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北宋無將,南宋無相,大宋面著西夏、吐蕃、遼朝、後來的蒙古,大宋軍隊都無法消滅強勁的對手,所以我們總是嚮往大秦帝國和漢唐雄風的輝煌,蒙恬、衛青、霍去病、李靖、徐世績等名將,明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北宋在戲劇裡老百姓家喻戶曉,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就是楊家將的故事。在宋太宗趙光義的時期,老令公楊業有軍事謀略,卻死於奸臣之手。滿城之戰,宋軍將領還是善於用計,打得敵人望風而逃。
宋太宗趙光義原本想著收復幽州,建立不世之功,無奈謀劃不祥,指揮失誤,宋軍屢戰屢敗,只能防守,組織不了有效的進攻。
宋太宗趙光義為了防備遼軍的進攻和大臣們精心編制了作戰方略,將領們都把這當成錦囊妙計,希望可以取得成功。但是戰場形勢瞬息萬變,怎麼可能按照一成不變的打法去做,這不是紙上談兵,把將領們的生命當兒戲嗎?
於是,趙延進、李繼隆、崔翰就在一起合計,要不要按照皇帝的原意去做。眾將都是身經百戰的行家,統兵打仗都是高手,就決定改變作戰方針,取得勝利才是最重要的,也是皇帝最希望看到的。
崔彥進、崔翰、孟玄喆、李繼隆、趙延進、李漢瓊、劉廷翰等使用誘敵之計,派人詐降,遼軍將領耶律休哥希望統帥韓匡嗣小心防備,但是沒有用,於是宋軍全力出擊,斬殺遼軍數萬,大獲全勝。
打仗就是如此,不可拘泥於死辦法,要根據地形,戰場態勢靈活運用,才能做到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百戰百勝。
做有愛心負責任的電影劇本作家,朱坤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