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集中,白起讓軍需官去宜陽見秦王,讓其懇請秦王撥糧。可是秦王也知道,白起在前線殺了二十五萬士兵,現在趙軍因為填不飽肚子,所以才向秦軍投降。秦軍和趙軍的這次長平之戰,是兩國的生死之戰。如果按照之前的慣例,秦軍是不殺降兵的,可是這回趙軍一下子投降了二十萬士兵,數字確實太大了。秦軍並沒有立即回復軍需官,而是讓其先下去休息。白起的夫人趙蔓知道白起的軍需官來了,想知道前線的情況。軍需官告訴她白起挺好,不過趙軍輸得比較慘,不僅死亡了近二十五萬人,而且剩下的趙人都降了。這次回來就是想讓王上賜糧,不過好像丞相不大同意
次日,丞相召了軍需官,轉達秦王的口詔,命白起節省用度,十日後再來請詔。軍需官領詔後,告訴了趙蔓,趙蔓一聽就急了,二十萬人呢,既然都降了,為何還要殺?趙蔓拿出竹簡,就要去見秦王,說自己畢竟是趙人。趙蔓見秦王就說,讓秦王收回口詔,如何降兵還殺,那誰會投降,秦王不聽她說的,她竟然從竹簡中拿出一個匕首放在自己脖子上
秦王說伊闕(que)之戰,魏人,韓人二十四萬,水灌鄢城,楚人數十萬人,長平對決,趙人二十五萬,連年的徵戰下來,死於武安君劍下的已近百萬,趙國的這回降兵二十萬人,可以放了他們,可是三年之後,必會再死於秦軍的劍下,那時還要搭上秦軍士兵的性命。這時丞相也進來了,說這是我的攻人之策導致的結果。秦王也不想看到她們爭吵,想了個主意,說收回這道口詔,再派另一個軍需官把這個詔書給了武安君,然而詔書上什麼也不寫,讓武安君自己決斷。秦王讓她也不要驚擾武安君,讓他不知道近來發生的事情。這時趙蔓又提出一個要求,說要與新任軍需官一同去長平,看望武安君
秦王雖然嘴裡說著這趙蔓得寸進尺,但最後還是同意了她去長平。趙蔓退下後,秦王說這趙蔓是武安君的親人,即使不去,武安君也要前後思量,不如讓她去,我倒要看看武安君對我的忠心如何。趙蔓回屋後,還告訴之前的軍需官,秦王收回了口詔,讓她去長平,便帶一張帛書,上面一個字也不寫。其實軍需官明白,這分明是換湯不換藥。只是不再想打擊趙蔓。趙蔓來到長平後,見到白起很高興。新來的軍需官將秦王的詔書帶給白起,白起一看什麼字也沒有,問新來的軍需官還有什麼口詔,關於軍糧怎麼處理?結果並沒有什麼口詔,也沒有提及軍糧的事,只是讓白起自行斟酌長平事宜。白起聰明又心細,他知道這詔書的事夫人肯定知道,也知道這是王上的安排,讓夫人來前線也是王上允許的
白起一個人進了帥帳,誰也不誰進來,看著眼前的空白詔書,想著什麼。趙蔓聽說白起給趙軍降兵吃肉,還不殺他們,當即就給白起磕頭。然而白起卻說,他們都活不過明天早晨,趙夫人連跪帶爬,到了白起身邊說你為什麼要這樣對我?白起說因為我是秦王之臣,秦國之將。白起安排好夫人後,來到趙軍俘虜的地方,下人問白起為什麼要在子時動手,因為天黑他們看不清趙人的臉,而趙人便只能記得白起一人,日後報仇時只記得我一人。子時一到,秦軍衝下谷中,直接抹脖子,大多趙人都在夢中被殺。白起後又補充一道口令,如遇年輕士兵,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