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閱讀道德經,今天我們來看第五十二章,先看一下原文,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謂習常。
接下來簡單地解釋一下,天地萬物的起源,或者說根本!就是天下萬物的母體,這樣解釋,解釋得通嗎?不行吧!那我只能,再大白話一些,孕育萬物的那個母親,就是天下的根本所在!理解了嗎?再講透徹一點,就是構成萬物的那些基本元素,是其前決條件,這個可以看成是天下的母體,這個母體可以勉強稱之為道,所以說,道生萬物!也可以理解成萬物有道,當然這都是虛名哦!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以此再往下推演,有了最初的那個母體,自然也就有了萬物,所以便知其子嘛,這個其子,代表了宇宙萬物!老子接著說,既然已經知道了其子,我們要遵循,或者是守住其根本所在!理解了吧,說的夠明白了吧!你守住了這個根本,你這一輩子都不會受到外界的危害,也許下輩子都不會有什麼危險!你說好不好,當然好了!可是守得住嗎?在哪裡?怎麼守?這又是一個大問題呀!各位這個要去悟啊!有時候我們只是一葉障目而已。
老子說,閉上嘴,關上門,這輩子就受益匪淺嘍!啥意思,兌,易經解釋為口,當然八卦裡面還代表澤,說文解釋為,說也。為什麼要閉上嘴呢!因為我們有時候閉不上嘛!是不是,該說的時候不說,不該說的時候胡扯一大堆,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你說重不重要?你看那些胡吃胡喝的人,還有那些貪吃的人,有沒有好下場!這裡面都有血淋淋的教訓啊!難道還不能引起人們的警惕嗎?嘴閉上了,還要閉其門有,門是什麼,就是心門,也是欲望之門啊!只有欲望之門閉上了,嘴才能真正的閉上!否則閉的了一時,閉不了一世!唯有如此,方能長久,或者說一輩子都收益。勤,通盡,不勤,就是綿綿不絕,用之不盡的意思,第六章裡面說,綿綿不絕,用之不勤,和此處是一個道理。
反之就是,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什麼意思?打開欲望的閥門,讓心裡的洪水猛獸泛濫成災,那這個人就處處危險了,但其不自知啊!總認為自己飄飄然,無所不能,傲世天下!然後一輩子忙忙碌碌,奔波勞碌,總覺得事事不如意,可是叫天天不靈,叫地地不應。弄不好還一命嗚呼了!你說是不是,注意兌字和濟字,妙得很,兌就是水澤,也可能是沼澤,你說危不危險,所以要用一輩子去救濟嘛,這都是相輔相成的。
一個人能觀察到精微細密的,那才是真正的光明,還可以理解成聰明,是不是,內心光明了,自然也就聰明了呀!十二緣覺裡面說無明,就是這個意思。所以要治病目,如見虛空花!當然這還是一個科學問題,因為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的原理,可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比如量子力學,你說神不神!這一點我們的老子,早就知道了,所以他說,見小曰明。那什麼是守柔曰強呢?我告訴你在自然界裡面,那些柔到不能再柔的,輕到不能在輕的,明到不能在明的東西,都高高在上!都在你的頭頂上了,你說他強不強?當然被我們踩在腳下的大地,也是十分柔順的,因此得出結論柔即是強。
所以說天行健,自強不息,地勢坤,厚德載物!而人呢!食五穀雜糧,不過是些凡夫俗子罷了,脆弱的不得了!當然也正是這個弱,成就了強嘛!是不是否則人早被野獸吃光了!這裡面的辯證關係,大家去揣摩。我就不長篇大論了!最後老子說,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謂習常。讓光明回歸到它的本質,不要有燈下黑的情況嘛,或者本來就是光明的,只不過是吃了豬油蒙了心,是不是!我們人類發揮自己的仁愛,善良,慈悲,去照亮萬物,那麼我們本身就是光明的化身,如此還有什麼災禍呢?各位!這才是我們恆昌不變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