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皇帝:從劉邦到朱元璋,為何草根出身的皇帝更愛殺功臣?

2020-12-26 兩分鐘趣歷史

歷史上有兩位真正意義上的草根皇帝,一位是劉邦,另一位就是朱元璋。

劉邦家裡上數三代都是農民,他自小就是個混混。長大後,當上了亭長的小官職。朱元璋就更慘了,家裡窮得都吃不飽飯,又是當和尚,又是當乞丐的。但是他們兩人都有共同點:雖然他們都是草根出身,但是他們並不安於底層農民的命運。他們身上多少都帶有一些無賴和豪氣的特質。還有更為相似的一點就是,在上位當上皇帝後,都殺了不少功臣。

陳道明飾演的劉邦

大家都知道,劉邦登上皇位後,幾乎把曾為他拼命打天下的功臣們全部都殺光了。例如,韓信,領兵打仗幾乎是戰無不勝,如果沒有他平定北方,夾擊項羽,劉邦根本也不可能成功上位。但是,劉邦在當上皇帝政治穩定後,就立即將韓信的楚王頭銜收回,貶為淮陰侯。之後,又靠著呂后的污衊,將韓信給殺死了。

朱元璋還是頗有帝王相的

朱元璋就更狠了。最為轟動的就是製造了胡惟庸藍玉慘案了。兩個慘案中,朱元璋藉機殺死了幾萬人。再加上平時零零星星地殺幾個,短短幾年時間,朱元璋就把當初替他建功立業的大臣們幾乎全殺光了。最後倖免的只有湯和穆英

一般認為,草民出身的人雖然最後能成為皇帝,但心裡其實極度不自信,害怕自己皇位不保,功臣功高蓋主,奪走自己的江山,所以才對功臣們大開殺戒。你們認為呢?

相關焦點

  • 中國歷史上,為何草根出身的開國皇帝更喜歡殺功臣呢?
    在眾多的大一統王朝中,有著性格各異的開國皇帝和開國功臣們,毫不客氣的說,每一個都是天之驕子、絕代梟雄。但是在這些開國皇帝裡,我們可以清晰地發現,越是草根出身的皇帝越喜歡殺功臣!秦、東漢、隋、唐、宋的建立者都是舊朝的王公貴族。
  • 劉邦和朱元璋都是草根皇帝,劉邦逆襲靠知人善任,朱元璋靠什麼
    導語古代歷史,作出一番功績的皇帝依然好多的,在我國是一個有著久遠歷史文化的國度,因此 在上下五千年歷史文化中,朝代持續的更換,也認證了一句話,這句話便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歷史上皇位的傳遞大多數全是世襲制,下一任皇帝到底是誰也是由上一任皇位決定的。
  • 為何出身低微的皇帝,往往對功臣大開殺戒,世家出身的卻不會?
    劉邦年齡大了,精力有限,不想對功臣們大開殺戒,功臣問題一直到漢文帝才恩威並用解決下去。但同樣出身底層的朱元璋,可就沒有那麼仁慈了。朱元璋稱帝後,還面對北元的巨大軍事壓力,因此還需要功臣們發光發熱,然而功臣們卻開始對自己得到的爵位和地位不滿了。
  • 那些殺功臣的皇帝與不殺功臣的皇帝,本質就不同,區別在這裡!
    我們知道,秦始皇是歷史上一名少有的沒有殺功臣的帝王,他曾經說過,「功臣不能全身而退,嬴政何顏立於天下?」我們雖不知秦始皇說這句話的時候,是在什麼場合說的,但是我們卻從後世一些史書當中確實沒有找尋到秦始皇殺功臣的事件,不過話說回來,似乎哪裡不對,不是說秦始皇是一名暴君嗎?
  • 古代皇帝殺功臣司空見慣,清朝皇帝為何很少殺功臣
    戰國四大名將白起、王翦、李牧、廉頗,都為各自國家立下大功,但白起李牧都被皇帝害死,廉頗晚年為了躲避皇帝猜忌陷害,客死他鄉。秦朝大將蒙恬修築長城抗擊匈奴,卻無辜被秦二世胡亥賜死。漢高祖劉邦更是陷害功臣的「專家」,韓信、韓王信、英布、彭越、陳豨、燕王臧荼等人被他和呂后以各種手段剷除殆盡。
  • 草根出身的朱元璋,坐上皇位後的喜好,讓后妃無法接受
    古代一直處於封建社會,在這樣的社會當中也發生了各種戰亂,但是在這些戰亂裡面,也有一些草根人,並且自己不斷努力,最終走向了皇帝的位置。在這裡面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朱元璋了。他曾經為了能夠活下去,當過和尚,為人放牛,同時也做過乞丐。這所有的做法都是為了自己能夠活著!
  • 草根劉邦的成功哲學:堅決不用三種人,放到現代仍不過時
    漢高祖劉邦是與明太祖朱元璋齊名的"草根"皇帝。從泗水亭人到一國之君,建立的王朝名稱甚至成為百姓自稱的名字,劉邦的歷史影響力巨大,他的家族發展史也是一部草根奮鬥史。而劉邦有自己的一套成功哲學,那就是堅決不用三種人,在現代依然沒有過時。
  • 李世民朱元璋都大殺功臣,為何趙匡胤不殺一人坐穩天下?
    從秦漢以來,歷代開國之君大概可以分成兩種人,其一本身就是世代勳貴,其二出身草根。歷代開國之君多濫殺功臣,為何趙匡胤不殺一人就坐穩江山?第一種人以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為代表。第二種人是草根出身,比如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漢高祖劉邦本是四水亭長,亭長相當於治保主任的小角色,連品級也沒有,稱劉邦為草根並不為過。劉邦取得帝位後,大殺功臣。不單是象韓信那樣的手握重兵的大將遭到誅殺,就連早年間一些親朋故舊也被他清洗。
  • 草根如何逆襲高富帥?劉邦用事實說話:機遇和能力兩者不可或缺!
    在中國封建王朝歷史上,皇帝的出身大致可以分為三種:一種是生在深宮之中的「五穀不分型」;一種是有權有勢的「謀朝篡位型」;還有一種則是出身普通,逆襲上位的「草根錦鯉型」。顯然,第三種奪取天下的難度是最大的。而漢朝開國皇帝劉邦便是其中的佼佼者。項羽是楚國貴族的後代,是力能扛鼎武力非凡的西楚霸王;劉邦是沛縣貪財好色的小混混,是平民草根一個。
  • 劉邦的傳奇人生,所展現出怎樣的神秘色彩,揭示草根皇帝成功秘密
    不過當時蕭何和曹參的職位要比劉邦高出許多倍,讓劉邦當上沛縣的縣令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其主要原因是他在他當泗水亭長時,由於工作能力一般,在押送囚犯途還跑了一些犯人。劉邦為何能夠當上縣令,主要原因在於,他敢於做別人所不敢做的事。
  • 洪武——一個和尚到開國皇帝
    咱們看看中國的歷史,以草根出身得天下的只有劉邦和朱元璋,這兩個人都沒有什麼深厚的背景,最初都是在亂世中求生存,並沒想著當皇帝,到最後推翻的卻都是一個暴虐的朝代。相比較其它的開國皇帝,晉隋宋都是篡位,唐李是門閥大族,所以可以說這倆人得國最正,但是再把他們倆單獨做個對比,朱元璋那就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屌絲加草根,劉邦好歹還是一個派出所所長兼聯防大隊的大隊長,朱元璋呢,一個雲遊和尚,用單田芳單老的話說就是一個放小牛,賣酸梅的掌柜的,他最後能當皇帝,那真正是白手起家,屌絲逆襲。
  • 劉伯溫在朱元璋必經之路上寫了首詩,朱元璋頓時斷了滅他的念想
    隋唐和北宋的開國皇帝都出身於前朝的貴族,比如隋朝的建立者楊堅曾是北周時期的隋國公,唐高祖李淵在起兵前也是遠近聞名的留守,他們對於開國功臣都非常優待和寬容。然而在西漢和明朝,誅殺開國功臣就如同分封授爵一般容易,劉邦和朱元璋都是歷史上著名的平民皇帝,他們稱帝的道路非常艱辛,也比歷代出身高貴的皇帝更加能明白民間百姓的疾苦,但是他們卻在登基後,
  • 朱元璋為何能成為史上最傳奇的帝王?只因他創造了兩個歷史奇蹟
    二、唯一的草根帝王自秦始皇成為第一位帝王后,所有大一統朝代的開國帝王中,只有朱元璋是真正的草根帝王。劉邦雖被稱為起身微末,但好歹當時他也是亭長,屬於體制內幹部。參看比朱元璋出身好一些的劉邦,因為有對比才能有差別!總不能用朱元璋對比富貴窩裡的司馬炎去吧?
  • 皇帝下令處死大臣,大臣不屑地掏出免死金牌,皇帝:你看反面是啥
    喜歡看宮廷劇的朋友在很多的宮廷劇中發現相似的情節,在位高權重的大臣被斬首的時候,很多都會戲劇化的拿出一個免死金牌,來挽救自己的性命,在古代這種免死金牌叫做金書鐵卷,也有叫丹書鐵券,金卷等,據說只有開國功臣以及對江山社稷作出過重要貢獻的大臣,皇帝才會賜予這種特別獎賞,免死金牌是封建帝國的特有產物,最早的發明人應該是劉邦,為了犒賞大臣
  • 中國的開國皇帝都殺功臣?拒絕印象流,中國殺功臣的帝王只有三位
    提到中國的開國皇帝,大家可能都會想到殺功臣這件事情。有時候,我寫文章說朱元璋殺功臣,有的網友就來評論「哪個開國皇帝不殺功臣」。如果大家能夠翻閱中國通史的話,就會發現中國歷史上殺功臣的開國帝王最多只有三個,分別是劉邦、曹操、朱元璋。現在對各個朝代開國皇帝對功臣的安置做一個介紹。
  • 朱元璋建慶功樓殺功臣,僅一人脫身,並寫了首詩成功自救
    然而在西漢和明朝,誅殺開國功臣就如同分封授爵一般容易,劉邦和朱元璋都是歷史上著名的平民皇帝,他們稱帝的道路非常艱辛,也比歷代出身高貴的皇帝更加能明白民間百姓的疾苦,但是他們卻在登基後,毫不留情地將一路跟隨自己打拼的功臣大殺特殺
  • 劉邦、朱元璋當了皇帝,功臣少有善終,他稱帝後卻沒殺一個功臣
    02在這件事情上,朱元璋和劉邦都是例子。朱元璋作為明朝開國皇帝,出身非常差,能坐上皇位真不容易,因此他特別珍惜自己得到的一切,特別是權力地位,只要是意識到有一絲威脅,他就會立刻消除掉。熟悉明朝歷史的應該都知道,他身邊有了大臣叫徐達,算是一位開國元老。雖然是農民出身,但是他有志向,年幼時就跟著朱元璋打天下了。
  • 國之將興,必有祥瑞,兩位平民開國皇帝出生時竟天現異象
    漢高祖劉邦那麼為何會有劉母與蛟龍生劉邦這一虛構事件?甚至不惜給劉邦的父親劉太公扣上一頂綠帽。如果不這樣做,那麼天下將會大亂,誰都會有這樣的念頭:「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和尚摸得我摸不得?劉邦當得我當不得?」當然,劉邦在做皇帝前也還有發生過其他類似的離奇事件,比如貴不可言,比如斬白蛇起義。
  • 古代王朝建立之初,為何皇帝都愛誅殺開國功臣事實原來是這樣
    這句話最然只有短短的五個字,但是非常形象貼切,這句話意思是說陪伴在皇帝身邊,就好像是陪伴在一隻老虎身邊,稍有不慎,就會落入虎口。無論你的人品好壞與否,還是對君主是否有恩德,只要君主想要殺你,你就得死。其實這句話主要說的是開國功臣,對君主大功告成之後大開殺戒的不滿。雖然後世的我們看來不以為意,但對於和君王一起出生入死的功臣來說,他們為君王捨生入死,到最後卻連生命都得不到保障,實屬唏噓。
  • 「得魚忘筌」的皇帝,一個比一個厲害,趙匡胤還算是厚道的
    雖然根據宋朝的史記記載趙匡胤一開始是不想當皇帝的,但是你相信嗎?屬下難道看不出他想當皇帝的心思嗎?不然把黃袍加給誰不行非要加給他?雖然當皇帝的過程極其順利,但是當皇上皇帝之後趙匡胤就非常的心神不寧,他覺得自己的部下在過去能夠把自己推上皇帝的位置,在將來也有可能把別人推上皇帝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