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與反思(之一)

2020-12-18 語文追夢人

語文教學的現狀究竟如何,語文教學給學生帶來了什麼。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對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究竟有多大的作用,語文老師似乎對這些並不是很清楚。我們每天就像拉磨的驢子,不停地繞著磨道轉,我們根本不去思考這樣做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走進語文課堂,我們所能聽到的,看到的語文課堂都是老師在那裡不停地講,問,學生在配合著老師來上課。教師在課堂中千方百計要調動學生學習思考的積極性,但是,大多數學生似乎並不買帳。聽不懂的東西,他們仍然還是不懂。我們常常聽到一些老師在課後也這樣抱怨,「這些學生太笨了,那樣簡單的問題就是不懂!」其實,我們並沒有去思考我們的學生為什麼會這樣笨?使學生笨還是我們老師的教學本身就有問題?我們卻沒有去思考為什麼我們千方百計要學生理解,他們卻不能理解呢?

學生和老師根本就不在一個頻道,他們的思維很難與老師達到同頻共振效應。因為文本都是生活的反映,都是作家思想感情與認識的反映。學生的生活閱歷,生命體驗與作為成年人的作家有巨大的差距,學生進入不到作者的生活中,進入不到作者的內心世界,很難體驗到我們體驗到的。同時,學生與教師之間也有巨大差距,所以他們是不可能體會到老師體會到的,認識到老師所認識到的。

語文終究是語言的藝術,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當我們的學生沒有類似的生活體驗,沒有類似的生命體驗,自然,他們很難真正走進文本走進作者的內心深處。

語文課程標準把語文教學定位為語言的學習與運用,語文核心素養也把語文核心素養定義為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思維的發展,文化的傳承,文學欣賞四個方面,而語言的建構是語文核心素養的根本。

那麼語文教學的有效與否,就應該以學生語言建構與運用作為標準,課堂教學也以是否有效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前兩年,就韓軍老師的《背影》一課引起了巨大的反響與爭議,反對者認為韓軍老師背離了文本,是對文本的過度解讀。其實,如果要我們體會父子情深這一主題思想,因為學生多少有這樣的生活經歷與體驗,所以,他們很容易能夠體會到。但是,如果我們要學生體會韓軍老師所講授的生之悲,死之影,那麼學生就很難體會到這樣的東西了。

所以,韓軍老師《背影》一課,真正的問題不在朱自清《背影》是否有這樣的思想情感,主要的問題還是作為成人的韓軍老師,他的生活閱歷,生命體驗遠比學生深刻,豐富。韓軍老師能夠從文本中解讀出這樣的主題思想我們並不奇怪,因為文本中的確也有這樣的思想存在。我們不能否定韓軍老師對文本的解讀,關鍵是我們的學生是否能夠從中絕讀出韓軍老師的解讀結果,這是值得追問的。

語文課程的目的是學習和使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是語言的建構與運用。語言是一種符號系統,作為一種語言符號,它背後是語言所代表的事物,代表的生活內容,代表的作者的思想情感。學習語言,不僅僅是要學習語言符號,關鍵還是要在學習語言符號的同時,學習語言背後的生活內容,了解語言的內在的含義。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語言的學習要與對生活的認識同步進行。

相關焦點

  • 我眼中的語文課堂教學
    為期四個月的學習經歷,在不斷地反思中激勵了我們成長,同時在自我否定的過程中加強了對自身的了解,為後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一、轉變課程教育思想,夯實理論基礎。思想是行動的指南,日常教學實踐行為就展現了個體的教育理念,因此作為課堂教學組織者則需加強新課程理念的培訓,藉此轉變教育理念,提升教學素養,完善育人方略。
  • 以生為本,讓趣味教學走進高中語文課堂
    因此,要想改善高中學生厭學語文的狀況,要想受到學生的喜歡崇拜,就要運用得天獨厚的富有趣味的課堂教學,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大膽創新,用"以生為本,讓趣味教學走進高中語文課堂"的教學模式,激勵學生投入到課堂教學當中;用有趣味的課堂方法,多元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主動性,創新能力和思維定勢。
  • 一年級上冊語文《雪地裡的小畫家》1~3教學反思參考
    縱觀楊穎潔老師這堂課有如下特點:一、 採用多種形式進行識字教學。在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是重點,課堂中楊老師很重視這一點,採用個別認讀、開小火車等多種形式來認讀生字,生字教學很紮實。二、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
  •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現狀及趣味性教學策略
    關鍵詞: 小學語文; 作文教學; 趣味性;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對學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增強作文教學的趣味性,可提高學生寫作的積極性,豐富學生的素材積累。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利用現代化、趣味化的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 課堂教學展風採,教學比武促提升——南充市嘉陵區實驗小學語文高段...
    首先,每位執教老師對自己的設計理念、目標的落實等進行反思陳述。接著,每個年級組綜合意見後分別派一名代表對每堂課交流感受和建議。教研組長覃鳳瓊老師做綜述性評價,建議老師們在高段教學時要重視寫作方法的融入,注重課堂教學的靈活性和實效性。
  • 淺談基於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
    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持續關注這些方面的素養在課堂中落實,我們備課也要圍繞這幾個核心點去思考,在不斷的實踐中去總結,形成自己的課堂常規和教學風格。下面針對核心素養的幾個方面,簡單闡述一下。 一、聆聽是交流的基礎 善於傾聽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也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必備能力。
  • 大語文這場春風還要吹多久?老師素養決定大語文教學成果!
    針對當前語文教育重考試,輕能力,重技巧,而不重素養的現狀,近年吹來一陣春風——大語文。然而,所謂的大語文到底該如何操作?有什麼作用?很多家長並不知曉,甚至是很多老師都是一頭霧水。總而言之,大語文教育至今還是僅僅停留在豪氣沖天的口號上,何時能夠讓孩子受益,誰都不知道。
  • 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個性化?看看這位特級教師在課堂中的實踐
    語文課堂教學本來就是教而有法,但教無定法。我們學校的語文課堂教學提倡「我的課堂我做主」,力求達到的效果是「百般紅紫鬥芳菲」,即鼓勵每一位教師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針對自己的綜合素質,和自己班級的實際情況充分彰顯自己的個性。什麼是個性?
  • 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語文全冊教學反思「全冊」
    《葡萄溝》教學反思在教案設計中,我反覆推敲,最後決定從情感、交際、感悟三方面去體現新大綱要求,實現教學目標。1.情感。如果說以往的教學注重的是語文知識,語文技能,那麼新世紀的語文教學追求的是情感。在語文課堂裡,孩子對待語文學習,不應是被動地學,旁觀者似地學,應該讓孩子感到語文學習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生命成長的過程,一次情感經歷的過程,也就是說,要讓孩子在語文的情感世界裡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驅動語文知識。這是學好語文的前提。因此,在整堂課中,我始終充滿激情,用飽滿的真摯的情感喚起學生的熱情、激情。
  • 新課程理念下語文課堂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原標題:新課程理念下語文課堂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在課程改革的新形勢下,高中語文教學著重強調學生在學習上的主體能動作用,培養學生的
  • 語文課堂教學要體現人文性特點
    語文課堂教學要體現人文特點,允許學生有與眾不同的想法,特別是與老師不同的意見;鼓勵學生敢於不屈從於教師,不迷信於權威,不盲從於教材,敢說「我認為」。學生在一種無拘無束自由暢達的空間,盡情地自由參與自由表達,往往能產生一種寬鬆、新奇、愉悅的心理體驗,學習興趣高漲,從而誘發潛在的創造智能,迸發出創造的火花,展現語文課堂的人文特點。
  • 教學反思,學生課堂積極發言狀況,意味著什麼
    《中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每一個公民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著重使學生在傾聽,表達和應對等能力方面有所發展,提升學生人與人之間友好交際的素養。」縱觀當前中學課堂發言的現狀,還存在著不盡人意的地方,所以,落實有效的課堂發言策略已迫在眉睫,這不僅是新課標對教師的要求,同時也是學生的需求,教學的需要。
  •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與傳統文化的融合,激發學生興趣和提升學習能力
    因此,本文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以小學語文為載體,對傳統文化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融合進行了闡述和闡述。當代小學生傳統知識學習的現狀傳統知識是每個學生都需要掌握的知識,小學生學習時通常很難積極地思考它。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優化課程設計,在教學知識中滲透傳統文化,使課程生動有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 由「師說《菊與刀》」引發的語文課堂思考
    一時間,線上線下課堂氣氛熱烈非凡。更難得的是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內,學生初步形成了質辨的、探究式的學習思維。此後,王屏萍老師長期致力於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探索和實踐,她時時反思:「教師總是把每篇課文的最精彩處不厭其詳地展示給學生,力圖讓學生感到恍然大悟,而學生發自內心的一些見解卻沒有機會展示。
  • 記第四小學課堂教學技能大比武活動
    教學技能大比武 師生同臺顯身手——記第四小學課堂教學技能大比武活動為了促進第四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探索靈趣課堂實施路徑,加速教師的成長進程,促進學習型教學團隊建設,以賽促學,反思總結經過教務處精心策劃,第四小學課堂教學技能大比武暨「說、教、作、評」主題賽課活動於2020年5月25日拉開序幕。此次課堂教學技能大比武活動中,該校共有22位教師參加。活動分語文、數學兩個賽組進行,各賽組成員通過抽籤的形式決定了說課、賽課順序。比賽主要形式為說課+課件製作+課堂教學展示,其中說課大賽單獨舉行,課件製作與課堂教學展示同時進行。
  • 差點教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作為中職課程體系中必修的文化基礎課——語文,肩負著傳授語文知識、培養語文能力、塑造學生健全人格和優秀品質的重任。然而,迫於教師厭教、學生厭學的中職語文教學現狀,其地位及功效的發揮不盡人意。受國家新課改的衝擊及新時期教育目標追求的召喚,「差點教育」應運而生。
  • 一線數學教師教學反思的主要問題
    第1章分析了一線小學數學教師教學反思的現狀,指出了教師在做教學反思時存在的問題。第2章和第3章分別是案例式教學反思和課例式教學反思。第4章是在深度教學反思中實現專業成長。劉老師在前言中提到:教師的反思不是單靠講,看就能學會的,就像「在遊泳中學會遊泳」一樣,還需要教師親自去做、去寫,「反思不是一種能夠被簡單的包裝起來供教師運用的技術,而是一種面對問題和反映問題的主人翁方式」(杜威語)。
  • 2020年春部編版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5五年級下冊全冊教學反思
    教學收穫(思得)(1)讀中想像,體會詩的意境。體會古詩文的意境,是古詩文教學的目標之一,但同時也是古詩文教學的難點。讓課堂在中華源遠流長的漢字文化的舞臺上馳騁,讓實踐活動課堂富有文化味。二、把課堂還給學生。這是一堂語文綜合性學習課,我把語文知識與綜合實踐活動有機地整合。讓它既體現語文學習的特點,流淌著濃濃的語文味,又體現綜合實踐課的探究性學習特色。活動過程始終把獲取語文知識的研究能力作為第一目標。
  • 淺談基於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語文課堂
    二、「能說會道」是成為社會人才的基本要素之一1.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1)營造和諧、民主的氛圍,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課堂上,老師要尊重、愛護學生,要以平等的地位民主的和學生對話、討論,鼓勵學生落落大方、流暢自然、理直氣壯的與文本、作者、老師、同學對話,讓學生有想敢言、有疑敢問、有問敢論。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暢所欲言。(2)改變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規範交流語言形式。在語文課堂上,要充分發揮生長教育的優勢,打造活力課堂。
  • 2020年春部編版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4四年級下冊全冊教學反思
    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交流平臺」介紹了根據關鍵詞句理解作者想法或情感的方法。教學中先出示了文中交流片段,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課文思想感情的方法。14 母雞教學反思成功之處在教學中,我力爭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大膽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自由體會文本,獲得閱讀感受。讓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