民地,在二戰以前。二戰之後,法屬蓋亞那周邊的殖民地紛紛鬧獨立。於是法屬蓋亞那周邊多出了非常多的主權國家。但是法屬蓋亞那對獨立這件事一點熱情都沒有。有些人更是堅決的反對獨立這件事情。
  • 一直不明白,為何當年甘地絕食了一下,英國就同意印度獨立了?
    在英國的眾多海外殖民地中,印度是最大的殖民地之一。英國女王曾經讚美印度,是鑲嵌在大英帝國這頂皇冠上最珍貴和閃耀的鑽石。可見印度在英國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傳言當年甘地絕食一下,英國就同意印度獨立了,真的是這樣的嗎?
  • 新尼德蘭:荷蘭在北美的殖民地如何被英國奪取
    紐約是美國第一大城市,也是世界級大都市與全球金融中心,最早建城於1625年,名為新阿姆斯特丹,是荷屬新尼德蘭的首府,後來被英國奪取,成為英國殖民地。那麼新尼德蘭是如何從建立到滅亡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荷蘭殖民北美
  • 美國的第一戰:獨立戰爭|英國_歷史|美國_歷史|獨立戰爭|大英帝國|...
    18世紀中期,大英帝國的北美殖民地經濟發展迅速,北部工商業發達,造船業更是超過了英國本土,很多人購買北美製造的船隻。生產的小麥和玉米都遠銷歐洲市場,成為最大糧食出口地之一,很多北美商品在國際市場上屬於一流商品。法國和英國為了爭奪對北美殖民地的控制權,爆發了七年戰爭。公元1756年5月20日,英國海軍在大西洋四處攻擊法國船隻,首先挑起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