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將白起坑殺趙國45萬降兵,為何要放240個孩子回家?

2020-12-22 戲說歷史原創短視頻

在上集中,白起讓軍需官去宜陽見秦王,讓其懇請秦王撥糧。可是秦王也知道,白起在前線殺了二十五萬士兵,現在趙軍因為填不飽肚子,所以才向秦軍投降。秦軍和趙軍的這次長平之戰,是兩國的生死之戰。如果按照之前的慣例,秦軍是不殺降兵的,可是這回趙軍一下子投降了二十萬士兵,數字確實太大了。秦軍並沒有立即回復軍需官,而是讓其先下去休息。白起的夫人趙蔓知道白起的軍需官來了,想知道前線的情況。軍需官告訴她白起挺好,不過趙軍輸得比較慘,不僅死亡了近二十五萬人,而且剩下的趙人都降了。這次回來就是想讓王上賜糧,不過好像丞相不大同意

次日,丞相召了軍需官,轉達秦王的口詔,命白起節省用度,十日後再來請詔。軍需官領詔後,告訴了趙蔓,趙蔓一聽就急了,二十萬人呢,既然都降了,為何還要殺?趙蔓拿出竹簡,就要去見秦王,說自己畢竟是趙人。趙蔓見秦王就說,讓秦王收回口詔,如何降兵還殺,那誰會投降,秦王不聽她說的,她竟然從竹簡中拿出一個匕首放在自己脖子上

秦王說伊闕(que)之戰,魏人,韓人二十四萬,水灌鄢城,楚人數十萬人,長平對決,趙人二十五萬,連年的徵戰下來,死於武安君劍下的已近百萬,趙國的這回降兵二十萬人,可以放了他們,可是三年之後,必會再死於秦軍的劍下,那時還要搭上秦軍士兵的性命。這時丞相也進來了,說這是我的攻人之策導致的結果。秦王也不想看到她們爭吵,想了個主意,說收回這道口詔,再派另一個軍需官把這個詔書給了武安君,然而詔書上什麼也不寫,讓武安君自己決斷。秦王讓她也不要驚擾武安君,讓他不知道近來發生的事情。這時趙蔓又提出一個要求,說要與新任軍需官一同去長平,看望武安君

秦王雖然嘴裡說著這趙蔓得寸進尺,但最後還是同意了她去長平。趙蔓退下後,秦王說這趙蔓是武安君的親人,即使不去,武安君也要前後思量,不如讓她去,我倒要看看武安君對我的忠心如何。趙蔓回屋後,還告訴之前的軍需官,秦王收回了口詔,讓她去長平,便帶一張帛書,上面一個字也不寫。其實軍需官明白,這分明是換湯不換藥。只是不再想打擊趙蔓。趙蔓來到長平後,見到白起很高興。新來的軍需官將秦王的詔書帶給白起,白起一看什麼字也沒有,問新來的軍需官還有什麼口詔,關於軍糧怎麼處理?結果並沒有什麼口詔,也沒有提及軍糧的事,只是讓白起自行斟酌長平事宜。白起聰明又心細,他知道這詔書的事夫人肯定知道,也知道這是王上的安排,讓夫人來前線也是王上允許的

白起一個人進了帥帳,誰也不誰進來,看著眼前的空白詔書,想著什麼。趙蔓聽說白起給趙軍降兵吃肉,還不殺他們,當即就給白起磕頭。然而白起卻說,他們都活不過明天早晨,趙夫人連跪帶爬,到了白起身邊說你為什麼要這樣對我?白起說因為我是秦王之臣,秦國之將。白起安排好夫人後,來到趙軍俘虜的地方,下人問白起為什麼要在子時動手,因為天黑他們看不清趙人的臉,而趙人便只能記得白起一人,日後報仇時只記得我一人。子時一到,秦軍衝下谷中,直接抹脖子,大多趙人都在夢中被殺。白起後又補充一道口令,如遇年輕士兵,放了。

相關焦點

  • 白起坑殺45萬趙卒,心軟放走240名娃娃兵,害得秦國統一推遲36年
    「(白起)乃挾詐而盡坑殺之,遺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趙人大震。」——《資治通鑑·周紀五》讀《通鑑》,說《通鑑》,用《通鑑》,今天陶陶繼續為大家帶來《資治通鑑》的解讀。長平之戰,或許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殺傷最為慘烈的戰役之一。此戰中,趙國投入45萬士兵,卻被人數更佔優勢的秦軍團團圍住。
  • 白起為何坑殺40萬降兵,是有意為之還是另有隱情?
    在公元前262年,秦國成功攻下野王,見狀,韓惠王命令馮亭把上黨郡獻給秦國來求和,只求秦國停止出兵,但是馮亭不願意就這樣把上黨郡拱手相讓,於是他集結了上黨郡百姓,並一致決定藉助趙國的力量來抵抗秦國,隨後便派遣使者前往趙國與其洽談。最後趙王趙孝成不願錯失這個白拿17座城池的機會,決定收下上黨郡,並幫助其一起抵抗秦兵。
  • 戰國時代長平之戰,20萬趙軍被活活坑殺,白起:我也有自己苦衷
    長平之戰是戰國時期最慘絕人寰的戰役,這場戰役牽扯軍隊達到100多萬人,而死亡的人數也達到60多萬人,其中60多萬人中有45萬被秦軍無情地坑殺或殲滅,其中降卒有20多萬人左右,那麼秦軍坑殺20多萬趙軍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 長平之戰,白起為什麼要坑殺趙國40萬大軍,原因居然來自商鞅
    秦昭襄王45年(公元前262年),秦國出兵,戰敗韓國野王,野王投降秦國。時韓桓惠王主動獻上黨郡給秦國,以息戰禍。然上黨郡守不願降秦,率眾獻上黨郡於趙國,意在用趙抗秦,保全韓國。趙孝成王欣然接受。秦國大怒,於是大軍壓境。
  • 趙45萬人寧願被活埋也不反抗,白起怎麼辦到的?原來有這些原因
    不過很不幸,秦贏得了戰爭。當時雙方為了能勝幾乎把全國的力量都砸了進去:秦兵出動了40萬,趙國派了45萬人。由於這次大戰十分有名,因此細節方面就不嘮叨了。總結地說,趙括替換了廉頗後,他採用主動進攻方法去攻秦,結果卻一不留神而讓補給線被人給切斷了。
  • 長平之戰40萬趙軍被「坑殺」,白起:雖殘忍卻也無奈!
    幾經交鋒之下,趙軍大敗,白起將趙國投降的士兵全部坑殺。作為春秋戰國時期的最慘烈的戰役之一,關於這場戰役中的很多事情,至今都有著不少的爭議和討論,而大家最感興趣的,莫過於本文以下三大疑問:  疑問一:40萬趙軍真的是被「活埋」殺死的嗎?
  • 秦趙長平之戰,秦軍已經消滅了趙軍主力,為何38年後才攻滅趙國?
    說起距今兩千多年,秦、趙兩國之間發生的「長平之戰」未必人人知曉,但要說到成語「紙上談兵」,幾乎是無人不曉。紙上談兵的主人公是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趙括自幼熟讀兵書,但是基本上是沒有上過戰場,缺乏實戰經驗,只會紙上談兵,這樣的人如若率軍打仗,很可能就會敗北。
  • 趙孝成王接受上黨惹怒秦國,葬送趙國45萬精銳
    出乎韓王意料的是,馮亭也不願意降秦,還私下將上黨送給趙國。對於趙孝成王來說,不費一兵一卒,就可得到上黨十七座城邑,這可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他自然不願錯過。可是,平陽君趙豹卻給趙孝成王澆了一盆冷水,趙豹認為趙國接受上黨必然會惹怒秦國,屆時可能得不償失。
  • 長平之戰後白起建議直攻邯鄲,為何秦昭襄王拒絕,若同意能滅趙嗎
    秦軍此時已兵分三路,準備進攻邯鄲,一路上由左庶長王長領率領,一路進攻趙國的皮牢,今山西省冀城縣,此處在上黨西南,一路上由司馬梗率軍北上攻太原,太原在上黨北面,以及一路上由白起親自率領,準備經上黨直搗邯鄲。
  • 長平之戰:廉頗對王齕,趙括對白起,趙國是如何葬送40萬大軍的?
    長平之戰給人最大的歷史影響便是白起坑殺40萬趙軍,致使趙國國勢每況愈下,秦國的一統之路從此便只是時間問題。此後,才有了始皇的「奮六世之餘烈」。不過,事實上長平之戰經歷了三年的苦戰,趙軍雖然全軍覆沒,損失了45萬青壯,但秦軍也損失了二十萬。
  • 一戰坑殺40萬降卒的白起,滅國之功尚未到手,便死於謀士算計之下
    白起雖坑殺了四十萬趙國降卒,結果功勞沒有到手不說,反倒落了一個悽慘的結局。 話說秦趙長平之戰本來是一場滅國戰爭,趙國中了秦國反間計,臨陣換帥,用「紙上談兵」的趙括替換了一代名將廉頗,導致40萬趙軍主力被白起殲滅。
  • 杜郵之賜:武安君白起為何被秦王所殺?
    「昭王四十三年,白起攻韓陘城,拔五城,斬首五萬。四十四年,白起攻南陽太行道,絕之。」「四十五年,伐韓之野王,野王降秦。」「四十六年,秦攻韓緱氏、藺,拔之。」(《史記》這條沒有記載誰領兵,但出於白起傳之下,應該是白起領兵。)除了上面這些戰功外,最使白起知名的、白起屠殺得最多的就是後文要提及的長平之戰,白起一下子坑殺了四十萬降卒。
  • 長平之戰後,白起為何寧死也不再披戰袍?
    但只過了短短的九個月,秦昭王就準備派大軍攻打趙國。秦昭王原本還想讓白起掛帥出徵,但不巧的是,白起此時年老體衰身染重病。不得已,秦昭王派大將王陵掛帥。經過三個月的徵戰,王陵率領秦軍終於包圍了 邯鄲 。可讓秦昭王沒想到的是,雖然國都被圍,但趙國上下團結抗秦,誓死不降。於是,秦國增兵。不增兵還好,一增兵,趙國的戰鬥力反而飆升,一下子滅了秦軍五個軍營的部隊。
  • 白起一生屠敵超百萬,為何最出名的卻是趙括?看看白起怎麼說的
    在戰國時期,為了爭霸天下,各國之間戰火連綿,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是誕生了一大批名將;但這些所謂的名將在「殺神」白起面前,都要略遜一籌,為何?因為這白起在世之時,正值秦國崛起之際,雖然秦國經過了秦孝公和秦惠文王的勵精圖治,但國力終究還是不如之後那般能以一敵六。
  • 戰國名將白起
    1,攻韓伊闕一戰成名 秦昭王十四年,韓魏聯軍扼守崤函阻秦東進,秦國的丞相魏冉推薦白起為主將,出兵攻打韓、魏二國。白起採用避實擊虛、先弱後強的戰法,將秦軍主力軍繞至韓魏聯軍後方,多次擊破聯軍分隊及後方留守部隊,逐漸將韓魏聯軍主力包圍於伊闕,最終滅韓魏聯軍二十四萬人,俘虜魏將公孫喜,又渡黃河攻取韓國安邑以東到乾河的土地。此次攻打韓國令白起一戰成名,因功升任國尉。
  • 長平之戰秦坑殺40多萬趙軍,原本國力空虛的趙國,為何沒被秦滅
    秦、趙兩國因爭奪上黨,公元前260年在趙國長平而爆發的大規模戰爭。趙軍最終戰敗,秦國獲勝,此戰共斬首坑殺趙軍約45萬。  秦國背景:秦國位於趙國西面。當時秦國在春秋戰國時期還是個諸侯國,腹地位於當今的天水市,屬於中國邊緣部分。之後秦穆公時期,,秦國開始逐鹿中原,逐漸成為戰國七雄之一。秦昭王時,秦國加快了兼併六國的戰爭步伐。
  • 為何秦昭襄王要殺掉白起?白起的死因,秦王逼迫其自殺實屬無奈
    此後的三十餘年裡,白起又攻取了韓國、魏國、趙國、楚國等國70餘城池。楚國最慘了,被秦將白起用大水水淹都城郢都,很多人不是被殺死的,而是活活給淹死的,其中不乏有許許多多無辜的老百姓,而這次戰役,共殲滅35萬楚軍。  隨後白起被秦王受封武安君。
  • 千古第一戰神——白起
    《史記·白起列傳》記載了白起一生為秦國徵戰立下的所有戰功:昭襄王十四年,「白起為左更,攻韓魏於伊闕,斬首二十四萬」;「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拔華陽,走芒卯,而虜三晉將,斬首十三萬。與趙將賈偃戰,沉其卒二萬於河中」;「昭王四十三年,白起攻韓陘城,攻陷五城,斬首五萬」;「……乃挾詐而盡坑殺之,遺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趙人大震。」
  • 《大秦賦》中趙國軍隊為何多老人幼子?韓國曾「戲耍」了秦趙兩國
    因為劇情前期的戰爭主要集中在秦國和趙國之間,可趙國的士兵中卻有很多老人和孩子。趙國作為當時能讓秦連番苦戰,甚至還吃了不少敗仗的強國,為何軍中士卒是這般狀況?這是發生在《大秦賦》之前的故事,秦趙兩國都中了韓國「驅虎吞狼」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