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功夫財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所以喜茶的對標,並不是開四天就關門,完全奔著PR效果去的「喪茶」,而是剛剛上市不久的周黑鴨。
「小富即安」的傳統觀念,讓一些老字號企業缺乏競爭意識和市場壓力,往往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敗下陣來。
如今我們已經來到了一個「以智取勝」的年代,要想從當今市場環境中勝出,關注消費者的需求變化比關注產品本身也許更重要。
排一個小時的隊,只為喝上一杯奶茶,或者吃上剛出爐的棗糕。這種事,你幹過沒?
「排隊店」這種現象生活中不難遇到,比如宇宙中心五道口的傳說,已經轉戰他處的棗糕王;比如黑窯廠街糖油餅,一大清早就有人排隊,甚至有人專門從北城跑到南城,一餅難求;甚至是地鐵口轉角某個所謂「源自臺灣」的蛋糕店。
奶茶界有喜茶;冰激凌界有瑞蜜可;煎餅界有黃太吉;肉夾饃界有西少爺……這些店似乎都有自己的特色,開張之初均風靡一時,人滿為患。細細想來也確實不可思議:這種店幾乎沒有任何門檻,一旦火了馬上就有人跟風山寨,為什麼還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
就拿喜茶來說,它的業態供應鏈簡單、成本低,原料容易獲得,進入壁壘極低。在這種情況下,居然還要排隊六小時才能喝上,每人限購三杯,黃牛加價250%,甚至需要實名制購買,最後IDG居然還投資了一個億?都瘋了嗎?
網絡上也有大量的文章批判網紅店這樣的商業模式:簡單粗暴、曇花一現、營銷套路,最後留下一地雞毛。
但他們攻擊的靶子都錯了,其實說到底,網紅店賣的根本就不是產品,而是品牌。
以喜茶為例,喜茶的前身是「royaltea皇茶」,但由於皇茶的競爭力太大,山寨店層出不窮,於是更名為「喜茶」。改頭換面之後,皇茶餐飲公司也改變了策略:所有門店都只直營,從不進行加盟。
其實一般這種門檻低的快銷店是不走加盟路線的。因為這種事兒誰都可以自立門戶,連鎖多了,反而增加了管理和統一調度的成本,攤薄下來還不如單店的成本高。老闆為了保證質量,又要當職業經理人,又要當技術工人,累得要死要活,一天48個小時都不夠用;員工打工半年就能知道全部配方,換個名字重新開店得了幹嘛還要給你加盟費?
既然100家奶茶店做的內容都差不多,何必非要加一個統一的名字?
但是喜茶不走加盟尋常路,而是選擇了直營。
直營當然也有好處。第一是規模優勢。上百家店的採購成本分攤下來一定會大大降低,並且和供應商也更有議價能力。
第二是能有效地顯示公司的實力,提供規範的形象。特別是旗艦店的形象展示很有說服力和參考性,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之後,就更有助於招到精英人才了。想想看,碩士、博士畢業的人一定不會去你家樓下的便利店打工,但是卻有可能去7-11當個管培生。這就是企業形象的魅力。
第三是直營店可以讓老闆直接面對消費者,能迅速了解不同區域消費者的需求特點,有助於品牌企業獲取最有效的市場信息,也為公司決策提供了第一手的資料。
所以喜茶的對標,並不是開四天就關門,完全奔著PR效果去的「喪茶」,而是剛剛上市不久的周黑鴨。
4天就關門的喪茶
為什麼這麼說?我們來看周黑鴨,當同行(久久鴨脖、絕味)紛紛都在賺加盟費的快錢模式時,周黑鴨卻選擇最難最慢的直營戰略。根據周黑鴨上市的招股說明書,其15%的募資都準備投入到自營門店網絡。
確實,開加盟擴張快,企業的管理壓力也沒那麼大,像是絕味鴨脖就有7000多家門店,相比而言,僅有715家門店的周黑鴨覆蓋範圍遠遠落後於競爭對手,但它的淨利潤卻是絕味的好幾倍。
這就是品牌的力量,長期來看,這也是企業良性發展的定心丸。試想想,當你走在路上想喝咖啡時,你是選擇喝星巴克還是不知道什麼雜牌子的咖啡?當一家大型商場招商引資的時候,它會優先讓品牌商入駐還是街邊雜牌入駐?
資本負債表裡有一項很重要的指標叫商譽,這也是很多投資大佬所看重的: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在《聰明的投資者》一書中寫道:商譽等無形資產從純經濟的角度看絲毫不遜於建築物和機器設備。以無形資產為基礎的收益,更不容易受到競爭的影響,而且投資更見效,利潤也更高。
贏在了統一管理和品牌建立
事實上,品牌優勢、歷史文化的沉澱、傳統的產品、一定的規模,這些本應是老字號的優勢,但其卻在與網紅店的較量中,節節敗下陣來。
據統計,全國1128家中華老字號裡,70%的企業能夠勉強維持現狀,20%處於長期虧損狀態,甚至面臨倒閉、破產的可能,只有10%的企業生產經營效益較好。「經得住百年風雨,經不起市場洗禮」,當中原因何在?真的是「世風日下」、「匠心不保」了嗎?
首先,口味單一是痛點之一。老字號企業的生產工藝一般是經過多年的實踐才得以固定,大多依靠手工進行生產,靠師徒關係實現工藝傳承。這雖然確保了老味道、老工藝、老特色,但也讓這些工藝在機械化作業方面很難有所突破,實現規模生產就更難了。
特別是一些賣地方特色的老字號,什麼羊肉泡饃、包子餃子面的,一個口味賣幾十年甚至上百年,老年人還可以接受,但讓追求新潮的年輕人喜歡就比較困難。
其次,經營理念老舊。
「小富即安」的傳統觀念,讓一些老字號企業缺乏競爭意識和市場壓力,往往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敗下陣來。一些企業甚至延續了計劃經濟時期賣方市場的思維和服務模式,對顧客缺乏熱情。許多老字號企業信奉「酒香不怕巷子深」,很少做宣傳推廣。大多數老字號企業只在當地開店,不願到外地發展,更別提網上下單了。
對老字號企業來說,歷史文化是最大的賣點。但現在消費者更關注企業文化與消費者自身的關係,能給自己帶來什麼。
最後,維權意識薄弱。
前面說了,品牌決定了一家企業的生命長短。很多老字號抱怨「山寨」導致自己的品牌受到了損害,最終生意也受到了影響。事實上,當品牌取得一定知名度與口碑時,難免會遇到山寨問題,而品牌對此的解決方式及態度,往往決定了該品牌未來的長遠發展。
有沒有一個明確的、醒目的品牌標識或門店形象;公開信息是否權威、官方;官方網站、官方微博有沒有用心運營;作為連鎖機構有沒有統一的客服或投訴電話;是否會藉助事件營銷進行媒體正面曝光等,這都是老字號相比網紅店不足的地方。
如今我們已經來到了一個「以智取勝」的年代,要想從當今市場環境中勝出,關注消費者的需求變化比關注產品本身也許更重要。
如果品牌能夠結合當前的熱點,不斷進行創新,不斷有新的吸引眼球的東西出現,那麼消費者也會隨之培養起相應的品牌忠誠度。如果能做到這一點,老字號也可以變成「網紅店」,網紅店歷經時間沉澱之後也能成為揚名一方的「老字號」。
獅刀曰:如果想要開店,更需要關注的是品牌和溢價能力,而非短期內的銷量。
美女獅刀,快來舔屏~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功夫財經
(責任編輯:冉一方 HN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